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559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9推敲 第2课时 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9推敲第2课时苏教版

9 推 敲

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

 2.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

 2.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体会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琢磨。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推敲》。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PPT,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PPT出示:

 唐朝时,有个诗人叫贾岛。

有一天,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返回

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  )最终认为还是用(  )好。

 2.“推敲”这个故事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它能够流传下来,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今天我们就走近贾岛、走近韩愈、走近“推敲”,去领悟这个故事的独到之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复习回顾的方式引入课题。

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了一种期待和向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精读第2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缘由

 过渡:

贾岛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

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贾岛访友的那个夜晚。

 1.出示图片(教材51页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仿佛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照图片读读第2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这幅图的句子。

 

 2.师范读,学生体会环境的宁静、美好,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贾岛访友不遇,面对此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写下了《题李凝幽居》,贾岛创作的过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即兴”。

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 出示画面,再现情境,目的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环境的“幽”,为下文斟酌“推敲”提供场景

二、精读第3~7自然段,了解推敲经过,感悟推敲精神

 1.学习贾岛斟酌“推敲”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汇报。

 通过“一边……一边

……”“不知不觉”“闯进”体会贾岛思考时的投入,感受贾岛认真斟酌字眼的钻研精神。

 (3)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

 明确:

专心致志、浑然忘我、如痴如醉、严肃认真。

 (4)总结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思考:

 哪些句子是从正面刻画一个专心致志、浑然忘我、如痴如醉、严肃认真的贾岛的?

 哪些句子或词语是从侧面刻画一个专心致志、浑然忘我、如痴如醉、严肃认真的贾岛的?

 学生标画出相关语句,交流。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贾岛的如痴如醉,浑然忘我。

 [设计意图] 贾岛“推敲”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受贾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的同时,领悟作者运用正面描写与

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2.学习韩愈斟酌“推敲”部分。

 过渡:

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画画,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被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

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想象着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三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第5、6、7自然段,再现当时的场景。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读。

引导学生把韩愈的话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读出请求原谅的语气。

 (4)默读第7自然段,画出韩愈主张用“敲”字的理由,同桌交流。

 (5)引导学生思考用“敲”字的好处,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见解。

 ①理由一:

礼貌,学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②理由二:

衬托月夜的宁静。

联系上文“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体会以动衬静,使静更静的妙处。

 ③理由三:

响亮。

师补充说明原因:

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敲”读起来更响亮些。

 [设计意图] 联系身份,联系语境,联系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来考虑,不迷信,不照搬,这才是真正的推敲。

用字用词不是因为对错,而是为了妥帖,为了恰当,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个推敲的过程。

 3.走近“推敲”。

 

(1)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贾岛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今后应该怎么做?

 (我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2)师小结:

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称他为“苦吟诗人”,引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

《推敲》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

你愿意讲给别人听吗?

如果让你来讲这个故事,你打算怎样讲?

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和提示:

故事情节要完整、清楚,还要关注故事的转折点,讲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提示讲述顺序,课件出示故事提纲,学生在小组内练讲,指名上台讲。

 3.师生根据要求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

应注重积累,对

于课内而言,讲故事是积累的一种有效方式。

出示提纲又一次回归了整体,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关键点,以达到生动讲述,这也是一个学习运用、再创作的过程。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懂得了

推敲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学学贾岛,推敲课后第4题的词语。

 2.出示课后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

同学们,这就是“推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下一番苦功夫的精神。

 [设计意图] 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知了故事内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会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学以致用得到了初步的落实。

作业1

教材第52页第4题

作业2

一、我能区分形近字,而且还会选字组词。

竟 竞

(  )然  (  )走  究(  )

恕 怒

饶(  )  发(  )  (  )气

摸 模

(  )索  (  )型  抚(  )

二、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宁静 安静

1.上课铃响了

教室里渐渐(  )下来。

2.清晨,公园里十分(  )。

三、根据课文内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  )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四、课外阅读。

泊船瓜洲

 有一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停靠在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儿,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

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摆,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振,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

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全诗都活了。

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此为例。

1.在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照我还(huánhái) 数(shùshǔ)

泊船(pōbó)  重山(chóngzhòng)

2.针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王安石先后选择了         等字,最终确定用“绿”是因为                                。

 

3.《泊船瓜洲》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        。

 

4.请你也当一回小诗人,推敲下面句子的括号里用哪个字合适。

(1)红杏枝头春意(   )。

(旺 闹 浓)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动 皱 起 翻)

(3)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杏树的花苞。

(俏 醒 涨 鼓 满)

【参考答案】

一、竟 竞 竟 恕 怒 怒 摸 模 摸

二、1.安静 2.宁静

三、2 4 3 1

四、1.huán shù bó chóng 2.到、过、入、满 “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了出来 3.思念家园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4.

(1)闹 

(2)皱 (3)醒 鼓

推敲

贾岛

斟酌文字

 1.循序渐进,提升概括能力。

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更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我通过让学生填空,再用精练的语言提炼出小标题,为学生完成理清文章脉络以及讲故事扫除了障碍,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情感、能力目标,有机结合。

在精读环节,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抓住关键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弄明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均体现了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进而为后面读写结合的训练做好了铺垫。

 在精读感悟环节,如能放手让学生以演促悟,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由于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的能力不够,在复述这一环节,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运用较多,而自己的语言运用较少,形成了半背诵半复述的状态。

 在教学前一定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课堂上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多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中国古代这种

从表达的妥帖与精准出发的“推敲”文化,并继续传承。

 1.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名师来指导〕 要注意两点:

一是把课文读熟,使贾岛和韩愈的形象在脑海中活起来;二是按故事发展的过程拟出提纲,在讲的过程中有顺序、有重点。

 4.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

为什么?

 〔答案大家找〕 

(1)“访问”与“拜访”。

“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

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

的“访问”。

 

(2)“即时”与“即兴”。

“即时”是立即的意思。

“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

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安静”与“宁静”。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宁静”指(环境、心情)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1.贾岛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一作阆仙。

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名无本。

后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

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古之辞。

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

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有《长江集》。

 2.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

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