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511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

《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docx

潍坊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概要

高三第二次月段考历史试题

2015.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新纪元”的含义是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2.1871年4—5月的巴黎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措施:

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

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维护劳动者的利益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3.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向人民发出号召:

“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文中的“号召”旨在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B.巩固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D.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4.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

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十月革命的影响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土地革命的进行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5.1937年,中国共产党把设在西安“办事处中国工农红军”改为“革命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

上述变化有利于

A.协调国共合作抗战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C.促成国共合作实现D.积聚城市革命力量暴动

6.“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7.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

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这一宣布

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B.直接促成了两岸的通航和通商

C.提出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D.意味着统一祖国的方针调整

8.“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

”这评论的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组织的成立D.柏林危机的爆发

9.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英、法等国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国家中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

这说明

A.西欧各国已经摆脱美国的控制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着多种挑战

C.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D.联合国成为中国反霸斗争的舞台

10.2005年1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提案,决定废除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农业税起源于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11.被称为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的是

A.草市B.夜市C.晓市D.街市

12.“明代,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材料表明

A.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自由劳动力市场存在D.商业资本相当活跃

13.“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旨在说明洋务派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

14.16世纪,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

据此可知“巨大改变”包括

①各地文明会合交融②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③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④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15.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描述道:

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这说明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6.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产品原料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

17.反映清末民初婚礼仪式的打油诗:

“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

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婚礼仪式文明新潮

C.传统文明受到冲击D.社会习俗全盘西化

18.苏联(俄)在一段时期里,粮食收购的价格远远低于粮食成本,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的工业化资金。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余粮征集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固定的粮食税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

C.斯大林模式下农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D.小农经济为苏联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19.据记载:

“在罗斯福的号召下,250万失业青年参加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他们从南边的得克萨斯州,一路种树,一直种到加拿大的边界。

”上述现象有利于

①维护社会秩序②调整劳资关系③改善生态环境④缓解经济危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984年,撒切尔夫人说:

“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

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

”她认为英国应该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21.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

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

这一现象表明了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22.2014年9月28日新闻联播:

“如今的中国,每一秒钟全国就有一家民营企业注册成功,每一秒钟,民营企业的投资就增加90万元,每一秒钟,一千万家服务业企业就能创造出4亿元GDP。

”与上述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3.有人曾形象地比喻:

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

空格处依次应是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世界银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24.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这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对亚太经合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各成员国已实现贸易自由化  ②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③决议对成员国不具有强制性  ④开始走向政治一体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下图为不同国家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    

B.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全球化拉大了穷国与富国的差距

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26.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受到冲击

27.柏扬在《中国人史纲》中说“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非常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

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

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没有象国会之类或象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性质的制衡机构。

”这说明(  )

A.三省体制不利于提高中央集权制度的职能

B.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地制约皇权

C.三省体制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权力不清

D.三省体制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28.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6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600人、骑士1000人、卫士1000人、重装步兵2500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

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

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

29.“平民通过选举护民官制约元老院,既能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清晰表达平民的意志,又能以职位之力发挥‘审核法律的理性’,明智评价贵族的政治主张。

因此护民官制度的建立本身便显示了十二铜表法赖以出现的公法背景,意味着‘平民运动’的走向不是革命,而是法治。

”这旨在强调

A.罗马法制定的制度因素B.平民与贵族实现权力制衡

C.贵族丧失立法主导地位D.平民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30.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

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

“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

”这反映出光荣革命

A.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B.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

C.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D.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

31.《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帝国元首(皇帝)有如下规定:

“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之一”;“帝国元首任期终身”;“帝国元首不得兼任政府官吏,亦不得担任帝国国会议员”;“帝国元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有薪职务、经营商业、执行业务、亦不得担任任何盈利事业之董监事。

”由此判断,德意志帝国宪法

A.规定了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B.规定了帝国元首的虚君地位

C.对元首权力的限制有名无实D.赋予帝国元首以广泛的权力

32.2014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答记者问时强调:

最近日本领导人的言行严重破坏了中日关系,中国政府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性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

这里王毅强调1894,表明当今的中国政府不会像清政府一样软弱,更不能容忍1894年的罪行再次发生。

这一罪行是指日本

A.发动鸦片战争B.发动甲午战争

C.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制造七七事变

选择题反思:

 

高三第二次月段考历史试题

2015.11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题,第33题11分,34题15分,35题13分,36题13分,共52分。

33.(11分)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4分)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

有哪些主要表现?

(5分)

 

材料三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

“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

拜登说: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

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

(2分)

 

34.(13分)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4分)

 

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

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

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

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分)

 

材料三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朝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入斯。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上述观点。

(7分)

 

35.(13分)国情不同,时代不同,各国所选择的工业化道路也会有所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起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

 

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选择了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

并分析其原因。

(4分)

 

材料三对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有人认为,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是打地基、搭框架的,提供了一套毛坯房;而邓小平们则为这座房子进行了基础装修;现如今我们所做的,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精装修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3分)

 

3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机器工业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及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成了“世界工厂”,这一地位的确立和国内市场的狭小以及原料的不足,使国际市场的开拓显得日益重要,但是保护关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使他们找到了锐利的武器。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6分)

 

材料二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

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

(2)概括材料二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4分)

 

材料三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怎样“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3分)

 

二卷反思: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高三第二次月段考历史答题纸

得分:

33.

(1)

(2)

(3)

34.

(1)

(2)

(3)

35.

(1)

(2)

(3)

36.

(1)

(2)

(3)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2.C3.D4.D5.A6.B7.D8.C9.B10.B11.A12.C13.A14.A15.B16.B17.C18.C19.B20.B21.B22.D23.A24.C25.B26.D27.B28.A29.A30.A31.A32.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33.

(1)原因:

二战结束,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势力膨胀,积极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根本对立。

(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2)含义:

多种力量中心重新崛起。

(2分)表现:

西欧、日本重新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强大。

(3分)

(3)反映:

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受到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分)

34.

(1)说明:

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4分)

(2)因素:

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频繁;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雇值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手工业发展,也减轻了对工匠的人身束缚。

(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3)观点:

清朝前期盛世局面的背后已面临危机。

(2分)论证:

封建经济虽然发展,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封闭落后;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程朱理学僵化。

(每点1分,共5分)

35.

(1)特点:

源于西方侵略;移植西方文明;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3分)影响:

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结构不合理;受外国资本影响;促成实业救国思潮。

(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

(2)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主导。

(2分)原因:

帝国主义的包围;苏联工业基础薄弱;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形成。

(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

(3)历程:

通过“三大改造”、工业化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实行改革开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6.

(1)原因:

工业革命;国内市场狭小,缺乏原料;贸易保护政策。

(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影响:

国际贸易增长;世界经济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2)主张: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意义:

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有利于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

(3)内容: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分)

1.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

“有的!

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

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题源】4078.湖北省百校大联盟2016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编号】100752

【解析】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发动二月革命,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反映了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任务的要求的转变,这是在1917年4月《四月提纲》发表后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时候出现,故B项正确;七月事件使和平夺权转变为武力夺权,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是俄国各个阶级联合反对沙皇统治,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

“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

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

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

”据此可知(  )

A.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题源】3764.湖南省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六)历史试题

【知识点】巴黎公社

【编号】88590

【解析】“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说明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挽救民族危机的产物,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挽救民族危机,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的成立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具有偶然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公社政权的权力构成特点,故D项错误。

_

【答案】A

材料一为了寻求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失败的结论,因而又有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彻底批评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儒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