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370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

《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能源与税收.docx

石油能源与税收

石油能源与税收

一、情况与问题

(一)我国石油资源的情况和问题

石油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能源,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战略与军事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采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国家之一。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就有发现石油并将其用于军事和医药的文献记载,但在长期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石油工业。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崛起,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石油储量、产量稳步增长,天然气储量、产量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跨入了世界主要产油国的行列。

1、我国目前石油资源情况

1949年我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不到0.3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不到4亿立方米,石油产量仅为7万吨,天然气产量仅为0.1亿立方米,到2008年,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8亿吨,可采储量69.6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2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3.5亿立方米,石油年产量达到1.81亿吨,天然气年产量达到490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工业从海上到陆地,从东部到西部,从上游到下游,从内地到沿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是建成24个大型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建成年产原油超过2亿吨和年产天然气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二是建成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6.7万余公里(原油管道1.9万公里,成品油管道1.4万公里,天然气管道3.4万公里),基本实现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登陆。

三是建立起功能强大的炼油及石油化工生产系统。

2008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8亿多吨,原油加工量为3.4亿多吨,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产量达到2.1亿多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炼油生产国;石化工业从无到有,乙烯年产达到1100多万吨,合成纤维年产达到2200多万吨,合成树脂年产达到3000多万吨,合成橡胶年产达到220多万吨,均列世界前茅。

四是参与国际油气资源开发,实施跨国经营。

中国石油工业的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8年底,海外原油作业量达到8800万吨,相当于国内原油产量的近一半;海外天然气作业量80亿立方米;海外工程技术合同达到52亿美元。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正在逐步融入世界。

2、我国目前石油资源存在的问题

(1)对外依存度高

2008年,中国国内原油产量达1.9亿吨,其中84.8%的产量来自于陆上油田,净进口石油近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1%。

未来中国国内石油供应主要依靠西部油田和海上油田的增产以及老油田的稳产。

预计到2010年中国原油产量将达到2亿吨,到2020年中国原油产量将位于2亿至2.2亿吨之间。

(2)需求和供应差距很大

我国石油天然气发展的总体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世界经济有望仍处于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各资源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方面对油气的需求会更加旺盛,为我国石油工业提供良好机遇。

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震荡,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加大加重了我国保障油气供应的难度和责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度增长,能源紧缺成为中国经济中主要问题之一,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为22%左右,未来石油所占的比例将提高到30%左右,虽然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但需求量明显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20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2.9~3亿吨;2020年估计为3.8~4亿吨。

1991—2001年的11年间,中国原油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62%,年均增加量243万吨,大大低于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6%和年均增加量938万吨,需求与供应差距很大,未来石油资源的相对不足,将是我国长期的一个基本国情。

(3)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北、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大规模、长距离北油南运、西气东输,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4)能源开发难度较大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

有关数据表明,勘察和勘探投资中能够发现石油矿产储量不足20%,而在石油矿产储量中,能够开采石油不足20%,石油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5)技术进步对石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较低

石油冶炼技术60%来自国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很少,缺乏原创性成果,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还停留在模仿阶段,并未实现实质性创新。

 石油产业规模小且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很多低渗透油田因为品质问题,开采成本过大,成为“烫手的山芋”,无法进行大规模开采,产出率很低,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3、大庆油田目前的情况和问题

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萨尔图、喇嘛甸、杏树岗等52个油气田组成,含油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64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4.72亿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6.29亿吨,生产原油2.94亿吨,天然气132.07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5,840.89亿元,利税4,796.01亿元,创出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的高水平和高效益,连续8年位居中国纳税企业百强榜

首,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

2009年3月22日,大庆油田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

累计原油总产量达20亿吨。

作为一家创造了到2002年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高产稳产世界奇迹的企业,从2008年起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保证年产原油4000万吨,并且实现“硬稳定”10年。

大庆油田目前的原油产量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近1/4,在保障国家能源需求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大庆油田已知的勘探储量已达60亿吨。

除去已开采的20亿吨,剩下的40亿吨大部分是难采储量。

主力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

大庆油田聚驱年产油量连续8年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

据测算:

大庆油田的采收率如果能提高1%,就相当于找到一个玉门油田;如果提高5%,就等于找到一个克拉玛依油田。

大庆油田的采收率已达到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

目前大庆喇萨杏主力油田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已高达80%以上,综合含水已高达90%以上,且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注水驱油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油田后备资源接替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大庆油田经过长期的高产稳产,储采失衡、后备资源接替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在现在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剩余可采储量越来越少。

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开采界限,只有4亿多吨的可采储量能够投入开发,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虽然勘探形势基本保持稳定,但储量规模和品位有待提升。

近年来,油田每年提交的石油探明储量都在1亿吨以上,但规模不大,品位不高,新增可采储量难以满足持续稳产的需要。

(二)我市石油资源税收情况和问题

我市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拥有全国第一纳税大户,其税收收入占我局税收的80%左右,尽管市委市政府在逐步加大发展非油经济力度,但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是我市税收支柱现状难以改变。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十一五”期间纳税情况

单位:

万吨、万元

时间

油气产量

油价

销售收入

实现利润

入库税金

合计

增值税

所得税

2006

4341

3795

19329737

11770382

3772901

2295308

1477593

2007

4170

3789

19533487

11086114

3247044

1968613

1278431

2008

4020

5075

25044518

13688114

3860430

2361432

1498998

2009

4000

2700

13748567

5782864

1766039

1101663

664376

2010

4000

4690

2675000

1891000

784000

“十一五”期间原油税收占全市国税收入的比重

从上表可以看出,原油税收所占比重最高年度为2006年,最低年度为2009年,原油税收主要受原油价格影响,2006年和2008年原油平均价格偏高,分别为3795元/吨(75美元/桶)、5075元/吨(100.4美元/桶),分别实现原油税收392.5亿元和414.7亿元,占税收比重增大。

2009年原油平均价格偏低,仅为2700元/吨(53.2美元/桶),实现原油税收191.4亿元,占税收比重下降。

税收总体收入也是随原油价格波动而变化,2006年和2008年税收收入分别为438.4亿元、468.6亿元,2009年跌破400亿元大关,仅实现346.4亿元,由此可见,原油平均价格是税收收入的“晴雨表”。

图表2006-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分析(单位:

美元/桶)

1、油价与税收关系

2007-2010年前5个月油价、税收统计图表(单位:

美元/桶、亿元)

上图所示,原油价格的增幅与原油税收成正比,与成品油税收成反比。

据统计,在销量相关涉税指标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浮动1美元,影响增值税3.2亿元,影响所得税4.7亿元。

原油高价位导致下游炼油企业亏损,为了控制消费物价指数上涨,成品油价格并未与国际市场接轨,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倒挂严重。

2、油价产生税收临界点

原油税收临界点

上图所示,按油田其他相关涉税指标不便的情况下,油价每浮动1美元,影响增值税3.2亿元,影响企业所得税4.7亿元(企业所得税100%就地缴纳),经测算在油价低到20美元/桶时,油田公司不再产生增值税,确认为原油增值税的临界点;32.8美元/桶时不再产生企业所得税。

原油行业是我市的重点产业,同时也是我省的支柱产业,在我省经济中占据很大比重,原油行业的发展形势,直接左右我省经济、税收及地方财力(国税收入直接形成地方财政收入部分)的增长。

2000-2006年,我省原油行业增加值达7292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3.7%,年均递增8.7%。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20%,拉动我省经济年均增长2.4个百分点。

在今后一个时期,原油行业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会有大的改变,其波动结果仍然是左右我省经济、税收及地方财力的最主要因素。

我市原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市及全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对中国石油工业乃至国有企业的整体改革与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原油行业在整个区域经济布局中居于主体地位。

二、做法和经验

(一)世界先进国家在石油资源开采利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原油价格快速攀升并持续维持高位,国际能源争夺愈演愈烈,美日欧加快调整各自的石油资源战略,昭示着世界石油资源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日益复杂。

1、美国:

提高石油资源供应自主性 

自19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均将能源保障视为确保国

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2005年8月8日出台了《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以下简称“新能源法”)“新能源法”起草历时5年之久,法案明确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增强美国能源自主供应能力。

这是美国十多年来通过的第一部能源法案,标志着美国能源战略调整进一步深化。

过去30年来,美国经济总量增加了126%,而能源消耗仅增加26% 在“新能源法”制定过程中,布什政府提议在阿拉斯加野生动物保护区开发一片2000英亩的区块开采石油,开采量将相当于美国目前石油产量的20%以上。

由于近年来高油价使开发阿拉斯加石油呼声增加,在严格的环保标准的前提下,美国国会最终批准了石油公司在该地区进行石油勘探与生产。

将战略石油储备能力从7亿桶扩大到10亿桶,要求增储工作在油价平稳时进行。

2、日本:

终极目标是“脱石油”  

在当前能源消费格局中,尽管日本效率最高,但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面对新的能源形势,日本仍然加快了能源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步伐。

日本制定能源政策始于1969年,主要标志是发表“长期能源供求展望”每3—4年修改一次,迄今共发表了10次“展望”,预测10年内的能源需求状况。

2004年以来,日本改变做法,加紧酝酿和制定到2030年的中长期能源新战略。

一是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费,预计到2030年能源消费平均增长0.2%,2020年以后能源消费趋于减少。

二是进一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将石油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由目前的50%降至40%以下。

在2050年世界原油生产达到顶峰前,开发出不依赖石油的技术,按产业制定“脱石油”时间表,分阶段推进住宅和汽车的节能技术开发,到2100年实现家庭和运输业二氧化碳零排放。

随着油价高走,日本还瞄准了过去无利可图的油砂、超重质油的开发,多次去加拿大考察,探讨开发储量超过沙特阿拉伯原油储量的加拿大油砂用于生产原油。

2005年底日本政府与伊拉克签署了关于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文件,日本允诺提供部分政府开发援助,强化国家对民间企业开发油田、炼油厂改造的扶持。

3、印度:

扶持壮大本国石油工业

受地质条件限制,印度的石油储量十分有限,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6.6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8%;人均占有量只有1.6吨,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2。

为了振兴国内石油勘探、开发产业,印度利用其在WTO中,被列为发展中国家享有8年过渡期的机遇,在1995~2002年分阶段开放国内石油市场的同时,政府下大力气扶持壮大本国石油工业,以抗衡来自国外的竞争。

在油气资源方面,鉴于本国资源不足,印度政府一方面积极吸引外国公司到印度进行勘探开发;另一方面,鼓励本国国有石油公司参与勘探开发,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如进口勘探设备免税,勘探费用可在其他经营中摊提,勘探损失可在其他业务费用中扣除,允许亏损期8年,并且通过实行股份化吸收国内私营企业资本。

(二)我国在石油生产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政策和做法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增加后备储量和产量,努力提高自给率,保障国内石油的基本供应,这是我国石油开发利用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

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石油生产能力,加大对国内石油资源勘探的投入,大力发展石油生产,加强西部能源的开发,提高开发和利用西部能源在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第一,大力开发“低品位,资源。

国有企业拥有大量未动用的“低品位”资源储量,开发这些大量的“低品位”油田和废弃油井,很可能大幅提升石油产量。

截至2003年底,我国探明石油储量中,低渗透油层以及重油稠油占了50.9%,据推算,这些储量若动用一半,5年之内则至少可以增加2000万吨,这相当于2004年全国原油年产量的近1/8。

  第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

就单位国土面积、单位沉积岩面积与人均石油资源拥有量而言,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国家。

“九五”期间,我国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年节能率已达到5.6%。

但从近中期看,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这就要求必须继续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能源结构及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措施,建立节油型经济体系,综合运用投资价格及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石油适度消费,鼓励节油,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第三,开展资源外交,为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

重点开辟中亚、俄罗斯、中东与北非地区,特别是中亚俄罗斯地区,该地区不但石油资源丰富,而且是我国的近邻,具有地缘优势。

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受自然、运输等外在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较少,石油供应可靠性相对较高,围绕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石油资源丰富而潜力又巨大的地区与我国的邻国中亚和俄罗斯展开积极的外交,是我国未来石油外交上作的另一个重点。

  第四,建立多渠道的石油资源供应体系,资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是减少风险,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石油安全角度出发,我国加强与中亚、俄罗斯、北非、西非、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产油国的合作,增加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石油的能力,逐步减少中东地区在我国石油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使我国原油进口的来源更加多元化。

(三)大庆油田在勘探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1、提高储量增长

上世纪六十年代,打破了海相生油理论的认识局限,在大庆长垣地区探明石油储量40多亿吨,开创了第一次储量增长高峰;九十年代,通过深入研究非构造油藏的成藏模式,发展完善了向斜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连续5年探明储量超过8000万吨,形成了第二次储量增长高峰。

进入新世纪,向低、深、难领域进军,在长垣外围、海拉尔盆地、松北深层天然气勘探等都获得了大突破、大发现,累计提交三级石油储量13.5亿吨,2002年,利用"火山岩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技术发现了中国东部第一大气田庆深气田,迎来了储量增长的第三次高峰。

2、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实现快速发展

已有300多支队伍进入2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钻探业务进入了美国、印尼、委内瑞拉、埃及、苏丹等国际市场;先后承揽和参与了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沪宁高速公路、大连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20多项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石油装备制造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形成了以抽油机、潜油电泵、螺杆泵、射孔弹为主的20个系列150种产品,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尼等10多个国家。

3、加强外围盆地勘探

实现石油、天然气、页岩油、浅层气等多种资源勘探的新突破,把油气经济圈继续向外拓展。

目前,在方正断陷的方6、方4井已获重大发现,今后将重点对勘探程度低的依-舒地堑、三江、大杨树、漠河、孙吴-嘉荫等地区,加大勘探投入,寻求新的突破,在鸡西、宁安一带寻找东部煤层气,目前已成立了“大三江”风险勘探项目组,努力在更宽更广的领域内,为拉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加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

黑龙江省境内页岩油等新能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在松辽、三江等18个盆地发现油页岩矿点21处,通过前期综合评价,落实东部盆地群页岩油储量约10亿吨,松辽盆地北部约296亿吨。

2008年8月,大庆油田牡丹江页岩油中试先导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年产页岩油将达到4~5万吨。

规划到“十三五”末,大庆油田将形成地面干馏50万吨、原位开采50万吨的生产能力。

(四)税收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1、税收政策方面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油田税收政策支持以及带来的效应

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选择。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应在促进保护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如何利用税收政策鼓励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矿区公共费用税前列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对油田企业改革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将各项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即体现国家对石油企业大力支持,同时为石油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1)油气田企业实行特殊的增值税政策

我国油气田企业在增值税税收政策的适用上,除了执行增值税的一般规定外,还执行一些具有石油行业特点的增值税税收政策。

2000年油田重组改制后,原来的油气田企业一分为二,增值税抵扣链条割裂,未上市企业向上市公司提供的钻井、物探等石油工程技术劳务,依法应缴纳营业税,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物耗进项税无法抵扣,将大幅度增加油田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

为保证中油股份公司的成功上市,促进油气田企业重组改制,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油气田企业增值税暂行管理办法》财税字[2000]32号,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之后又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油气田企业增值税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0]195号文。

2009随着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实施,总局在原文件的基础上下发了《油汽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号文。

文件中规定了油气田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地质勘探、钻井、油田建设工程等生产性劳务应征收增值税,同时扩大了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范围。

该办法结合油气田企业生产实际情况,科学的把生产性劳务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并扩大了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范围,使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税收链条联系更加完善,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有利地支持了油田企业增值税税收核算和管理工作。

上述文件的出台,使油气田企业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换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油田的生产经营压力。

油气田企业增值税政策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油气田企业既不同于一般的营业税纳税人,也不同于一般的增值税纳税人。

第一、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特殊。

油气田企业间相互提供一些属于营业税税目的劳务时,只要是属于《办法》规定的“增值税生产性劳务征税范围注释”目录内的劳务,就可以按l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而不是征收营业税;

第二、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的进项抵扣特殊性。

油气田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原32号文件规定除了列入《办法》规定的(油气田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目录)的资产不允许抵扣外,其他的进项税额都可以从销项额中抵扣。

每年抵扣包括生产性构筑物在内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0亿左右,2009年修改后,8号文件与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接轨,放宽了固定资产抵扣范围.每年预计可以抵扣15亿元左右进项税额.缓解了企业的增值税负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第三、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油气田企业的征收管理中,在营业税和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划分上容易出现问题,加之《办法》的制定不甚严密,界定不够科学,致使实际工作中难于确定增值税征税范围,引起不必要的纳税争议。

(2)所得税方面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指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技术创新是提高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世界石油、石化业发展最持久、最根本的源动力。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和领域的延伸,勘探开发对象的地质条件日益复杂,前陆盆地、碳酸盐岩和岩性油气藏及山地、沙漠、黄土塬、海域等恶劣地表条件的油气勘探迫切需要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突破;主力老油田逐步进入开采中后期,高含水、低渗、特低渗、稠油、超稠油等特殊类型的油气藏开发,对配套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种深井超深井、复杂结构井、欠平衡井等的大面积推广,迫切要求工程技术的突破和保障;高寒地区、黄土塬、穿跨越、海底等环境下的高钢级大口径高压油气管道的大规模建设,对管材制造和管道施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石油技术发展正朝信息化、智能化、实时化、绿色化和注重安全环保等方向发展。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在国家油气科技领域中具有突出优势,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立的“油气重大科技专项”的牵头组织任务,同时还承担着油气领域的一批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和产业化计划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配套技术不断完善,保障了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顺利实施。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和勘探配套技术进一步成熟,成功指导了岩性油气藏的大规模勘探。

富油气凹陷精细勘探理论和技术,为南堡油田发现和歧口凹陷的勘探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为推动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科技创新和加大研发领域的投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所得税方面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过去没有使用过与该项固定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