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7805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

《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docx

完整五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

小苗诞生

一、简答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

一般的说,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

二、设计实验方案:

种子萌发需要水。

实验目的:

验证种子萌发需要水

实验材料:

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两个

实验方法:

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干燥的和有适量水分的两个容器中培养,进行对比实验。

预测:

有水的种子会萌发,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下不会萌发。

实验步骤:

①在两上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种子。

②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③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④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有适量水分小瓶中的黄豆萌发了,而干燥的小瓶中的黄豆没有萌发。

实验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水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填空

1、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

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2、三种土壤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3、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黏质土)、(壤土)、(沙质土)。

4、豆苗在(沙质)土里长得好。

因为(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5、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6、适合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花生、西瓜、甘薯、马铃薯、大豆);适合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水稻、芦苇);适合在壤土中生长的植物(小麦、玉米);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

7、海滩上主要是(沙质)土,菜地里主要是(壤)土,烧砖主要是(黏质)土。

8、做渗水实验时,要将三个瓶子中装入(同样多)的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要让瓶口流出的水(全部)注入到烧杯中。

二、实验:

渗水比赛

实验材料:

三个瓶子,三个烧杯,纱布,同样多的三种土壤

实验步骤: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子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

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不同。

第三课:

怎么使植物长得更好

一、填空

1、“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2、(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例如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不同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该保持(相同)。

4、“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如(半夏)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吸收光的能力特别强,能在很弱的阳光下正常生长。

5、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水)、(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6、凤仙花适合在(壤土)里生长。

二、简答

1、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

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长得更好?

要想使植物长得更好,除了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肥料等条件外,我们还可以给植物定期除草,除虫,松土,浇水,施肥,给攀援植物搭架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2*、在研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将实验组放在常温下,将对照组放进冰箱的冷藏室里,这种设计合理吗?

为什么?

这种设计不合理,因为一般冰箱中是无光的、黑暗的,因此,此设计虽然满足了温度的变化,但光照这一因素也成了变量,从而无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三、实验:

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8株豆苗、硬纸盒、线绳。

实验假设:

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长得要好一些

实验方法:

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

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

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实验组的植物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生长茂盛,呈郁郁葱葱的绿色。

对照组的植物在黑暗中生长呈黄色,表现出茎叶淡黄、茎杆细长、叶小而不伸展等状态。

实验结论:

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长得好。

第四课:

根和茎

一、填空

1、根据植物根的不同分类标准把根分为:

直根(如芹菜、白菜、油菜、棉花)、须根(例如葱、蒜、小麦、狗尾草)、贮藏根(如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甘薯、山药等)

2、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运输到全身各处的。

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4、大多数新鲜蔬菜水果中的含水量约为自身质量的(70)%~(90)%。

5、植物茂盛的地方,(水土流失)的现象少。

6、在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中滴层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二、简答

1、根有什么共同特点?

根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生长在地下。

2、根有什么作用?

①固定植物②吸收输送水和养分③贮存营养物质④繁殖(⑤防止水土流失)。

3、茎有什么作用?

①支撑植物②输送水和养分③贮存营养④繁殖。

4、怎样区分根和茎?

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

茎有“节”和“芽”,而根则没有“节”和“芽”。

第五课:

动物的食物

一、填空

1、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阳光)、(温度)、(肥料)等,它们能够自己(制造养分),(获得能量)。

2、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同时,还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得营养和能量。

3、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做(草食性动物)。

如(驴、牛、羊、马、象);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做(肉食性动物)。

如(狼、虎、狮子、蛇);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

如(大猩猩、蚂蚁、人、鸡)。

4*、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它们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人类的(关爱)。

二、简答

1*、不同类型的动物牙齿和爪子也不相同,这些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草食性动物的犬齿退化,门齿发达像铡刀适于切草,腿较长,趾端有蹄,便于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敌害和觅食。

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猎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抓捕食物。

杂食性动物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铡刀一样的门齿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爪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2、三类动物适合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

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的环境,例如马、牛、羊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大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3、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我们可以采取的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措施有:

建立自然保护区,不随便捕杀动物,不乱砍滥伐森林,不围栏放牧,退耕还林等。

第六课:

葵花向阳

一、填空

1、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向光性)。

2、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外,还具有(向水性)、(向地性)。

3、一般情况下,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我们把植物根的这种特性称为(向地性),这是植物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4、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昆虫)是鱼类喜欢摄食的优质动物蛋白饲料。

(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繁殖)的季节。

养鱼者可在夏季充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集昆虫喂鱼。

灯光诱虫养鱼法一般采用(黑光灯)或(普通灯泡),以(黑光灯)为常用,而且效果最佳。

二、简答

1、太空中植物的根可能向什么方向生长?

为什么?

太空中植物的根可能会向不同的方向生长,因为太空中没有特定方向的引力。

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趋光性的?

夏季晚间利用灯光诱虫养鱼;农民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诱杀害虫。

3*、光对我们周围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植物需要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长存。

动物离开阳光也无法生存,阳光能够影响动物的体色,影响动物的视觉,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三、实验:

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实验目的:

验证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材料:

两株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幼苗,两个纸盒,剪刀

实验假设:

根据植物生长的向光性,幼苗应该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有光源的地方生长

实验步骤:

①用剪刀将一个纸盒一侧挖一个2厘米见方的口

②将两株植物同时放在向阳处,其中一株扣上纸盒遮光,另一株扣上有口的纸盒。

③几天后,将纸盒取走,观察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有孔纸盒中的植物向小孔透光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具有向光性

第七课:

燕子南飞

一、填空

1、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

春天,它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过冬)。

2、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3、在迁徙的过程中,大多数鸟类会有规律地停下来(休息)和(进食)。

4、鸟类迁徙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引起的(食物短缺)。

5、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

6、像鸟类一样,一些鱼类有洄游行为,如(鳗鲡)、(多种鲑鱼)和(大马哈鱼);能洄游的除了鱼类,还有(南极鲸类)、(海龟)等。

7*、植物的花粉、种子、果实等可以被(风)、(水)、(动物)和(植物)传播到其他地方,甚至可以由(人)带到其它地区。

这说明植物也有迁移的现象。

8、(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冬眠能使动物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生存下来)。

9*、黄鹂、杜鹃属于夏候鸟,大雁、野鸭属于冬候鸟。

10*、蝗虫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企鹅喜欢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青蛙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老鼠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麻雀喜欢生活在明亮的环境中。

二、简答

1、我们怎样抵御严寒?

①用炉火、暖气来提高室内温度。

②去温暖的地方过冬。

③增添棉衣、羽绒服等。

④减少外出活动。

⑤适当增加热量高的食品。

2、为什么鸟类具有迁徙的生活习性?

①躲避寒冷②食物短缺③繁殖后代

3、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性?

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动物的冬眠,冬季动物的换毛、皮毛脂肪增厚,树木落叶等。

4、动植物有哪些过冬方法?

(1)动物过冬的方法有:

①迁移②冬眠③皮毛脂肪增厚④毛变成与雪地接近的灰白的保护色。

(2)植物过冬的方法有:

①浇冻水②搬屋子里③用草把茎包起来④埋土里⑤放大棚里⑥落叶。

5、动物冬眠时的特点?

动物的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

6*、举出自然界中植物迁移的例子。

椰子落入水中并随洋流散播到各处;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郁金香最初产于土耳其,后被人们带到欧洲及其他国家。

7、动植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性冬天和夏天的不同

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性怎样与环境适应

夏天

冬天

麻雀

身体瘦、羽毛少适应炎热环境

身体胖、羽毛多适应寒冷

杨树

枝繁叶茂、绿油油水分蒸发快

叶子落光减少水分蒸发

第八课:

仙人掌的刺

一、填空

1、仙人掌是我国常见的(观赏植物),原产于非州和美州的(干旱沙漠)中。

2、莲是我们熟悉的(水生)植物。

3、(骆驼)是最适应沙漠环境的动物之一,享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4、鱼的身体是(流线)型有利在水里游动,鱼在游泳时靠(鳍)划水。

(鳃)适合在水中呼吸。

5、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身体结构适于(奔跑),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身体构造适于(攀援)。

6、光棍树和芦荟是(旱生)植物,睡莲和菱是(水生)植物。

7、仙人掌的叶子就是仙人掌的(刺)。

是由于(炎热、干燥的环境)造成的。

8、北极狐适合生活在(北极),华北赤狐适合生活在(温带森林),热带狐适合生活在(热带沙漠)。

9、北极狐的短鼻子和小耳朵是有利于防止(散热)的,热带狐的长鼻子和长耳朵有利于大量释放(热量)。

10、鱼身体长有(鳞片)、(鳍)、(鳃),所以鱼适合在水中生活。

11、骆驼适于沙漠环境生活的身体结构有(长有驼峰)、(蹄肥有肉垫)、(身长棕黄毛发)、(唇厚牙舌利)、(双排睫毛)、(鼻有瓣膜)、(耳朵里有密密的长毛)。

二、简答

1、填表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环境的?

仙人掌形态

如何适应环境

莲的形态

如何适应环境

叶子变成尖尖的叶刺

气孔少,能减少水分蒸发;

叶子宽阔肥大

气孔多利于水分蒸发

茎肥厚,丰满

能贮存水分

茎内有空洞。

利于在水下吸收空气和运输水分

(仙人掌肥厚丰满的茎能贮存水分,变成刺状的叶子能减少水分蒸发。

莲的宽阔肥大叶子有利于水分的散失,茎内的空洞有利于在水下吸收空气和水分运输。

2、假如将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旱生植物到水里会因为水分蒸发太慢而烂根死掉;水生植物到旱地里会因为水分蒸发太快而枯萎旱死。

3、鱼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①流线型的身体、光滑的鱼鳞能减少水的阻力。

②鳍像船桨,在游泳时划水用。

③尾鳍像船舵和螺旋桨发动机。

④鳃帮助鱼呼吸。

三*、连线(骆驼身体的哪些结构适于它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生活?

骆驼的四腿细长,蹄肥大能嚼食沙漠里那些干粗或有刺的植物

蹄子下长着肥厚的肉垫既能防寒,又能隔热

全身长着棕黄色的毛能耐受60℃-70℃的高温

嘴唇粗厚,牙齿和舌头踩在沙地上能防止陷得太深

长着两排浓密的眼睫毛能耐渴,可半个月不喝水

鼻子上有瓣膜,耳朵里长毛既阻挡阳光又能转化成水分供给身体

驼峰里是脂肪阻挡风沙

血液里贮存大量水分够在风沙中辨认方向

第九课:

奇妙的护身术

一、填空

1、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保护色)。

2、像(竹节虫)和(枯叶蝶)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

二、简答

1、举例说明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不少于5种)?

像蝗虫、甲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像枯叶蝶、竹节虫利用拟态保护自己;臭鼬用排臭气的方法保护自己;海龟用硬壳保护自己;响尾蛇用声音通知其他动物危险来临并警告敌人;变色龙通过变色保护自己。

2*、植物有哪些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方法?

有些植物会分泌毒素来保护自己(例如常青藤);有的植物长有尖刺或厚皮,以防止自己不受侵害(例如刺梅花);有的植物分泌黏稠的液体或散发难闻的气味保护自己。

三、动物防御方式分类表

放臭气

臭鼬、黄鼠狼

蜇刺

蜜蜂

变色

变色龙、比目鱼、雷鸟

喷射毒液

蛇、蝎、黄蜂

盔甲

乌龟、蜗牛、犰狳、穿山甲

装死

负鼠、甲虫

逃跑

鹿、兔、羚羊

尖刺

豪猪、刺猬

拟态

竹节虫、尺蠖、枯叶蝶、螳螂

保护色

蝗虫、甲虫、青蛙

自切

壁虎

第十课:

人对环境的需求

一、填空

1、作为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2、人们除了要适应(自然环境)外,还要适应(社会环境)。

3、(法国)工程师(乔治·麦斯特罗)从(芒刺)这种植物中得到启示发明了(尼龙搭扣)。

4*、生活在北极附近的人们,冬天就住在用(冰块)砌成的冰屋里,他们在冰屋里(生火取暖),以抵抗极地的严寒。

通常一个人只要花(1小时)就可以建成一座冰屋。

二、简答

1、怎样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

含义是指人们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存。

住在山上的人靠采伐树木、采摘果实、打猎为生;住在水边的人靠渔业、捕捞和养殖来生活,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人类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①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终身学习,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③形成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⑤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

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3、从法国工程师乔治•麦斯特罗发明尼龙搭扣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和植物。

②从生物身得到启示的发明,叫做仿生学,这是发明创造中最常用的方法。

③这位工程师是一位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发明家。

我们要学习他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的品质。

4、家里有哪些来自动物和植物的产品?

来自动物的:

肉、蛋、奶。

来自植物的:

粮食、菜、水果、桌椅。

第十一课:

人对环境的影响

一、填空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简答

1、人类哪些行为使环境遭到破坏?

①过度放牧②滥伐林木③围湖造田④工业污染⑤乱扔垃圾⑥随意捕杀动物

⑦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

2、用木板盖住草地,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遮盖后的草地可能会出现小草变黄,小昆虫减少或死亡等现象。

第十二课:

和谐相处

一、填空

1、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来源于(自然)。

2、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

3、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4、在城市的规划中,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和英明的决策者应该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放在首位,因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5、自然界里的动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环境)里,离开所依赖的(环境)动植物就不能生存。

二、简答

1、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①城市绿化②家庭绿化③使用无铅汽油④骑车或步行上下。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⑥建立污水处理厂,减少向大自然排放污水。

2*、设计一个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

3、设计几条保护环境的广告词。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环境爱家园,健康生活每一天。

让绿色走进家园,使生命远离污染。

4、说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大量的木材,过度地砍伐树木会使土地裸露,水分蒸发,在雨季易导致水土流失,在春夏秋易荒漠化。

5*、畅想未来的城市。

第十三课:

冷水和热水

一、填空

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2、想知道一杯水的冷热程度,最精确的方法是(用温度计测量)。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冷水水温会逐渐(升高),热水水温会逐渐(下降),这说明热是从(热水)传向(冷水)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里,这两个容器中的水的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1903年,(高斯号)轮船为了探索人迹罕至的南极洲,驶进了南极。

7、温度计的种类很多,在测量温度之前,先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8、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沸腾的水(100℃),人体(37℃),生长成熟的鸡(41.5℃),结冰的水(0℃)。

二、简答

1、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中,曲线图能告诉我们什么?

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最后结果怎样?

①在实验过程中,冷水温度逐渐升高,热水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为止。

②热从热水传向冷水。

③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得相同。

三、实验:

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仪器:

4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

①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②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④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为止。

热是从热水传到冷水的。

四、统计上面的实验数据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烧杯中水的温度(℃)

锥形瓶中水的温度(℃)

五、根据上面的实验数据,画出水温的变化曲线图。

 

第14课:

传热比赛

一、填空

1、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种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2、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3、焖烧锅的外锅是用(耐高温的隔热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能够减少(热传导),使内锅保持长时间的(高温)。

4、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其中(银)和(铜)的热传导本领最强;热的不良导体有(空气、皮革、棉花、木头、纸、毛、秸秆)。

5、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二、简答

1、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瓷砖和木板的温度是相同的,然而,当我们赤脚分别踩在瓷砖地板上和木地板上时,踩在瓷砖地板上比踩在木地板上觉得更凉一些,这是为什么?

瓷砖是一种热的良导体,它能很快地把你皮肤上的热传递出去,所以踩上去感觉很凉。

木板则相反,它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将你皮肤表面的热量传出去,因而,踩上去感觉暖和多了。

2、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利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

 

3、在铝勺、塑料勺、木勺的把柄上分别粘一颗豌豆,把它们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哪个勺上的豆子会最先掉?

然后是哪个?

为什么?

铝勺上的豆子先掉,接着是塑料勺,最后是木勺上的掉下来。

因为这三种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其中铝传热最快,木头传热最慢。

第15课:

衣服的颜色

一、填空

1、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黑色、红色、白色的纸(或布)吸热能力由高到低排列是(黑色)、(红色)、(白色)。

2、地球上的热主要来自于(太阳),(太阳)是个炙热的大火球,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

3、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方案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

二、简答

1、解释冬季人们穿深色衣服,夏季穿浅色衣服的道理。

因为夏天热,而浅色衣服吸热本领差,所以夏天穿浅色衣服感觉比较凉快;冬天冷,而深色衣服吸热本领强,所以冬天穿深色衣服感觉比较暖和。

2、分析“高斯号”轮船为什么能平安脱险?

“高斯号”之所以能够脱离危险,是因为深色的炉灰、煤屑加上凹凸不平的表面增加了吸收辐射热的能力,能够得到更多的热量使冰融化。

三、实验:

颜色深浅与吸热能力的关系

 

第16课:

风的形成

一、填空

1、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放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你会发现底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

2、1700年前,诸葛亮用(竹篾)扎成(孔明灯),用来传递作战信息。

3、200多年前,法国的(蒙特哥尔菲兄弟)制成了(热气球),载人升上天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的自由飞行。

现在人们利用热气球进行(气象观测)。

4、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5、在空气对流过程中,热空气总是要(上升的),冷空气总是要(下降的)。

根据这个道理,厨房的排风扇应安装在窗子的(上部),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