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7734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

《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docx

下半鲜花行业发展态势研究

第一章2011年下半年鲜花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2011年下半年我国鲜花市场发展状况

一、2011年下半年我国鲜花市场状况分析

截至2010年底,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超过1200万亩,花农近150万户,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

徜徉花市,你会发现,目前在我国唱主角的名贵鲜花仍然是十多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蝴蝶兰、大花蕙兰、凤梨、红掌等来自境外的洋花,常见的鲜花则有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等。

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从事鲜花生产经销最大的民营企业,公司常务副总裁李飞鹏表示,由于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非常少,因而长期以来我国花卉消费市场的话语权一直掌握在以荷兰为代表的欧美花卉强国手中。

截至2010年底,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超过1200万亩,花农近150万户,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然而这些花卉绝大多数的品种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由于花卉品种受制于人,可以说,老外想让你生产、消费哪种花,你就只能生产、消费哪种花。

”李飞鹏表示,“由于我国人均花卉消费量低,我国花卉的消费层次也非常低,欧美花卉强国引进中国的花卉很多都是国外育种商已经使用多年的品种,有的在国外已是属于淘汰的品种。

据统计,我国凭借巨大的人口基数每年花卉的消费总量虽然也有20多亿枝,但是人均年消费量却还不到2枝,而发达国家的年人均花卉消费量要高得多,日本为300枝,以色列为300枝,法国为100枝,荷兰为80枝,美国为40枝。

二、2011年下半年浙江杭州鲜花市场分析

11月杭州花市冷清,跟往年相比,年宵启动推迟。

各商户以外出看货订货为主,市场内年宵花备货量正逐日增加,但市场人气不旺。

观叶植物受租摆业换货频率降低的影响,这个时期也分外低迷。

各档口年宵主流花卉的量开始增加,特别是蝴蝶兰上货明显,主要是珠三角地区受气候影响,年宵蝴蝶兰开花提前,这个时期已大量上市,货源也在杭州市场有所反应。

杭州本地产的催花蝴蝶兰也比往年增加一半以上。

目前,最受当地客户认可的品种是‘火鸟’,特级批发价在22元左右一株;‘V31’A级以上单株批发价在21元至22元。

其他红色大花品种供应还不稳定。

凤梨价格出现波动。

高品质‘丹尼斯’批发价25元左右,2010年同期同类产品可批到30元至33元,下滑明显,中等品质的批发价在20元上下;‘红星’批发价在20元至25元,也比2010年有所回落;‘平头红’相对较受欢迎,但价格上不去,批发价仅25元至26元。

货源主要来自江苏、上海和杭州周边。

红掌这个时期优质产品依然难见。

高品质21厘M盆径的‘红国王’批发价在45元左右,18厘M盆径、4个花掌的‘阿拉巴马’批发价在30元左右,同样规格和花朵数的‘火焰’批发价在25元上下。

价格整体与往年持平,目前走量不大。

不少商户在11月前往云南了解大花蕙兰货源情况,往年同期大花蕙兰已下单订货,这个时间市场上也会有较多货,但2011年大家普遍只拿了一些样品,没有大量下单,后期备货情况还将随市场启动情况而定。

为圣诞准备的一品红,目前走货也不尽如人意。

上海周边农户担心后期压货,现在就开始大量抛货,价格低至3元至6元,部分商家囤货准备12月销售。

基于11月市场的低迷,商户们也开始在组盆、造型和丰富品种上下功夫:

大花蕙兰做拱形;蝴蝶兰根据杭州多小户型的特点而专门制作;佛手、盆栽帝王花等品种也开始亮相。

商户期望12月市场能够红火起来。

三、2011年下半年海口市鲜花市场分析

中国的情人节,又恰逢周末,2011年七夕节,虽然鲜花价格比平时涨价不少,但整个鲜花市场仍然生意火爆。

在海口市西沙路和南大桥下附近的花店看到,门口都摆放着包装精美的花束,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其中以火红的红玫瑰、婉约素雅的白玫瑰、高贵的蓝玫瑰为主。

正在包扎花束的女店主和店员忙得不亦乐乎。

其中一家花店店主杨女士表示,玫瑰系列走势良好,优雅大方的香水百合也得到不少顾客的青睐。

发现前来购买鲜花的不仅仅是年轻男子,“中国情人节”不再只是年轻人的节日,中年男性也成为购花的主力军之一。

四、2011年下半年青州鲜花市场状况分析

青州黄楼弘秀花卉交易市场被评为潍坊“十强”市场

日前,为推动全市商贸流通经济发展,潍坊市人民政府通报表彰了潍坊“十强”市场,青州黄楼弘秀花卉交易市场榜上有名。

近几年来,潍坊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形成了青州黄楼、潍城军埠口、诸城南郊、寿光万芳等几个大的花卉基地,年生产鲜花3亿株(盆),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花卉产业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

青州市是全市花卉生产的主产区,有“十里花街、百亩市场、千亩基地、万户经营”之说,被评为“全国花木之乡”。

随着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连续成功举办,该市黄楼镇已成为山东省乃至江北地区最大的花卉生产和集散交易中心。

该镇的弘秀花卉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日益提高,花卉交易额稳步上升,在全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成为拉动当地花卉销售的重要龙头。

第二节2011年下半年我国鲜花消费状况分析

一、当前我国鲜花消费特点分析

绿化村庄、美化庭院、整洁村容的新农村建设,带动了农村的花卉消费。

受环境、地域、经济、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花卉消费呈现不同于城市花卉消费的4个特点。

一是左右连动。

城市邻里之间的消费因相互往来不多,其差异性往往大于同一性。

农村则不同,广大农民祖祖辈辈都居住在一起,相互熟悉、相互联系、走动多于城市的邻里之间。

这一特性决定了他们在消费上呈现出一种连动性。

邻居购买了某种商品,反映很好,一传十,十传百,以至整个村庄都仰慕和购买同一商品。

如我们常见的有长虹村、康佳村。

在花卉消费上也是一样。

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温饱问题解决后,他们将消费的投资放到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上。

他们喜欢用小叶女贞、七里香做绿篱;用桂花、月季增添环境的芳香;用铁树、红木盆景显示门楼的气派;用紫薇、芙蓉花、茶花装点庭院的绿色;用一串红、菊花等草本植物衬托季节的景色。

他们的这种消费新时尚必然影响和带动一个村,甚至几个村的消费。

二是仿效城市。

在人多地少收入低的压力下,我国农村现有1.3亿劳动力带着到城里赚些钱、回家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过上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的目的走进了城市。

这支庞大的队伍从城市带回家的不仅是资金、技术,而且还带回了城市人的消费习惯。

由于这部分人消费理念的变化,农村的消费观念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正在逐步向城市靠拢。

他们把城市人用花卉美化居室的消费习惯带进了千家万户。

庭院不光植树也栽点花。

居室也用吊兰、仙人球、仙人掌、茉莉等植物进行装点。

新房装修后,用吊兰、虎尾兰、芦荟吸收室内有害气体。

结婚、生日、新房落成也到城里租些花来烘托喜庆的气氛。

三是季节消费。

因为农产品由种植到收获的周期较长,所以农村的消费要受到农业收成的牵制。

虽说外出务工人员是拿月工资,可他们的消费支出却往往集中在回家过年这段时间。

农村这种特有消费习惯决定了他们的消费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在花卉苗木消费上,大多集中在春节前后。

南方地区装点新房所用的盆花购置一般集中在晚稻收割后的11月下旬到12月新房建成时的农闲时间。

四是求廉求实。

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是靠辛苦的体力劳动换来的。

勤俭持家,节俭为荣是他们千百年以来所承接下来的光荣传统和消费习惯。

即使他们富裕起来后,祖辈传来的传统美德仍不会放弃。

在消费的投入上,他们之间所攀比的是谁购的物品最实在、价格最低。

“宁愿买对的,不愿买贵的”是他们的消费理念,求真、求实、求廉是他们普遍追求的购物目标。

农村这种实惠性的购买特征体现在花卉消费上,其投入往往是在价廉物美的花卉品种上。

二、当前我国鲜花消费引导分析

近几年,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各地花卉生产基地和花卉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

然而,在花卉产业大步迈向前的同时,花卉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我国花卉人均年消费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花卉消费引导力度不够,那么如何使我国从花卉生产大国向花卉消费大国转变?

北京三益集团、南京樱子花卉商务集团等众多花卉生产商和经销商强烈呼吁:

引导花卉消费是解决花卉产业瓶颈的重要途径。

导入消费理念

积极加强花卉消费理念引导是提高我国花卉消费的重要手段。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华表示,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花卉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近年来花卉消费正由团体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向家庭日常消费发展,花卉消费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而另一方面,目前在中国,花卉还不属于生活必需品,大部分人都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很大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并没有加入到花卉消费行列中,这需要政府、花卉生产商和经销商共同努力,为消费者“植入”很深的花卉消费理念。

花文化传播是拓展花卉消费的一个最佳渠道。

在建立花卉消费理念上,可利用节日文化、花卉寓意、花卉功能等来拓展花卉消费。

在前几年,国内花卉消费高峰为春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少数节日,而其他节日如父亲节、七夕节、教师节等都可以成为引导花卉消费理念的很好契机。

现在在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和媒体的努力推动下,国兰作为“敬师花”已逐渐推广开。

对于父亲节、七夕节、重阳节等节日,花卉企业、协会和媒体也在积极引导,如现在不少花卉企业把象征“阳光、刚强”的向日葵作为父亲节花卉向消费者推广,而在妇女节,北京世纪奥桥园艺中心等花卉企业也选出报春花、盆栽非洲菊、盆栽康乃馨等开花植物,并加以精美包装进行展销,为妇女节送花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对花卉来说,好的寓意也非常重要,因此经销商可以从花卉寓意出发,刺激消费。

例如,以前白鹤芋卖得不好,但自从商家给这种开白色花卉的植物改名为“一帆风顺”后,它就变得很受欢迎。

据了解,在广州地区,早些年罗汉松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而当经销商将“守财吉祥”的寓意赋予它后,现在广州地区有院子的家庭种植罗汉松已经成为一个习惯。

在花卉功能方面,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绿色、环保生活,商家开始利用净化空气、防辐射等概念,大力宣传推销一些观叶植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海绿手指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文耀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他用花卡来宣传花卉功能,如驱蚊草花卡上写着“家有驱蚊草,蚊子不会咬”;在仙人掌花卡上则注明“吸收电磁辐射”,从而有目的地引导消费者。

对于国内花卉企业该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台湾中兴大学教授陈加忠表示可借鉴国外的模式。

他介绍现在欧美非常流行花卉“植入式”销售,很多花卉企业都跟媒体有着密切的合作,如在电视剧或者脱口秀节目中让花卉“露脸”,可以使消费者在观看影片时产生“效仿”意愿。

加大宣传力度

花卉展览、花卉活动、插花培训等是促进花卉产品宣传、带动消费的好平台。

前不久,北京市举办2011北京年宵花展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北京花卉协会副秘书长张文佑表示,为了能和消费者互动,他们在网上征集活动主题口号,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收到数百条主题口号,这正是向消费者普及花卉的一个好机会。

除北京外,其他地区也在不断开展花卉展销活动,如江苏省年宵花展销会与花艺表演相结合,制作了一些简单、实用的花艺作品,让消费者能“活学活用”,让花艺与生活“对接”。

“花展是一个很好的展销平台,能让消费者对花卉有个全面的认识。

”南京樱子花卉商务集团总经理唐梅英表示,应该在花卉展中加入终端消费展示环节,如花卉与家居的搭配等,让花卉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注重产品包装

现在随着消费者对花卉的要求不断提高,无包装、包装粗糙的产品逐渐在市场上“失宠”,因而提高包装档次已成为经销商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手段。

对此,北京莱太花卉市场的商户深有感触,有经销商表示,以前一些中低档次的草花常带着营养钵出售,而现在许多经销商摒弃了这些“简装”盆花,给花卉换成“精装”花篮,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此外,花卉包装的“人性化”也非常重要,如广州千姿兰园的包装模式独具匠心,他们特意为迷你洋兰配备了多款精美礼盒,有纸质的,也有塑料的,消费者可根据自己需求单独装置一个产品,也可将不同花卉产品组合装置,不但使花卉更加精美,而且方便携带。

因此,花卉生产者和经销商应结合当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以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促进花卉消费。

第二章2011年下半年我国鲜花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2011年下半年我国鲜花出口分析

一、2011年7-10月我国鲜花出口概述

2011年1-11月,中国出口花卉金额为19,161.9万美元,同比增长9.3%。

2011年1-11月,中国出口花卉金额为19,161.9万美元,同比增长9.3%。

2011年11月,中国出口花卉金额为1,934.0万美元,环比增长28.2%,同比出口金额增长13.1%。

2011年1-11月,中国对亚洲出口花卉金额为13,178.8万美元,同比增长7.9%;对非洲出口花卉金额为67.9万美元,同比增长108.8%;对欧洲出口花卉金额为4,129.5万美元,同比增长3.5%;对南美洲出口花卉金额为102.8万美元,同比增长25.8%;对北美洲出口花卉金额为1,446.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对大洋洲出口花卉金额为236.7万美元,同比增长129.1%。

2011年11月,中国对亚洲出口花卉金额为1,289.2万美元,同比增长8.9%;对非洲出口花卉金额为2.2万美元,同比下降61.5%;对欧洲出口花卉金额为456.8万美元,同比增长22.0%;对南美洲出口花卉金额为11.3万美元,同比下降4.4%;对北美洲出口花卉金额为150.4万美元,同比增长31.9%;对大洋洲出口花卉金额为24.0万美元,同比增长23.7%。

2011年1-11月,自中国进口花卉的国家和地区中,按金额排名第一位是日本,金额为7,389.3万美元,同比增长12.1%;第二位是荷兰,金额为2,632.3万美元,同比增长2.9%;第三位是韩国,金额为1,735.8万美元,同比增长0.8%。

2011年11月,自中国进口花卉的国家和地区中,按金额排名第一位是日本,金额为636.0万美元,同比增长2.9%;第二位是荷兰,金额为341.9万美元,同比增长28.3%;第三位是韩国,金额为195.8万美元,同比增长18.3%。

二、近两年我国鲜花出口情况分析

从公布的2010年的出口数据来看,私营企业花卉出口额占到全国总出口额的57.28%,而且也只有私营企业花卉出口额同比呈正增长态势,表现出明显的一枝独秀的格局。

当然,从全年来年,由于花卉出口的旺季在第四季度,上述各项的正负比例关系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但私营企业花卉出口额占大头的结构已成定局。

我国花卉出口状况有喜有忧。

喜的是花卉出口值持续上升,忧的是一些困扰中国花卉出口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国花卉进出口商业“双升”态势再次被打破,固然花卉总出口量下降,但是出口金额基本持平,入口量和入口金额则再次上扬,而沈阳花卉也迎来出口货值千万大关。

活跃在市场上的花卉企业达450余家。

海内大型交易市场日均上市鲜切花100余个大类,天天有300吨至500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我国鲜花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鲜花行业出口现状分析

现在,我国花卉产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非常好,尤其是受国内外市场拉动、国内花卉产业链日趋完善和政府政策环境的改善三大因素的影响,花卉产业正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成为广大投资者眼中的高成长性产业。

首先,国内外市场的快速成长为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花卉市场目前正急剧扩大,花卉逐步进入千家万户,鲜切花替代了点心盒成为走亲访友的高雅礼品。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花卉产量每年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七个鲜切花消费大国之一。

即使这样,国内人均年消费量仍不到2枝,花卉消费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长期以来只扮演着一个小角色,花卉年出口额仅为5亿多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国内进行花卉产业转型,逐渐重视花卉品质,我国也开始有一部分花卉打入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世界花卉消费中心,国外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其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花卉产业链日趋完善,为各类资本进入该产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花农到花商,从育种科研人员到花卉流通企业,目前国内花卉产业链已基本完善。

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链层次还较低,但是完善的花卉产业链已经有了生机勃勃发展的态势。

此外,多个省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国内花卉产业环境大大改善。

据调查,目前不仅云南、四川、广东等传统花卉强省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陕西、甘肃等原本花卉产业较小的省份近年来也开始把花卉产业作为农村新兴产业加以扶持。

不少地方政府专门从财政拨款用作扶持资金,鼓励花农扩大种植面积,改善、培育新的花卉品种,使花卉产业面临着极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从事鲜花生产经销最大的民营企业,公司常务副总裁李飞鹏表示,早在几年前公司就设立了自己的花卉研发部门,现已引进20多个科研人员,截至2011年5月底已研发出了23个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成为了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最多的企业。

“这些自主知识产权花卉不仅使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在东南亚市场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有了进军世界主流花卉消费市场的可能。

“不过,花卉产业全面转型的困难也非常的大,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缺资金,二是缺人才。

”李飞鹏说。

缺资金是国内花卉企业转型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

据调查,日本花卉业发展神速,究其原因,加大资金投入是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研究经费的投入。

每年日本在花卉研究上投入500多亿日元,其中政府投入达200多亿日元。

国家有研究部门和实验基地,县、市、镇也有自己的研究所或实验场。

国家、县政府所设的科研单位的研究设施、仪器先进,经费充足,平均每个科研人员拥有研究经费500万日元。

而我国在花卉研究上投入非常少,如我国最大的花卉生产省份云南,政府每年只投入资金800至1000万元。

再加上花卉企业都是农业企业,在我国农业企业贷款又非常困难,无法用花卉作抵押贷款,使得我国花卉企业投入科研的经费非常少,很难进行花卉新品种的研发。

在人才方面,我国花卉企业中,大学生比例非常少,有花卉研究能力的更是稀缺。

作为我国从事鲜花生产经销最大的民营企业,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多个科研人员,根本无法满足花卉新品种研科的需要。

二、我国鲜花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花卉出口状况有喜有忧。

喜的是花卉出口值持续上升,忧的是一些困扰中国花卉出口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影响我国花卉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病虫害种类严重,严重影响出口贸易。

据调查,我国花卉生产期间的主要虫害有蓟马、红蜘蛛、蚜虫、斑潜蝇、菜青虫、蛴螬、小地老虎、夜蛾幼虫;病害主要有霉病、霜霉病、根肿病、叶斑病、枯萎病、锈病、细菌病害、斑驳病毒病、线虫病害等。

在出口检疫时,病虫害检出率较高的花卉有玫瑰、菊花、满天星、洋桔梗等;检出率较低的花卉有非洲菊、一品红、勿忘我、百合、唐菖蒲、寒丁子、天竺葵、郁金香等。

二是国外检验检疫要求严格,我国企业很难达到要求。

为保护本国花卉业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对进口花卉提出了不同的检验检疫要求。

如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肯尼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要求中方花卉不得带土壤和活害虫,并出具植物检疫证书。

日本、韩国、英国、法国、阿联酋、菲律宾等要求花卉出口前须用溴甲烷密闭熏蒸,并提供植物熏蒸证书;澳大利亚检验检疫机构对中方花卉提出指定出口公司、认定熏蒸库、全批查验的做法,并要求出具植物检疫证书、植物熏蒸证书、灭活处理证书等。

德国检疫机构除要求花卉不带活虫外,还提出农药残留量等影响环保的工程检测要求。

三是花卉质量普遍较低。

尽管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气候优势,人力和生产成本较低,花卉种植面积较大,但具有自身专利品牌的品种较少,生产中的主打品种主要依靠国外引进,普遍存在价格偏高、病虫害严重、性状退化等问题。

在花卉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于耕作方式落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设施更新,缺乏花卉野生资源的开发和驯化,缺乏采收、预冷、分级、捆扎、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产后处理技术,造成花卉质量普遍较低,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能达到出口标准的仅占花卉生产总量的15%左右,大部分花卉只能内销。

四是口岸处理技术滞后。

熏蒸除害是控制花卉害虫的主要措施,也是检验检疫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花卉属鲜活商品,对熏蒸药剂、温度范围、处理时间比较敏感,要求有较高的熏蒸条件,包括专业熏蒸库(有控温、控湿、计量、循环、检测、排气等装置)和专业熏蒸人员(掌握不同花卉对熏蒸药剂、计量和时间的要求),否则将出现花卉质量受损或熏蒸不彻底的问题。

目前我国除昆明、上海、北京等少部分口岸有适合花卉除害处理的专业熏蒸库和掌握熏蒸技术的人员外,大部分口岸的熏蒸设施和技术不能确保花卉质量和除害处理效果,给花卉的出口检验带来隐患。

五是新品开发及保护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出口量比较大的花卉品种资源主要靠进口,如每年进口百合种球超过6000万头。

我国有很多天然花卉品种资源,但很少有专业机构从事新品种的研发。

我国引进的一些品种,几乎都带有中国血统,却享有国外专利,使用时还必须支付昂贵的专利费。

虽然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和产量较大,但仍以花农生产为主,由于基础设施和技术的缺乏,销售渠道不畅,导致花卉整体质量不高。

我国花卉产业仍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

由于三大障碍的存在,我国花卉产业目前仍处于世界花卉产业链的低端。

从全行业利润率看,我国虽然是世界花卉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从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看,都还处于低水平阶段。

我国花卉业仍处于高速低效、数量扩张阶段,花卉产业的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荷兰、哥伦比亚等花卉发达国家,平均每平方M土地年生产月季250支至500支,而我国仅生产100多支。

在品种方面就差得更多了,荷兰一枝最新推出的花卉往往是我国同类普通花卉价格的10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上百倍的差距。

再加上专利费、种苗费的存在,使得我国花卉业的利润率非常低。

与发达国家的花卉企业相比,国内花卉企业规模也偏小,竞争力弱,至今还没有出现有国际影响的大企业。

我国花卉生产企业基本上是从农户及国有苗圃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分散经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生产设施和生产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

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

不少企业既搞引种、繁种实验,又要搞生产、经营和销售;既生产切花、又生产盆花,顾此失彼。

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拳头产品,只能在低水平上相互竞争,经营路子越走越窄。

从全国的花卉布局来看,全国各地的花卉产业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生产布局十分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受市场利益和政府产业规划的驱动,我国不少省份急功近利、一拥而上投资花卉业的情况目前十分严重。

许多地区都试图种植每一种花卉,百花园式的生产结构十分普遍。

一些地区不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地区消费水平,盲目发展鲜切花生产,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

花卉生产单产低、质量差,已对我国花卉产业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由于处于较低的层次,品种比较简单,我国花卉产业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模仿,目前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模仿已对我国花卉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据一些专做东南亚花卉生意的花商表示,近三年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花卉产业发展得非常快。

如泰国以前自己种的鲜花并不多,现在却种了很多与昆明地区类似的鲜花,品质虽然比我国差些,但是由于是本地生产本地销售,有很大的优势。

越南更是凭借比我国还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在花卉产业上对我国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目前,在东南亚市场上,越南玫瑰凭借价格优势已异军突出,国内花商、花农普遍感到巨大的威胁。

三、我国鲜花行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市场潜力大成长性绩优

各路资金争相涌入花卉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