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7102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

《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语文 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docx

必修二语文第一学月月考题及答案

大邑中学高2012级高一下期第一学月语文试题

(1)基础积累(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蓊蓊郁郁(wěng)梵语(fán)绕树三匝(zhā)隽(juàn)永

B.混混沌沌(hùn)袅(niǎo)娜踯躅(zhú) 否泰(pǐtài)

C.颤动(chàn)渐染(jiàn) 落蕊(ruí)靡费(mí)

D.哺育(bǔ)氛(fèn)围肋(lèi)骨笨拙(zhuō)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缥缈宛然脉博唯有杜康

B、气概荫庇骇人听闻总角之宴

C、惦量震憾暮霭欢度春节

D、寥廓元宵节没精打彩歌声缈茫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光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是不刊之论。

B、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班主任老师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大学______里的岁月。

(2)亲切的称呼、简单的对话,______了受压抑者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3)足联主席布拉特说:

“关于国际足联在比赛中蓄意_______韩国的一切指控都是没有依据的。

A.度过沟通偏袒 B.渡过沟通偏袒 

C.度过连通偏向 D.渡过连通偏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角逐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的竞选。

B.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领域内,中国科技界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姿态勇敢地迎战,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表现不俗。

C.近几年来,关于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主导性文化以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观点,十分流行。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文言知识积累(21分)

6.对文中“相”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时相遣归②儿已薄禄相③誓天不相负④登即相许和⑤叶叶相交通⑥仰头相向鸣⑦嬉戏莫相忘⑧黄泉下相见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③④⑦/②⑧/⑤⑥D.①③④/②⑦/⑤⑥⑧

7.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它四项的一项()

A、见谅B.君即若见录C.府吏见丁宁D.渐见愁煎迫

8、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欲之南海。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哀民生之多艰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9、下列句中“为”字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仲卿母所遣 ②为诗云尔 ③君既为府吏 ④非为织作迟 ⑤君家妇难为 ⑥黄泉共为友 ⑦始尔未为久 ⑧阿母为汝求 ⑨时时为安慰 ⑩遣丞为媒人 11自名为鸳鸯

A.①⑧/②/③⑤⑥⑨⑩/④⑦11     B.①/②/③⑤⑩/④⑦/11/⑥⑨/⑧

C.①⑧/②/③⑤⑩/④⑦11/⑥⑨    D.①/②/③⑤⑥⑨⑩/④⑦11/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1、下列加点词为古今同义的是(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2、请找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A、不吾知其亦已兮B、君既若见录

C、步余马于兰皋兮D、誓天不相负

(3)语言运用

13、把下面一段文字改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得超过15个(3分)

[《人民日报》记者肖东文]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地区的事情,同时是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西部开发只能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道路,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将发展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有效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西部民族地区要发展,经济发展是核心,但绝不能将经济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持对立起来。

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跨越式发展。

14、下面的对联以《荷塘月色》为上联,请拟写下联。

(4分)

 ﹙1﹚月色映荷塘诗情一片,。

  ﹙2﹚清清幽幽,荷塘边上斯人独处;,。

(四)默写与名著导读

15、默写填空(6分)

(1)、,抱布贸丝。

,来即我谋。

(2)、,靡有朝矣。

(3)、,余不忍为此态矣!

(4)、,池鱼思故渊。

(5)、,悠悠我心。

16、名著导读(2分)

长篇小说《家》以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二、阅读与鉴赏

(一)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8-20题。

(9分)

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也许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乎的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

转化又是怎样实现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

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

而煤作为能源,与石油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

从现有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

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

虽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

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制取原料气。

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

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

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

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

早些时候,国外有一家公司曾经研制出一种成分为铁、硅、钾、铜的产效比较高的催化剂,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

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

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

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

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

               (摘编自周清春《煤是怎样变成油的?

》)

18.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B.煤与石油一样,都属于化石能源,但在我国煤的储量要比石油丰富得多。

 C.尽管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煤变石油还是可行的。

 D.“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煤变石油”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证。

19.下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适当处理的煤、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器,以及气化剂,是制成原料气的几大条件。

  B.催化反应中的化合过程,能够使原料气实现液化,是间接液化技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C.使用国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那么可以得到32%的汽油、21%的柴油和47%的石蜡烃。

  D.“间接液化”是一个将煤加以气化,经净化后再借催化剂进行化合反应,最终生成油的过程。

20.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石油能源消费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用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要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

  B.人们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幅,远远小于国内煤炭生产量的增幅。

  C.那些刚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些成分需要进行必要的提质加工处理。

  D.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9分)

很多人说: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

唐代刘禹锡有句话:

“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

“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

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2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

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2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4-26题。

(13分)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

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

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

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

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

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

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北京是古老的都城,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

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

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

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

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

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

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

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

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

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

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

“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

到了德国,更是如此。

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

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

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

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

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

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

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

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

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

多半是叫不出名字。

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

我的心一动。

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

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

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

它使我想到:

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

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

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

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

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

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25.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

为什么?

(2分)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分)

26、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4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7、雨果说过:

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

试以磨难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描写一位在挫折中奋起的人物,要有适当的景物描写。

可以是你的同学,你的亲友,或者你自己。

 

月考一参考答案

1、答案:

B(A梵fàn匝zāC渐jiān蕊ruǐD氛fēn)

2、答案B(A脉搏C掂量震撼D渺茫没精打采)

3、答案B.A、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B、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C、形容对列举的事物十分了解。

D.入木三分:

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此处修饰“班主任老师的一番话”正确。

4、答案:

A  (“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

“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也可引申为“渡过难关”。

“沟通”是使双方能够通连,如“沟通两国文化”。

“连通”是指接连而又相通。

“偏袒”是指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偏向”是指不正确的倾向或无原则的支持袒护一方。

5、答案:

B(A.句式杂糅,原句应改为“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角逐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

”或“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一起参加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的竞选。

”C.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

D.语意重复,“万一”和“若”二者只能选用其一)

6.A(②相貌,⑤⑥⑧互相,①③④⑦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

可代“你”“我”“他”“它”)

7.D(D是“被”;ABC相同,“我”)

8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

A项中的“之”作动词,到,去;其余均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

A

9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

①是被的意思;②是作的意思;③是作为的意思;④是因为的意思;⑤是作为的意思;⑥是当作的意思;⑦是因为的意思;⑧是替的意思;⑨是当作的意思;⑩是作为的意思;11是是……名字的意思。

答案:

B

10、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

A、C两项,辞别;B项,拒绝;D项,劝诫。

答案:

AC

11、答案:

D

12、答案C

13、西部开发要注重生态。

(3分)

(一般能扣住三个主体要素:

西部,注重(重视、关注等),生态。

每点一分)

14、月色映荷塘诗情一片(蓝天衬白云画意无穷)。

(2分)

  清清幽幽,荷塘边上斯人独处(隐隐约约,密林深处月色无边)。

(2分)

15、略。

16、答案:

20,高家。

(2分)

17、

答案: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2分)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1分)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枫桥、霜叶等意象,(1分)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1分),作者融情于景(1分),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分)。

18.A(“依赖进口”说法不确切,并不是完全依赖进口。

“出现危机”也不准确,是“潜在危机”。

)(3分)

19.C(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产物还需进一步提纯,所以不能泛泛地说“可以得到”这个比例的产品。

)(3分)

20、C(A项,“彻底改变”的说法不对,缺乏依据。

B项,国内煤炭消费量与生产量的增幅原文未提及,无法得到这一结论。

D项,仅就间接液化技术而言是这样的。

)(3分)

21、答案:

B(“艺

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没有因果关系)(3分)

22、答案:

A(文中相关内容是“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非常完美不等于十分漂亮,而是与具体物象几乎完全吻合)(3分)

23、答案:

C(显然不能反过来推断“杜甫是‘妙’王维是‘工’,因为按西方艺术家的观点,王维的诗并不“逼真”。

)(3分)

24.AC解析:

B项通过“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一句可知,第②段没有写海景。

D项根据第⑤段“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可知“作者始终”说法不恰当。

E项对文章主旨把握不当,应是表达作者浓烈的乡思和爱国情感的。

(4分)

25.①并非无缘。

(1分)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乡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结点。

(1分)(解析:

做此题时,应抓住“似乎”“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等词句分析总结。

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1分)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1分)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1分)。

26.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2分)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铺垫。

(2分)(解析:

做此题,可抓关键词“不能平静”“挣扎”等词分析其心境,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即可。

27、作文(略)(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