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7089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

下列古代发明创造或技术应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打磨铜镜B.

活字印刷

C.

司南使用D.

粮食酿醋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B.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D.为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

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口罩成了防疫的必要物资。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熔喷层主要以聚丙烯(化学式(C3H6)n)为原材料制成的熔喷布为主,对防止细菌渗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聚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化合物B.是由碳、氧两种原子构成的

C.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4.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移走蒸发皿

B.

套试管夹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取用液体

5.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转化观:

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守恒观:

1g氢气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水蒸气的质量为2g

D.结构观:

氖原子和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6.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所介绍,国内5G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

如图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

B.图中x=18

C.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7.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B.BC.CD.D

8.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建构模型。

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A.

石墨结构模型

B.

溶液组成模型

C.

酸的化学性质模型

D.

反应类型关系模型

9.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使溶液变红,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当人体缺乏时应适量补充

D.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0.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

11.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时,

的溶解度大于

的溶解度

B.

℃时,

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时,将

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固体中含有少量的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二、多选题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H2O)

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B

KCl固体(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A.AB.BC.CD.D

三、填空题

13.【最新】12月26日,合肥轨道3号线开通运营,标志着合肥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石墨电刷的使用主要利用其__________性。

(2)地铁车身的表面都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而生锈。

(3)轨道交通的发展与炼钢工艺的发展密不可分,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

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

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钢样中含铁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四、科学探究题

14.如图所示的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用B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3)往C试管中通入CO2时,观察到“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

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作出假设)1:

所用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的HCl气体使浑浊变澄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为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在图A和图C之间增加了图D装置。

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C(填“c→d”或“d→c”);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填选项序号)。

①浓硫酸②NaOH溶液③饱和碳酸钠溶液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进行实验)向浑浊后的饱和石灰水中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假设1正确。

15.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其是否变质,请你一同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

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

这瓶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

猜想3:

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①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②BaCl2溶液呈中性;③酸与碱和盐共同反应时,酸碱中和反应优先进行。

(实验与探讨)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解。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甲同学认为猜想1正确。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

(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若有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3正确。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产生,错误地排除了猜想2和猜想3,若猜想2或猜想3正确,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讨论)

(5)丁同学认为BaCl2溶液也可以用Ba(OH)2溶液替代进行实验,同学们一致认为丁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其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研究可知,凡吸收空气中的H2O、O2或CO2等物质能够变质的药品必须密封保存,请列举另一类需要密封保存的药品的例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取9.3g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往溶液中不断加入7.3%的稀盐酸,实验中加入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P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该样品的变质率为_________(变质的NaOH与原NaOH的质量百分比)。

五、流程题

16.第32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日本东京举行,其奖牌制作的原料来自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来的金属。

从废线路板中提炼贵重金属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

(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提炼出的贵重金属可制作奖牌,其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调节pH”时加碱液会使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Al3+和______(填金属离子符号);

(4)写出粗铜中的铜与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7.某实验小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稀硫酸62g。

请你计算: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打磨铜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司南使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粮食酿醋,醋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故不符合题意;

B、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故不符合题意;

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是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的,因为焚烧塑料袋产生的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故符合题意;

D、为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故不符合题意。

3.C

【详解】

A、由聚丙烯[化学式(C3H6)n]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B、聚丙烯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聚丙烯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故选项正确;

D、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6)=6:

1,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

32:

36=1:

8:

9,则1g氢气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氢气有剩余,所得水蒸气的质量小于2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的,尽管氖原子和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表示原子序数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故A正确;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原子,31=2+8+x+3,x=18,故B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31,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7.A

【分析】

控制变量法要求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详解】

A、由图可知,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不仅改变了金属的种类,还改变了酸的种类,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只改变了蓝色石蕊试纸的潮湿状态(干燥和湿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时,只改变了溶剂的种类(水和酒精),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时,只改变了水的温度(冷水和热水),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8.D

【详解】

A、石墨中碳原子呈层状结构,模型正确,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模型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等反应,模型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模型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使溶液变红,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酸性气体,故选项错误;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当人体缺乏时应适量补充,故选项正确;

D、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D

【分析】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H2O

CH4+2O2。

【详解】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故选项错误;

C、反应前碳元素存在于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化合价是

,得:

+(-2)×2=0,得

=+4,故碳元素化合价是+4。

反应后碳元素存在于甲烷中,甲烷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化合价是

,得:

+

(1)×4=0,得

=-4,故碳元素化合价是-4。

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中,水和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选项A正确;

B、图中可知t2℃时,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说明溶液的质量关系,也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因此无法确定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关系,选项B错误;

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因为溶剂减少,所以原来溶解在这些溶剂中的溶质就会析出,因此t1℃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选项C正确;

D、溶解度曲线中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选项D正确。

故选B。

12.BD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正确;

C、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MgCl2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能除去沉淀,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

除杂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塑料导电氧气与水(或O2与H2O)硬度大(或耐腐蚀、强度高等合理即可)取样,加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若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钢样中含铁

【详解】

(1)图中所示材料中,钢、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石墨电刷的使用主要利用其导电性。

(2)地铁车身的表面都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反应而生锈。

(3)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硬度增大、更耐腐蚀、强度高;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证明钢样中含铁,可以取样加入试管中,燃烧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含有铁。

14.CaCO3+2HCl=CaCl2+H2O+CO2↑a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使浑浊最终变澄清c→d④

【详解】

(1)实验室制取CO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B装置收集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a端通入。

(3)[作出假设]

1:

所用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的HCl气体使浑浊变澄清;

2:

生成的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使浑浊变澄清。

[设计方案]

为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在图A和图C之间增加了图D装置。

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

①浓硫酸不和HCl气体反应,不能除去杂质;②NaOH溶液和CO2、HCl气体均能反应,除去杂质的同时,除去原气体;③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但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除去杂质的同时,除去原气体;故选④。

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c→d→C。

气体从长管进入,短管出。

15.CO2+2NaOH=Na2CO3+H2ONa2CO3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呈红色BaCl2+Na2CO3=BaCO3↓+2NaClNa2CO3+HCl=NaCl+NaHCO3NaOH+HCl=NaCl+H2O(方程式顺序颠倒亦可)加入Ba(OH)2后引入OH-,干扰了对原溶液中NaOH的检验氧化钙NaCl、NaHCO350%

【详解】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提出猜想]

猜想1:

没有变质时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

全部变质时这瓶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猜想3;部分变质时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向

(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溶液仍然是红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猜想3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4)若猜想2成立,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猜想3正确,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

(5)丁同学认为BaCl2溶液也可以用Ba(OH)2溶液替代进行实验,同学们一致认为丁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其错误的理由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6)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需要密封保存。

(7)解:

①P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部分没有反应的碳酸氢钠。

②设碳酸钠质量为

由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5.3g,

样品中氢氧化钠质量:

9.3g-5.3g=4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为

2NaOH+CO2═Na2CO3+H2O,

=4g,

样品的变质率为:

×100%=50%,

答:

该样品的变质率为50%。

16.过滤铂和金(或Pt和Au)增大Fe3+Cu+H2SO4+H2O2=CuSO4+2H2O

【详解】

(1)操作②实现了固液分离,一般选用操作为过滤;

(2)向粗铜(铁、铝、铁、铂、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铝会和稀硫酸反应,经过过滤,提炼出的贵金属为金、铂;

(3)碱性溶液pH大于7,加入碱性溶液可使溶液pH增大;铝离子与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沉淀,调节pH,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Al3+和Fe3+;

(4)反应物为铜、硫酸与过氧化氢,生成物有硫酸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还有水生成,铜、硫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H2O2=CuSO4+2H2O。

17.

(1)8

(2)10%

【详解】

解: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80g×10%=8g

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4.2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答: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4.2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点睛】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