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寄语.docx
《卷首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首寄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首寄语
主编:
吴钟丽编辑:
快乐腾飞小组成员
海南省教研员高级研修班学习简报
2012年11月10日
(第五期)
“国培计划(2012)”
卷首寄语
同行你我他
无限课堂
各组学情
感言无限
在学习的日子里,我们学习着,思考着,我们提高着;
在学习的日子里,我们忙碌着,耕耘着,我们收获着;
在学习的日子里,我们努力着,坚持着,我们成长着;
在学习的日子里,我们分享着,快乐着,我们幸福着;
在学习的日子里,我们兴奋着,吮吸着,我们采撷着一路花香!
第一组:
林荣曾爱民黎巧霞俞书壮黄琼华林青黄良英吴挺玲
罗郁芳文欣益
第二组:
冯海荣符开华范平波陈作宇王宁覃冬雯李少华谢娜戴育辉林斯荣
第三组:
周媛许小丽陈娇燕吴孟强黄春丽王乾玲张艳玲何海蓉林丽李立新
第四组:
梁晓萍邝必谦符远飞符国卢小玉王琴玉王荣春杨颖梁丽娟
第五组:
吴钟丽冯春晓张玉娟肖兴林桥彭冰花袁世锐王海林符晓君
谈汪蕴慧老师的课
第五小组彭冰花
今天,我们听完了三天十一节“学科带头人”的课,指导老师范应荣主任让我们评评谁的课最好,好在哪儿?
说实话,我很纠结,南京的老师们文学素养极高,专业功底也很强,一个个站在台上都那么有风范,让人觉得她们很美,很雅,觉得当老师其实挺好,不像我原来感觉的那么苦,甚至有了重返讲台的欲望。
让我欣赏的课有好多节,其中第二天两位老师上的《江雪》我尤其喜欢,分不出高下。
第一位是下关二实小的杨春燕老师,第二位是区进修学校的汪蕴慧老师,她们对教材的把握非常精准,对教学的设计更是独特,与常人相比明显技高一筹,教学效果出奇的好,着实令我望尘莫及,让我给她俩分个高低实在是为难。
最终权衡,因为杨春燕老师本人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有很强的预设和调控能力,与学生毫无距离感,课堂气氛民主融洽,课堂效果奇佳而给高了一分。
但是,从教研员的角度,我更喜欢汪蕴慧老师的课,觉得她的课更有高度,更有品位,不纠结,不繁琐,清清楚楚一条线,直奔目标往前走,教者轻松,学者愉悦,高效到位,美不胜收。
所以,我还是选择了位居“老二”的她的教学设计来探讨。
为便于了解教学过程,我用表格来呈现本课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解析;
教学环节
教学步骤
设计(教学)意图
复
习
旧
知
一、诵读五言绝句《静夜思》、《春晓》。
1、指名读。
师:
你这样是“读”而不是“诵读”,(板书),要带着自己的体验来读。
2、再指名读。
师:
还要读出节奏。
3、继续指名读。
师:
你认为要读好古诗还需要怎么做?
生:
要读通顺、要去想象。
二、引题: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江雪》是五言绝句之冠。
(生读课题)
通过复习旧知识认识诗文体裁。
指导带着感情体验和节奏韵律读,为下文的朗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习新古诗时在节奏韵律方面无需再费时指导,学生头脑中也有了“古诗要带着体验感情读”的意念。
充分吊起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胃口和欲望。
感
知
领
悟
三、读古诗,悟古诗。
1、生自由读课文3遍。
2、屏显古诗。
(生字注音)
师生合作读。
(师读上半句,生读下半句,再倒过来接读。
)
3、这首诗给你带来的最大的情绪和感受是什么?
(美不胜收、孤寂、广阔)……
4、哪些字词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圈出来。
5、出示诗歌,请生一行一行自行理解。
①生交流。
②师:
前两行都没写到雪,怎样才能与雪联系起来呢?
③“蓑笠翁”是个怎样的人呢?
④“独钓寒江雪”可以倒置过来理解“寒江雪独钓”。
(屏显古诗)
6、诵读《江雪》,把握景物,【想象】诗中画。
①想画面。
②说画面。
(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什么内容)
交流汇报:
提示: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汇报(至少找出三处诗句内容来理解):
读到“_______”,我眼前出现了一个________的世界。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
③读画面。
师:
朗读诗句,把握景物特点,读出画面。
生练读。
7、思考:
①渔翁在这么冷的雪天中钓鱼,你认为他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古诗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8、①(屏显)诗人背景材料
(一)
(“……改革失败……妻子去世、朋友孤立……)
读了以上资料,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屏显)诗人背景材料
(二)
(“……被贬后不屈服……)
读了以上资料,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9、知人论世,【体会】诗中情。
①课题《江雪》仅仅指江上的雪吗?
“雪”其实还指什么?
②柳宗元借“渔翁独钓”这个形象表达什么?
直接标注拼音省时省事。
引读、合作读,能较快地将学生带入本诗歌所营造的氛围。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让学生在诗的字里行间找依据.
自主交流,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发散思维。
这样的问法比肢解字义理解更简单有效。
直接将倒装的诗句回到原来的面目,便于学生理解诗意。
展开想象,利于理解感悟。
多元交流,丰富信息,理解诗意,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降低说话难度,指引方向,帮助学生准确表达。
“眼中有画”利于帮助学生想象体验读。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的欲望,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积极性,背景材料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及时的帮助。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诗人,体会诗人当时的困境和坚强。
“雪”暗指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促使学生了解本诗所表达的情感。
总
结
谈
话
四、总结:
①诗可以言情,诗可以言志。
②今天的收获,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通诗句,理解诗中意;把握景物,想象诗中画;知人论世,体会诗中情。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设计:
江雪
柳宗元
诵读千山鸟飞绝,
读通万径人踪灭。
体验孤舟蓑笠翁,
想象独钓寒江雪。
研修感悟
第五小组林桥
五天驻校研修,走过三所小学,听了17节课。
滨江小学徐洁琼老师新颖的词串教学,旭日景城小学孙艳老师明晰的教学思路,下关二实小杨春燕老师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很欣赏这几位老师的教学——科学、严谨、生动。
环环相扣,行云流水。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
”让学生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信心。
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几位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了极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回想每一堂课,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
她们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
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她们的课会有如此的魅力?
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乐此不疲?
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
三天的旅行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要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从哪来?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
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地阅读,博览全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在寻找榜样的路上
文澜江中心小学肖兴
今天是驻校研修的最后一天,早上,我们驱车前往下关区滨江小学,一路上领略了南京古都的美丽风景。
1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目的地,这里是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地方。
上午学校安排了低、中、高年级的三节语文展示课,听完之后令我们非常震撼。
他们的展示课十分精彩,尤其是二年级徐洁琼的“识字”教学。
通常情况下,“识字”教学是单调的教法,况且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领悟性很低,想把这样的课安排到观摩课上展示,肯定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而徐老师却把它有声有色的显现出来了,令在场的所有老师惊叹不已。
她运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了知识。
我觉得听徐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交流会上,连范主任这样资深的老教研员在评她的课时说:
“好!
很好!
已是无可挑剔了”。
是的,我觉得在南京这块教育热土上,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
这几天来,虽然早出晚归有苦有累,但是也有欢乐与收获。
南京人热情好客,每到一处,我们都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使我们感动不已。
在这几天里,我脑海中总在思索着这样的问题:
同一片蓝天下,同样是教育,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细想起来,在南京的十多个日子里,置身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
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教育”的浓烈氛围,如同升起的太阳照耀着每个角落。
我从南京的教育工作者的身上看到了榜样。
校本教研的家常化
——银城小学感想(3)
第四小组邝必谦
这两天,与梁晓萍老师一道跟着朱老师,在银城小学听课。
与两位专家在一起,真的很幸运。
在银城的两天里,一共听了18节课,收获不错吧。
的确收获很大的,就其中一点来说吧:
教研活动的家常化。
这两天在银城小学举行的是南京市鼓楼区“鼓劲”杯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共有18位老师参赛。
这应该是鼓楼区规模较大的一次课堂教研活动,可我们到那边一看,像没事一样,大家还是该干嘛的干嘛,赛课地点是五(3)班教室,赛课老师也是赛前十分钟才感到,稍做准备就上课,听课老师大都是赛前1、2分钟才赶来,听课人员也不固定,也就是爱听的就来听吧。
应该是在他们这边,公开课、研究课已经是教师常规教学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已经不算新鲜的了,已经常态化了。
这对我们的启发是:
应该让我们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基于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化、常态化,我们要努力创设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让广大教师实现从参加教研到我要参加教研,从上公开课、研究课到我要上公开课、研究课的转变。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有理论的支撑,更要有课堂教学的实践。
火种——走进白下区系列之一
第一小组文欣益
2012年11月5日,我们京海缘小组到南京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始了我们驻校研修的生活。
白下区进修学校朱一峰书记、胥倩老师、张丽老师亲切接待了我们。
据白下区进修学校朱一峰书记介绍,南京市一贯重视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项指标均走在全国前列:
基础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在百分之百,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入学率都在100%,职业教育发展喜人,每个区都自主办一所职业学校,江苏13个地级市市有本科学校。
2012年南京市提倡发展新三基教育,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
对于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双方做了友好的探讨交流。
下午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王昊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讲座《整合有道——信息技术与学科技术的整合》,向我们展示了南京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一些成果。
在听这个讲座之前,我所理解的信息技术,就是PPT课件、Flash动画等,而在这个讲座里,王昊老师不但向我们讲述了信息技术整合的各个分类、层次、深度,还通过几个课件的展示,如摘苹果、弹钢琴、谱曲子、拨钟表等,向我们展示了电子白板的功能,并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南京市在电子白板应用开发方面的成果,如红帆船、梦工厂等资源及一位老师开发的电子白板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经过一天的驻校学习,我对南京的教育状况有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