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8558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docx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

第一册第二单元(附详细

教师解析)

基础训练二第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脉脉(mò)袅娜(nuó)倩影(qiàn)蓊蓊郁

郁(wěng)

 B.眉黛(dài)静谧(mì)踏莎行(sā)猝然

(cù)

 C.隽永(juàn)焦灼(zhuó)神龛(kān)狗崽

(zǎi)

 D.拜谒(yè)阑珊(lán)恪守(kè)熨帖

(yù)答案:

B解析:

B项”莎”应读”suō”。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宛然敛倨丰姿花蕊B.翩然凌空清淅

飘渺

 C.沧桑亘古荒芜坚忍D.归窠截瘫车辙

邂逅答案:

C解析:

A项”倨”为”裾”;B项”淅”为”晰”;D项”窠”为”巢”。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

的难题?

 B.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

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C.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幺早早地召母亲

回去呢?

 D.年年月月我都到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

路到底是什幺?

答案:

C解析:

A项中问号应改为句号;B项中”轻松一点”

和”安排”之后都应用问号;D项中问号应改为句号。

虽然A项与D项中有”

怎样”与”什幺”,但它们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语气。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花未眠是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

 B.我喜欢他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C.就说文学吧,今天的歌人如同今天的小说家一样,一般都不怎幺认真观

察自然。

 D.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

那是宗达水墨中的一只在春草

上的小狗。

答案:

A解析:

B项有歧义,不同停顿有不同的理解,”石膏/套

制的”或”石膏套/制的”;C项”歌人”与”小说家”对换;D项在”所画的小狗”后

加上”形象”。

 二、(9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

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

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

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

 5.文中的”好处”指的是()

 A.因为不能朗照,周围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表现出恬静淡雅的韵味。

 C.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D.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

答案:

C解析:

C项

表述符合文章”不静-求静-得静-出静”的结构,并与文章主旨相符合。

(二)阅读《我与地坛》第一节中的以下文字,完成6-7题。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

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

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

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

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

个下午。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

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6.文中写地坛这”古园”等”我”,用”剥蚀”“淡褪”“坍圮”等动词领起的动宾短

语,采用的修辞方法有()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

 答案:

BD

 解析:

”古园”等”我”是拟人手法,三个动宾短语构成排比。

 7.上述修辞方法不能表现的是()

 A.地坛历尽沧桑B.地坛在等待”我”的出生

 C.地坛的陈旧和破败不堪D.地坛的荒芜冷落答案:

B解析:

”历

尽沧桑在那儿等待”显然表现的是”历尽沧桑”,而不是B;排比句表现的是破

败和荒芜。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十分清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③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

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

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

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8.文章一开头就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其用意是

()

 A.点明小屋的位置,为描写作铺垫。

B.点明山屋一体,突现

小屋的自然美。

 C.运用对比,表现小屋的小巧玲珑。

D.运用映衬,突现小屋

的艺术美。

答案:

A解析:

采用比喻手法来说明小屋的位置,从②③两段就

可看出来。

 9.第③段,作者对小屋描写的作用是()

 A.化静为动,表现小屋空灵飞动之趣。

B.以动为静,表现小屋

的生动气韵。

 C.变抽象为形象,表现小屋美的情调。

D.化景物为情思,表现

小屋的朦胧美。

答案:

A解析:

这三段集中对小屋从各个角度加以描写,小

屋肯定是静的,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小屋的灵动。

 10.对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话共用了五个比喻句,写了山与小屋的关系。

 B.这段话运用了博喻和排比。

 C.没有运用修辞格,是纯粹的描写。

 D.运用了一系列的博喻和排比,使”山”和”小屋”都同时有了动感,有了灵

气。

答案:

D解析:

C项分析错误,AB分析不全面。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7分)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

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

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

阁!

(1)作者写小屋白天清晰,夜晚朦胧,这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2)”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

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灯光的反差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反衬

(2)山下的灯数量多,灯光强山上的灯数量少,灯光弱,疏落

 (3)给夜色笼罩下的小屋蒙上一层朦胧迷离的色彩,突出空中楼阁的虚无

缥缈

 解析:

从灯光的效果和表达技巧来分析。

运用了反衬手法,突出了小屋的

虚无缥缈。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第三句中”可怜”一词的意思是什幺?

采用了什幺抒情方式?

(2)”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景物你看到了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可爱;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2)①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②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或诗人内心的喜悦之

情)。

 解析: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

当时朝政

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尝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

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13.写出下列空缺处的语句。

(6分)

(1)叶子出水很高,__________________。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________。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3)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天上北归的

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

把手边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

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幺说。

母亲喜欢

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

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幺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

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

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

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央求般的神色。

”什幺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

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

起:

”那就赶紧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幺好准备的!

”她也笑

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

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

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

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

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

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

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

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

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找出本文设置悬念的句子。

(4分)

 参考答案:

①”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幺

说。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③”那就赶紧准备。

 解析:

是指母亲为让我去北海看花而言的,它的后面母亲”出去”作了铺

垫。

 15.本文对秋天的描写起什幺作用?

(8分)

 参考答案:

①有利于反衬”我”暴怒无常的脾气。

 ②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③秋天是收获季节,这样写,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最后一次对秋天的描写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我”的形象,”我”的感

情以及文章的主旨都有作用,回答要全面。

 16.文中的对话起什幺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①表现母亲对儿子的无私关怀和爱。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暗示文章的主旨。

 解析:

文中的对话推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