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docx
《呼伦贝尔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伦贝尔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伦贝尔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0年呼伦贝尔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古诗文默写。
(6分)
①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④,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⑤,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
(1)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bǐbó()技术工作以为不足为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tǎndàngrúdǐ()。
(3)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上天的xīngxi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B.《经典咏流传》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用新的形式来传播传诵经典造成的。
C.近日,10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遇导游强制消费和辱骂一事引起了泰方关注。
D.近年来,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电子书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2分)
初春,丁香花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依然挺立,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
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A.“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她的芳香令人流连忘返啊!
B.她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如海如霞。
C.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D.她外表柔媚,内心婉约,虽无牡丹之富贵,亦有别样之情怀,深得哈尔滨人的喜爱。
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拓宽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领域,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少见的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
B.孙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后来悟空三岛求方,终于用观音菩萨的净瓶水救活了人参果树。
C.鲁滨孙(即鲁滨逊)给野人起“星期五”这个名字,主要是自己在星期五这天救了他,这样既便于称呼,也可以纪念这个日子。
D.鲁滨孙把自己在荒岛遇到的情况,按坏处与好处加以比较并记载下来,这是他为了减轻独处荒岛的苦闷而采取的做法。
E.《无常》中那几张荒唐可笑的药方,使我们认识到旧社会的庸医装神弄鬼、草菅人命的罪恶。
这篇散文表达了我对父亲深切的爱。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阅读(15分)
跋①吕侍讲②《岁时杂记》
[宋]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
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⑤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跋:
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
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
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
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
《世说新语》: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
⑥累欷:
屡次叹息抽泣。
6.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4分)
(1)【固】A.固已知有后日耶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2)【易】A.正未易得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7.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
请简述原因。
(3分)
8.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3分)
9.“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
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5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5题。
(12分)
大师什么最大
朱晖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恪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
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
曹问:
“陈寅恪是哪国博士?
”梁答:
“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
”曹又问:
“他有没有著作?
”梁答:
“也没有。
”曹拒绝:
“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
”梁大怒:
“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恪。
②陈寅恪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
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
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
按理说,陈寅恪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
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和隐士。
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
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
陈寅恪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
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恪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
有好友劝他:
“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
”陈寅恪笑答:
“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
”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
“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无论是批评陈寅恪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
有学生问他:
“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
”韦伯答:
“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
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
”学生又问:
“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
”韦伯大笑:
“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
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
“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
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的。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
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
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10.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
(2分)
11.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
(2分)
12.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13.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14.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分)
15.默写陶渊明《饮酒》中表现美好的东西只能用心去感受,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诗句。
(2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18分)
铜项链
詹蒙
①2003年,我在日本东京读预科班,准备两年之后在日本考大学。
②第二年,我租的旧公寓到期了,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房子。
当时已经是冬天,寒风刺骨,东京的天空下起了清雪,我颓丧地坐在川崎市新丸子车站的长椅上,在越来越暗的天色里,我哭了起来。
不知何时,一位老人坐到我旁边,微笑着说:
“孩子,你这么年轻,有什么伤心事一定会过去的。
”倾诉的渴望让我不管不顾,滔滔不绝地把全部的惶恐和委屈说给她听。
老人无法止住我的哭泣,她拉起我的手一直走到她的家里。
那是一座破旧的住宅楼,房间摆放的用具都属于上个世纪。
遇到这样的好人,真像是奇迹发生。
③就这样,我总算再次安定下来了。
④老人很孤独,从不提及自己的丈夫,她只有一个儿子,一年才看她一次。
老人有糖尿病,腿脚已经不便,却坚持不肯去医院。
我一再追问,才知道她很久没有交国民健康保险了。
我偷偷地去为她办理了国民健康保险,当我把黄色的保险证交给她时,老人紧紧捧住我的手不说一句话。
第二天,我请假陪她去医院。
老人的糖尿病已相当严重,马上会双目失明,而且很可能转为尿毒症。
回家的路上,老人安慰我说:
“一个孤老婆子的活与死对这个世界的意义都不大,不要紧。
”
⑤第二天清早,我把仅有的78万日元(相当于5万多元人民币)的存折塞给老人:
“用这钱去住院吧。
”我没给老人推辞的机会。
办完了住院手续,我才知道那可怜的78万日元只够她全部住院费的五分之四。
⑥2005年初夏,为了支付住院费,我没日没夜地打工。
这期间她儿子来看过她一次,扔下为数不多的钱就走了。
第二个月,老人失明了,并发的尿毒症开始吞噬她最后的残躯。
⑦8月的一天,我去医院看她,一位陌生的男子见到我,如释重负地塞给我一张纸说,他是公立律师事务所的藤山一行,已根据老人的意愿为她起草了遗嘱——老人已经把她全部的、根本不能叫财产的财产给了我。
⑧律师走后,老人从她那满是皱纹的脖子上把一条粗笨的铜项链摘下来,比划了半天才戴到我的脖子上。
她说:
“孩子,这条项链是我丈夫生前的馈赠,跟了我57年。
它的主人是九条道孝的外孙,日本最著名的贵族里年轻有为的一个军人。
这么多年来,这条项链是我的全部。
别看它丑陋,最珍贵的东西不要从表面来判断它。
答应我,在任何情况下不要把它送给任何人,要对它不离不弃。
”
⑨2005年10月,老人辞世。
她的儿子拒付母亲的住院费,理由是遗产的继承人也该继承债务。
那时,我还欠医院20万日元的治疗费。
⑩两个星期后,藤山律师带着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找到我,他是老人的儿子,因为他怀疑母亲藏有巨额财产,要求过目一下清单,否则就和我打官司。
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然而当他仔细过目了他母亲的所有遗产以及那条项链后,默默地在“财产放弃说明书”上签字,转身离去。
11而我直到2007年5月,才还清医院的债务,成为了自由人。
12一天晚上,我反复端详那条项链,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第二天,我带着项链去了东京最权威的古董店。
店主用放大镜端详了老半天后告诉我:
“这的确是一条老项链,从重量上看它比铜要轻,很可能是铜皮里包裹了其他东西。
”老人临终前说,最珍贵的东西不要凭表面来判断,是在暗示我什么吗?
我下定决心弄清真相,于是让店主打开了那层铜皮。
铜皮里有一颗硕大的钻石,大约3克拉大小,镶嵌在圆形的白金座中!
我们都惊呆了。
店主在测量了钻石的纯度与色泽之后对我说:
“小姐,恕我直言,你已经是一个相当富有的人了。
”
13老人一生困苦,至死都不肯出卖这条项链。
然而我始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