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5415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docx

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岳麓版必修1

第11课鸦片战争课时训练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2014·成都一模)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

“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接着根据所学,答出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B两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A、B项错误;而D项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4·湖北八校高三联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客观上成为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知西方侵略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具有客观进步作用,由此可见作者强调的是对于西方侵略要理性对待,故B项为最佳答案;材料反映的主题不是“西方侵略动机”,故A项不正确;材料中的“侵略”也不止是“鸦片战争”,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虽然提到“侵略者”是“进步者”,“反侵略者”是“落后者”,但作者强调的是西方侵略的客观进步作用,而不是分析和比较中西社会差距,故D项不正确。

[答案] B

3.(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解析] 所谓“价值判断”,即是对事件中的各方作出一定的褒贬评价;B项“鸦片战争”认为中国是正义,英国是非正义的,故排除;C项“通商战争”则认为这是一次促进经济交流的战争,因而对英国是褒扬的,故排除;D项则站在天朝上国的立场来说的,是贬低侵略者的,故排除;而A项“中英战争”只是说出了交战的双方,没有对任一方作评价,因而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A

4.[2015·绍兴质检]《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是允许自由通商、贸易,这一规定实际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政策,故选B。

A、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

B

5.[2014·广东六校联考]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

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B

6.[2015·晋城模拟]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  )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一步步遭到破坏B.西方列强完全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C.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两图反映的是开辟通商口岸,不属于领土主权的破坏,A项错误;通商口岸的开辟不能说明西方列强完全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B项错误;左图显示的通商口岸均在沿海,而右图显示的重庆、沙市在长江中上游,这说明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扩展到了内地,C项正确;D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7.[2015·益阳模拟]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

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③④   B.②④C.①③D.①②

解析:

由“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可知是居住和租地权,由“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是领事裁判权。

故选D。

答案:

D

8.[2015·宿迁质检]有学者认为: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解析:

鸦片战争爆发时期,正处于西方经过工业革命,实力增强的时期,战争体现了工业文明对外扩张的本质。

答案:

B

9.(2014·万州一模)下图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这…年旧历闰八月)外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的布告(局部)。

由此得出(  )

A.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B.表明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说明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D.这一情形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可知列强对中国官员进行惩办,这是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故A项正确;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此时清政府依然保持着对地方政府的有效控制,只不过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可知当时应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4·江西新课程适应性考试)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

“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英国据此取得的新权益是(  )

A.四口开埠通商B.广州贸易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解析] 把握材料中的“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可知即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 C

11.(2014·南京调研)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

下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据此可排除C、D两项;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并未占领大沽炮台,排除A项。

故选B项。

[答案] B

12.[2014·北京东城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

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进口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向中国出口商品却收极少关税甚至免税。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

D

13.(2015·济南市一模)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B.未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C.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发动打开中国市场的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是不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14.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据材料“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和“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中国被迫改变对大英国官民的称谓,“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

答案:

B

15.(2015·北京市海淀区期中考)1843年11月9日,法国外交部部长指示赴中国的使团:

“您的目标应是为法国的航运和贸易获得相同于英国的一切利益。

”此时英国在中国已获得的“利益”包括(  )

①政府有一名公使长久驻节北京 ②由驻华领事对侨民实行司法管辖 ③在中国东南五个重要口岸通商 ④商船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注意时间信息“184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使驻京与商船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为列强在1858年《天津条约》中获得的权益,②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③为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列强获得的权益,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6.(2014·张掖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

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此你如何理解?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解析] 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与理解。

依据材料“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归纳总结。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的认识。

结合材料“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回答。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观的掌握,结合材料的内容归纳总结。

[答案] 

(1)观点:

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

理解:

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世界。

(2)直接影响: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间接影响:

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观点: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

13.(26分)[2014·山东威海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

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

(8分)

 

(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

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10分)

 

(3)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8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分析归纳能力。

(1)问,“观点”抓住材料信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进行概括。

“评价”,首先表明态度,然后运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知识进行说明论证。

(2)问,“战争”注意时间限定“19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三次列强侵略战争。

“理由”首先根据材料信息“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概括观点,然后表明态度,再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3)问,注意设问角度限制“历史”,然后结合教材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分析其原因。

答案:

(1)观点:

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

评价: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表述:

不完全正确。

理由:

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3)历史上,黄海海域发生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

【真题演练】

1.(2014·江苏历史·5)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答案] B[解析] 道光帝卒于1850年,排除A项;C项扩大了一份谕旨的影响,排除;从题干中材料第三条等信息可以看出道光帝没有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排除D项;从“赏借”等信息可确定B项符合题意。

2..(2013·北京文综·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国”,采用排除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只对英法两国进行军费赔偿,排除A选项;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的规定,排除B选项;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排除C。

故ABC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3.(2013·浙江文综·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

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解析】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会得到列强齐心地帮助。

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A项中的“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与材料无关。

C项“居住及租地权”在材料中并无反映。

D项有较强的干扰。

“门户开放”政策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

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此D项错误。

【答案】B

4.(2013·上海单科·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考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答案】A

5.(2012·北京文综卷·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项。

【答案】B

6.(2010·海南单科·1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

“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

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英法联合侵华,俄国获利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占据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答案】B

7.[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解析:

材料的内容涉及了上海、厦门、宁波等口岸,表明该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从“巢穴”“赏借”等词汇可以看出道光帝仍然以天朝上国皇帝自居,故B项正确;C项是鸦片战争的后果不是谕旨的后果,故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B

8.(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

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但并不能表现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可知东西方的交流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是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

“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解析】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直到1870年,与《南京条约》无关,另外传教方面的特权最早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得,故A项错误;按材料所述,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1858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而“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C、D项错误。

【答案】B

10.(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

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7分)

【考点】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

【解析】

(1)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中“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时间,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之后来判断作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