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5392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西方哲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现代西方哲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现代西方哲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现代西方哲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现代西方哲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西方哲学1.docx

《现代西方哲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哲学1.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西方哲学1.docx

现代西方哲学1

第一讲绪论

一、什么哲学?

哲学处于这一尴尬境地的明显标志就是它的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为哲学问题乃是永恒无解因而万古常新的难题,故而一切答案都不具有终

由此可见,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因为前人所面临的哲学问题同样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它们可能会发生一些形态上的改变。

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习的哲学不仅是当前的,还有过去的,甚至将来的。

于是,历史上已经过去了的思想实际上并没有过去,它们也构成了我们的存在的一部分,因而“历史性”在此就有了“现实性”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思想包含而且必须包含过去的思想才成其为思想,或者说,离开了历史,我们的思想甚至我们的存在便是残缺不全的。

哲学就是哲学史,或者说,哲学史就是哲学。

使哲学成为哲学的,是哲学问题永恒无解因而万古长青的本性。

哲学就是反思。

换言之,哲学家们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性。

所以,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海德格尔:

他的著作是“道路,而不是著作”(Wege—nichtWerke),这里的“道路”用的是复数。

言外之意,哲学问题的终极解决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探索。

所以,我们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永远“在途中”。

智慧的痛苦

由此可见,爱智慧根源于人的本性,这是人必须经历的痛苦,正是在这种痛苦之中,人成其为人。

人“成其为人”的意思并不是说,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质”“等待”着人去实现,而是说“人是人的未来”,他的“本质”是未定的和开放的,由他自己来塑造自己本身。

二、现代西方哲学概述

  1、什么是现代西方哲学?

   本门课程所指的“现代西方哲学”是指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在西方(主要是指西欧和北美)各国产生的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哲学学说,其中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学说,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有其限定性。

  2、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势态

  现代西方哲学经历了一百万年的过程,其间流派纷呈,思潮迭起,相互角逐,此兴彼衰,呈现出变化多端的态势,但从各流派的学说及其所代表的思潮的内容和倾向来看,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科学主义思潮;一类是人本主义思潮。

  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思潮最早形态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孔德实证主义。

约翰.穆勒和斯宾塞是实证主义在美国早期代表,人们称他们为实证主义第一代。

实证主义第二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马赫主义,实证主义的第三代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的逻辑实证主义,它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同期兴起的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所代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以库思为代表的历史主义代替了批判理性主义,很快又出现并兴起了新历史主义学派。

  科学主义思潮流派还包括日常语言学派等。

  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最早形态是发端于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后被尼采继承和发展,合并称为人本主义的第一代,人本主义的第二代则是在第一代基础上兴起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德国和法国的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第三代则是以海德格尔.萨特等人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它产生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盛行于五十年代。

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派,包括弗洛伊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结构主义、实用主义也倾向于这一思潮。

  现代西方哲学中,除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外,还有一些哲学流派,主要是宗教哲学流派和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宗教哲学主要有:

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

“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基督教的马克思主义”等。

3、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

首先,关注并深化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某些有意义的思想,但根本观点则是不科学的。

其次,关注和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对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意义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想,但又夸大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而走向非理性主义。

再次,重视概括现代科学成果,力图使哲学和科学,特别是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最后,重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的理论,揭露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然而,对其矛盾和弊端的产生根源缺乏深刻的认识,也没有找到克服矛盾消除弊端的途径。

与此同时,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各有自形成自已的特征:

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基本特征是:

科学主义哲学主张哲学要以科学为主题,哲学不能是超越科学的形而上学,只是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哲学是理性的活动,但要以经验科学为基础,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当向科学看齐,放弃抽象的思辩,采用精确的分析方法,哲学的任务不是提供关于世界的知识,那是科学的任务,哲学只为科学提供方法服务。

科学主义倾向使哲学完全寄生在科学的母体上,失去它应有的对世界和人生根本问题的探讨。

人本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人本主义主张哲学要以人为主题,以人、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为中心,从人的生存出发去把握真实世界。

这种倾向坚持哲学是高于形而上学的。

科学的方法只能认识现象,哲学的方法才能洞察实在,科学只能提供人类生存的手段,哲学领悟才能解决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

不能把哲学科学化。

两种倾向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形似对立,实则互补。

宗教哲学则是以论证上帝存在和宗教信条合理性的哲学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泛指那些所谓“适合西方”的马克思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中始终贯穿着相对主义的理论红线。

三、西方哲学的产生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反映,是时代的思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哲学。

西方哲学始于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而巩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由此规定的大大小小的矛盾尖锐地暴露出来,古典资产阶级哲学走到了尽头,代之而起和应之而生的则是流派纷呈的现代西方哲学。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逐步从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的进步的阶级转化为保守的失去革命性的阶级。

一方面幻想巩固自已的统治,另一方面又害怕无产阶级革命而感到恐惧、悲观,产生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尼采为资本主义走向垄断和军国主义道路的尼采的权力主义,以及反映在高科技社会里精神贫乏、人性丧失、人的本质异化和人的伦理、价值扭曲变形的存在主义哲学。

2、科学基础

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哲学植根于科学的土壤之中。

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相继产生了许多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科学主义哲学是直接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的结果,人本主义则是从否定的意义上对自然科学作出了概括和总结。

3、理论源渊

现代西方哲学是以往西方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批判地审视西方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科学主义思潮的源头是英国的经验主义,而人本主义的思潮则来源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两者在认识论上和方法论上都有对立。

四、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

首先,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其次,是了解现代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再次,是我们开拓视野,增强理论思维能力的需要。

2、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方法

一是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要防止两种片面性

第二讲意志主义

一、基本概述

1.总论

意志主义是一种把意志视为最高原则,用意志去构建世界,规范人生的理论。

它主张意志是世界的本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的根本途径是意志的直觉活动,生命是意志冲动和自我实现,其中的思想是主张意志对于理性的优先地位,宣扬意志在世界和人生中的首要和决定性的作用,意志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是一种以夸大意志的地位和作用为特征的唯心主义学说。

意志主义是现代人本主义的思想的重要基石。

2.形成

历史根源:

意志主义所处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晚于其他各国,资产阶级虽然发展了,但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还不能抗衡,产生了消极悲观的厌世情绪,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正迎合了这种精神状态。

阶级根源:

德国在铁血首相卑斯麦的率领下,通过一系列战争,统一了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掌权,德国的强大要求对外扩张,重新瓜分世界,对内要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必然需要独断专制、强权、暴力,尼采的权力意志正是这种精神状态的代表。

思想根源:

它继承和改造了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意志主义倾向。

古罗马的宗教哲学代表奥古斯丁就主张意志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中世纪唯名论的主要代表司各脱也主张意志高于理智。

康德的“自在之物”就是上帝、灵魂、意志,同时假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并主张意志高于理智,他还吸取了柏拉图的理念观,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以及印度哲学悲观厌世思想、古希腊神话、近代非理性主义倾向等。

3.基本特征

①把意志看作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

他们把意志夸大为世界的本体,认为世界就是我的意志,世界的本质就是意志,意志是万物发生和发展的根源,用意志去解释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各种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把意志对世界的反作用夸大到了极端,从而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②把意志看作高于理性,是理性的主宰

认为意志是人的实体,是人的真实本质,也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意志高于理性,支配理性,理性是从属意志品质的工具,意志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陷入理性主义。

③脱离客观规律的主观意志当作实践行为的准则

把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鼓吹意志不受客观规律约束,甚至抹煞客观规律,主张单凭主观愿望随心所欲地行事,意志是人行动的动力,是评介善恶的价值标准,陷入盲动和冒险主义。

4.意志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意志主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创立的生存意志论(非理性和悲观主义的结合)。

第二阶段是19世纪下半叶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创立的“权力意志论”,把权力、无理性和乐观精神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狄尔泰、齐美尔和法国柏格森建立的与意志主义相一致的生命哲学。

二、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哲学

1.叔本华其人

奥瑟.叔本华(1788-1860)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

2.生存意志哲学的基本观点

①意志本原论

叔本华所讲的意志,是一种无目的的求生存的生命冲动,是支配世界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特征。

a.意志的本原性

世界的内在本质是意志,万事万物是意志的客体,是意志的表象。

b.意志的等级性

意志的客体化是有不同等级的,级别是无穷尽的而且有质的区别,理念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是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具体事物是意志的间接客体化,是暂时的,虚伪的。

c.意志的普遍性

意志是一种求生存的生命冲动,这种生命冲动不仅物有人有,万事万物都有。

世界是一个意志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存渴望和冲动的世界。

d.意志的永恒性

意志是永恒存在的作为意志客体化的具体事物虽然是有生有灭的,但是意志是不灭的,一个事物的灭就是另一个事物的生。

e.意志的欲求性

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在永不止息的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一切都在运动着。

“努力就是意志唯一的本质”。

f.意志的自由性

意志是自由的,意志不服从任何根据,因为意志自身就是根据,意志本身既不是现象,又不是客体,而是自在之物。

g.意志的现实性

过去是消逝了的无,未来是不真实的幻想,唯有现在是常在而屹立不动的。

现在是意志的基本形式。

②世界表象论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意志,一方面是表象,意志和表象不是平行的,意志是表象的内在本质,表象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是绝对存在的,表象是相对的存在,意志靠直观把握,表象靠理性认识。

表象具有如下特征:

a.表象是相对的

表象是相对的,这首先在于表象是相对于生物,尤其人而言的,没有生物也就不存在什么表象,表象是生物和表象。

“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上并没有离开人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世界上的一切只是作为人的表象而存在。

“我就是全世界,就是小宇宙。

b.表象的基本形式是主客体的分立

叔本华反对主体派生客体,也反对客体派生主体,同样不赞成主客体同一论,二者是互相依存的,二者不是一方设立一方的关系,因而既不能从主体出发,也不能从客体出发,而是从表象出发。

作为表象的世界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主体,一方面是客体,失掉其中一个半面,作为表象的世界就没有了,因此二者是不可分的,二者只是由于对方的存在才有意义,才能存在,双方互为界限,客体的起处便是主体的止处,由此,作为表象,它同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c.表象的本质靠直观把握

意志没有过去和未来,只以现在的形式存在着,因而只能通过表象才能认识意志,认识了表象的本质也就认识了意志。

认识的途径基本上有两种,理性与直观。

理性与直观都是意志的工具,理性与直观相比,直观更可靠,因为理性认识只是表象的摹写和复制,但理性也是不可少的,人的理性只能停留在这虚伪的相对的表象表面,唯有直观才能达到那真实的、绝对的意志,意志必定显现为个别的、具体的表象,没有理性引路,人就不能认识这些表象。

这种直觉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常常表现出来。

③人生痛苦论

叔本华真正关注的是人的问题,从“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可以看出,他是从人出发构建他的哲学体系并力图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探寻人的本质、价值意义和命运的。

叔本华认为人生是痛苦的。

因为人是意志的客体化,而意志的欲求是无止境的,意志永远不会满足,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那么解脱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否定意志,否定意志的具体途径就禁欲和死亡,意志否定的结果是虚无。

人生的痛苦(意志的肯定)→解脱痛苦(意志的否定)→虚无

a.性欲与人格

人究竟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意志的客体化。

意志的核心是性欲,从这个角度上讲,人又是性欲的化身,“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所以人的普遍本质是性欲。

动物也有性欲,怎样才能把动物与人区别开来呢?

因为人有人格,所以人就是人格,包括健康、精力、美与才性、道德品性、智慧和教育等。

人的本质性欲与人格的统一,作为性欲是人与一切生物所共有的,作为人格是人独有的。

b.人生即痛苦——意志的肯定

人的欲望是永远不能被完全满足的,因而人生是痛苦的。

同时,每次欲望的满足都是障碍重重的。

世间没有永驰的东西,人只能活在刹那的现在之中,没有过去和未来,是很空虚与痛苦的。

人的本性是欲求和挣扎,因而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世界就是贪欲横流的。

c.解脱痛苦——意志的否定

意志自我否定的途径是有两个——禁欲和死亡

禁欲的第一步是不近女色,不近女色就是否定了婴儿——新的生命的意志的肯定,使肯定的生命意志随着个体有限的生命的结束而完结。

禁欲还表现在苦行,甘愿自鞭、自苦、自贫,真实除了躯壳之外,早已死去。

意志的根本否定就是死亡,一旦个体生命死亡,就是意志挣脱原有的羁绊和重获自由的时候。

意志否定要经过斗争,只有少数看穿了人生真谛的人才能做到。

d.人生是虚无

人生摆脱了痛苦——否定意志,否定了意志也就否定了一切,世界和人也就变成了虚无。

无论是意志、表象,还是人自身都在意志的自我否定之中成为了无,没有意志,没有表象,没有世界。

而这虚无的境界是真正的、神圣的人生之所在,这就是叔本华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结论。

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观。

5.简评

①叔本华对意志的界说从根本上是错误的,意志是一种心理活动,而他的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是一种虚构,当然不可能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但他在反对神学目的论中强调人的意志,主张从事物内部自身找发展的原因,只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

②叔本华在认识论上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积极性,对中唯心主义的批判也是切中要害的,但世界表象论本质上是错误的,用表象取代客观存在,在主客体关系上反对物质的第一性,同时夸大了直觉的作用,贬低了理性的作用。

③叔本华人生痛苦论是一种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人是人格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是理性与感情的统一,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生永远是痛苦的,要人们禁欲,而自己却不禁欲,是一种宗教的欺骗。

④叔本华哲学的目的在于唤醒在理性主义重压下沉寂多年的生命意志,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包含着一些引人深思的论断和真知灼见。

三、尼采的冲创意志论

尼采汲取了叔本华生命意志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但是与叔本华不同的是他认为生命意志的本性不是求生存而是创造。

意志是一种强大的、不可遏制创造冲动,这种创造和冲动的意志构成了人生和世界决定了人生是一场战斗,是冲动创造和奋击。

有的地方把他译为“权力意志”。

以为是一种政治权力的意志,这会引起误会,实际上他是反对政治权力的,“冲创”意志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尼采主张意志乃强大的创造冲动的精神实质。

尼采哲学是一种批判和重建的哲学,他无情地对欧洲近代传统文化发起冲击,反基督、反传统、反科学,认为一切价值应当重估,用铁锤锻造哲学,粉碎基督教道德和理性主义,恢复世界和人生的本来面目——冲创意志,同时冲创意志的人化——超人被锻造出来,超人是真正的人,是人性的复归,超人在创造中在与人生苦难和厄运的斗争中,以审美态度体尝人生的悲剧美。

1.对一切价值重新估价

“对一切价值重新估价”是尼采对传统文化批判和战斗的呐喊,是尼采哲学的旗帜。

尼采用铁锤利刃开创了他的全部哲学活动。

①上帝死了

基督教的道德是骗人的鬼话,实质上压抑人的本能、激情和意志,扼杀生命,是在否定生命,否定意志,否定人的本质,基督教道德是无根据的“上帝死了”,人重新获得了自由,人自己要成为价值的制定者,只有人的生命意志之肯定才是真正的道德原则。

②理性的原罪

尼采指出理性是以非理性为基础的,这是理性的原罪,科学是肤浅的,她是一种仰信,是不关心人,以冰冷的面孔对待人,无视人的渴望与热情,科学把人变成了事物的奴隶,在理性剪裁下世界和人都变得简单化和片面化了,只有看穿了理性的原罪,认识到潜藏在理性背后的非理性,认识到人的本能的冲创意志才是人与世界的本质,从而摆脱理性束缚,返回到人的自身。

③成为你自己

尼采批判基督教道德,批判理性和科学,其目的是为了推翻一切奴役人的偶像,使人成为人自身,他说,人应当是自己的主人,“你要成为你自己”。

其一,人不要作基督教道德和理性主义的奴隶,因为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不能受物的奴役。

其二,人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是与他人不同的。

2.冲创意志和超人

不同学者不有同的观点,许多学者认为尼采和“Thewilltopower”是“权力意志”,是征服,是掠夺,是统治,是战争,是疯狂。

另一些学者认为,尼采哲学的核心是冲创意志及超人。

①冲创意志

尼采认为,生命意志的本性是创造,生命意志是一种冲创意志,而它永远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强大的冲动的创造意志,生命意志是有目的、有意义的生命意志冲动,创造的本性使得人不断的自我超越,求强力成为生命意志的目的和意义。

生命意志不止息地冲动和创造,寻求高于自身的东西,这就是生命意志的目的和意义。

世界是一个统一体,统一于生命意志,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都表现着冲创意志。

这个世界就是冲创意志——岂有他哉。

总之,尼采冲创意志的根本特征是冲动和创造,它主张生命意志的肯定,倡导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超人是这种冲创意志在人身上的具体化。

②超人

超人是尼采哲学的灵魂,不同释者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超人是救世主,是独裁者,是征服者,是凯撒,是希特勒之流的狂人,是英雄人物。

其实:

超人是破坏者——旧道德的破坏者

超人是大地的意义——真实实在而非虚伪,故应珍惜热爱自己的生命,为自己健康而美丽的肉体而歌唱。

超人是自由的创造者,超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不需要任何偶像,自己就是真理和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价值的创造者。

超人是自由的,他懂得生命冲动创造的本能原来是大地的意义,是人的本质,是宇宙的本质,人的生命冲动和创造是再自然不过,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人不再对自己感到羞耻。

超人永远在超越自我,永不停息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击,超人的本性是冲动、奋进、创造,因而敢于正视人生的苦难,正是在与人生的苦难的搏击中体验到自身的强力,饱尝着战斗的喜悦。

超人能够知道现实的本来面目而又永远向着未来。

超人不断超越自身,然而他没有离开现实,他本身就是现实,在他身上,可以找到现实的一切疑惑和恐惧,唯有如此,人才能具有伟大性。

3.审美的人生

尼采认为,人生是短暂的而且充满了困苦和不幸,用审美的态度来看待人生,那么人生就是一种悲剧艺术,人将陶醉在酒神境界,体尝人生的悲剧美。

①人生是审美的

尼采认为人生是非道德、非功利的而是审美的,生命是一种自足的、必然的、永恒的生成,无善恶可言,传统的道德和宗教压抑人的本性,扼杀人生,摧残生命,而审美的人生视人为美,人的旺盛的生命力就是美,人的本能的中动和创造力就是美,人应尽情地享受生命的欢乐,而不能用功利的和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②酒神精神

尼采认为生命是一种悲剧艺术,最能深刻体会人生悲剧美人是古希腊悲剧中的酒神精神——狄奥尼索斯,他代表人内在的、本能的生命之流,他要冲破一切障碍,表现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

只有酒神才敢于面对人生的痛苦,在抗争中肯定人生,体尝人生的悲剧美,人生不能迷恋于美妙的瞬间不能靠一层虚幻的面纱终生逃避人生痛苦的真相,而根本的办法,是正视人生的痛苦、不幸和失败,在于人生痛苦的抗争中显示人生命的力量,而这正是古希腊悲剧中的酒神精神。

敢于面对人生的苦难,勇于抗争,在苦难和抗争中展示生命的力量,肯定生命意志,这是酒神精神的要义所在。

承认人生的悲剧性,然而不是用道德功利的而是用审美的态度看待人生,寻一种积极肯定生命的酒神精神,从而宣扬生命,赞美人生,肯定人生的悲剧美。

这是尼采关于生的基本态度。

人生应该具有真、善、美的统一,而不简单见一件艺术品。

四、生命哲学

1.世界的本质是生命之流

法国20世纪上半期最著名的哲学家亨利.柏格森(1859-1941)继承并发展了德国哲学家狄尔泰(1839-1911)和齐美尔(1859-1910)的生命哲学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和真实存在,既非精神,又非物质,而是一种绵延和生命之流(意识流),即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惫的生命冲动。

这种生命之流是派生万的的宇宙意志,是物种进化的动力和源泉。

按照创造进化论的方式,人的生命可以克服其他物质障碍而获得自由,因此人的意志、精神是自由的,人的灵魂可以不朽。

这是上帝创世说的翻版。

2.直觉是把握生命之流的唯一工具

柏格森公开对理性主义,他认为生命冲动和进化是世界的本质和中心,生命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对象,理性、科学的理智由于不可克服的缺陷,用僵死的符号、概念去把握纯粹运动的生命之流的绵延,是不可能,只能获得假象的自然知识,而不能认识和把握“生命之流”。

在贬低理性的基础上竭力宣扬直觉主义,只有用一种主客体融为一体的神秘的内心体验,即直觉才能把握生命之流。

3.“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

柏格森从神秘的生命之流出发去解释人和人类社会,把人看作生物,把人类社会看作生物群体,把生物本能当作社会生活的基础。

由人们生物上的共同性而结合的社会是“封闭社会”。

由直接体验到生命之流并直接和上帝接触的个人组合的社会是“开放社会”。

这种个人只能是少数“出类拔萃的人物”,也就是那些天才的艺术家、哲学家、政治家。

五、评价

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是德国和法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了资产阶级或悲观、或独断的情绪,不论他们宣扬将来是什么样的社会,都是为了垄断资本主义摇旗呐喊。

他们贬低理性,抬高意志、欲望和直觉,陷入非理性主义,失去理性的直觉,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疯狂性。

他们都颠倒了意志、欲望、直觉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陷入了唯心主义、唯我主义、唯意志主义。

但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否定理性对人性的压抑,体现了一种对人生命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