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8525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2021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

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

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

相关记载

高祖时

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

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

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

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3.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有三人是科举出身;高宗一朝41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大多出身进士。

这反映唐朝()

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D.科举成为做官便捷途径

4.考古人员在汉代长安城西市遗址发现了21座陶窑,并在陶窑中出土大量的陶俑、陶罐及陶质生活用品。

这说明汉代长安城()

A.西市是全国手工业品交易中心B.自然形成了民间手工业集市

C.西市有相当规模的手工业生产D.西市被政府严格限制交易时间

5.清人叶调元在《汉中竹枝词》写道:

“元旦黎明拜岁忙,开门先向喜神方。

试看黄道是何日,妇女彼彼邀出坊”“报导春回赌禁开,家家麻雀响楼台,上场不管男和女,一共几天抹得来”。

这反映出近代武汉地区

A.风俗习惯崇尚奢靡

B.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C.文化风俗丰富多样

D.传统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6.下表为《中国近代岁入统计比较》(政府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

年代

地丁杂税

盐课

关税

1849年

77.2%

11.7%

11.1%

1885年

0%

9.6%

18.5%

1892年

39.5%

8.8%

20.9%

1897年

28.2%

15.3%

24.7%

 

这表明

A.小农经济商品化程度较高

B.中国出口商品种类扩大

C.清朝借外债以缓解危机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7.某报纸在2021年3月的报道中称:

一些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等欧洲国家决定加入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投行就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中国正在体验自己的布雷顿森林时刻。

据此可知,这一报道认为中国

A.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C.积极维护经济区域集团化

D.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8.如图是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

(图片中农妇手中拿着一张选民证)这一作品(  )

A.表达中国基层民主逐渐扩大的主题

B.借农妇的形象宣传了新的国家文化

C.反映了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时的喜悦

D.受“双百”方针繁荣文艺事业的鼓舞

9.柏拉图在谈到雅典时说:

“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

A.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B.雅典没有以法律来约束公民

C.雅典民主政治的极端不公正D.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体制危机

10.“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11.《全球通史》称:

“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

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

”这种“冲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C.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D.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12.《三等车箱》是1862年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画家杜米埃的作品。

作品描绘了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们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

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都各有生活的苦衷。

该作品

A.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绝望

B.抨击了法国的政治制度

C.是反传统反理性绘画风格

D.抒发了强烈的个性色彩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检、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枕有淳本务实之风。

”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

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

”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

“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十年如此矣。

”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

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

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

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1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

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15.材料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以条约形式确定援华制日政策,但不承担直接参战的义务。

中国则承诺不与第三国缔结共同反苏的协定。

依约,苏联同样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

……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在这以后,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

从1945年2月起,苏联秘密从欧洲战场抽调大量军队,增兵远东。

同时,苏军储备作战物资,改善交通,准备与日本一战。

4月,苏联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1937—1945年苏联对日政策的演变,并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1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

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

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

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

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我们越来越有关联。

如何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行为、习惯、风土人情,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幅简洁、完整而且清晰的图画。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根据目录中一个或多个事件,概括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

简要写出历史发展趋势,对历史发展趋势的阐释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从“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说明了“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也成为了“中国”的祖先,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故D项正确;宗法制遭到破坏主要体现为嫡长子继承制到破坏,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的世俗化是指“礼”教与“乐”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与“王权”的关系,故C项错误。

2.C

【详解】

材料中儒家学者所鼓吹的儒术和政治主张在汉初被统治者重视,说明汉初的儒家思想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正是汉初的儒家学者从儒家的仁义观点出发,又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因而容易被西汉统治者所接受,故选C项;汉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是黄老之学,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汉初思想文化呈现岀活跃局面,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儒家独尊地位确立,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C

【详解】

据材料“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有三人是科举出身;高宗一朝41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大多出身进士。

”可知,从唐太宗时期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人越来越多,且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大多出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