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试题.docx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试题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试题2019.09
1,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的市场主体”为开头,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句子。
可以适当删改,但不得改变原意。
市场主体应对自己拥有的商品和货币有独立的所有、支配、收益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的市场主体也如此,也就是说,企业、团体和独立个人,他们应包括在上述主体中,并在其投资和消费行为中体现出来。
2,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给生命一个微笑。
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给生命一个微笑。
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污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使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
州宿重点,经费常不足。
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成都民妇论其子不孝,诘之,乃曰:
“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戎曰: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其母子遂如初。
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
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
帝谕曰:
“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
帝尝谓辅臣曰:
“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奎曰:
“保终之道,非独臣不然也。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
奎谏曰:
“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乐。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讯:
审问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
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
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
借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帝尝以为卿可任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B、 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 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使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非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有个赌徒衣服沾血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但薛奎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对于因贫困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为不孝的儿子,薛奎以钱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
C、薛奎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损毁的民夫,请求上司停运。
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夫赔偿损失。
D、在军费负担沉重的并州,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
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⑴“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晋侯是_________,秦伯是_________,郑怕是_________。
烛之武是_________的臣子,_________是_________的臣子。
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
7,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张管世人诽谤。
8,下列加粗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君将哀而生之乎。
9,“何厌之有?
”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古之人莫余欺也 ③大王来何操 ④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A.②⑤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⑤
10,①晋秦围郑的原因是什么?
翻译:
②烛之武不愿去退秦师的借口是什么?
翻译:
11,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话,从论述层次上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君之薄也。
|……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
B.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君亦无所害。
|……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
C.秦晋围郑,……敢以烦知事。
|……君之薄也。
|……君亦无所害。
|……唯君图之。
D.秦晋围郑,……君亦无所害。
|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
12,根据课文意思,对晋、秦、郑三国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晋在西,秦在东,郑在晋、秦之间。
B.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晋之间。
C.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郑之间。
D.郑在西,秦在东,晋在郑、秦之间。
1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
四年春,齐侯①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②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③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④,寡人是征;昭王⑤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了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谷同好,如何?
”对曰: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
屈完与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
注:
①齐侯:
指齐桓公。
齐属侯爵,故称齐侯。
②楚子:
指楚成王。
楚属子爵,故称楚子。
③包茅:
裹成捆的菁茅。
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
④缩酒:
渗酒,滤酒。
⑤昭王:
周昭王,成王之孙。
1.对下列四句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赐我先君履 履:
指足迹所到的地方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徼:
求
C.辱收寡君 辱:
侮辱
D.君若以德绥诸侯 绥:
安抚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征”不同,两个“众”相同。
B.两个“征”不同,两个“众”也不同。
C.两个“征”相同,两个“众”不同。
D.两个“征”相同,两个“众”相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虞君之涉吾地不 不虞:
不欺骗
B.以夹辅周室 夹辅:
辅佐
C.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五侯九伯:
泛指所有诸侯
D.岂不谷是为 不谷:
不善,诸侯自称的谦词
4.“尔贡包茅不入”中的“尔”指代的是()
A.齐桓公 B.楚成王
C.屈完 D.昭王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5.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A.昭王不答复,您还是到水边去问问他吧!
B.昭王不答复,你还是到水边问一问吧!
C.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一问吧!
D.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他吧!
6.①王祭不共 ②先君之好是继()
A.①大王不能共同祭祀。
②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B.①大王不能共同祭祀。
②先君的友好关系这样继承下来。
C.①周王祭祀(需用的包茅)供应不上。
②先君的友好关系这样继承下来。
D.①周王祭祀(需用的包茅)供应不上。
②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齐伐楚的借口有关的一组是()
①蔡溃,遂伐楚。
②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③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⑤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
D.①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
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15,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16,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
17,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吴广以为然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B.②④C.③⑤ D.②⑤
18,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以其无礼于晋
吾祖死于是扶苏以数谏故
C.许之D.吾其还也
高可二黍许吾视其辙乱
19,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鄙①越国以鄙远()
②食肉者鄙()
③蜀之鄙有二僧()
亡①郑既知亡矣()
②广故数言欲亡()
③亡羊补牢()
20,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师:
①古代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泛指军队。
②老师。
③效法,学习。
A.师()必退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齐师()伐我D.良师()益友
(2)辞:
①言辞。
②告诉,致辞。
③推辞、推托。
④告别,离别。
A.辞()曰:
“臣之壮也……”B.旦辞()爷娘去
C.义正辞()严D.义不容辞()
试题答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应包括企业、团体和独立个人,他们对自己拥有的商品和货币有独立的所有、支配、收益权,并在其投资和消费行为中体现出来。
2,徘徊在失败的低谷在为恨而伤怀(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挫折只不过他们把挫折当作前进的起点
3,1、D贷,饶恕
2、AA“以为”认为;B连词“和”“同”,介词“和”“同”;C代词“她的”,代词“我”;D连词“来”,介词“因为”
3、A③是卢之翰所为,④表明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处置
4、D“并州”应为“秦州”
4,⑴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⑵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①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这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5,晋文公,秦穆公,郑文公,郑文公,子犯,晋文公
6,D(A.共-供 B.画-划 C.说-悦)
7,D(行李:
使者。
可怜:
可爱。
更衣:
去厕所。
交通:
互相连通。
古今词义不同)
8,A.(助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9,C.(以“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10,①因为郑国以前对晋文公没有礼节,并且心向楚国。
②我年轻力壮的时候,还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无能为力了啊!
11,C
12,C
13,1.C.(辱、屈辱、屈尊,敬词)
2.B.(征:
征战、追问;众:
众人、将士,众多)
3.A.(不虞:
没料到)
4.B 5.C 6.D 7.D
14,A(缒:
zhuì)
15,D(厌:
满足)
16,B
17,D
18,B
19,鄙:
①以……为边邑
②庸俗浅陋
③边远的地方
亡:
①灭亡
②逃跑
③丢失,失去。
20,
(1)A①B②C①D②
(2)A③B④C①D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