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848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docx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卷历史(A)

一、选择题

1.苏格拉底在与普罗泰戈拉辩论中,通过对智者“可以传授”德性的质疑,否定了智者所传授的那种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和“知识”。

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智者的“传授美德”的教育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美德教育”。

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强调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

C.否定了智者学派功利主义的合理性D.深刻揭露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否定了智者所传授的那种演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和知识。

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意在强调智者学派的美德教育本质是功利主义教育,违背了传授知识对培养美德的认知规律,故C项正确;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是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了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功利主义教育的揭露,并未体现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故B项排除;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2.起先,埃及人和马其顿人是以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身份去东方的,他们强制推行希腊化模式。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发生了变化,希腊化文明成为了一个“混合物”而非“移植物”。

这说明文化交流

A.是相互的B.以军事实力为后盾

C.是政治行为D.应尊重当地文化传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希腊化文明成为了一个“混合物”,原因是征服者在强制推行希腊化模式的时候也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影响,即文化交流是相互的,故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信息和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A。

3.在一份公元1002—1023年的有关英国社会的文献中指出:

“如果一个平民发展顺利,拥有属于自己的足足五海德土地,一座钟楼和一座城堡,在国王会堂里有他的席位和专职,那么,他以后就有资格获得一个武士的各种权利……如果一个武士发展顺利,成为伯爵,那么,此后,他就有资格得到伯爵的各种权利。

”这表明中世纪等级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A.财产和军事才能是进入贵族圈的唯一依据

B.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流动的途径与可能

C.骑士精神在不断征战中得以丰富和弘扬

D.跻身贵族之林是每一个年轻人的最终梦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一个平民发展顺利……他以后就有资格获得一个武士的各种权利……此后,他就有资格得到伯爵的各种权利”,可得出从平民、武士到伯爵,可以跃升,故可得出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流动的途径与可能,选B项;A项“唯一”说法太过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依据材料不能得出“每一个年轻人”梦想的内容,故排除D项。

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印度社会中能参战的人仅限于“刹帝利”,即武士阶层。

其他人都未经训练,而且对作战也毫无兴趣,漠不关心。

这说明他认为印度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种姓制度使社会缺少凝聚力B.印度人民不重视军事训练

C.游牧民族的骑兵力量强大D.印度社会制度的落后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只有“刹帝利”可以参战,其他阶层未经训练,对战事漠不关心,说明种姓制度下,印度社会阶级分化严重,缺少凝聚力,导致了印度反对游牧民族入侵战争的战败,A项正确;不重视“军事训练”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游牧民族的骑兵力量强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印度社会制度的落后性与材料的主旨不符,D项错误。

5.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

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

这表明(  )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法与当时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B错误;据材料“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而不是专为祭祀活动运用,D错误。

6.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

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开展环球航行活动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

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者中存在新旧势力,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不是影响,A、C、D都属于影响,排除。

【点睛】

7.著名文人爱特生说,17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马克思说,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

上述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当时

A.商业革命发挥的效应B.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C.明清对外政策的影响D.价格革命产生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介绍的是欧洲17世纪深受中国事物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商品贸易发展有关,即与商业革命有关,故A项正确;B项错在“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形成,排除;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点睛】

8.17世纪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为光学和物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

A.利于巩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

B.极大地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

C.在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

D.是反对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可知,新科学把科学的理性和旧的宗教信仰进行调和,故C正确;新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动摇了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A错误;根据“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可知,笛卡尔调和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的关系,并没有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排除B;材料表明笛卡尔调和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的关系,新科学并不反对封建神学,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9.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

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这表明英国当时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C.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D.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可知,此时英国国王仍掌握着较大权力,“议会至上”原则未得到真正践行,故B项正确;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限制,故A项错误;1721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C项时间不符,排除;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排除D项。

【点睛】

10.有学者指出,通常我们认为美国

中央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的。

然而实际上权力的分割并不明显,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比如把某些立法权给政府,把某些行政权给立法部门。

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A.表明政府权责较混乱

B.利于避免权力垄断

C.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

D.旨在提高国会效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这有利于防止某一权力主体过大,避免权力的垄断,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权力主体在权限上交叉并不意味着政府各部门间权责混乱;C选项错误,美国依然是三权分立政体,这种现象不能表明美国宪政体制的变化;D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个权力主体在权限上的交叉,并不单指国会。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

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点睛: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

“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12.“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许多技术成果在被发明之前,其原理已经在理论上被阐明,如电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

19世纪是自然科学获得长足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热力学、电磁学、化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

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的新进展,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九的兴起。

”材料突出强调了

A.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

B.电的发现是推动新工业的主要途径

C.科学理论一直落后于技术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经济发展。

“电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以此推动生产发展,故D项正确。

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

电的发明只是推动新工业的一个途径,此外还有石油化工、热力学等,故B项错误。

材料说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C项错误。

13.(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

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

B.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

C.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

D.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