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4617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以下是“象”字的各种字体,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B.

C.

D.

2.“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

B.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C.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D.江南地区逐渐开发

4.亘古悠远的古代文明中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典型事件。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商汤建国 ④盘庚迁殷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5.《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陷商鞅,商鞅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建立县制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6.都江堰的修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主持修筑这个水利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李冰

D.管仲

7.“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8.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作用是()

①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

②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③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战国时期,各国相继进行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

B.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C.诸侯兼并战争的需要

D.商鞅变法的推动

10.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①③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1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

B.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

C.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

D.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12.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

A.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B.公元前10世纪50年代

C.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D.公元前11世纪50年代

13.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姓()

A.夏

B.王

C.秦

D.唐

1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编订《诗》《书》和《春秋》等作为教材

C.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

D.晚年编写《论语》为后人提供了宝贵资料

15.周武王灭商后,就在今陕西西安定都,当时都城叫()

A.镐京

B.长安

C.阳城

D.洛邑

16.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多年。

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件事就是()

A.周初大分封

B.“国人暴动”

C.烽火戏诸侯

D.平王东迁

17.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18.下列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的是()

①孙膑②白起③孙武④管仲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标志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事件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尧传位给舜

C.舜传位给禹

D.禹传子,家天下

20.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常把一部中国古代兵书摆在桌上学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它是()

A.《道德经》

B.《论语》

C.《孙子兵法》

D.《春秋》

21.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继续推进“均衡教育”又成为今年“两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下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22.学习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2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哪一项?

A.A

B.B

C.C

D.D

25.下列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①城濮大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

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4)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战国策》载: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汉书》载:

孝公用商鞅之法,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三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孙中山眼中的“神州轩辕”后人对其有何尊称?

依据材料一指出,“神州轩辕”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材料二中《战国策》、《汉书》都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他们都对商鞅变法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你认为商鞅变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能够从孔子的思想精神中吸取哪些治国为民方面的智慧?

作为新一代中学生,我们应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哪些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请引用孔子的言论说明。

28.阅读下列材料:

武王追思先圣王,及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叙述的是一项什么制度?

周王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周王与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

(3)这个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29.[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春秋无义战。

﹣﹣孟子

(1)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

为什么?

第二组:

连环画

(2)“第九集”的主人公是谁?

“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

(3)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很多的成语出自春秋时期,请你说出一个来,结合图片,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1)材料一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是谁?

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材料二讲的是李太守主持修筑了一个什么工程?

材料二中所说的“天府之国”是指什么地方?

谈谈你对该工程的评价。

(3)伯禹是谁?

是因为他有什么典型事迹而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最早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选项A是甲骨文,符合题意,而选项B是小篆、C是隶书、D是楷书,都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是庄子,庄子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故此题选C。

3.【答案】A

【解析】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以答案选A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国;盘庚迁殷是在商朝统治期间,故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故选A。

点睛:

分析题干所给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或者历史时期,再按朝代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勾引我356年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这项措施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大禹治理的是黄河水患;商鞅主持的秦国变法;李冰是秦国蜀郡太守,负责设计建造了都江堰;管仲主持齐国的变法;ABD均与都江堰无关,故选C。

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故选B。

8.【答案】D

【解析】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以上①②③所述均是分封制的作用,所以答案是D。

9.【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相继进行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故选B。

10.【答案】D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桀的统治十分残暴,最终导致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王纣也是个有名的暴君,用各种酷刑镇压人民,最终导致商朝灭亡;西周周幽王更是昏庸无道,最后幽王被杀,东周建立,故选C。

12.【答案】C

【解析】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回顾已学史实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治水有功的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据此分析可知该同学的姓氏是夏。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其中就有关于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语句,故选D。

15.【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叫做西周,定都镐京,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

故选A。

16.【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国人”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是公元前842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周厉王被赶走,西周历史由盛而衰,数十年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故选B。

17.【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出现,产生地主和农民两个新兴阶级。

土地的买卖也时有发生。

顺应时代潮流,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领域开展改革运动。

故本题答案选B。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的相关知识,孙膑是中国战国初期的军事家,白起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所以答案是A。

19.【答案】D

【解析】世袭制的表现是父子相继,兄终弟及的,D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事件,其他选项不符。

20.【答案】C

【解析】《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孙武写的一部军事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故选C。

2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均衡教育”意在教育的公平,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故选C项。

22.【答案】B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的学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包含一切美德。

他主张“爱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

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管理风格都是体现了儒家思想真谛;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家的核心主张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英语老师的管理风格;法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

正如历史老师的管理风格,所以选择B。

23.【答案】C

【解析】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商朝时期出现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所以答案是C。

24.【答案】B

【解析】抓住关键词“最大的青铜器”,结合图片可知,B项是司母戊鼎。

结合所学知识可,四个选项中的物品都是青铜器的代表,但体积最大的是司母戊鼎,此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需要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A项是四羊方尊,它是青铜器的精品;C项是青铜立人像;D项是战国的编钟;ACD三项都不是最大青铜器。

故选B。

2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时间“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①项“城濮大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的关键战役,应排除含有①的ABC选项,故选D。

26.【答案】

(1)商鞅变法;公元前365年;秦孝公。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

富强的封建国家。

【解析】

(1)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进行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因此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

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受到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大力支持,利于封建统治的确立,因此这项内容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性质。

(4)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进行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由于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7.【答案】

(1)尊称:

人文初祖;

功绩: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2)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

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3)智慧:

倡导“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等。

态度:

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方法:

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解析】

(1)孙中山眼中的“神州轩辕”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人文初祖;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

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2)《战国策》、《汉书》都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中的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3)人类能够从孔子的思想精神中汲取的治国为民方面的智慧有:

倡导“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等。

学习态度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28.【答案】

(1)分封制;为加强统治。

(2)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带兵打仗。

(3)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解析】

(1)根据述材料“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的是分封制度。

周王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加强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带兵打仗。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29.【答案】

(1)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积极方面:

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消极方面:

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2)齐桓公、晋国军队

(3)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善于用人,重视人才;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

因为春秋时期诸侯国争霸的需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同时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2)根据连环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九集”的春秋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因为齐桓公任用管仲,对内改革,增强军队训练,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发动战争,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楚庄王图强”后打败晋国军队后,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3)依据出自春秋时期一个成语和图片,谈感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退避三舍,是说晋楚争霸的故事。

晋文公为了回报昔日流亡时楚成王的接济之恩,坚持先退让三舍(约45公里)才接战。

但这场战役最后晋国赢了。

晋国的山戎大军打破了楚国荆蛮大军的不败神话。

说明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善于用人,重视人才;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30.【答案】

(1)李冰;战国时期

(2)都江堰;成都平原;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解析】

(1)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