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318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docx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精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莆田市环保局于2008年10月29日在莆田市主持召开了《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技术审查会。

参加会议的有城厢区人民政府、城厢区环保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海洋与渔业局、东海镇人民政府、灵川镇人民政府,厦门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报告书编制单位)、莆田市城厢区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单位)等单位代表及特邀专家共28人。

会议成立了由5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名单另附)。

与会代表和专家踏勘了工程现场,听取建设单位关于项目概况的介绍和环评单位关于报告书的汇报,通过认真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一、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工程概况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境内太湖至东沙段公路工程是省道201线莆田段的组成部分,本段道路实现了城厢区与全国公路运输网络的连接,溶入了全国路网,将对莆田市的开发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省道201线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全长14.415km,近期30m路基宽,远期60m路基宽。

工程总用海面积81.2588hm2(约合1218.882亩),土地面积1567.4,土石方数量522.129万m3。

本段道路建设用地(按路基远期规划60m计)2786.2亩,其中旧路10.2亩、海堤54.4亩、渠道53.8亩、鱼塘517.4亩、宅基地18.9亩、滩涂海域1218.9亩、水田275.7亩、旱地483亩、果园154.5亩。

迁移电力杆17根、迁移通讯杆6根。

2、主要环境问题

(1)施工期环境问题分析

施工期路堤建设、桥梁建设、桥梁桩基础钻孔、清孔等,都将直接向施工海域排放泥沙悬浮物质,导致施工海域海水中悬浮物浓度增加,对海洋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等产生直接和临时性影响。

施工期砂石料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等,都将对附近海洋水质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沥青混凝土废气、路面铺设沥青烟气、施工扬尘、车辆设备发动机尾气等,都将对场点近距离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海域产生的施工噪声,向周围海域辐射传播,从而改变海洋声环境现状,有可能对海洋生物的活动规律产生影响,陆域施工会给周边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但施工完成后影响随即消失。

(2)运营期环境问题分析

路堤等水工构筑物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湄洲湾湾顶附近水位、流速、流场等海域水文动力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海域泥沙冲淤环境有所影响。

路堤等水工构筑物直接占用沿线海域,将临时或永久性改变海洋水动力环境、地形地貌和冲淤环境等,从而对海洋渔业资源、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湿地鸟类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向线路周围环境辐射,势必对村庄、陆域和海洋声环境产生影响。

营运期一旦造成交通事故,尤其是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事故对海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因此,道路建成后,业主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方可通车,对发生交通事故所造成油品、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详细制定预防和事故处理措施,力争杜绝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评估认为:

工程概况不够详尽,核实用地和用海面积,增加土石方平衡。

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1、海域水环境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海域水环境保护目标为书峰、东沙、下张边至下尾公路一带海水水质。

(2)水环境质量现状

结果表明项目附近海域海水中的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一般水化学因子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除个别调查站位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大部分调查水域均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中总汞、石油类、铜、铅、镉、锌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石油烃、总汞、砷、铜、铅、镉、锌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

(3)水环境影响

①施工期

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填海过程造成的泥沙流失引起的海水SPM增量超过第二类水质标准(10mg/L)的范围平均为沿涨落潮流方向长约410m,沿岸线宽度45m区域内。

在进行路堤填海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风浪较大时进行而且应尽量在退潮滩涂裸露时施工作业。

②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间排放的水体污染物主要是来自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所挟带的污染物,成分主要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

这些雨水经分区外排后,SS经过自然沉降,最终进入湄洲湾海域的SS和石油类是较少的,对湄洲湾海域水质影响较小。

(4)主要环保措施

①减少悬浮泥沙污染的对策措施

在浅海滩涂施工时,路堤基础抛沙应尽量利用退潮露滩时或低平潮期间进行施工,以减轻施工过程泥沙流失对海水水质、海洋生态的影响。

在断面结构上,滩涂路基施工是采用抛石挤淤、塑料排水板、铺设土工格栅、填石渣等方法处理,外侧采用防浪墙和浆砌片石护坡形成一体,可有效阻止土方受到湄洲湾冲击时流失。

本工程施工期较长,如果临时护岸设施和施工没有达到抗台风、抗台风暴潮能力,施工过程若遇恶劣气候条件如台风、暴雨、台风暴潮等袭击,可能导致堤段受毁、路堤决口等,并引起沙石流失,影响周围海域环境。

所以,工程围堰、路堤施工期应尽量选择避开台风季节。

②生产废水的污染防治

搅拌站和预制厂内排放的生产废水、施工场站的砂石料冲洗废水以及场地冲刷雨水等,废水排放量较大,主要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质。

因此,应在各个厂站内配套建设相应容积的废水沉淀储存池进行沉淀处理。

沉淀后的清水应尽可能地循环使用,尽量减少外排量。

并应定期清渣。

③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污染防治

由于本工程沿线村庄较多而且距离工地较近,施工人员均租用工地附近民房,没有建设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主要依托周围村庄居民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

④为减缓路面径流污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应加强对路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理路面上累积的尘土、碎屑、油污和吸附物等,减少随初期雨水冲刷而进入到路面径流污水中的SS和石油类等污染物量,最大程度地保护公路经过海域的水质环境。

评估认为:

应增加陆域地表水现状调查数据、公路内侧纳潮量变化与排水量分析、公路建设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分析和保护措施。

2、大气环境

(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本项目施工期与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分别表现为施工扬尘污染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

主要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为道路北侧的田厝村、太湖村、里尾村、下尾村。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CO、NO2、SO2和PM10都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具有一定的大气环境容量。

(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①施工期

一般情况下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200m以内。

在扬尘点下风向0~50m为较重污染带、50~100m为污染带、100~200m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对大气影响甚微。

因此,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田厝、太湖、里尾、下尾村影响较大。

沥青熔化槽下风向80m以内苯并芘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物在5m以内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余两项指标均达标。

因此为减少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保护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本项目路面使用的沥青主要是通过周边沥青搅拌场购买,不在施工现场临时设置。

②运营期

本工程运营期间距路肩20~180m范围内CO、NO2两种污染物随着距路肩距离的增大,其昼间平均小时浓度和昼间高峰小时浓度预测值趋于变小;随着车流量增多,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大,浓度预测值也相对增大。

2015年和2020年时CO和NO2的昼间平均小时浓度和昼间高峰小时浓度均符合标准。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本工程的交通车辆尾气对道路沿线两侧的环境空气影响不明显。

(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

公路施工建设时,运送土石料、水泥等的卡车不得超载,应控制装载量,并选择封闭性好,不易洒漏的车辆运输,土石料装料高度不得高于车厢边缘高度,以防止土石料泄漏,增加道路路面土石粉尘,避免撒落物引起二次扬尘污染。

本工程建设期历时15个月,在铺设施工中将有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作业和沥青混凝土铺设作业。

为减少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保护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为减少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保护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下张边沥青搅拌站,必选配备专门的消烟除尘装置,排气筒高度不低于15米。

但有一部分SBS改性沥青需在现场加工,为防止沥青烟气挥发污染周围环境空气,应使用配置消烟除尘装置的封闭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并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严格按操作规程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过热和沥青燃烧现象的发生。

沥青铺浇路面时,应避开风向针对附近居民区等环境空气敏感点的时段。

②运营期

道路两侧特别是大气环境敏感区附近应种植对NO2等污染物有吸收或抗性较强的乔、灌木,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削减大气总悬浮微粒、NO2等污染物,达到净化、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根据有关规定,对燃油的质量进行控制,使用无铅汽油;并控制上路的车辆排污要求应符合有关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评估认为: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增加公路西段监测数据。

3、声环境

(1)声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保护目标为道路两侧的田厝边、太湖村、里尾村、下尾村声环境质量。

(2)声环境现状

沿线200m范围内,受海浪、社会生活影响的村庄主要有田厝村、里尾村、下尾村,周围无显著噪声干扰源,大部分房屋分布分散,无规排列,评价范围内各村庄规模一般不大,仅为数十户,现状昼间噪声级为44.851.3dB,夜间噪声级为39.248.2dB,田厝村、里尾村和下尾村昼夜间等效声级均可满足GB3096-93中的2类区标准要求(昼间60dB,夜间50dB)。

目前有一条镇间公路从太湖村中间穿过,监测点3#位于该条公路旁,该点也处于拟修建公路第一排房屋前,同时受道路交通、生活噪声的影响,现状昼间噪声61.4dB,夜间噪声级为56.7dB,昼间等效声级满足GB3096-93中的4类区标准要求,夜间超过4类标准的要求。

(3)声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①施工期

◆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地方符合标准限值;夜间距施工场地300m处符合标准限值。

施工场地边界(公路红线外)噪声达标可能性小,但公路施工具有短期、流动和恢复的特点,且本公路大部分地处农田、滩涂、荒地等开阔地,其实际影响是近距离内的居民点。

◆施工机械噪声夜间影响严重,施工场地300m范围内有居民区的地方禁止使用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应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如确需施工的须向环保部门重新报批。

固定地点施工机械操作场地,应设置在300m范围内无学校和较大居民区的地方。

◆公路建设一般在昼间组织施工,夜间施工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结合预测分析结果认为:

本工程施工噪声对道路两边的村庄居民影响较小。

这些影响具有范围窄、影响时段短、可恢复的特点。

②运营期

本项目经过的村庄有田厝村、太湖村、里尾村、下尾村、下张边、过圳、西黄村、东蔡村、大埔村、东沙村,在200m以内的村庄有田厝、太湖、里尾、下尾村。

其它各村庄距离公路均在200m以外。

田厝村:

近期、中期、远期在距离路肩70m(20m+50m)范围内昼夜间环境噪声均能达到4(4a)类标准。

近期、中期、远期在距离路肩70m(20m+50m)100m范围内夜间环境噪声超过2类标准,昼间噪声能达到2类标准;200m以外昼夜噪声均可达到2类标准。

太湖村:

近期、中期、远期在距离路肩70m(20m+50m)范围内昼间环境噪声能达到4(4a)类标准,夜间环境噪声不能达到4(4a)类标准。

近期、中期、远期在距离路肩70m(20m+50m)200m范围内昼、夜间环境噪声超过2类标准。

里尾村:

近期、中期、远期在距离路肩75m(25m+50m)范围内昼夜间环境噪声均能达到4(4a)类标准。

近期、中期、远期在距离路肩70m(20m+50m)150m范围内,夜间环境噪声超过2类标准。

200m以外,昼、夜间环境噪声可达到2类标准。

下尾村:

近期、中期、远期在距离路肩95m(45m+50m)范围内昼夜间环境噪声能达到4(4a)类标准。

近期、中期、远期在距离路肩95m(40m+50m)200m范围内,夜间环境噪声超过2类标准。

200m以外,昼、夜间环境噪声可达到2类标准。

(4)主要环保措施

①施工期

建设单位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缓施工噪声的影响。

把施工噪声控制纳入工程的招投标计划中,对承建单位提出必要的环保要求,承建单位要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机械,并注意对机械的维护保养和正确操作,保证在良好的条件下使用,减少运行噪声;一些高噪声设备如发电机组、混凝土搅拌机应避免靠近和直对邻近居民点,重点保护田厝、太湖、下尾、里尾村居民。

本项目在施工管理上要制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并落实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在田厝、太湖、下尾、里尾村路段附近100m的范围内的施工工地,要禁止夜间22:

00至6:

00和中午12:

00至14:

00施工作业,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公告附近居民。

其余路段也要避免夜间和中午居民休息时段施工,尽可能减少噪声产生的影响。

使施工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规定的要求。

②运营期

里尾村和下尾村受影响的居民为噪声2类标准适用区,这里的居民点比较零星、分散,噪声影响区域比较大,同时与公路有一定距离,采用声屏障处理至少需建500m以上,造价在230万元以上,同时还要考虑维护费用,造价比较高,效果一般。

考虑到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及声的绕射,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里尾村和下尾村超标的居民并不多。

同时项目与这些居民点的兼容性差,建议搬迁这部分的居民作为噪声控制的推荐方案,虽然增加一次性的投资,这样可以彻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也避免了维护费用。

项目在田厝村(K2+600~K2+900)、太湖村路段(K3+200~K3+600)的道路北、南侧居民比较集中,而且太湖村与现有的一条镇间公路交叉,居民搬迁比较困难,建议这两路段设声屏障,采用声屏蔽可满足周边环境的要求,建议在田厝村路段北侧、太湖村段路南侧采用声屏蔽进行降噪声作为推荐方案。

随着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车流量将逐步增加,交通噪声对公路两侧区域的影响也会逐渐提高。

因此,应做好公路两侧区域的环境规划。

在交通噪声最大影响范围内,禁止修建任何新的居民住宅、医院、学校等噪声敏感设施。

对工程沿线噪声超标的区域和现有噪声敏感目标,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立足于一次投入,长期(近、中、远三期)有效,同时注重控制措施的环境效益。

评估认为:

噪声环境现状增加东沙村、张边村、上图村附近调查数据。

进一步核实数据和等值线图

4、固体废物

本工程产生的建筑施工废弃物主要包括:

场地清理废弃物、房屋拆迁垃圾、路基施工弃土等;桥梁桩基施工的钻孔泥渣、墩台与箱梁施工的废弃砼渣、废弃模板与钢筋、建材废包装材料、废弃路面材料等。

预计在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将达到260人,按施工人员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0.5kg/d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0.13t/d。

生活垃圾含有较多的油类,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尤其一些白色垃圾将对环境产生较长时期的影响,难以消除。

此外,工程的各种材料包装袋、废弃的材料(袋包括拆迁余留下来的不可回收的废料)等废物随意丢弃将对环境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生活垃圾必须就近与当地环境卫生部门联系,交其处理,或集中定期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包装材料、废弃建筑材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也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理,不得随意焚烧或抛弃。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路桥施工过程中各类建筑垃圾和施工整地废物,包括废弃路面材料、桩基施工的钻孔泥渣、建筑用废包装材料、建筑碎片、石子、废水泥、路基施工弃土;旧房屋拆除过程中的废混凝土、水泥块、废木料、碎砖头、废玻璃等固体废物;建筑机械保养等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及施工场地内杂草、灌木等植物残体。

固体废物作为一种累积性污染物,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处置或随意堆放,将会对周围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固体废物的处置是重要的环保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污染防治法》,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本着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基本原则,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防止在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评估认为:

固废应分类列出量化指标,并分别提出处置处理措施。

5、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场址周围生态环境,包括山体植被、海域环境等。

(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①陆域生态

线路所经的地方处于沿海乡镇附近,人为活动频繁,项目区及其附近没有发现有重要研究、观赏价值或国家、地方法规明确保护的动物和植物。

②海域生态

◆浮游植物

本次调查浮游植物共鉴定3门6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有64种,占95.5%,甲藻门2种,裸藻门1种。

各站种类数范围在26~49种之间,其中1#和10#站同为26种,7#站种类数最多。

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它在8个站位细胞数量的平均值占细胞总量平均值的33.4%,其次为奇异棍形藻,占21.1%。

细胞数量较多(所占比例>1.0%)的还有菱形海线藻、舟形藻、新月细柱藻、具槽直链藻、紧密角管藻、柱状小环藻、华壮双菱藻、佛氏海毛藻、翼茧形藻、细长列海链藻、柔弱斜纹藻和舟形斜纹藻微小变型。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为1.36×104cell/L,范围在8.44×103cell/L~2.97×104cell/L,其中1#站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最高,6#站细胞数量最低。

◆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和总个体密度的区间波动范围分别为16.0mg/m3~130.0mg/m3和192.0ind./m3~1188.6ind./m3。

10#站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为130.0mg/m3,其次为6#站,为94.0mg/m3,1#站浮游动物生物量最低,为16.0mg/m3。

6#站密度最高,为1188.6ind./m3,出现的主要种类是夜光虫和短尾类蚤状幼体;1#站密度最低,为192.0ind./m3,针刺拟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

浮游动物的密度分布为1#<2#<8#<5#<7#<10#<9#<6#。

◆底栖生物

莆田湄洲湾湾顶海区底栖生物种类并不十分丰富,共出现5门76种,其中多毛类出现最多。

各测站出现的底栖生物种类在1~15种,平均仅9.1种。

各测站底栖生物生物量波动在0.120g/m2~1283.133g/m2,平均生物量为107.169g/m2。

各站的密度范围为7个/m2~1800个/m2之间,平均值为211个/m2。

从生态特征指数来看,绝大多数测站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度指数属于中等偏低范围,优势度指数属于中等范围。

底栖生物平均多样性指数値和均匀度分别为1.391和0.509,区间分别在0~2.560和0.099~1.000之间。

◆鱼卵和仔稚鱼

调查结果表明,湄洲湾是鱼卵和仔鱼的密集分布区,尤其是此次调查正处于鱼类繁殖的期,水平拖网采获的鱼卵平均数量仅为655.9粒/网,特别是6号站以南的水域数量更低,平均为399.2粒/网。

与邻近海域的泉州湾和同安湾的调查结果比较,从表4.16不难看出,同是5月份,本调查区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均明显低于这两个海区。

尤其是仔稚鱼,其数量低于泉州湾水域达105倍。

可见本海区的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是明显低于这些海域,特别是本调查期间正处于鱼类主要的繁殖期,虽然出现不少种类,这说明本区的仍有一些鱼类在此繁殖,但数量并不高,尤其是调查区南部水域资源量更低。

(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工程总土石方数量为532.7418×104m3。

本工程总挖方10.6128×104m3,总填方522.129×104m3,其中填土方482.6089×104m3,填石方39.5201×104m3。

本工程施工期内扰动地表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57344.1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为1595.3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58939.4。

省道201线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路基工程建成后对上游垦区行洪产生的影响不大。

省道201线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路基工程各涉河桥、涵按《洪水影响报告》建议的方案进行桥梁、涵洞设计,可保证河道相应P=1%、P=2%设计洪水及其所挟带泥沙从桥下安全通过,工程建成后不会对相应设计频率的洪水排泄造成影响。

根据城厢区原地貌生物量,本工程征占地范围内原地貌生物量取值为2.0×104t,工程1.25年施工期内征占地范围内净生产力损失量为0.21×104t,因此工程施工期将生物量损失总量为2.21×104t。

工程完工后工程路基边坡、站所等区域通过绿化等措施可恢复一定面积的植被,可补偿生物量1.53×104t。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基本农田补划的面积过大,由于城厢区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占用的基本农田难以全部进行补划平衡,目前确定的可以进行补划的面积为235.6亩,补划位置位于东海镇东海村。

其余占用的476.35亩拟列入城厢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年)进行基本农田核减调整。

(4)生态环保措施

①施工时,设挡土墙的填方路段,应先做好坡脚挡土墙,然后进行砌坡填土,并做好浆砌片石护坡或边坡压实与覆膜。

在雨季来临前,在填筑路基边缘,取土场及堆土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栏,拦截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并应注意避免雨季开挖修筑路基。

②做好路基排水,沿线气候温和,暴雨强度较大。

应防止路基边坡冲刷以保排水通畅,路基经过特别潮湿地段,设置纵横向碎石盲沟或用塑料排水管组成系统,将水排出路基外。

③本项目路基防护、桥梁、涵洞、交叉等工程量较多,特别是原有公路的交通对公路建设造成的施工干扰,都可能影响施工工期,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应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提前做好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作,对工程建设扰动的土地做到收工一处、恢复一处,如取土场边开挖、边平整、边恢复等。

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应及时恢复整治。

评估认为:

应补充土地复垦措施、生态林恢复措施。

6、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

施工期船舶可能发生溢油事故,对海域产生一定的影响;路堤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堤岸发生倒塌会引起大量泥沙入海,对海洋生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公路建成完成后,陆域原有的排洪防洪设施发生了变化,在台风和雨季可能会造成内涝,对项目区周围村庄的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本区受台风影响频繁,每年7~10月是台风活动季节,对施工比较不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2)风险影响分析

◆在船只运送填海所需的土、石、砂时,容易发生船用燃料油的泄漏。

引起燃料油泄漏事故的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于操作不当、碰撞、搁浅等原因引起的。

操作不当引起燃料油泄漏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主要是通过陆域输送土石方进行填海,通过海水运送土石方的量不大,因此,本项目在填海过程中发生燃料油泄漏的概率不大。

但一旦发生燃料油泄漏,会对海洋生态造成较大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较长(大约一年),如果临时护岸设施和施工没有达到抗台风、抗台风暴潮能力,施工过程若遇恶劣气候条件如台风、暴雨、台风暴潮等袭击,可能导致堤段受毁、海堤缺口等,并引起沙石流失,影响周围海域环境,所以工程围堤、护堤施工期应尽量选择避开台风季风。

如果有台风来临,应提前停止施工,并对新填的土石方进行压固,将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事故,主要造成的影响是对沿线海域的影响,化学危险品的泄露、落水将造成海域的严重污染,危害养殖业和农业灌溉,危险品散落于陆域,也对土地的正常使用功能带来影响,破坏陆域的生态环境。

另外气态危险物品事故可能对临近的居民点和农作物产生影响。

(3)风险防范措施

◆将溢油应急体系纳入莆田港口水域溢油应急反应系统,充分利用政府、周边同行业单位抗溢油设备和力量,发挥对溢油事故协同应急能力。

◆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台风季节,避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对周围海域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