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4519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

《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ord格式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docx

word格式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

第24卷第2期

2011年4月

文山学院

JOURNALOFWENSHANUNIVERSITY

V0l_24No.2

Aor.2011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

杨喜丽

(文山学院音乐系,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

泛音是支撑优美动听歌声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已成为歌唱者们必须学习,掌握,运用和追求的一

种演唱技巧.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容易走入泛音误区,出现不良泛音.为了让学习声乐的歌唱者

少走弯路,文章从泛音误区的形成,种类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纠正不良泛音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和

参考.

关键词:

歌唱;泛音误区;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

J61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200(2011)02—0084—04

泛音是声乐学习中必须掌握的演唱技巧之一.

在歌唱时,由于气息的流动,使喉头和声带在发声

过程中产生一种有规律的自然颤动,颤动伴随着声

音通过口腔,鼻腔和头腔等发声腔体送出体外发出

声音,这样产生的声音在声乐教学中称为泛音,它

是歌唱中表达情感和歌曲风格的一种手段,也是天

外之音和余音绕梁的重要体现.因此,声乐歌唱者

们想尽办法来学习泛音.然而,由于他们对泛音的

理解不够,采用了不当的学习方法,进入了泛音误

区,出现不良泛音,导致歌唱声音不动听,不优美,

失去了继续学习声乐的信心,阻碍了其歌唱事业的

发展.

泛音误区的形成,种类及特点

不良泛音的形成主要是歌唱者在学习和运用泛

音时没有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泛音演唱规律,走

人了泛音误区,导致泛音变得不规整.常见的泛音

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模仿性泛音

模仿性泛音是歌唱者在学习泛音时不清楚,不

了解泛音的产生过程,也不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

故意模仿他人的泛音而获得的泛音.比如模仿京剧

中的颤音,这种颤音和声乐中的泛音是完全不相同

的.京剧中的颤音主要是靠喉头及声带故意上下颤

动而产生的一种声音,由于没有腰,腹部良好气息

的支撑,声浪颤动幅度较大,慢且夸张.因此,

“在京剧中泛音颤动的频率是每秒钟2次以

下”.…’晰模仿这种方法发出的泛音是慢摇音,是

84

声乐中不正常的一种泛音,它听起来音高不够,给

人一种摇晃,懒散,疲倦,底气不足和不稳定的感

觉,就好比年龄较大的老人在唱歌,有气无力.

歌唱家演唱时的泛音是通过正确的方法长期学

习和练习渐渐掌握的,他们的泛音振幅适中,频率

均匀规整,声音听起来自然,流畅,圆润.模仿歌

唱家的泛音是声乐初学者和业余歌唱者学习唱歌中

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

的歌者,他们听一些歌唱家的CD,模仿学习他们的

泛音.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声乐训练,没有掌

握正确的气息运用方法,这种在演唱高音时特意模

仿歌唱家的声音抖动声带或喉头来获得的泛音就成

了声乐中常提到的不正常泛音中的”碎抖”.”碎抖

音也是声乐中最忌讳的一种泛音,它振幅窄,振动

频率较快,每秒钟在8次以上且无规律”.[]’眦’这

种声音听起来有点偏高,给人一种刺耳,紧张,心

慌,不安和不舒服的感觉.

在声乐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模仿老师泛音的

学生.声乐教师是学生学习声乐的第一任导师,是

学生崇拜的对象,他们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老师的

声音,当然包括老师的泛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以及气息的掌握情况

循序渐进地讲解泛音的运用方法,避免学生出现不

良泛音.

(二)制造喉器或肌肉抖动获取的泛音

泛音不仅是歌唱者追求的声音,也是声乐教师

必须传授学生的一种演唱技巧.在声音教学中,一

收稿日期:

2010一l1—20

作者简介:

杨喜丽(1974一),女,云南砚山人,文山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方面的研究.

杨喜丽: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

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泛音,在学生发声或演唱时

拉着他们的手臂故意来回抖动,让身体的摆动造成

喉器或肌肉的抖动而产生泛音,让学生体会泛音的

感觉,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原因一,由于身体的摆动,气息也随之来回晃

动,使气息产生了不稳定感,从而不能很好地支撑

发音,声音忽大忽小;原因二,由于身体的摆动,

连带脖子和头部也跟着摆动,必定会影响喉头的稳

定,致使声音不顺畅,忽上忽下;原因三,这种方

法产生的泛音时快时慢,身体抖动得快,泛音就快,

身体抖动得慢,泛音就慢,由于它是通过外界力量

来发声,声浪显得不规则和不均匀,声音会发出

“呃呃”或”Ⅱ得嚅”的杂音,听起来有绞带的味道;

原因四,让学生产生误会,误认为泛音的发声是靠

身体的某个部位和器官抖动而产生的,使学生形成

不良泛音,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声乐学习中难以纠正.

因此,一般不提倡使用这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泛音.

(三)用哭腔寻找泛音

声乐学习过程中也有人会采用小声哭泣的方法

来学习泛音,经过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笔者认为

这个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模仿小声哭泣的感觉确实

能帮助声乐初学者寻找头腔和体会面罩唱法,但它

不是学习和寻找泛音的最佳方法.因为小声哭泣时

上腹肌会时收时停,气息短而浅,喉头也会跟着来

回抖动,它发出的是”嗯嗯……”的声音,这种声

音是有点像泛音的感觉,但它并不是歌唱中需要的

泛音.况且,它会让初学者认为泛音就是这样故意

抖动喉头的,因此,在今后的歌唱中会有意识地抖

动喉头来发出泛音,造成了声乐中常说的不良泛音.

二,常见的滥用泛音现象

这里讲的滥用泛音是指已经初步掌握泛音技巧

的人在歌唱中没有根据歌曲风格特点运用泛音,即

歌唱者不论是什么风格的歌曲都用一种泛音技巧或

样特点的泛音技巧来演唱和表达情感.歌唱中的

泛音是歌唱者追求的一种声音,但它必须应用得当,

恰如其分方能体现出泛音的优势.

声乐一般可分为三种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

唱法和通俗唱法.那么,在这三种唱法中泛音应用

的程度应该不是完全相同的.”其中美声唱法泛音

应用最为广泛,它产生于意大利,并属于高雅艺术,

他们十分注重高位置和高泛音的发声特点.因此,

西方的作品——咏叹调和歌剧以及中国采用西洋音

乐手法创作的美声歌曲,必须用具有高泛音的声音

去演唱和表达,才能更好的体现歌曲风格.”¨

民族唱法也采用了泛音的演唱形式,但不是整

首歌都用泛音演唱,它大部分用在抒情歌曲或在歌

曲中长拍位置上的尾拍.民族唱法采用的泛音和美

声唱法采用的泛音也不完全相同.由于美声歌曲创

作的手法不同,演唱时的泛音振幅大,波速较民歌

稍快,颤动频率一般是每秒钟6~7次,因此,美声

大都比较平稳,庄重,洪亮,具有很好的穿透力.

而民族唱法虽然借鉴并吸取了美声唱法的一些科学

内容,但它是采用我国民族调式创作,并以我国民

族语言为基础的一种演唱形式,[4J(‘演唱的泛音振

幅不是太大,波速适中,颤音频率一般每秒钟5~6

次,因此,民歌嗓音清脆明亮,具有余音绕梁,三

日不绝的说法.

演唱通俗歌曲时会无意问带上泛音,往往打破

了通俗歌曲中具有的通俗,直白的味道,给人一种

不伦不类的感觉.当然,通俗歌曲中也有用泛音演

唱的歌星,如李娜,刘德华,周冰倩等.但通俗歌

曲中的泛音一般和民歌的泛音相似,较为柔和及

平稳.

因此,歌唱中的泛音虽然是歌唱者追求的一种

声音,但它必须应用得当,恰如其分方能体现出泛

音的优势.

三,纠正不良泛音的方法

走人泛音误区的人,常常会出现不良泛音,那

么出现不良泛音应该怎样来纠正它呢?

(一)学会控制气息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柱,在发声之前我们首

先要吸气.吸气时横膈膜收缩下降,胸腔底部向下

伸展,同时两肋扩张,使胸腔全面扩大,此时肺部

充满了气息,腹部和腰部向外膨胀,之后听到声音

时则是呼气的过程,这时气息下沉,腹肌向里收,

这个过程我们叫做保持和控制气息的过程.[J(I2)

造成不正常泛音的主要原因是保持和控制气息过程

不得当.

泛音慢摇晃主要是在发声过程中,喉头下降过

多,音色变暗,声音过分靠后,加上气息下沉时,

腹肌向里收的力量太弱,速度过慢,没有和下沉气

息形成对抗力,影响了气息的运动,冲击声带的力

量不够,声带颤动频率较慢,声波也相对较慢.因

此,听到的泛音摇摇晃晃,有音高不够的感觉.反

之,由于腹肌向里收的力量过大,超过了沉人丹田

的气息,向上冲击声带的力量太强,使它处于十分

兴奋的状态,导致声带颤动频率过快,波速变快,

泛音成了碎抖,给人听起来有紧张,不舒服和音高

向上飘的感觉.因此,要纠正不良泛音首先要学会

控制气息.

85

第24卷文山学院2011年第2期

控制气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练习,如:

1.哼鸣练习法:

要求尽量把声音位置挂在面罩

上,笑肌提起,自然面带微笑,喉咙打开,并在横

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嘲

例妣

54

3200lI一

2.吐唇练习法:

先把气吸到肺部,双唇微闭,

嘴角两边稍用力向下,然后吐气,此时气息下沉,

腹肌向里收,让它形成对抗式的力量.

3.发”呲”的声音:

先把气吸到肺部,牙齿合

拢,舌尖贴着牙齿内壁,双唇微张,牙齿稍外露,

然后发”呲”,之后声音从牙缝出来.要求音量均

匀,并渐渐体会控制气息的感觉.

(二)稳定喉头

稳定喉头能改掉泛音摇晃的现象.意大利声乐

家巴拉曾说:

”歌唱好比风吹旗杆,旗杆不动,旗

帜哗哗飘扬.”稳定喉头就如”旗杆”牢固的根基

样.[】(因此,发声过程中不能故意抖动它,应

让它在合理气息的控制下自然,规律地颤动.可发

单音”1’,0,n”来练习.”i”口形扁阔,口角略向

两边用力,上齿微露,舌背与上腭接近.音质明亮,

较尖锐;”0”口作圆形,双唇略向外突出,脸颊向

内收;”n”口形较”0”狭小,撮口音.[](P59)发这

三个音时喉头相对较为稳定.

(三)放松喉肌和声带

和摇晃泛音相比,造成碎抖泛音的原因除了气

息控制不好,就是发声时喉肌和声带较紧,这种情

况应使下腭和舌根放松,从而带动喉肌和声带的放

松.一般可采用半打哈欠”哈”和叹气”唉”的方

法练习,但半打哈欠和叹气需由上往下,肩,胸部

放松,气息下沉.

(四)多练习发直音

形成不规整泛音的原因主要是气息控制不当,

发声位置不准确.因此,在发声过程中,应根据自

己的情况调整发声位置,避免气息对声带的强力冲

击,以及腹肌力量的控制.可经常用中弱的音量练

唱中声区,要求声音走直线,在唱高音时,声音力

求平稳.可用”啊”,”呃”,”咿”,”乌”,”迂”

来练.[】(P79)

86

例如:

555

啊呃咿

5I5一

l

乌迂

(五)根据歌曲风格采用不同的泛音演唱

唱歌的目的就是向听众或者观众传达歌曲的思

想感情,优美动听的声音是传达的重要手段,泛音

则是美好声音的组成部分.因此,演唱者需根据歌

曲风格及思想内容选择恰当的泛音来演唱.例如歌

曲《断桥遗梦》和《小河淌水》,都属于民歌类,

但由于创作手法和表现内容不同,它们运用泛音技

巧演唱的手法也不相同.《断桥遗梦》是借鉴了美

声唱法的一些创作因素而创作的现代艺术民歌,运

用泛音演唱的次数较多,泛音波动频率在每秒钟6

次左右,振幅较美声唱法稍窄,这样的泛音演唱方

能表现出作品的丰富情感和大气.而《小河淌水》

是我国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表现了云南大理弥渡

县青年男女夜晚谈情说爱的甜美景象,此歌在第5,

7,9,13,17,19,21小节末拍处运用泛音演唱较

为恰当,且泛音波动频率不宜太快,声浪振幅较

《断桥遗梦》稍窄,每秒钟5次左右.

四,结束语

泛音是歌唱声音的灵魂,在歌唱中如果没有良

好泛音的支撑和点缀,歌声将苍白无力,作品情感

也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因此,泛音的学习是一个

重要的,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声乐歌唱泛音

误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学习之前,歌唱者

首先要了解发声腔体,以及吸气,呼气的运用规律,

学会控制气息,掌握正确的发声位置,使声音上下

通畅,并结合自己的声音实际情况逐步学习,避免

走入泛音误区.

以上提出的几点纠正不良泛音的方法并不是唯

的和绝对的,歌唱者应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进行

调整.无论是泛音初学者或走进泛音误区的歌唱者,

只要在良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和纠正,相信每个人

都会唱出动听的歌声.

参考文献:

[1]周天星.论音乐中颤音的各种形式及运用[J].歌海,

2009,(3):

66—67.

[2]李丹.试述泛音在歌唱中的作用和运用[J].歌海,2009,

(3):

62—63.

[3]王如湘.跟我学唱歌?

美声唱法卷[M].长沙:

湖南文艺

出版社,1996.

[4]李萍.跟我学唱歌?

民族唱法卷[M].长沙:

湖南文艺出

版社,1996.

[5]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

社.1997.

杨喜丽: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

AnAnalysisonMisunderstandingoftheHarmonicToneinVocalMusic

YANGXi.1i

(DepartmentofMusic,WenshanUniversity,Wenshan663000,China)

Abstract:

Theharmonictoneisoneimportantfactorinsingingabeautifulsongandbecomesanecessaryskill

thatsingersmuststudy,master,applyandseek.However,inthestudyingprocess,learnersareeasilyinfluenced

byinappropriatemethodandmakeinharmonioustone.Thepaperanalyzestheformation,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

inharmonioustonesandputforwardmethodsofcorrectinginharmonioustonesforreference.

Keywords:

singing;misunderstandingoftheharmonictone;characteristics;methods

(责任编辑杨爱民)

《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序

骆小所

高徽南老师的《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阅读了整本文稿,我感到本书以

“散”拓展了思维空间,以”论”揭示了民族文化之”理”,民族文学之”理”和民族教育之”理”的真谛.

从中,我们仿佛听到一个长期工作在边疆高校教师心灵的回声.《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是高徽南老师

的个人专着,它像一杯清醇甘美的酒,读起来我们可以感到它的味道悠长;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心境的

回望,感受到作者研究历程的千滋百味.整本书燃烧着作者对学术研究的炽热之情.这个情,是那样的真实,

是那样的贴近边疆西双版纳原生态的文化.我们感受到作者理性之心的深化,理论的明晰和深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古人留下的着名的治学格言,也是为世人推崇的成才之道.学问五彩缤

纷,充满诱惑力,有心智的研究工作者,都有理想,憧憬和追求;否则,就心无大志,无所建树.学术的花

苑是那样的纷繁,人生苦短,韶华难留,这样就要求我们研究者选准目标,持之以恒,以求”金石可镂”.

高徽南老师1989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自愿接受国家的分配,又返回故乡西双版

纳,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她一面教学,一面以西双版纳文化,文学和教育为研究课题,撰写了

《傣族神话的思维特征》,《论傣族叙事诗的审美特点》,《南传佛教与傣族传统生态观》等一系列研究论文,

参与主编了《勐泐傣学》,《西双版纳论坛》等.主持完成了云南高校研究课题”傣族传统生态观成因研

究”.由于她的研究以故乡文化为主,所以,她的研究具有鲜活性,可读性,思想的深刻性.她的语言通俗

易懂,娓娓道来,就像和朋友交谈,让人阅读时具有可接受性.人们阅读时就能消化,就能吸收,它充满着

青春的激情.

高徽南老师的《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主要以西双版纳文化,教育为研究对象,她用乡俗之语,

对西双版纳的文化和教育的根根卯卯,枝枝叶叶,从源到流论说得明明白白.这些都是高徽南从小见过,听

到过的事,所以她论述时给人以举重若轻之感,没有刻意的艰深与古板,缜密中自然透着生动.我深感,

《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值得一读.

2011年3月28日于春城

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