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4163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docx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

分数加减法表格式教案

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共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

1.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

课件出示:

+

    

+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

你是怎样计算的?

为什么只可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你能结合分数的意义说说理由吗?

 

2.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不过今天学习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有所不同。

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1,指名读题,并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

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谈话:

这道分数加法算式,和我们刚才的分数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

分母不同的分数叫作异分母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2)学习计算方法。

谈话:

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应该怎样计算呢?

汇报预测:

 

 

追问:

这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

这个过程也叫什么?

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你能结合分数的组成说明道理吗?

师生共同小结:

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由于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计算,要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直接相加。

2.完成教材第80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思考:

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

教师小结:

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课件出示:

1-

提问:

你准备怎样计算?

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指出:

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

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验算上面的两道题目?

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

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来验证。

3.总结计算方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的结果要检验。

读题

 

独立思考,再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独立进行计算

 

独立进行计算

 

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在作业本上计算。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各自涂色、写得数,同桌互相检查。

小结:

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要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独立在作业本上计算

 

读题,理解题意

 

涂色、写得数

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共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

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

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3.这么大一个花园现在种了月季花和杜鹃花,还有不少剩余的面积呢,需要种上一些其它的植物,不然露出的泥土看着和美丽的花儿在一起很不协调。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板书:

1)

(4)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5)尝试完成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

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算法预测: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并说说:

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

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独立计算

 

独立完成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解答

 

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

练习十二

(1)

共课时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灵活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初步学会估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并应用规律,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估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

提高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再现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谁来说一说。

2.为什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

强调:

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3.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十二”第8~12题。

(板书课题)

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8题。

每人选择两组题目计算,在小组里交流结果。

指出:

 

根据规律,请学生独立写出几组这样的分数加、减法算式,计算结果并交流。

2.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9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每人选择三道题目计算并验证。

指出:

先估算再计算,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10题。

指出:

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请计算错误的学生说出错误原因。

 

选择两组题目计算

 

独立思考后交流思考过程

 

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11题。

让学生读题后提问:

怎样求等边三角形的周长?

 

2.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二”第12题。

出示题目图片,让学生目测每种蔬菜大约占货架的几分之几。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前两小题的计算。

拓展: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并列式计算出来。

 

观察图片,目测每种蔬菜大约占货架的几分之几

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

练习十二

(2)

共课时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把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推广到分数计算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律或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再现

1.谈话:

我们学习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谁来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十二”第13~18题。

(板书课题)

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3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口算结果。

集体评议,说说怎样计算分数加、减法。

 

2.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4题。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并说说哪种更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

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板书:

]

3.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

指出:

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分数减法也同样适用。

[板书:

]

4.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6题。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集体评议,交流简便方法。

 

独立填写口算结果

 

用两种方法计算

 

独立完成

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7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交流算式的意义与结果。

强调单位“1”。

 

2.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第18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

这里的总量是单位“1”还是

小时?

小结:

把整节课的全部时间看作单位“1”,总量是单位“1”。

让学生列式,指名板演。

 

3.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二”思考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注意两个单位“1”的不同:

全长和剩下的。

指出:

第一次烧掉全长的

,剩下

,又烧掉剩下的一半,所以还剩全长的

 

读题,理解题意

 

读题

 

列式,指名板演

 

理解题意

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大家在课后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