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3915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ocx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应是一个由市场机制决定,自然发生和发展的演进过程,同时也是得到政府主导和精心策划,并不断加大推动力的发展过程。

演进过程中,整体上遵循货币国际化的基本规律,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的约束条件和特性。

本文秉承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重点分析由政府主导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战略发展方向的具体构思。

一、人民币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一)我国实施人民币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

1、人民币一体化战略是当前我国政府抵御外汇风险必然要求

(1)人民一体化战略有助于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共同抵御境外经济冲击

来自于境外的外汇波动的冲击主要包括冲击对称性冲击和非对冲击。

前者可以理解为冲击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体带来类似或一样的影响作用;而后者则可以理解为冲击对具有各异特征(可以是产品结构,也可以是一国地区等的不同)的经济体造成各自相异的作用。

另外,冲击还可以分为临时性冲击或永久性冲击、名义的或真实性的冲击等。

鉴于对称冲击对所有地区均有影响不会成为汇率调整的理由,这里主要以非对称性的冲击为分析对象。

非对称冲击对于一些地区会造成正面的影响,而对另外一些地区则会产生负面的作用。

大陆、香港和澳门三方由于在产业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互补性,如果建立共同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有效的削弱外部冲击所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汇率稳定性运转和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

对参与一体化的不同成员之间存在的收支不平衡问题,可以借助风险分担机制所提供的渠道,利用金融市场的特定交易实现资金融通,使赤字地区可以向盈余地区借贷,使经济调整的成本在空间和时

间维度上得到推移和扩散,并有效突破由于国际收支存在问题而必须使用紧缩政策限制经济增长的困境,削弱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受伙伴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收支方面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而遭遇的约束力。

以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东南亚和东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全部被纳入了贬值的行列,只有人民币和港币在这场冲击中继续坚挺。

当危机达到香港区域时,我国中央政府及时明确宣布,在任何时候都将帮助香港政府应对危机,最终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港币维持了“联系汇率制”,同时也保证了人民币的稳定运转。

这一历史事例可以佐证,形成统一货币能够对成员地区抵御金融风险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2)人民币一体化有助于适当减少外汇储备规模,有效降低储备成本

货币一体化实现可有效减小汇率投机引发的不确定性,增强成员国之间的抵御冲击能力。

因此,大陆、香港和澳门等三地因为应对外汇冲击而保持的储备规模将明显降低。

当然,为了管理与非成员货币的汇率,仍需要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

考虑到货币的统一,必然会集中三地外汇储备于一处,实施有效的统一管理,以及统筹使用,使得储备规模经济效益得到明显体现,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所需要的外汇储备,相对于原有的三地各自为了应对好外部货币影响是所准备的外汇储备的加总规模来说,要小很多。

2、人民币一体化可以有效降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相关成本

(1)人民币一体化可以有效减少外汇交易成本

减少外汇交易成本其实就是统一货币所能带来最为直接的收益。

与外汇相关的成本分为两种,一类是银行在与企业或家庭兑换外汇时向其收取的手续费和取得的价差,称为“外部成本”;衡量外部成本最直接的方法是合理地判断金融机构因为提供外汇交易这种服务而获取的收益总量。

另一类是企业在管理外汇业务时投入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该类资源的费用可叫做“内部成本”。

外汇交易成本中的外部成本主要包括:

外币汇兑成本和外币结算成本。

货币兑换活动在所有外汇交易中是一种成本最高的交易活动。

居民在有货币兑换需求时,每一次的买进卖出操作,都需要支付超过2%的手续费,实际上,这一费用有时还有可能上升到5%-10%。

可以设想,一个旅行者携带10万元人民币,从大陆出发,经港澳一游,如果他在每地都将手头现金兑换成当地货币,当他回到大陆时,即使一分钱也没有花,他手头的现金也只剩下约9万元人民币。

无形中少的1万元就是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成本。

货币一体化除了可以降低外币汇兑成本外,还可以减少银行跨不同货币区清算的费用和时间。

共同货币的推出以及单一银行的清算系统,可大大减少银行划拨资金的时间和成本。

外汇交易成本中的内部成本主要包括:

公司、企业等组织以及金融专业机构为了完成不同货币间兑换和货币汇率走势分析等业务和事务,向相关工作人员支付的工资、咨询费用以及其它类型的相关管理费用。

欧盟有关机构经过调查和计算,估计非金融企业部门因多种货币所引致的内部成本大约占据同期的欧盟年GDP总量中比例达到了0.1%。

上述两种成本共同形成了交易总成本。

整体估算(不包括刺激区内贸易的因素),欧盟交易总成本的节约每年可高占欧盟GDP总量中的1%比例,实际上,如果考虑到成本节约带来的对贸易和经济刺激后所实现的“乘数效应”,则该节约的效果会比GDP1%要大很多。

在大陆、香港、澳门等三个地区之间,因为在经济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尤其是大陆在改革开放后,三地之间的经济和技术交流都更加频繁,三地之间的投资额流动也不断增强。

但是因为三地都有自己的货币,决定了日渐巨额的区域间贸易和投资活动都一定要在完成了货币兑换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和完成,或者需要各自的活动都兑换为美元后,并立足于中间货币来完成相关的交易。

大致估算后可知,哪怕不考虑汇兑中因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而只将汇率买卖差价作为对象进行分析(这一差价在大陆一般表现为大致3‰-5‰),都可以判定进行汇兑的企业和投资者,不得不承担一笔规模庞大的交易成本,而现实兑换过程中,这些相关主体还必须要支付汇率变化所带来的保值费用和相应损失。

所以,有利于降低这些明显的经济交易成本,就决定了统一货币受到青睐的程度。

(2)人民币一体化可以平复汇率波动,刺激经济贸易

货币一体化能够直接减小投资者和贸易商在对冲交易时因汇率波动引致的成本,从而达到刺激投资的效果,带来“激活效应(DynamicBenefits)”,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出现增长。

在这里,“激活效应”可以理解为立足于时间因素和资本积累倍乘效应着手分析单一货币受到影响的长期效应。

以欧元为例。

欧元正式投入使用后形成的单一市场,对于交易费用和对冲成本的节约总量,直接可创造每年等同于欧盟5%比例的GDP的增长规模,而10年的发展后,该类收益的积累规模可等同于欧盟GDP中10%的增长额;同时,原有的外部货币转换成为内部货币后,汇率风险的减少可明显降低资本成本,此外,由于上述风险的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从而带来相应的投资收益,这一增加额在长期中的存在,又可保证当地的GDP增长幅度达到5%—10%的比例。

进一步深入分析可知,货币一体化进程实现后,汇率不确定性风险会大大降低,会便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具体内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降低汇率不确定可以改善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

由于原有的易变而很难预测的汇率,会造成市场机制的信号解释变得不是很方便,导致经济主体难以确定相对价格出现变化时,究竟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现象,因此造成经济活动主体对市场变化反应出现迟滞,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会因此降低。

另一方面,汇率趋于稳定将有利于货币区内的企业组织竞争活力的增强。

汇率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风险不只会对进入外部市场提高相应的成本,还会造成对本国或本地区产品相对成本的反映出现失真的问题,表现出一些竞争优势是一种无效的优势。

管理汇率风险的成本因公司规模而异,汇率的不确定性往往使中小型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汇率不确定性得到有效消除后,可以使区域内的各国企业都能够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里参与市场运行,从而能够刺激这些企业持续增进效率,提升竞争优势。

(3)人民币一体化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增进区域内福利总收益

在带来前面所讨论的直接经济收益的同时,货币一体化还可以产生显著的间接经济收益。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外汇中存在的交易成本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了表面的直接成本。

由此推断交易成本微小的变化,可以撬动经济效益的明显改变。

对欧盟国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欧盟不存在贸易障碍,但其地区间仍然存在40%——170%的高比例的价格差,根源就在于货币兑换成本和多货币之间存在的信息成本会带来的间接损失。

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或直接消除上述负面影响也是货币一体化带来的收益之一。

我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三地间存在同样的问题,随着三地间各种类型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紧密,不同区域间市场价格等信息的透明度都得到了一定提升,但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诸如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足、生产成本的区域差异和信息不对称现象,都造成了商品所对应于稀缺性的真实价格不能准确得到反映,三地之间客观存在的价格差异仍然较为明显,导致三地之间有着非常多的交易成本,或者说造成了该区域内的整体经济福利存在明显的损失。

3、人民币一体化有助于增强我国整体经济实力

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当今国际发展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区域化经济可算是最强的一级经济主体,其次是欧盟、日本和南美各自形成的区域经济主体。

在面临美、日、欧等这些世界主要经济“列强”的竞争与压力下,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大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经济实力已是未来新纪元里中华民族亟待完成的时代任务与历史使命。

在经济全球化、高科技竞争及加剧的背景下,在统一主权下统一货币即人民币一体化意义重大。

人民币货币一体化的出现和推进,能够有效推动大陆、澳门、香港等区域内的经济更加开放,保证区域内贸易计价和财务结算更加便利;如果人民币汇率能够保持稳定,不仅可以帮助区域内的成员立足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发展,也可以帮助企业将大陆港澳市场看做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另外,汇率原本的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不只是可以使得投资预期收益能具有更强的确定性,有利于刺激区域内出现更多的跨境投资,进而减少了区域内要素收入不确定性。

实现了货币的单一化,将带来新的巨大活力,从而帮助中华经济圈在全球的经济金融领域中日益成长为一个巨人。

一个可与美国、欧盟相竞争的力量。

2012年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的实力比较

 

统一两岸四地货币区的货币,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和在国际贸易结算市场中良好的声誉,都会推动中华经济圈演进成为一个流动性更强的现代资本市场。

同时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强化中国在参与国际贸易或金融领域的竞争力和谈判地位。

对于外部世界而言,中华经济圈的建成将促使两岸四地更多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关注人民币事务,思考如何把“中国利益”置于全体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核心地位;同时,在“内部优惠”的排外原则下,中华经济圈将会为区域经济内部各经济体提供各种优惠待遇,从而造成内外有别的的发展与竞争环境。

此外,人民币货币一体化进程的落实,在区域内部推行统一货币制度,促进对外交易施行浮动汇率制,建立起相对稳定货币区的基础上,会提高人民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带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对外贸易谈判地位。

4、人民币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四地经济与货币间更紧密合作

人民币一体化战略的落实还将有利于推动两岸四地经济与货币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并对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统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和“10+1”框架内货币合作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首先,大陆和港澳的货币统一进程的实现,可以对台湾地区参与到这一进程给予示范与吸引作用,为两岸实现货币合作提供榜样。

在中华经济圈内使用同一种货币这一事件本身就能够在社会心理上为区域内的民众带来更强的民族荣誉感与国家凝聚力;而货币联盟过程中所遇到的政治障碍在解除后(如财政政策的冲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等),就能够成为促进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人民币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将能够有效加速内部市场的整合,突破原有的市场分割格局,保证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为政治联盟的实现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治环境。

这种预期中的积极效益可以欧元区的实践成果作为有力的佐证。

欧元的出现和运用使得欧盟不同的国家都能够更加全面地参与到该区域的社会经济融合进程里,使得成员国的向心力得到快速的加速,削弱了离心力,明显增强了欧盟内成员国的凝聚力,促使一度游离于原欧盟之外的中、东欧国家逐步加速与原有欧盟国家进一步融合的进程,提升了欧盟在欧洲政治或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其次,大陆、香港、澳门等三地以人民币为主的货币一体化的形成,有助于在中国与东盟10国在已形成的“10+1”框架中,开展更为深入的货币合作。

在以往长期的亚洲货币合作进程中,始终存在的关键性障碍就在于缺少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性国际货币。

传统的美元没有办法承担这一职责,因为东亚各国历来对美元的依赖性就非常严重,而中华货币合作的主要作用就表现为要减少并最终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习惯;日元也无法承担这一重任,其主要原因表现在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二战及领土争议造成的东亚国家与日本在认同上存在强烈隔阂。

所以,相对而言,人民币确实已经占据着优势地位,人民币可通过“一国三地”货币一体化发展中的货币整合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强化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为人民币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关键货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帮助东盟各国明显降低传统对美元的依赖性,最终有利于在“10+1”框架内以人民币为主导的最优货币区的组建。

(二)人民币一体化战略的可能性

1、三地经济开放程度日渐提升为人民币一体化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合作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参与到贸易一体化中去,一定会使得区域内的国际结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形成对于国际结算问题进行解决和合作的要求,其中统一采取某一货币作为结算单位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要求,以便可以明显促进区域内部的贸易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已经使得经济开放度(出口额/GDP)和区域内的贸易依存度总体上处于持续强化的过程。

早在2005年,中国内地出口总规模就达到7619.5亿美元,而当年的GDP则达到了22257亿美元的规模,在当时的经济开放度大约是34.2%,远超同期的欧盟水

平。

因此,三地之间的贸易关系密切度显著增加

大陆内地在三地的进出口贸易部分数据统计(单位:

亿美元)

香港是传统的自由贸易港,拥有高度开放的市场,2005年该指标取值就达到

了202%。

而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香港相对于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具体如表5-3所示),区域内的出口总规模占比1985年为27.4%,2010年为52.9%,而区内进口额的占比则在1985年为26.3%,2010年为45.6%

香港在三地的进出口贸易部分数据统计单位:

亿港元

澳门在2000年,其经济开放度已达到了41%。

长期以来,澳门对两外两地实施的贸易始终在这一时期的澳门贸易总量中占了绝对优势地位,以1985年为开端,到目前,在三地范围里实现的进出口总额占比始终围绕40%上下浮动,而进口额占比更是一般都为60%浮动。

因此,澳门对于这一区域的依存度高位运行。

澳门在三地的进出口贸易部分数据统计单位:

百万澳门元

 

2、三地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度提高为人民币一体化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罗伯特·蒙代尔提出了最优货币区标准,指出生产要素对区域一体化各成员国来说,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原因在于商品、服务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都体现出了良好的自由性、协调性以及一致性,特别是能够更好地推进区域内的投资活动的自由化程度。

(1)构建人民币区域化战略可以推动商品流动的自由化。

从前面对“贸易依存度”的分析中,可得知“两岸三地”间在商品方面的自由流动性具有高水平。

(2)构建人民币区域化战略可以促进服务和人员流动的自由化。

香港为大陆提供了服务中心的职能,提供丰富的各种层次的商用服务。

无论是银行金融保险服务,还是运输物流服务,或者是会计营销服务,以及旅游服务等都非常发达。

在2010年,入境旅游的人数总规模就高达13376.22万人次,比上年同比增长幅度

高达5.76%。

其中,港澳同胞为10249.48万人次,占比76.6,比上一年增长2.44%。

香港在旅游业的发展也非常突出,早在2001年,香港最主要的游客市场就是中国

大陆的旅游目的地,占全部旅游市场的32.4%,总量在444.86万人次左右。

到2010

年,中国大陆访港人数为2268.4万人,占全部旅游市场的63%。

(3)构建人民币区域化战略可以刺激投资的自由化。

首先,对于大陆地区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始终来自于港澳直接投资。

近十年的发展中,港澳对内地的投资在全部直接外商投资中的比重处于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内地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日益接轨以及经济发展不断加速和市场发展潜力不断提升等,这些发展趋势都对外商投资提出了向心力,而港澳地区明显的区位和政治优势,带来了两地投资在内地外商投资总额中的重要地位出现上升趋势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趋势。

中华经济圈在内地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统计单位:

百万美元

其次,对于香港来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接纳了大规模的来自于内地的投资资金。

以2009年底为例,内地流入香港的投资总规模就已经高达1923亿美元之多,位居香港外来投资者的首位。

第三,对于澳门来说,澳门所拥有的内地投资主要表现是来自于中资企业,中资企业在当地企业总价值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成,覆盖的业务领域极为广泛,从而在澳门全面发展中成为一种新出现的发展力量。

20世纪60年代之初以澳门作为主要投放地的港资,则成为澳门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四大支柱产业中最主要的资金支持。

3、三地货币一体化战略的现有约束条件

(1)不同经济体制的约束条件

目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陆地区与港、澳地区各自适用不同的经济体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

其中就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而言,大陆内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目前市场力量已占主导地位,但计划经济的残余仍然存在;港澳是完全的开放度很高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法规法律方面,内地、港澳也不尽相同,大陆的法规法律建设尚不健全。

对于经济政策而言,内地政府管制在经济运行方面的干涉有着较强的力度,而相对来说,港澳政府对当地的经济运行很少干预。

在财政政策方面,大陆近年来持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而香港则主要本着“量入为出,避免赤字的基本原则,积极争取实现中期的国际收支平衡,确保香港的支出增长率在一段时期能够大约经济全面增长的速度;保持较为充分的外乎储备等;澳门则主要秉持量入为出,不设财政储备的策略。

税收制度上,港澳税种比较简单,而大陆、港澳之间的区别很大。

因为经济体制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三地经济关系的发展。

由于三地都已经是WTO成员、同置于WTO框架下、受WTO规则的监督与约束后,大陆的市场经济制约因素可以预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包围这些体制的众多障碍也可能得到缓解甚至有相当部分会被清除。

(2)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率的约束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来看,现阶段大陆、香港、澳门三地之间的经

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香港、澳门、大陆经济指标比较

香港人均GDP等同于大陆同期人均GDP的4倍多。

同时,三地各自的GDP增长率也有所差异,都会对共同货币区的建立和稳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作用。

不过,具有良好趋势的是三地的人均GDP之间的差距已经出现了快速大幅缩短的发展态势,其中,在1995年香港人均GDP是大陆同期GDP的38.9倍,而到了1998年,这一差距减小到32.6倍,2004年为6.8倍,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5.4倍,而2010年该缺口继续下滑到4.2倍。

从这一历史数据来看,长期发展中,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历史差距已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运行态势,正在日益趋同。

所以,三地通过长期发展中构建共同货币区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3)人民币距离自由兑换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但人民币尚未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这将影响一国三币的整合,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框架设计

鉴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的复杂性与必要性,对设计与构想是一项必须坚持系统性、长期性的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性发展任务,因此,必须坚持以发展的

眼光进行谨慎、细致、理性的工作。

客观而言,我国至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整体经济还不够发达,在金融市场、资本监管、国际货币协调等领域与西方发达

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小的距离,这种客观现实无疑决定了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绝

对不能一蹴而就,根本不可能一步到位,直接实现全球化流通,相反,在近一个

历史时期只能是进行一定范围或一定区域间的货币国际化。

概括而言,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则可以借鉴日元或欧元的国际化模式,将其国际化战略设计为预备阶段(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之外的先后三个时间段落战略,最终构成的“三位一体”式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框架体系:

即人民币一体化战略、人民币区域化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第一阶段战略目标是人民币一体化。

这一阶段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

即在目前中国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逐渐将人民币、港币、澳门币、新台币等四种统一起来、自由兑换、自由使用、集中发行,最终实现人民币统一其他货币的货币一体化目标。

第二阶段战略目标是人民币区域化。

这一阶段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即在中国范围内人民币一体化后,逐步实现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自由流通,即先实现人民币“周边化”目标;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整个亚洲地区范围内实现可自由兑换与自由流通,继而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目标。

第三阶段战略目标是人民币国际化。

这一阶段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成熟阶段。

即从长期发展的观点来看,人民币国际的实现还需要从亚洲区域的主导货币进行

更加深远范围的拓展,再到美洲、大洋洲、欧洲等更多区域内可自由兑换与流通,

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目标。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具体战略构想的内容就是:

首先阶段,在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的基础上,致力于在大中华借鉴圈内实现人民币统一使用,努力建设“华元货币圈”,实现人民币与港币、澳门元、新台币之间的可自由兑换,战略实施之初可在大中华经济圈的范围里先期全面整合“一国三币”(人民币、港币、澳币),待相关政治经济条件成熟之后,再整合“新台币”到“华元”之中,以完整实现人民币的“一体化”战略;其次阶段,之路与以中国和东盟共同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10+1”

发展框架为基础,积极落实货币合作,逐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并将范围逐

步覆盖亚太地区;而为了在将来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中国政府又需要积极参与亚洲地区国家间经济与货币的协作;最后阶段,在充分保证人民币“国际化”所

需具备的支撑条件前提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遵循市场力量自然演进的

规律,最终实现人民币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兑换,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终

极战略。

3、人民币区域化战略的构想

1、促进亚洲地区货币间良性竞争与相互合作

(一)人民币和日元既要合作又要竞争

在东亚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日元在亚洲的重新定位以及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

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长期的经济衰退并受到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在国际化过程中出现失败,让日本当局深刻感受到推动

日元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东亚整体区域货币合作的重要性。

所以,人民币在区域化道路上势必和日元之间存在竞争态势,两国都想将本币打造成东盟的主要流

通货币。

与此同时,中国和日本之间也存在货币方面的合作空间。

截至2010年,

我国同日本的进出口增额达到2977亿美元,相较于5年前的2072亿美元,增长了43.7%,两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货币汇兑的规模亦逐渐增加。

所以,在今后的十年里,在金融以及贸易方面,中国和日本会存在持续的竞争和合作。

清晰的认识是,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