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3879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蓝湾康城7#8#17#18#楼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淄博市临淄区房屋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蓝湾康城三期7#、8#、17#、18#楼

基坑支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二O一二年十月

附件1:

各单元计算书

附图1、基坑支护施工平面布置图

附图2、基坑支护1-1单元施工图

附图3、基坑支护2-2单元施工图

附图4、基坑支护3-3单元施工图

附图5、基坑支护施工大样图

一、编制及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勘察的情况;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质量检查评定、验收规范规程;

①《规划平面图》、《建筑施工图》;

②《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

③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⑤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JGJ120-99);

⑥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⑦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⑨《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⑩《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⑿《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⒀《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

⒂《建筑边坡及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14-081-2011);

4、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说明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图》;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技术难点,对工程施工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场地地质及周边情况的了解,以及我们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我公司的技术设备能力,在充分熟悉并充分尊重设计的前提下,编写了本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三)工程概况

淄博市临淄区房屋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建设的蓝湾康城三期工程7#、8#、17#、18#楼位于潍坊市寿光,位于寿光市东环路以西,自康路以东,金光街以北原寿光蓝湾纺织厂院内。

拟建三期工程包括7#、8#、17#、18#楼四栋。

拟建建筑物规模、特征详见下表:

表:

建筑物概况一览表

名 称

层数

高度

平面尺寸

结构

基础形式

基坑深度

地上

地下

7#楼

18

1

/

约50.5×22.3m

框架

桩基础

约7.5m

8#楼

26

1

/

约63.0×23.6m

框架

桩基础

约7.5m

17#楼

26

1

/

约50.5×23.4m

框架

桩基础

约7.5m

18#楼

18

1

/

约50.5×22.3m

框架

桩基础

约7.5m

本此方案的论证项目为蓝湾康城三期工程7#、8#、17#、18#楼项目工程。

建设单位:

淄博市临淄区房屋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勘察单位:

潍坊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潍坊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本次基坑支护设计中考虑基础底板厚度及垫层厚度,根据场地“建筑总平面图”的以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基坑深在自然地面下约7.5m深。

(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述

1、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原为空地,地势开阔、平缓,基坑深度范围内相关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为:

素填土(Q4ml):

黄褐色,松散,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和小砖块。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0-2.4m,平均1.5m。

粉质粘土(Q4al):

灰褐色-褐黄色,可塑-硬塑。

局部夹薄层粘土,见灰黑色铁锰质结核,见少量褐色氧化物斑点,偶见小贝壳碎片,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8-4.20m,平均3.1m;

粉质粘土(Q4al):

褐黄色,可塑-硬塑,局部夹薄层粘土,下部渐变为粉土,含5%左右直径0.5-1.0cm的钙质结核,局部含量达10%,见褐色氧化物斑点及条纹,偶见黑色斑点和小贝壳碎片,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普遍分布,厚度:

3.10-6.60m,平均4.9m。

(4)粉土(Q3al):

桔黄色-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塑形低,易散,具粉砂性,偶见姜石,摇振反应迅速,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该层普遍分布,厚度:

7.30-13.90m,平均10.50m。

……

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18.38-19.66m,平均标高18.90m,近三五年来地下最高水位17.0m,基坑设计和施工中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二、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及支护设计

(一)、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本方案中共有3个计算单元,基坑各单元开挖深度约7.5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地层条件及周边环境状况,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取1.0。

(二)基坑设计

基坑各单元周边详细情况、详细开挖参数及支护情况如下:

1-1单元为基坑HAB、CDE段,基坑上口边线1.5m以外为防护栏,基坑上口边线2.0m以外可施工临舍及办公室。

本单元开挖深度7.5m,放坡级数3,第一级填土放坡坡度1:

0.6,第二级放坡坡度1:

0.4,错台1.0m,第三级放坡坡度1:

0.3。

采用土钉墙支护方式开挖,基坑上口硬化宽度不小于2.0m,与板房基础连接处喷射混凝土至板房基础,并与其进行无缝搭接。

荷载1:

均布荷载10kPa,考虑行人及临时搬运荷载。

荷载2:

局布荷载30kPa,考虑二层板房及临时堆载荷载。

1-1单元剖面图

表1-1:

1-1单元插筋、土钉参数一览表

2-2单元为基坑EF、GH段,基坑上口边线1.5m以外为防护栏,基坑上口边线2.0m以外为临时施工道路,道路以外为材料堆放加工区。

本单元开挖深度7.5m,放坡级数2,第一级填土放坡坡度1:

0.4,错台1.0m,第二级放坡坡度1:

0.4。

采用土钉墙支护方式开挖,基坑上口硬化至临时施工道路。

荷载1:

均布荷载10kPa,考虑行人及临时搬运荷载。

荷载2:

局布荷载35kPa,考虑临时施工道路泵车停放荷载。

2-2单元剖面图

表2-2:

2-2单元插筋、土钉参数一览表

3-3单元为基坑BG、CF段,8#及17#中间,基坑上口边线0.6m以外为防护栏,基坑上口边线0.6m以外为临时施工道路,此段施工道路进行150mm厚C25砼进行硬化,为更好分散行车荷载,减少局部荷载超载的情况,浇筑路面前在此段道路内设置单层双向直径12@300mm的钢筋网。

本单元开挖深度7.5m,放坡级数2,第一级填土放坡坡度1:

0.7,第二级放坡坡度1:

0.26。

采用对拉式土钉墙支护方式开挖,基坑上口硬化至道路边缘,本单元坡脚处不设置排水沟。

荷载1:

局布荷载35kPa,考虑临时施工道路泵车停放荷载。

3-3单元剖面图

表3-3:

3-3单元插筋、土钉参数一览表

(三)、重要备注:

①本基坑坡顶行人及搬运附加荷载按10kPa;施工道路及临时荷载按35kPa考虑。

基坑开挖后严禁超载,若必须超载时,应提前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加强设计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严格按设计荷载施工,否则应进行设计变更!

②基坑放坡验算时统一加0.3m深排水沟进行计算,3-3单元不设置排水沟。

③各楼塔吊基础均已落至基坑底标高,对边坡不构成不利影响。

④基坑支护设计使用时间为6个月。

⑤当文字方案及图纸部分存在矛盾或不明了时应按计算书中设计进行施工。

⑥场地内土方不得堆载在基坑2倍深度范围内。

⑦表4-4:

各支护单元周边地表附加荷载一览表

设计单元

所处位置

地面荷载kPa

距基坑上口距离m

分布宽度m

备注

1-1及2-2单元

HAB、CDE段

10

均布

均布

行人及搬运荷载

1-1单元30

2.0

6.0

临设及临时堆载

2-2单元35

3-3单元

EF、GH段

35

0.6

4.0

临时施工道路

三、土方开挖施工

1、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分层挖土,自卸汽车运土配以专人清理。

为加快挖土施工进度,需配置足够数量的挖掘机和外运自卸汽车。

根据土方数量、施工区划分、进度安排以及挖掘机的生产能力综合考虑。

2、严格控制挖土的深度,土方开挖时,由技术员现场测定挖土深度及标高,确定好挖土及运土的土方数量及行车路线,机械挖土预留300mm,由人工开挖到设计标高以免扰动地基土,第一次人工挖土预留5cm,待钎探完后,浇筑基础垫层前由人工挖出,以免钎探及雨水破坏原土层。

3、基槽开挖后,立即组织钎探。

根据基坑钎探平面图,用白灰点出基坑的点,用钎探机钎探,做好钎探记录。

确认无异常情况后,上报甲方、监理,组织设计、勘察及监督单位进行验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4、土体开挖,应严格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一般应“分层开挖、分层厚度不超过该层锚杆施工位置下0.3m,基坑开挖水平分段长度不大于15m。

5、限制坑顶周围振动荷载作用,并应作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超载严格按设计要求。

当重型机械要在基坑边作业时,应采取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措施。

6、基坑挖土时,做好挖土的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挖土的顺序及周围堆土位置安排。

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锚杆和喷锚网等。

7、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等经常复测检查。

8、土方开挖应与锚杆施工密切结合,开挖顺序、方法应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复合土钉墙施工必须符合“分段分层,逐层施作,限时封闭,严禁超挖”的要求。

9、基坑开挖尽量减小阴、阳角,采用盆式开挖为宜。

10、遇杂填土较厚地段,杂填土部分应加大开挖坡率,保证坡顶的稳定。

四、基坑防护与排水系统

(一)、基坑防护措施

1、基坑支护施工应该严格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的有关规定。

2、基坑上部周边防护如下:

施工单位沿距槽边大于1.5m处(及通道两侧)搭设钢管防护栏杆(3-3单元设置在上口边线0.6m位置处),立杆插入土内500mm,地坪以上高度1.2m,立杆间距不大于3m,上、下设二道横杆,上杆高度不低于1.2m,下横杆离地0.6m,然后满挂密目网。

钢管及挡脚板要刷红白相间的漆,做法采用山东省标准图集L09G802相关防护栏杆做法,底部用M5水泥砂浆砌筑120×120砖防水堰兼做挡脚板,表面水泥砂浆抹光。

3、基坑周边2米范围内不得堆放物、土方。

基坑深度二倍范围以内堆载不能超过设计要求。

4、防护栏设置详见大样图。

(二)、基坑排水系统

1、基坑支护应采取恰当的排水措施包括地表排水,支护内部排水,以及基坑排水,以避免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并减轻作用于面层上的静水压力。

2、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内的地表应加修整,构筑排水沟和混凝土地面。

3、坡顶均应进行上翻硬化,硬化宽度不小于2.0m,硬化时注意找5cm坡,坡顶有围墙或道路的应硬化至围墙或道路。

4、坡脚处0.3m外设置排水沟,坡脚处混凝土外翻至排水沟,以保护坡脚不被雨水侵蚀,排水沟尺寸300×300mm。

集水坑间距20~30m,深50㎝。

5、根据潍坊暴雨季节基坑的短时间内的最大积水量,根据计算场地面积约5000㎡,雨水流量约为170m³/h,先阶段雨季已过,基坑配备8台抽水流量为20m³/h电动单级离心泵抽水,可保证一小时内可将积水外排至城市地下水管网中。

6、坡脚排水沟、集水坑底部采用M5水泥砂浆厚30mm硬化,防止渗漏;侧面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砌筑,并砂灰抹面。

7、坡顶和基底的排水系统应按整个支护从上到下的施工过程穿插设置。

8、坑底排水沟设置通畅,积水后抓紧排净。

9、应配备备用电源,防止降雨期间停电,而导致基坑被长期浸泡。

五、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一)、土钉墙支护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工作面→人工修整坡面→放线定位→用洛阳铲成孔→插筋→堵孔→注浆→绑扎、固定钢筋网→压筋→喷射砼面层→砼面层养护

(1)、坡面施工

土方在开挖过程中与总承包方及时协调密切配合,施工面搭设高度与土钉位置相配合。

严禁超挖,及时人工修坡,坡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坡面稳定性不好的部位应减少每步开挖深度。

(2)、成孔

根据土质情况,放线结束后采用洛阳铲人工或机械成孔,成孔时首先调整好角度,确保设计的夹角,成孔过程中根据土质情况调整进度,确保成孔质量,成孔直径为110mm,孔偏差±50mm,孔距偏差±100mm,实际孔深比设计孔深深0.2-0.3m。

各层土钉成孔深度及间距见设计图纸,成孔完成后立即清孔,保证成孔质量和尺寸。

(3)、插筋施工

因基坑各个单元土钉道数较少,不能较好的固定钢筋网,故需增设插筋对钢筋网进行固定牢固,具体根据各单元土钉详细情况设置,插筋型号为HRB335级直径12插筋。

其中坡顶上翻设置一根φ12的通长钢筋并与预先砸入间距为2m且长度不小于60mm的T型钢筋钉连接。

(4)、插入土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配筋和间距对各道土钉进行施工,放置钢筋要调整顺直,在土钉钢筋上每隔2.0米设置一道支架使土钉位于钻孔的中间,保证注浆效果。

(5)、注浆:

放入土钉主体后,采用低压注浆,注浆压力0.3~0.5Mpa,注浆纯水泥浆,水灰比0.4~0.5;注浆时把一根φ30mm胶皮管作为导管,一端与压浆泵连接,另一端与锚杆一起送入孔底,水泥浆均匀的从孔底向外灌注,待水泥浆流出孔口时,对孔口进行封堵,再用1.0~1.5Mpa的压力进行补浆,并稳压二分钟,终止注浆。

以保证孔内注浆的充盈系数不小于1.0,土钉位置具体见设计剖面详图。

(6)、土钉端部预留的自由段长度宜为10-20cm,土钉通过通长加强筋与土钉头用短加强筋焊接锁定。

(7)、挂网喷护施工

①挂网施工工艺:

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清楚坡面浮土,露出新鲜土层;为了防止边坡塌方,保证边坡的稳定,土钉和编制钢筋网同步施工,基槽边坡面层铺设钢筋网格,采用单层φ6.5@200×200的钢筋网,钢筋绑扎均匀、牢固,搭接处错开并弯勾,钢筋网搭接长度为300mm,钢筋网与新鲜岩土层面间距不小于30mm,并与土钉外部自由段用双L型Ф14加强筋双面焊接锁定,焊接牢固。

经甲方、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

②面层施工工艺: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喷射60mm厚的砼,以保护边坡面层,喷射厚度允许偏差为±5mm。

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

喷射砼时,按照配合比,根据风压及时调整水量和喷射口与坡面的距离,喷射砼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既不能因水量过大造成砼顺坡下流,也不能水量过小出现干斑,砼初凝两个小时后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约7天。

③护顶与护脚:

对于喷护的坡顶上翻至围墙或围挡,有施工道路的喷射至施工道路边缘,为保证施工安全,在边坡外翻边缘设置一根φ12的通长钢筋并与预先砸入间距为2m且长度不小于60mm的钢筋钉连接,作为挂网钢筋,各单元上翻硬化硬化宽度不小于2.0m宽。

坡脚处混凝土应插入土体≮200mm,以保护坡脚不被雨水侵蚀,做法同护顶翻边。

2.施工注意事项

土方开挖应分层开挖,每层土方开挖深度为设计土钉、位置以下0.3mm。

土方开挖应按照分段分层、均衡对称、先中间后四周的原则进行,严禁超挖。

土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砼每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土方开挖时应注意对支护成品的保护。

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基坑使用期间,基坑顶部附加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3.质量保证措施

(1)若实际地质情况与方案不一致时,土钉的实际排数,土钉长度和间距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技术人员做相应调整。

(2)因地下障碍物而无法按设计孔位或设计长度进行成孔施工,可适当调整土钉入射角度、间距和位置,以避开地下障碍物。

当土钉间距调整幅度超过300㎜或成孔深度比原设计孔深少1000㎜以上时,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4.土钉墙质量检测

(1)锚杆应通过抗拔试验检测抗拔承载力,抗拔试验应分为基本试验及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数量不宜少于锚杆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2)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宜每200m²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

土钉墙面层强度通过预留试块做抗压试验确定,每100m3混凝土应预留2组同条件及2组标养。

(3)、土钉拉拔试验要点:

1.试验土钉的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应与工程土钉相同。

2.土钉抗拔试验应在注浆固结体强度达到10MPa或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后进行。

3.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的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且试验前应进行标定。

4.加荷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的要求,并应使千斤顶与土钉同轴。

5.计量仪表(测力计、位移计、压力表)的精度应满足试验要求。

6.在土钉墙面层上进行试验时,试验土钉应与喷射混凝土面层分离。

7.土钉试验时应分级加载。

每级加载增量宜取最大试验荷载的1/8~1/12。

8.分级加荷前,土钉应预先施加初始荷载。

初始荷载宜取最大试验荷载的10%。

9.确定土钉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试验应以预估破坏荷载作为最大试验荷载。

土钉抗拔承载力检验应以抗拔承载力检验值作为最大试验荷载。

10.最大试验荷载下的土钉杆体应力不应超过其屈服强度标准值。

11.土钉抗拔承载力试验可采用逐级加载试验方法,加载等级和土钉位移测读间隔应按表D.0.11确定。

表D.0.11逐级加载试验加载等级与土钉头位移测读间隔

测读间隔(min)

5

5

5

5

5

10

加载量与最大试验荷载的百分比(%)

初始荷载

10

加载

10

50

70

80

90

100

卸载

10

20

50

80

90

注:

逐级加载试验用于土钉质量检测时,加至最大试验荷载后,可一次卸载至最大试验荷载的10%。

12.在每级加、卸载观测时间内,测读土钉位移不应少于3次;在每级加、卸载观测时间内,当土钉位移增量不大于1.0mm时,可视为位移稳定,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当土钉位移增量大于1.0mm时,应延长观测时间,并应每隔30min测读3次。

当连续两次在每30min内位移增量小于1.0mm时,可视为位移稳定,方可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13.土钉试验时,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终止继续加载:

1、从第二循环开始,后一级荷载产生的土钉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2倍;

2、土钉位移不稳定;

3、土钉杆体破坏。

14.试验时应绘制土钉的荷载~位移(Q~s)曲线。

土钉的位移不应包括试验反力装置的变形。

15.土钉试验用于确定极限抗拔承载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钉极限抗拔承载力,在最大试验荷载下出现本规程D.0.13规定的终止继续加载情况时,应取最大试验荷载的前一级荷载;未出现时,应取最大试验荷载。

2、参加统计的试验土钉,当满足其级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土钉极限抗拔承载力可取其平均值;当级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验土钉数量,并应根据级差过大的原因,按实际情况重新进行统计后确定土钉极限抗拔承载力。

六、施工监测

(一)监测的目的和必要性

基坑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从基坑开挖开始施工至基坑回填完工,对基坑进行全过程的现场监测,在支护和结构施工、基坑的开挖过程中,施工对地层产生的扰动,基坑内外地基土应力的重分布,有可能会引起支护结构、地表及附近高大建筑物的变形或沉陷,危及基坑、主体结构的稳定和附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因此,在基坑支护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

基坑施工的不可预见性因素较多,若施工期间的周围环境有变,或地质出现异常,就有可能使支护体系或基坑处于危险状态。

此时,如果施工监测的工作没有跟上,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就使设计与施工出现偏差,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预警,从而酿成事故。

因此,加强支护施工与基坑开挖过程的监测,掌握基坑及附近环境的实际工作状态,对确保结构安全、经济、可靠和施工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二)监测项目设计与监测实施

1、监测项目

(1)坡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施工场地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2)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3)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4)基坑周围地面堆截是否有超载情况。

(2)支护结构施工前作好场地及周围环境的仔细调查和记录等。

2、监测设计

(1)基准点:

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

监测点的设置应不少于3个。

(2)观测点:

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

在建筑物的四角设置沉降观测点。

坡顶位移观测点沿周边设置于喷锚面层顶面,预留一段钢筋作为测点,以便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和测点的统一保护。

3、监测实施

运用一般工测方法,运用精密光学测量收敛仪,由基准点量测出各测点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并与工程施工之前做好的原始数据记录相比较。

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从开始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巡视检查主要以目测为主,配以简单的工器具,这样的检查方法速度快、周期短,可以及时弥补仪器监测的不足。

基坑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种变化具有时效性和突发性,加强巡视检查是预防基坑工程事故简便、经济而又有效的方法。

通过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可以定性定量相结合,更加全面地分析基坑的工作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

4、监测量测的数据处理

⑴ 量测成果整理

每次量测后,将原始数据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对每一个量测断面内每一种量测项目,均进行以下资料整理:

1)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图。

2)位移值随时间及随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

3)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随时间以及随开挖面变化图。

⑵ 数据处理

每次量测后均应对量测面内的每个量测点(线)分别回归分析,求出各自精度最高的回归方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推算出最终位移(应力)和掌握位移(应力)变化规律,并由此判断基坑的稳定性。

利用已经得到的量测信息进行反分析计算,提供支护结构和周围建筑物的状态,预测未来动态,以便提前采取工程措施,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

监测技术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

技术成果提供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

技术成果应按时报送。

⑶ 数据处理方式

本工程的测量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并绘出各测量对象的变化曲线,然后按要求提交有关单位。

由于基坑监控中采用的仪器很多是传感式的,其零飘移或温度补偿等均在计算机中设置,由计算机处理。

其工作流程如下:

数据处理流程图

(三)监测要求和管理体系

1、监测要求

鉴于施工监测在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工程实际需要都对监测方法、频率、精度等提出严格要求。

(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初始值: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

应在至少连续二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2)坡顶水平位移:

采用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1.0mm。

(2)监测频度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后,每1d观测一次。

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