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3850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

《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docx

高中化学有机物选择题分类专练

说明:

1.本专题针对高考选择题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本专题对有机选择的题型知识做了具体的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选择分类专练

一.反应类型

(一)知识归纳:

1.常见的反应类型有:

2.有机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针对而言,有机物被还原,得氧.

3.

(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有:

(2)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有:

(3)能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有: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反应的物质有。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有:

(二)强化练习:

1.下列有机反应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A.苯和液溴在FeBr3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溴苯

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醛与H2反应生成乙醇

D.丙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ICH2CHCICH3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甲烷、苯和油脂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

C.苯和液溴在FeBr3催化作用下进行反应,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D.甲烷和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与氯气反应,反应类型相同

3.下列现象中,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产生的是(  )

A.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4.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2==CH2+H2O

CH3CH2OH

②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③CH3CH2CH3+Cl2

CH3CHClCH3+HCl

+3HNO3

+3H2O

⑤CH3CH==CH2

A.①②⑤B.③④C.①③D.②④⑤

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丙酮D.聚丙烯和聚丙烯1,3-丁二烯

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此有机物可发生反应的类型有(  )

①取代反应 ②还原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酯化反应 ⑤水解反应 ⑥氧化反应 ⑦中和反应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

7.下列有机反应的类型归属正确的是(  )

①乙酸、乙醇制乙酸乙酯 ②由苯制环己烷 ③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由乙烯制备聚乙烯 ⑤由苯制硝基苯 ⑥由乙烯制备溴乙烷

A.①⑤属于取代反应B.②④属于聚合反应

C.②③⑥属于加成反应D.③④⑤属于氧化反应

8.有7种物质:

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乙烯;⑤己烷;⑥甲苯;⑦环己烯。

因为发生化学反应,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③④⑦B.④⑤⑦C.④⑦D.④⑥⑦

二.有机物性质

(一)知识归纳:

1.与钠反应的官能团物质有

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有

3.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的官能团有

4.与苏打反应生成气体的官能团有

5.与Br2加成反应的是,与H2加成反应的是

6.常将官能团的结构式:

7.1mol酯基消耗mol氢氧化钠;1mol羟基消耗mol钠,

生成molH2;1mol羧基消耗mol氢氧化钠,生成molCO

(二)强化练习:

1.杨树生长迅速,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

其体内有一种有机物,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

B.分子式为C14H14O2

C.1mol该物质与氢气反应时最多能消耗6mol的H2

D.该有机物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如图所示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O—H键断裂

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

C.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CH3COOH

D.甲烷、乙烯、苯、乙醇都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

4.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

C.医用酒精属于混合物,醋酸是一元弱酸

D.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5.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试剂

溴水

NaHCO3溶液

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放出气体

A.CH2===CH—CH2—OH

C.CH2===CH—COOHD.CH3COOH

6.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乳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mol乳酸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mol乳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可生成1molH2

D.有机物

与乳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7.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

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9.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

A.C14H18O5B.C14H16O4

C.C16H22O5D.C16H20O5

10.某种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如图(图中棍表示单键、双键或三键)。

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球棍模型表示的分子式为C6H6

B.该有机物只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可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该有机物不是乙酸的同系物

11.下列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10H14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两种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C.两种物质分子中都含有甲基、苯环和羧基

D.两物质都含有双键,因此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2.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X与中间体Y互为同系物

B.X和Y与氢气加成时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4

C.普罗帕酮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

D.X、Y和普罗帕酮都能发生加成、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13.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发生反应

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

C.第一种物质的所有原子不可都共面

D.与氢气加成时消耗氢气的最多的是第一种物质

14.“诺龙”属于国际奥委会明确规定的违禁药品中合成代谢类的类固醇,

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诺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是C18H26O2

B.1mol“诺龙”与氢气加成时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之为2mol

C.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D.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能发生还原反应

15.金银花中能提取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绿原酸(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绿原酸最多与5molH2加成

B.绿原酸能发生取代、

加成、消去和氧化反应

C.1mol绿原酸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

D.绿原酸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提示:

酚类的羟基显酸性,遇FeCl3显紫色)

16.孔雀石绿是化工产品,具有较高毒性,高残留,且长期服用后,容易致癌、致畸,

对人体有害。

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孔雀石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孔雀石绿的分子式为C23H

25N2

B.1mol孔雀石绿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孔雀石绿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7种

D.孔雀石绿属于芳香烃

17.右图是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简易球棍模型。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7NO2B.属于离子化合物

C.能发生加成反应D.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2

三.各类营养物及煤石油天燃气

(一)知识归纳:

1.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

2.营养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有.

3.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属于;煤的气化液化是。

4.石油的分馏是属于变化,得到的馏分是物;石油的裂化裂解是属于变化,得到的物质中有烃,主要目的是.

(二)强化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丙三醇>乙醇>l一氯丁烷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俗称皂化反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2013·广东理综,7A)

B.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012·福建理综,7C)

C.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2015·广东理综,7A)

D.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2015·浙江理综,10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B.煤的干馏可分离出煤中含有的煤焦油

C.石油的分馏和食盐水的蒸馏原理上是相似的

D.石油经过分馏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5.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可获得石油气、汽油、苯及其同系物等

B.石油催化裂化主要得到乙烯、乙炔等

C.煤含有苯和甲苯,干馏后可获得苯和甲苯

D.煤的液化、气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

B.①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②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

D.③是加成反应,产物名称是二溴乙烷

7..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聚乙烯和乙烯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B.PVC的单体可由PE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C.倡导人们在购物时使用纸袋或布袋,最好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D.鉴别PE和PVC时,可将其放入试管中加强热,在试管口放置一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红,则为PVC;若不变红,则为PE

8.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时,可以喝牛奶等解毒

B.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蚕丝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虽再加水,也不溶解

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呈现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皮肤发生了颜色反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经过分馏及裂化等方法得到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乙酸乙酯、油脂、葡萄糖、蛋白质等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C.化合物

是苯的同系物

D.异丁烷的八氯代物共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四.基本概念

(一)知识归纳:

1.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电子式:

2.各种有机物的表示:

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键线式

3.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4.是烃,是烃的衍生物,是芳香烃,是芳香族,是苯的同系物。

(二)强化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烃

B.仅含一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C.有机物燃烧不一定能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乙苯和苯互为同系物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B.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C.通式为CnH2n的有机物一定是烯烃

D.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4.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

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氯原子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氯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氯原子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5.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组成符合CnH2n的烃,一定是乙烯的同系物

B.C2H6、C4H10、C6H14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C.脂肪烃不溶于水,但芳香烃可溶于水

D.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新戊烷的一氯代物有4种

D.油脂的氢化也叫硬化本质是取代反应

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①丙烷的球棍模型

②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

的化学式为C8H12

与C8H8一定表示同一种物质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8.有4种碳骨架如下的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和d是同分异构体 ②b和c是同系物 ③a和d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④只有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

五.有机实验

1.下列关于酯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用CH3CH

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

O

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

C.乙酸乙酯不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

D.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2.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葡萄糖既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又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4.有关有机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①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②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③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淀粉遇碘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⑥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所以蛋白质均发生盐析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

C.②③④⑤D.②⑤⑥

5.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6.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

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

用灼烧的方法

C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

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鉴别苯乙烯(

)和苯:

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苯乙烯和苯中

7.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乙醇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B.新制Cu(OH)2悬浊液

C.石蕊溶液D.Na2CO3溶液

8.某学生设计了四种实验方案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中实验方案设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

水解液

溶液变蓝。

结论:

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B.淀粉溶液

水解液

无红色沉淀。

结论:

淀粉完全水解

C.淀粉溶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红色沉淀。

结论:

淀粉已水解

D.淀粉溶液

水解液

无现象。

结论:

淀粉没有水解

9.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再分液

C.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可用水来鉴别苯与四氯化碳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金属钠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B.用无水硫酸铜除去酒精中的水

C.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

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向混合气体中通入适量氢气与乙烯反应转化为乙烷

11.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A、将银氨溶液加入到淀粉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的产物中水浴加热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B、可用银镜反应鉴别乙醛与甲酸乙酯

C、氯乙烯加聚的生成物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700C制备乙烯

12.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A.用CuSO4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几滴乙醛,可以观察到有红色沉淀产生

B.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加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

C.用乙醇制取乙烯时所用温度计的位置与石油分馏时所用温度计的位置不同

D.检验甲酸中是否混有乙醛:

可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NaOH溶液中和甲酸后,再做银镜反应

13.下列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稀盐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B.将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混合并用水浴加热,即可得到水解产物乙醇和乙酸

C.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

D.将乙醇与浓硫酸在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可以检验生成的乙烯气体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乙烷和3-乙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15.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

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1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室制取B.证明溴乙烷、NaOH、C.分离乙酸乙酯、D.证明乙醇、浓硫

少量的硝基苯  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碳酸钠和水的混合物酸共热生成乙烯

17.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纯棉织品和人造纤维织品

用灼烧方法观察是否有烧焦羽毛气味

B.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的还原性

取少量淀粉溶液,与稀硫酸共热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银镜

C.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取出上层液体

D.

检验氯仿中的氯元素

取少量氯仿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18.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用装置甲以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乙烯B.乙装置可用于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C.丙分离乙醇和乙酸D.从碘的苯溶液中分离碘

19.下列实验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供热制乙酸乙酯

②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的Cu丝冷却后插入乙醇中,Cu丝表面仍是黑色

③要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得到干燥纯净的甲烷,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④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溶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析出银镜

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④⑤

 

六、原子共面

(一)知识归纳:

1.与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共面。

2.以单键相连的各面不一定共面

3.甲基碳已在面上,其余原子最多有个原子可在面上。

(二)强化练习

1.黄樟脑(结构简式如下图)可作为洋茉莉和香兰素的原料,能除肥皂的油脂臭,常作廉价的香料使用于皂用香精中。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黄樟脑属于酯、烯烃、芳香族化合物

B.黄樟脑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共面

C.黄樟脑与H2、Br2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D.与黄樟脑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苯环、羧基及一个支链的结构有3种

2.已知

(b)、

(d)、

(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3.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a、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4.有机物A、B均为合成某种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中间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B(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A中所有碳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

B.用Na可检验物质B中是否混有A

C.物质B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D.1molB最多可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

5.有机物甲的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有机物甲和有机物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分异构体B.均可发生加成反应

C.均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D.均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6.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

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异丙苯和苯为同系物

7.屠呦呦因对青蒿素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可以青蒿酸(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为原料合成,下列关于青蒿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5H24O2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8.西维因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维因分子式为C12H10NO2

B.西维因分子中至少有21个原子共平面

C.1mol西维因最多能与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反应后的溶液经酸化,可用FeCl3溶液检验西维因是否已经发生水解

9.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右图。

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它的一氯代物有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