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3486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

《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修班培训报告.docx

研修班培训报告

-研修班培训报告

 

 

————————————————————————————————作者:

————————————————————————————————日期:

 

 

2009年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骨干

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总结报告

 

王彦军

 

2009年9月22

 

2009年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骨干

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总结报告

王彦军

根据学院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需要,经学院项目执行领导小组批准,我和陈武老师在暑假参加了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2009年“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现将培训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的基本情况

(一)培训的目的和内容

1.培训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高职数学教学的基本动态、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的新探索和新方法、高职数学教材改革的新要求,促进学院高职院校项目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2.培训内容

(1)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成果总结与思考;

(2)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开发的实践和设想。

3.报到时间

(1)报到时间:

2009年7月16日全天报到,办理住宿及领取资料。

(2)会议时间:

2009年7月17-19日。

4.报到地点

(1)报到地点:

北京银泉大厦一层大厅。

(2)酒店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11号,总机:

010-68473377。

5.学习安排:

日期

时间

会议内容

地点

7月

16日

全天

安排报到、办理住宿、领取资料等

酒店一层大厅

7月

17日

9:

00~11:

30

报告1:

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成果总结与进一步建设的思考

主讲人:

侯风波(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三楼二号

会议室

14:

30~16:

00

报告2:

以精品资源建设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主讲人:

王信峰(北京联合大学校本部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16:

00~17:

00

大会交流

7月

18日

9:

00~11:

30

报告3:

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

主讲人:

顾 沛(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14:

30~16:

00

报告4:

高等数学课程调整方案及实施

主讲人:

刘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

16:

00~17:

00

大会交流

7月

19日

9:

00~11:

30

报告5: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主讲人:

李辉(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14:

30~17:

00

实训:

Mathematica、Matlab常用软件的应用培训

主讲人:

国家重点支持数学实验室建设项目负责人

17:

30~18:

00

领取培训证书

二、培训学习情况

(一)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成果总结与进一步建设的思考,

主讲人:

侯风波(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成果总结

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实施了小范围大幅度的改革试点,重点在于构建符合高新技术发展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框架,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诸环节的内容与方式,探索高新技术发展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规律,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所谓“小范围”是在有限的一个班内试点,而“大幅度”是指事先不定调子,不划框框,只要有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均可经过科学论证后大幅度地改革试点。

1991年3月1日国家教委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试行)》(教高[1991]7号)。

《普通高等学校制订工程专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规定(试行)》明确提出了基础理论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专业课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1999年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长春卡伦湖制定。

但没有正式下发。

1999年以后,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各校基本上围绕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主动地或被动的)。

目前,高职高专数学课程面临的空前困难:

高职数学课程学时被进一步消减;高职数学课程的地位被进一步削弱;高职数学教师还远不适应当前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

2006年,教育部百所示范院校的建设推动了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进一步建设的思考

在轰轰烈烈进行的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全国高职教育专家及广大高职数学教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不断借鉴、探索新的高职高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姜大源: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作为结构很可能是一个大的突破。

范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处长 ):

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要注意系统化设计。

比如,请专业课老师来评价基础课程,看看这门基础课讲的是不是能够衔接和融人到他的专业里去。

所谓够用、有用、适度,是要请使用者来对它进行评价。

专业课要请企业、行业的人来评价,是因为我们希望专业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

在办学思想上,我们提出了建设一个管理平台、两个办学系统、两个证书和一个回炉,“1—2—2—1”的思路。

一个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管理平台。

两个系统,一是基础课教育系统,就是学生在高职学什么。

除了学技能,还要学基础,如数学、英语等,可能没有本科那么多,但是学校要系统地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二是专业技能培训要成系统。

专业改革与建设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模式。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阶段,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主要的发展任务,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因此,要努力抓好实践教学、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建设.也就是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顶岗实习)要成系统,基础课教学要成系统,并使两个系统相互交融。

3.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1)一大批骨干教师在积极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主要表现在:

 ①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

②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后继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各级领导满意度高。

③ 数学教师的教研教改研究有一定的成果。

(2)存在的问题

 

不清楚数学究竟在自己今后工作中有何用处?

② 不清楚数学究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有哪些用途及其重要性如何。

不清楚哪些数学知识训练了自己哪些思维能力。

 

用数学知识作为基础的后继课程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大满意。

 

教师要求严,学生期末考试及格率不理想,影响学生的心理及学习。

 

多数学生参加工作后根本就没有用过高等数学,所以,认为高等数学没用。

(3)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成果

近年来在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建成国家级高职数学精品课程7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材建设从本科高数压缩型到今天的数以千计的各具特色的数学教材,走过了20多年的漫长路程。

尽管高职数学课程教材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教材质量在不断提高,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材。

(二)以精品资源建设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主讲人:

王信峰(北京联合大学校本部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1.高职数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

①“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

数学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它既包含有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认知的方法性和工具性层面----专业应用教育;同时也包含有行业企业的一般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层面的课程----素质教育.

(2)教学要求问题

学时一减再减,甚至面临被砍掉的危险。

尽管有人说:

没有数学的高职教育不再“姓高”;

 

教学要求一降再降,甚至有的已无可再降;

与高中课程的衔接:

高中甚至高考对高等数学也有要求,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3)学生的心理情况

教育大众化,学生认知心理与认知方式上的改变

普通中学教育模式,对他们学习心理与学习取向的影响,造成他们自身的心理压抑与逆反心理等,学生想学好,但对自己缺乏信心

对数学的“敬畏感”,一直是许多学生学习的障碍

2.如何应对?

(1) 高职数学课程设计的BAG方法

回顾基础课程的定位:

处于基础平台课程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担负“素质教育、专业工具”的双重任务。

数学课程的结构:

数学I:

公共基础+“专业应用拓展”(专业应用拓展部分包含:

专业基础+应用设计);数学II:

理论拓展(应对深造、兴趣需要)——选修课。

课程内容设计:

调研、准备、内容设计,将企业行业大体分为三类:

生产建设类、经济管理类、社会服务类;在每类中,从各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中提出所需数学的共同要求组建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按不同的难度要求区分为两类数学:

数学I与数学II。

  数学Ⅰ(必学的):

重点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难度等级Ⅰ、Ⅱ、Ⅲ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数学知识。

数学Ⅱ(人的发展要学的):

重点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难度等级Ⅳ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及其适当延展的数学知识。

 ④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要求设计:

从数学的角度把所需的数学知识概括为若干部分,形成从易到难的逻辑顺序,并在每部分中从典型任务中概括典型数学案例;尽可能以在典型工作任务中的重要程度确定掌握程度。

重点内容:

以案例教学组织课程内容:

案例®®方法、概念、原理、规律,即从案例出发,归纳到方法、概念、原理、规律;数学Ⅰ是最基本的,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基础综合考虑;数学Ⅱ是要适度考虑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数学Ⅱ为较高要求,其内容要求与相应的目的紧密相连,并根据不同目的开设选修课,并以满足相应要求为教学目标。

 

公共基础:

研究表明,目前的高职层次学生普遍的直观认知能力优于抽象认知----理论推演——>数值、图形、直观;注意教师的启发式“教”,更要注意学生有参与意识的个性化“学”----充分发挥网络的交互、软件交互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专业应用——注意与专业结合:

知识传授——>突出运用、突出应用能力,既:

给专业以量化分析基础;给专业以数学知识基础;给专业以数学素养基础;给专业以数学应用意识。

3.《应用数学与计算》课程的内容设计

(1)调研: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中的专业指导目录,了解专业课程,调研专业课程,设计数学教学内容,开发相应课程。

(2)内容设计----一元函数微积分+专业应用

3.《应用数学与计算》课程的教学设计 

(2)设计原则 :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勤奋工学习。

有热情才会勤奋学习,有勤奋学习才能达成课程设定的学习目标;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回报率,强调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乐趣是学生燃起热情的希望。

学生在得知自己的想法被贬低、对自己的技能缺乏信心、不清楚自己进行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等都无法从数学中获得乐趣。

为此,一方面要面向知识应用——专业,数学的教学与专业职业等相适应;另一方面,要面向学习主体——学生,即注意针对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辅助资源建设,特别是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学生的个人参与意识,并同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

(2)教学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时刻抓住学生:

 设计并讲好第一节课(从适合学生的不同角度)。

数学的作用——各高新领域应用:

战争到精确打击武器、计算机设计到计算机应用、CT设计到图像重建;运用多种媒体混合:

声音、图像、录像等; 数学的应用——许多事情,没有数学可以做,但有数学时却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简单数学入手,逐步深入主体内容

(3)注意教与学双环节的同步运行: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是对学生的解释、引导——辅助作用;学是学生自身的参与、理解——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应协同作战,教学环节达到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重点解决怎么上才好,解决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问题。

(5)《应用数学与计算》运行案例

(三)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

主讲人:

顾沛(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1.数学文化及“数学文化”课

在“数学文化”一词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时,“物理文化”、“化学文化”这样类似的词汇,并没有得到广泛地使用。

这表明,数学科学,的确在本质上有不同于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地方。

数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而是从众多的物质运动形态中抽象出来的事物,是人脑的产物。

数学,具有超越具体科学和普遍适用的特征,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

 有许多学者认为,科学可以分类为: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技术科学。

一个人的学历教育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一年级,一般要学十三年的数学课程,只有语文课能与之相比;但许多人并未因为学的时间长就掌握了数学的精髓。

相反,大多数学生仍然对数学的思想、精神了解得较肤浅,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数学素养较差;甚至误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能应付考试,不知道“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的重大价值,不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数学文化与诸多文化的交汇。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教学,较多地让学生做习题,却较少地让学生想问题。

在做习题中,又较多地在操作层面上训练解题方法,而较少地在思维层面上培养数学素养。

特别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先把自己变成“类型题”的有效解题者和熟练操作工,再努力把学生也变成“类型题”的有效解题者和熟练操作工。

大学教师常常感到,中学输送来的“好学生”,很会做初等数学中的习题,但不大善于“学数学”。

实际上,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如果不是在与数学相关的领域工作,他们学过的具体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可能大多用不上,以至很快就忘记了;而他们有所欠缺的数学素养,反而是数学让人终生受益的精华。

一位数学教育家说,不管人们从事什么工作,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思想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都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们终生受益。

那么,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为什么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即数学素质)呢?

这,正是教学思路、教学理念的大问题。

主要表现在

(1)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出发点;

(2)有条理地理性思维,严密地思考、求证,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

(3)在解决问题时、总结工作时,逻辑推理的意识和能力;

(4)对所从事的工作,合理地量化和简化,周到地运筹帷幄;

(5)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

(6)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

(7)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

(8)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

(9)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2.如何讲授“数学文化”课

任何教学都应该注意师生互动,像“数学文化”这种文化素质教育类的课程就更加应该注意师生互动。

因为“数学文化”课并不仅仅以讲授数学知识为目的,而是特别注重数学思想、精神的传授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化,所以“数学文化”课更讲究对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培养。

这就要求学生动起来——嘴巴动起来,思维动起来;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有好奇、愿参与、会思考、懂交流、善表达、能创新。

不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是课程的目标,而且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本身也是课程的目标。

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如果各个课程都能这样做,那么从经历这些“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思考、表达、探索的能力,其收获可能远远超过“获取具体知识”本身。

3.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

(1)了解数学的历史;

(2)拓宽对数学的认识;

(3)引起对数学的兴趣;

(4)感悟数学的思想;

(5)提高数学素养;

(6)学会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

(7)学生通过选修“数学文化”课,会大大开阔视野。

(8)他们将既把多年来学习的数学知识上升到观点、精神、方法、思想的层次上,又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反观数学发展中的规律;

(9)既学习了历史上的重大数学事件,又学习了科学家、数学家的情感、品德和价值观;

(10)既了解到社会进步对数学的推动作用,又了解到数学发展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

(四)高职数学课程系统设计及实施方案(成都航院基础部 刘红)

1.课程调整的依据

2.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级技能人才”,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能力目标——“学生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

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学院示范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认为:

专业应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服从市场。

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应承担两方面的责任。

一是满足规格教育的必需,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地位,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基础,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企业技术的更新的需要而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满足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后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

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企业培养“可用、好用、经用”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3.课程调整的做法

(1)根据上述认识,我们首先进行了教学观念的四个转变

① 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从重理论推导、技巧强化转变为注重实际应用及数学思想的培养;

 是从着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逐渐转变为注重专业需要的课程整合;

④ 从重教师的讲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具体做法:

在以学院6+1个重点专业为重点进行的专业调研(了解学生,走访专业带头人、专业老师,查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和相关教材、资料等等)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旨,寻找出该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重点是能力目标)和教学定位,明确该课程的功能和作用。

由此我们确定我们的课程定位

功能定位

基础性地位:

重点满足规格教育的需求

工具性作用:

重点在满足工作中的需要

教学理念定位

规格教育:

学历教育需求 

服务专业:

专业需要(工程数学)

(3)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含新旧方案对比)

(4)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略)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基本概念和数学思想(极限思想、微分思想、积分思想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课程基本运算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通过本课程数学应用问题的分析、求解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素质目标(显性和隐性)

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文化修养;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的目标的能力。

课程教学训练

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及进程

教学组织形式全院分层教学,教学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时数为90学时左右。

5. 教学方法设计

6.教学手段

7.课程评价设计

(5)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李辉)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2.CDIO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最早是从2000年起,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雪平大学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发起,全球23所大学参与、合作开发的一个国际工程教育合作项目, 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后,于2004年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

既:

Conceive学生或教师“构思”一个实际工程项目;Design通过撰写报告、画图纸来“设计”项目;Implement 制作产品,“实现”项目;Operate 在不同的应用背景下“运作”产品。

3.“做中学”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学生主动Conceive(构思)和Design(设计)群体学习策略;在教师指导下以课程内容与项目计划为学习单元(Project-basedLearning);学生主导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课堂活动;将课堂经验转化为教育产品。

4.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路

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

关键在于其思想根源,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下形成的“准备说”,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是理论的附属品。

未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

这就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

(1)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

(2)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

(3)纯数学教师授课;

(4)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5)没有很好开展“做中学、做中教”

5.培养那些能力 ?

五方面能力:

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是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

三是利用计算机和相应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四是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

五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6.如何培养?

(1)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培养具体的思维能力;

(2)通过强化概念培养利用数学知识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

(3)通过加强数学软件及常用处理数据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相应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4)通过加强基本方法与数学软件包的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相应软件包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

(5)通过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

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有些还是职业高中毕业生通过单招考试入学的,他们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

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数学课教学课时相对不足。

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训上,基础理论课教学课时偏少,尤其是数学课教学课时被不断地压缩,致使教师匆忙赶课,影响教学质量。

数学课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也给数学课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教材内容结构体系不当。

现行的高职数学教材大都偏重数学理论的系统完整性。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概念、定义、性质、定理等知识点以及帮助消化理解这些知识点的例题和习题,没有和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割裂了数学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性和联系实际不够。

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少而精”的原则和“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

教学过程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结构严谨,

(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

由于数学课内容多,信息量大,而课时又少,教师就只能赶时间,且以纯理论讲授为主,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教学方法呆板。

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课毫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数学课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五)高等数学课程考核内容主要是检查对知识点的掌握。

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对高等数学质量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没有准确的把握。

缺乏多元化的学习质量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