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8335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docx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班级:

姓名:

题型:

【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目录: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富贵不能淫》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①亲戚畔之:

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②七里之郭:

古今异义,古义:

外城;今义:

姓氏。

③池非不深也池:

古今异义,古义:

护城河,今义:

池塘。

④委而去之:

古今异义,古义:

离开;今义:

到……去。

⑤亲戚畔之:

古今异义,古义:

内亲外戚;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⑥委而去之:

古今异义,古义:

放弃;今义:

委任。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今异义,古义:

界限,限制;今义:

地域。

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今异义,古义:

这;今义:

判断动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古今异义,古义:

国防;今义:

国家。

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2、一词多义:

以:

①以天下之所顺:

凭。

②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

之:

①亲戚畔之:

代词,他。

②三里之城:

助词,的。

③寡助之至:

动词,到。

而:

①泉香而酒洌:

表并列,并且。

②夫环而攻之:

表顺接。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

表转折,却、但是。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③而死于安乐也:

由于。

国: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②国国恒亡:

家。

利:

①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

锐利。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判断句。

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判断句。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

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所以说:

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三、理解性默写: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天时不如地利。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地利不如人和。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战必胜”的条件是:

“得道者多助”。

四、课内简答题:

1、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答:

王道。

施“仁政”。

3、“三里”、“七里”是在强调防守一方占有哪方面优势?

“环”是在说明进攻一方占哪方面优势?

第二段中,进攻方“环而攻之而不胜”,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

地利、天时。

天时不如地利。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修辞是什么?

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答:

排比。

从“域民”到“固国”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将前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

5、作者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答:

从防御一方虽“地利”却“委而去之”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

6、为什么君子能够“战必胜”?

答:

已得人心,无往不利。

7、孟子写作目的是说明怎样打赢一场战争吗?

答:

不是,是借助战事论证当行仁政。

8、纵观历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并说说带给你什么启示?

答:

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革命队伍不断扩大,正是因为他的指导思想深得民心,得人和,所以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取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才能成就事业。

9、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答: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作到取信于民。

10、“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再举二个相关的事例。

答:

含义是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例如:

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

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

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

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

(二)《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

女通“汝”,意思:

你。

②丈夫之冠也:

古今异义,古义:

成年男子;今义:

女子的配偶

③母命之:

古今异义,古义:

教导、训诲;今义:

命令

④以顺为正者:

古今异义,古义:

准则,标准;今义:

正确

⑤富贵不能淫: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

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

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

使……屈服

⑧居天下之广居:

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

居所,住宅

2、一词多义:

戒:

①戒之曰:

告诫

②必敬必戒:

谨慎

居:

①居天下之广居:

第一个居住(动词)

②居天下之广居:

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

之:

①丈夫之冠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父命之:

代词,指“男子”

③母命之:

代词,指“女子”

④妾妇之道也: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⑤与民由之:

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

得: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能,能够

②得志:

实现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戒之曰:

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翻译:

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翻译: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

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

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

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三、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

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四、课内简答题:

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2、《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编著。

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答: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假字,拂,通“弼”,辅佐。

②曾益其所不能:

通假字,曾,通“增”,增加。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假字,衡,通“横”,梗塞,不顺。

④举于士:

古今异义,古义:

狱官;今义:

士兵

⑤所以动心忍性:

古今异义,古义:

用这些方法;今义: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⑥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今异义,古义:

这样的;今义:

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