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青海师大二附中2016-2017学年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
(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尚书·酒诰》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2.某思想家曾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3.据《史记》载:
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
“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
傲?
”田子方答:
“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形成
4.有人认为:
“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
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
”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6.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7.阅读下列名言,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民本思想 B.农本思想 C.教育思想 D.重农抑商
8.“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9.《庄子•让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1.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1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学说
14.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1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6.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17.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
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18.李贽说: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黄宗羲说:
“天地之生万物,仁也。
帝王之养万民,仁也。
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
自三代以后,往往有以不仁得天下者,乃是气化运行,当其过不及处,如日食地震,而不仁者应之,久而天运复常,不仁者自遭陨灭。
”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 )
A.仁与不仁,是决定社会治乱的根本 B.“天人感应”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行有常
20.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
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1.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2.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对这段话的不正确理解是
A.主张“工商皆本” B.突破了“重农抑末”的传统统治观念
C.顺应了当时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 D.代表了新兴力量的利益
24.顾炎武说: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25.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2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7.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
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是指
A.
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30.以下观点属于墨子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B.“民为贵”、“君为轻”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31.“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
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
D.说明作者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逻辑
32.某思想家曾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
张
33.“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
,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
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A.孔子为宣传“仁”
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3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35.晚清时期,有人提出: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
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
故断不至
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
”依据上述观点,判断此人的主张是
A.废除君主制B.建立总统制C.实行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
3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37.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
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38.《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
“吾家洗砚池头数,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
”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风俗画是
商品经济繁荣的
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39.有人称:
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40.康有为曾说:
“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
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
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自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A.皇帝的随从顾问B.国家的权力中心
C.朝廷的咨询机构D.政府的执行机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4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
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8分)
(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6分)
42.(26分)
材料一 “礼”是孔子的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秩序,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也说: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如果“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董仲舒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是代虚无飘渺的“天”执政,完成“天”所赋予的工作。
……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
只是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压。
(l)据材料一和所
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了什么政策?
(2分)其意义怎样?
(4分)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
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12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
梁漱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他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这是自损其命。
……相反,胡适和其它一些西化提倡者喊道:
到西方去!
吴稚晖痛骂梁漱溟为“十七世纪的无用之物”。
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各种的外来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涌入,在社会重建和民族振兴方面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观点:
由胡适阐释.后来为国民党部分接受的实用主义及逐步进化方法,与中国共产党采用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法。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的主要状态。
(2分)如何认识这一状态?
(6分)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答题纸
第一部分: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41.
(1)
(2)
42.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