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docx
《第二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
“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
”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八)教学策略的类型
1、依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1)内容型策略。
内容型策略有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也就是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形式型策略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学习三种类别。
(3)方法型号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
(4)综合型策略。
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以教学经验为基础多方面综合地展开的教学策略。
2、依据教学过程,李森等将教学策略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管理策略和监控策略四种。
(1)准备策略。
教学的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所做的有关各项准备工作的策略。
教师需要从学生、目标、检测及候课等几个方面做准备。
(2)实施策略。
实施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及结束等过程的不断调控,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成预定教学目标。
(3)教学管理策略。
教学管理是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就一个学校而言,宏观的教学管理主要指学校教学管理。
微观的教学管理则主要指课堂教学管理。
(4)教学监控策略。
教学监控策略,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或措施。
(九)教学方法选用的标准
一般而言,有效教学方法的选用应符合以下标准:
(1)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只有会有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才能发挥其特有效能。
依据教学规律、教学原则选项用教学方法是最根本的标准。
(2)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必须选择与教学目的相适应,能够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适合教材的内容
教学任务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
因此,教学应尽可能考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为掌握这些内容而需要的活动的性质。
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同一学科中的具体内容的教学,也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4)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包括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的)可能性;教养、教育和发展上的准备程度;班级集体的特点等。
因此教学和教育也要随时改变,应该根据学生的体力、生活经验、打通和知识水平以及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等等而有所改变。
(5)适应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
包括教学的物质设备条件、卫生保健条件、人际道德伦理条件、审美条件,还有学校教学法材料的条件。
如果这些条件不,就会限制某些教学方法(如直观法、探索法、独立工作法)的运用。
(6)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
这就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应考虑教师自身的素养以及掌握、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水平。
有些教学方法虽然好,但教师缺乏一定的素养,驾驭不了,就不可能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十)教学方法选用的原则
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注意贯彻以下原则:
(1)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
教学方法的运用,首先要考虑充分发挥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构成的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使之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
(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的种类繁多,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总的指导思想。
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其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3)要注意综合性和灵活性
无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素养、学生的身心特征,或者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是多样化的,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而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使用。
同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教学过程内外诸因素的关系来看,教学方法又是一个变量。
虽然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某种教学程序,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性的变化。
(十一)教学方法选用的技巧
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由于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大量的是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来实现的。
而且对学生来说,语言的锻炼与发展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此类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教师要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发展他的智力和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必要的加工,力求做到系统性强、概念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符合思想性的要求,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知识信息变为输出状态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
(2)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适用于教学的口头语言,并能清晰、准确、简练、生动地表达给学生,还要通过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语言,组织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领会教材内容。
同时,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举止和神态。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要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使这些问题明确具体、难易适度,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解决问题过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各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抓住学生认识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或错误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以促使学生认识活动的深化。
(4)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注意两点:
一是合理规划板书的布局,板书要工整美观、字迹规范;二是安排好板书内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为此可适当利用一些线条、箭头、图表等,对文字作补充说明,使学生加强对教材的印象。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
以直接感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其特点是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
运用此类方法的要求如下:
(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演示法和参观法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如采用演示法时,要事先选择、检查演示教具,进行了课前试作等。
采用参观法时,要订出计划和步骤,明确参观的目的和要求等。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观察。
无论是演示还是参观,都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去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结合讲解、谈话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把感知与理解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认识到所学的对象,以便更好的理解要掌握的内容。
(3)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
演示和参观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问答、练习、讨论等方式。
把观察的现象与书本的知识联系起来,使这两种方法真正起来获得感性知识、验证和理解知识的作用。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特征的。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层次向高一层次发展,把技能转变为技巧。
此类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对学生实际训练的活动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教师必须事先对练习、实验、实习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和程序作出周密选择和设计,确定活动方向,避免盲目性,提高学生实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实际的练习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要耐心地启发引导;在实验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以严肃态度对待实验过程、步骤和结果,遵守纪律、爱护实验设备。
(2)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生进行练习、实验、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3)重视实际训练结果的总结和反馈,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
在实际训练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际训练活动结果的检查、总结和分析。
让学生知道每次实践活动的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为了保证使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得实际训练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还要在练习、实验、实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评定和自我反馈的习惯和能力。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欣赏活动,使学生认识了所学生的事物的价值之后产生出积极的情感反应。
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态度、理想等都会发生影响,但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欣赏法也表现出三种类型。
一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二是道德行为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三是理智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兴趣的求知兴趣、科学态度和缜密的思考能力。
由于各学科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欣赏活动的途径也不同,通常有观察、聆听、模仿、联想、比较等。
运用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要先讲述或讲解某种文字或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故事、轶事等,学生有了这些必备的知识准备,就能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欣赏的心向。
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即“激情”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环节实际上也是复习旧知的环节。
所不同的是教师克服了通常采用的机械口算或笔算的方式,使教学一开始,即情趣盎然。
(2)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欣赏活动是认识事物价值的情感反应。
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或通过声调高低缓急、面部表情及动作表情的变化等,给学生以暗示,激发他们惊讶、赞叹、钦佩、景仰等一系列情感反应。
同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发展学生想像能力。
想像力越强,情感反应越容易产生。
(3)要注意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个别差异。
每个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各异,所以对同一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
教师要对欣赏能力低的学生进行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欣赏水平。
但不能拔苗助长,勉强行事。
不能用同一的水平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
(4)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对欣赏的对象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反应,就会表现出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愿望。
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指导学生读课外读物,进行创作、表演等,使学生身体力行。
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把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内化在自己的言行之中。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其特点是,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各种活动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及要求如下:
(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发现活动,首先要依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把教材中的某一知识或问题确定为学生进行探究的课题。
当课题确定后,每个过程的知识容量需要教师依据教材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真进行安排,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探究活动。
(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展活动。
学生的探究、发现绝不是一种自发的、随心所欲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引导下进行的。
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帮助学生,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联想、对比、分析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深化。
这样可以减少发现过程的曲折,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是种十分紧张、艰苦、具有很大情意倾向的劳动,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
除了在活动场所、教学设备、教学时间等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师生的努力,创设一种互尊互爱、好学深思、历发向上的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乐于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十二)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
(1)要树立正确教学指导思想
(2)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
(3)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
(十三)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1、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日益多元化
当代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已不再单纯的依据某种哲学认识论或某一门学科。
这一趋势表现在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等研究成果被大量运用于现代教学方法之中,并成为其指导理论。
2、教学方法的目标取向由单一性转向全面性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
回顾教育史,教学目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轨迹;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开展非智力因素——培养技能——认知、情感、技能的协同达成。
现代教学方法的目标正由单一性取向转向对全面性发展的追求,即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
3、教学方法的内容构成走向模式化
现代教学方法不仅包含各种上具体的,而且还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特定观念、意向和态度,涵盖了一定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过程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内容。
这表明,教学方法有走向模式化的趋势。
4、教学方法的手段日趋现代化
特别是CAI设计的智能化、专门化、灵活化,以及教学视听设备的自动化、微型化、综合化、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范围趋广泛。
5、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趋向综合化]
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他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因此,教师应综合优化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十四)当代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
1、教学要由重知识传授学生发展转
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发展,是众所周知的,现代教学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会。
2、教学要由教师“教”向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教学的最大失误是以教定学,重教不重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时期的教师应考虑怎样“教”,以学定教。
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
这一转变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3、教学要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教学的另一大弊端是注重结论,轻视过程,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其背下或验证。
没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学生探索过程,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培养不起来的。
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各种疑问、困难和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个性、创新得到发展。
4、教学要由统一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差异的学生”。
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的多样性和多层次”。
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教育方法,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不同类型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取得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是“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有找到教好他的方法”。
教师的责任就是去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