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2896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

《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docx

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

A.分化事权B.减少数量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

3.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分解宰相权力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C.分散知州权力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5.“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隋炀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元世祖

6.(2018·山东青岛)宰相文彦博说:

“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

”“太祖”是指()

A.李世民B.赵匡胤C.赵构D.朱元璋

7.(2019年山东青岛)《中国通史》中记载:

“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

”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武将专权D.重文轻武

8.(2018·山东聊城)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

9.“自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文中的“真龙天子”指的是(  )

A.宋高祖赵构B.宋太祖赵匡胤C.宋真宗赵构D.宋真宗赵匡胤

10.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陈桥驿兵变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C.唐末农民战争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1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西周B.汉C.唐朝D.北宋

12.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各州府设通判C.削弱相权D.镇压黄巢起义

13.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防止和杜绝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和兵移政变局面的出现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出现财政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下列有关这一方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践扈弊端的重现

B.造成轻视军事建设的后果

C.主要特点是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15.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

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

A.南北朝时期B.三国时期C.春秋战国D.五代十国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

产生了什么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普曰:

“……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

 

(4)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

 

(2)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

一、选择题

1.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故此题选A。

2.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

A.分化事权B.减少数量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的宰相不止一个,在宰相下有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所以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A项符合题意。

BCD项的说法均不正确,故选A。

3.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分解宰相权力

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分散知州权力

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同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借以分知州的权力。

分解宰相权力的是在宰相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的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措施是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与分权无关。

故选C。

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故此题选B。

5.“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隋炀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元世祖

【答案】C

【解析】诗中提到的陈桥驿,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指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他就是宋太祖。

后为加强君权,削夺大将兵权。

ABD中的人物均与题干史实无关。

故选C。

6.(2018·山东青岛)宰相文彦博说:

“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

”“太祖”是指()

A.李世民B.赵匡胤C.赵构D.朱元璋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B。

7.(2019年山东青岛)《中国通史》中记载:

“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

”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武将专权D.重文轻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五代十国历史的演变是各地方军事力量较量的结果,北宋统治者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吸取唐末武将藩镇割据的教训,因此改变统治策略,削弱武将对军队的调度指挥权。

重用文官,体现出重文轻武政策。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2018·山东聊城)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B.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致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即读书的行为高于一切。

反映了宋朝重文,重读书;“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好男儿不当兵,好铁不做针。

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

D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9.“自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文中的“真龙天子”指的是(  )

A.宋高祖赵构B.宋太祖赵匡胤C.宋真宗赵构D.宋真宗赵匡胤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自陈桥兵变,黄袍加体”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所以真龙天子应该是宋太祖赵匡胤,故答案选择B。

10.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陈桥驿兵变

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所以答案选择B。

1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西周B.汉C.唐朝D.北宋

【答案】D

【解析】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今属河南),史称“北宋”。

赵匡胤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故选D。

12.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各州府设通判

C.削弱相权

D.镇压黄巢起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故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镇压黄巢起义.故此题选D。

13.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防止和杜绝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和兵移政变局面的出现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出现财政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积极作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也导致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宋朝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冲突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所以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出现财政危机这是消极作用,不是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④,所以答案选A。

14.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下列有关这一方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践扈弊端的重现

B.造成轻视军事建设的后果

C.主要特点是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是因为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践扈导致政权更替频发,国家分裂,政局动荡。

为避免重蹈覆辙,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重文轻武的弊端是造成了军队战斗力削弱,但不是因为轻视军事建设,宋朝的军费开支占政府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众多;重文轻武的特点是提升文官地位,抑制武将,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重文轻武也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故ACD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

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

A.南北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春秋战国

D.五代十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07年朱温灭唐以后,中原地区又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唐朝和960年建立的宋朝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五代十国,D项符合题意;A.南北朝时期从220年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B.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C.春秋战国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ABC在时间与题干不符,故此题选D。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答案】

(1)重文轻武政策。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

“做人莫做军、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有何影响?

【答案】

(2)目的: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解析】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统治者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

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作用:

科举制度

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解析】(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

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普曰:

“……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答案】

(1)赵匡胤。

【解析】

(1)依据材料内容及出处(《续资治通鉴长编》)结合所学可知,“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2)“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答案】

(2)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解析】

(2)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北宋建立前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案】(3)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掌控的士兵。

【解析】(3)依据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及所学可知,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掌控的士兵。

(4)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答案】(4)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解析】(4)依据所学知识,针对地方割据势力,赵匡胤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了君权。

点睛:

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对基础知识的熟练记忆。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为消除地方割据势力,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

【答案】

(1)根本原因:

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

解决办法: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解析】

(1)根据材料中“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

根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可知,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2)“权”指削实权;“钱”指制钱谷;“兵”指收精兵。

削实权:

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制钱谷:

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精兵:

解除禁军将领

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解析】

(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权”指削实权;“钱”指制钱谷;“兵”指收精兵。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表现在,削实权:

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制钱谷:

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收精兵: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3)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析】(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使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