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2773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

《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千年梦圆在今朝.docx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

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然后回过头来了解千年梦圆的过程,激励学生的斗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体会并学习

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重点

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案一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

2、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

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7、8、9自然段

1、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我们中华民族又一次圆了自己的梦。

请看:

课件播放“神五”飞船发射情景。

教师说: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这又是个什么梦呢?

3、学习第1自然段,朗读。

4、你们看,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杨利伟

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时,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这三句话你找到了吗?

5、同学们,看到这三句话,你有何感触?

(出示这三句话)

6、是呀!

为了能圆航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到底有多少无名英雄?

能说具体点吗?

(出示句子1)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1)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

“一百一十”、“三千多个”,这么多单位,这么多的工作人员要共同来完成同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精神?

(2)是呀!

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

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出示句子2)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

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1)这句话中的“夜以继日”和“苦战攻关”看出了什么精神?

(2)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在忘我工作,在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的人……”

(出示句子3)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7、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

你们知道吗?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三、学习第10自然段,深化感情。

正是成千上万的人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

个令全体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自豪的圆梦时刻。

03年,神五   05年,神六 07年,嫦娥一号 08年,神七

同学们,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你不想向全世界宣告吗?

(课件出示)把课题补充完整

神舟五号成功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

千年梦圆在今朝!

神舟六号安全返回,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

千年梦圆在今朝!

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

千年梦圆在今朝!

神舟七号漫步太空,让我们神气地告诉全世界:

千年梦圆在今朝!

四、学习课文2——6自然段,了解圆梦过程

1、千年的飞天梦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圆的?

阅读课文2到6自然段。

万户飞行   没有成功     尝试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执着

2、小结: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五、阅读课后链接:

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实现了之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下面请大家一齐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炎黄飞天梦

蔡桂林

嫦娥奔月,

那是神话;

女娲补天,

更是传说。

九万里遥想,

九万里追求,

一朝相约!

 

听天风浩浩,

迎接远客;

看天庭结彩,

与我伴歌。

哪里是我的长城?

哪里是我的黄河?

站在星河岸边,

亲亲地唤一声—

我的中国!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教案二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1课时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

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

“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

把“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这是一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了个别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抓住了教学重点,便于学生体会航天工作人员的精神。

其次,是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了课时内容。

授课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了授课。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问题,从多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朗读形式也多样化。

譬如:

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时的片段,包括听课的老师在内,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心头,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

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或教师讲解过程中对词语解释不到位,导致学生在活用词语的时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