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2707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docx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单侧壁CD法资料

一、编制说明2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2

2.1编制依据2

2.2编制原则2

三、工程概况2

3.1、工程简况2

3.2、隧道地质情况3

四、施工方案3

4.1工法简介3

4.2施工流程及工艺4

4.3施工方法5

4.4监控量测6

4.5施工注意事项7

五、质量控制及检验7

5.1隧道开挖质量控制及检验7

5.2超前支护质量控制及检验8

5.3锚杆质量控制8

5.4钢筋网片质量控制9

5.5钢拱架质量控制9

5.6喷射砼质量控制10

六、人员及机械组织11

七、安全保证措施12

7.1、组织措施12

7.2、管理措施12

7.3、施工技术措施12

7.4、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13

八、环保措施15

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本方案适用于汶马高速C1标鹧鸪山隧道初级大变形开挖支护施工使用。

为保证C1标鹧鸪山隧道2016年施工计划顺利完成,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施工质量满足要求,特编制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2.1编制依据

⑴国家、地方政府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要求;

⑵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⑶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

⑷《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第二分册;

⑸《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JTJ076—95;

⑹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机械设备、各类技术人员配备及施工队伍施工能力的基本情况。

2.2编制原则

⑴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及当地政府的相关制度;

⑵确保满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管理要求;

⑶严格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合理编制,确保施工方案经济可行;

⑷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

⑸对本分部分项工程职业健康与安全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以及采取的安全及预防措施。

三、工程概况

3.1、工程简况

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鹧鸪山隧道土建施工C1合同段鹧鸪山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鹧鸪山隧道左线ZK179+696~ZK184+000,长4304m;鹧鸪山隧道右线K179+730~K184+000,长4270m。

隧道主要以Ⅳ、Ⅴ级围岩为主,Ⅴ级围岩占隧道总长的50.6%,Ⅳ级围岩占隧道总长的45.7%,Ⅲ级围岩占隧道总长的3.7%。

隧道洞身围岩分级统计表:

围岩分级

左线

长度(m)

185

1935

2160

比例(%)

4.3

45.2

50.5

右线

长度(m)

125

1965

2160

比例(%)

3.0

46.2

50.8

表1隧道洞身围岩分级统计表

在初级大变形施工中该段围岩以千枚岩为主,岩层破碎节理发育,设计围岩判别为Ⅴ级,围岩破碎加之开挖断面较大设计开挖方法为单侧壁导坑法。

3.2、隧道地质情况

鹧鸪山隧道进口端洞身段围岩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组成。

根据设计地质资料,鹧鸪山隧道进口端进洞500m主要以千枚岩为主,呈薄层状结构,岩体较破碎、岩质较软,呈层状态碎块结构,千枚岩具有遇水易软化、泥化特征,地下水呈点滴~线流状,局部有股状水出现。

围岩稳定性低,拱顶围岩易坍塌,侧壁易掉块,属于V级围岩。

洞身段500m~4100m段,以板岩为主夹变质砂岩、千枚岩,岩石以薄~中层状构造为主,岩体较破碎,不同岩性层间结合差,呈层状镶嵌碎裂~块碎结构;地下水以基岩孔隙裂隙水为主,呈点滴或线状出水为主;围岩稳定性较差,拱顶无支护时可出生中~大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属于Ⅴ~Ⅳ级围岩。

距离标段终点200m范围,隧道围岩主要以变质细砂岩为主夹板岩、千枚岩,砂岩呈中~厚层状结构,岩石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不同岩性层间结合差,呈层状裂隙块状结构,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围岩稳定性较差,属于Ⅳ~Ⅲ级围岩。

四、施工方案

4.1工法简介

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减小软弱围岩隧道及大跨度隧道分部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通过增加中壁墙等临时支护构件,形成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快速封闭环,使分部开挖环环相扣,最后完成全部断面开挖与初期支护,拆除临时支护中隔墙,开挖时先开挖一侧超前一定距离后,再开挖另一侧的隧道开挖方法。

(见图1)

 

图1单侧壁导坑法

4.2施工流程及施工步骤

⑴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

 

左侧超前

10~15m

 

图2单侧壁导坑法工艺流程图

⑵施工步骤(见图3)

图3:

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步骤

施工步骤:

1.左侧上台阶开挖;II.左侧上台阶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含锁脚锚杆);3.左侧下台阶开挖;IV.左侧导洞下台阶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5.右侧上台阶开挖;VI.右侧上台阶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7.右侧下台阶开挖;VIII.右侧导洞下台阶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9.拆除临时支护;X.仰拱二次衬;XI.拱墙二次衬砌

4.3施工方法

⑴施工超前导管

1部与5部开挖之前,对拱部周边部位采用双排小导管超前预支护,注水泥浆(w/c=0.6~1),小导管环向间距为40cm,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L=4.5m,小导管直径为42mm,壁厚6mm。

⑵开挖与支护

1开挖

左侧上部先行开挖,随即依次开挖左侧下部、右侧上部、右侧下部采用弱爆破及挖掘机配合人工风镐开挖,出碴车出碴。

左侧与右侧施工纵向拉开距离不得大于15m,上部与下部距离为3~5m,每循环开挖进场为1榀拱架。

2初期支护

每开挖完成后及时施作周边、中壁墙初支,中隔壁拱架采用I18、Φ22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50cm;施做φ22药卷锚杆,L=2.5米,纵向*环向=120cm*100cm;φ6.5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20cm;喷射砼C20厚度15cm,使每分部及早封闭成环。

⑶仰拱施工

在下部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即可清基,施作单侧仰拱,另一侧仰拱应在中壁墙撤除后进行,中壁拆除后应及时施工衬砌。

⑷中壁拆除

在单侧壁导坑开挖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拆除中壁,据以往经验,中隔壁拆除时间应在全断面成环后,各部位位移充分稳定后,才能拆除,其要求如下。

①中壁拆除参数

1、拱顶下沉量:

7d的增量小于2mm;

2、净空收敛值:

7d的增量小于4mm(拱顶下沉的2倍)

②安全管理参数(见表2)

管理水平

管理阶段

中隔壁拆除中位移量(mm)

中隔壁拆除后位移量(mm)

1

安全

3

6

2

注意

6

12

3

危险

12

24

4.4监控量测

在施工管理中全过程以监控量测为管理依据,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及时反馈,用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监控量测的项目及其方法:

⑴地质支护状态观察

对开挖掌子面进行观察、地质描述,对围岩及初期支护表面采用放大镜等仪器观察。

⑵拱顶下沉量测

在中隔墙两侧即1部、3部的开挖拱顶,各设一测点,全站仪测其下沉量。

⑶周边收敛量测

在洞内大跨、边墙角共设二条水平基线,采用全站仪量测。

⑷拆除中隔墙过程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量测监控。

洞内、洞外下沉、收敛全部测点均埋设在同一断面,量测断面间距为5米。

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组负责量测、数据整理、绘制回归曲线并及时反馈至生产管理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全部数据处理与曲线回归采用计算机程序。

4.5施工注意事项

⑴隧道施工应坚持"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⑵开挖方式均采用采用弱爆破及挖掘机配合人工风镐开挖。

⑶工序变化处之钢架(或临时钢架)应设φ42锁脚钢管,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

⑷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按要求设置,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⑸右部导洞开挖,应滞后于左部导洞,距离不小于6m为宜。

⑹临时钢架的拆除应等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方可进行。

⑺施工中,应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筑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

⑻按设计要求做好隧底地质检测工作,检测结果为弱软围岩及有溶洞、溶沟及溶槽隧底应按要求采取加固措施。

⑼应及时对隧道环境水进行取样化验,对有侵蚀性,但设计无要求的水应立即向相关单位提出变更,采用侵蚀性砼。

五、质量控制及检验

5.1隧道开挖质量控制及检验

⑴质量控制要求

①当前方地质出现变化迹象或接近围岩分界线时,必须用地质雷达、超前小导坑、超前探孔等方法先探明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才能进行开挖。

②应严格控制欠挖。

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每1m2不大于O.1m2)凸入衬砌断面,锚喷支护时凸入不大于30mm,衬砌时不大于50mm,拱脚、墙脚以上lm内严禁欠挖。

③开挖轮廓要预留支撑沉落量及变形量,并利用量测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

④隧道爆破开挖时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

⑤洞身开挖在清除浮石后应及时进行初喷支护。

⑵洞身开挖检测项目(见表3)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拱部超挖(mm)

破碎岩,土(I、Ⅱ类围岩)

平均100,最大150

水准仪或断面仪:

每20m一个断面

中硬岩、软岩(Ⅲ、Ⅳ、V类围岩)

平均150,最大250

硬岩(Ⅵ类围岩)

平均100,最大200

2

边墙宽度(mm)

每侧

+100,一0

尺量:

每20m检查一处

全宽

+200,一0

3

边墙、仰拱、隧底超挖(mm)

平均100

水准仪:

每20m检查3处

表3洞身考完检测项目表

5.2超前支护质量控制及检验

⑴超前小导管的型号、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⑵超前小导管与钢架支撑配合使用时,应从钢架腹部穿过,尾端与钢架焊接。

⑶浆液配料时制浆材料必须计量准确,其中水、水泥称量误差不应大于5%,外加剂称量误差不应大于1%。

⑷注浆材料必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才可使用,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确保注浆效果,过程中做好施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⑸注浆浆液强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空隙。

超前支护实测项目表(见表4)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长度(m)

不小于设计

尺量:

检查10%

2

孔位(mm)

±50

尺量:

检查10%

3

钻孔深度(mm)

±50

尺量:

检查10%

4

孔径(mm)

大于杆体直径+20

尺量:

检查10%

表4超前支护实测项目表

5.3锚杆质量控制

⑴锚杆的材质、类型、规格、数量、质量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钻孔采用风钻进行,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为±15㎜。

⑵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钻孔深度允许偏差为±50㎜,锚杆孔距允许偏差±50㎜。

⑶锚杆孔内锚固剂必须安装饱满,保证锚杆的锚固效果。

⑷初期支护有拱架段锚杆应与拱架焊接牢固,保证整体受力效果。

⑸锚杆应垂直于开挖轮廓线布设。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锚杆数量(根)

不少于设计

按分项工程统计

2

锚杆拔力(kN)

28d拔力平均值三设计值,最小拔力:

0.9设计值

按锚杆数1%做拔力试验,且不小于3根做拔力试验

3

孔位(mm)

±50

尺量:

检查锚杆数的10%

4

钻孔深度(mm)

±50

尺量:

检查锚杆数的10%

5

孔径(mm)

砂浆锚杆:

>杆体直径+15;其他锚杆: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

检查锚杆数的10%

6

锚杆垫板

与岩面紧帖

检查锚杆数的10%

表5锚杆支护实测项目

5.4钢筋网片质量控制

⑴钢筋网使用前应除锈。

⑵钢筋网应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钢筋网的喷砼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cm。

⑶钢筋网应于锚杆或连接筋连接牢固,喷射时不得晃动。

⑷钢筋网网格尺寸允许偏差±10㎜,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眼。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网格尺寸(mm)

±10

尺量:

每50m2检查2个网眼

2

钢筋保护层厚(mm)

≥10

凿孔检查:

检查5点

3

与受喷岩面的间隙(mm)

≤30

尺量:

检查10点

4

网的长、宽(mm)

±10

尺量

表6钢筋网支护实测项目

5.5钢拱架质量控制

⑴支撑接头由螺栓连接牢靠。

⑵拱架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联接,钢筋环向间距1m,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⑶拱架必须垂直于隧道中线,上下、左右允许偏差±5cm,拱架倾斜度不得大于2度。

⑷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块石、碎石砌垫,而应设置钢板进行调整,或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

⑸每台阶拱架拱脚设锁脚锚杆,φ25锁脚锚杆,上、中台阶每榀拱架每拱脚2根。

钢架间距允许偏差为±50mm,钢架横向允许偏差为±50mm。

⑹钢拱架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联接,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⑺钢支撑应靠紧围岩,其与围岩的间隙,不得用片石回填,而应用喷射混凝土填实。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安装间距(mm)

50

尺量:

每榀检查

2

保护层厚度(mm)

≥20

凿孔检查:

每榀自拱顶每3m检查一点

3

倾斜度(°)

±2

测量仪器检查每榀倾斜度

4

安装偏

差(mm)

横向

±50

尺量:

每榀检查

竖向

不低于设计标高

5

拼装偏差(mm)

±3

尺量:

每榀检查

表7钢支撑支护实测项目

5.6喷射砼质量控制

⑴喷射前要检查开挖断面的质量,处理好超欠挖,岩面必须清洁。

⑵严格按设计配合比生产砼,现场要控制好风压、水压,严格控制水灰比,喷上岩面的砼应呈湿润光泽状,粘塑性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⑶喷射混凝土支护应与围岩紧密粘接,结合牢固,喷层厚度应符合要求,不能有空洞,喷层内不容许添加片石和木板等杂物,必要时应进行粘结力测试。

喷射混凝土严禁挂模喷射,受喷面必须是原岩面。

⑷支护前应做好排水措施,对渗漏水孔洞、缝隙应采取引捧、堵水措施,保证喷射混凝土质量。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喷射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E检查

2

喷层厚度(mm)

平均厚度≥设计厚度;检查点的60%≥设计厚度;最小厚度≥0.5设计厚度,且≥50

凿孔法或雷达检测仪:

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线起每3m检查1点

3

空洞检测

无空洞,无杂物 

凿孔或雷达检测仪:

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线起每3m检查1点

表8喷射混凝土支护实测项目

六、人员及机械组织

⑴机械设备

隧道左右线各配备一台挖机进行扒渣,一台装载机装渣,左右线共有出渣车5台。

左右洞各配备喷浆机三台,每循环上台阶两台喷浆机,下台阶一台喷浆机。

⑵劳力配置

表9开挖作业班组人员配备表

序号

工种名称

人员数量

备注

左线

右线

1

班长

1

1

随开挖班作业

2

司钻工

11

11

3

爆破工

2

2

领炸药、装药

4

机修钳工

1

1

风钻、喷浆机等小型机械修理维护

表10立拱喷浆作业班组人员配备表

序号

工种名称

人员数量

序号

工种名称

人员数量

左线

右线

左线

右线

立拱班人员配备

喷浆班人员配备

1

班长

1

1

5

班长

1

1

2

司钻工

2

2

6

喷射手

3

3

3

立拱挂网

10

10

7

打杂

2

2

4

电焊工

2

2

8

七、安全保证措施

7.1、组织措施

⑴建立领导班子和安全保证体系,配备充足的安全管理人员,实现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⑵严密制定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安全规范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保证安全措施落在实处。

⑶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施工。

7.2、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着重抓落实,主要安全生产制度如下:

⑴坚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学习制度,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⑵坚持安全检查和考核制度,查找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⑶坚持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在保证方案合理可行的同时满足安全要求。

⑷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制度,责任到人,确保落实。

7.3、施工技术措施

⑴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施工,确保支护质量。

提高开挖质量是保证支护质量的关键。

⑵确保喷混凝土与围岩密贴,并保证喷混凝土厚度和密实度。

钢架后部用同级砼喷填密实,喷混凝土将钢架包住。

⑶钢架间距符合设计,安装位置正确,保证接头处的等强连接,钢架连接处和脚趾处采用锁脚锚杆锁定。

⑷锚杆和径向注浆孔的长度、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孔内轨内浆液饱满,注浆孔注浆达到设计要求标准。

⑸严格施工纪律,施工方案一经确定,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不得私自变动,严格的施工纪律,合理的工序安排,先进的施工工艺,严肃的管理制度是一套防止围岩失稳的有效手段。

⑹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TSP203、超前钻孔、地质雷达等综合预报手段对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作出详细的预报,强监控量测,加密量测断面和量测频率,及时反馈围岩和支护的变形信息,根据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

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⑺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要清晰醒目。

⑻加强爆破器材管理,严禁爆破器材流失;爆破作业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按爆破设计施工。

7.4、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⑴非工作人员未经同意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进出洞必须实行登记制度。

⑵钻眼人员在进行钻眼作业前,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对松动的岩石,立即采取找顶、加强支护或其它措施。

⑶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警戒区外。

爆破经过通风排烟15分钟,并由爆破人员检查有无瞎炮、残药、危石等危险后,其他作业人员方允许进入工作面。

⑷隧道采用人工开挖时,作业人员应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并设专人指挥。

⑸隧道开挖使用的作业台架应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检算,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台架四周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⑹隧道开挖爆破后应先采用机械进行找顶,然后用人工找顶。

隧道找顶必须在通风后进行,并有专人指挥,照明应有充足的光照度;找顶后必须进行

⑺安全确认,合格后其他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开挖工作面作业。

⑻上下台阶开挖,台阶下部开挖后,必须及时安装下部钢架并喷射混凝土,严禁拱脚长时间悬空。

⑼钻孔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开挖人员到达工作点后,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

②钻孔作业过程中,必须采用湿式钻孔,严禁在残孔中继续钻孔;

③钻孔作业中应注意观察开挖工作面有无异常漏水、气体喷出、围岩变化等情况;

④站在渣堆上作业时,应注意渣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⑤使用风钻钻眼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完好,管子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有无不直、带伤以及钻孔堵塞现象,湿式凿岩机的供水是否正常,不和符要求的予以修理或更换;

⑥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

风钻卡钻时应用板钳松动拔出,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

⑦使用作业平台进行钻眼时,台架进出施工作业面,要有专人进行指挥,认检查道路状况和安全界限;作业台架行走到位后,应前后刹住车轮防止其移动。

供作业人员上下使用的楼梯应牢固可靠。

(10)装药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装药作业前,应对钻孔情况逐一检查,并检查开挖工作面的安全状况;

②装药时应使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火种;无关人员与机具等应撤至安全地点,作业人员禁止穿戴化纤衣物;

③使用电雷管,装药前电灯及电线路应撤离开挖工作面,装药时应用投光灯、矿灯照明,开挖工作面不得有杂散电流;

④严禁装药与钻孔平行作业;

⑤洞内爆破后必须经充分通风排烟,15min后安全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开挖工作面,主要检查有无盲炮、有无残余炸药及雷管、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的岩块、支护有无变形或开裂等;当发现盲炮、残余炸药及雷管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

(11)隧道支护施工作业面用电应符合临时用电的要求,其照明应满足安全作业的需要。

(12)隧道支护每项工序施工前均应对作业面进行检查,清除松动的岩石和喷射混凝土块

(13)隧道支护必须按初喷→架设钢架(钢筋网)、锚杆→复喷的程序施工。

在爆破、找顶后,应立即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

(14)隧道支护施工质量必须达到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超前支护应在完成开挖工作面的加固后进行,每循环之间应有足够的搭接长度与初期支护有效连接。

(15)钢架提升设备应有足够能力,埋设吊点应牢固。

架设钢架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得利用装载机作为钢架安装作业平台。

(16)下部开挖后钢架应及时接长、落底,严禁钢架底脚悬空以及两侧同时开挖接长,且应根据围岩情况控制开挖长度,底脚应增设锁脚锚杆(管)。

(17)拱架安装、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应清除工作面松动的岩石或松动砼块,确认作业区无塌方、落石等危险源存在。

(18)盲炮的处理

①处理盲炮前应由爆破领导人定出警戒范围,并在该区域边界设置警戒,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许进人警戒区。

②应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盲炮,确室爆破的盲炮处理应由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方案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

③发生盲炮时,应首先检查导爆管是否有破损或断裂,发现有破损或断裂的应修复后重新起爆。

④不应拉出或掏出炮孔和药壶中的起爆药包。

⑤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销毁;在不能确认爆堆无残留的爆破器材之前,应采取预防措施。

⑥盲炮处理后应由处理者填写登记卡片或提交报告,说明产生盲炮的原因、处理的方法和结果、预防措施。

⑦如能找出起爆网路的导爆管,经检查正常仍能起爆者,应重新测量最小抵抗线,重划警戒范围,联线起爆。

⑧可清除填塞物并重新敷设网路联线起爆,或取出炸药和起爆体。

八、环保措施

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施工(即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施工),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

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生产、生活用水必须经污水池净化处理后方可排放,不直接排入河道。

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