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2284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x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1年高考地理考试动向: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考试动向

考向一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与区别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读图回答1~2题。

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题目叙述:

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四地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再到一年两熟。

④地熟制最高,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第2题,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均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3~4题。

某岛国2014年

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

人口数

实际供养的

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3.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A.aB.bC.cD.d

4.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B.X>Y>Z

C.Y>Z>XD.Z>X>Y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

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即d。

第4题,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

所以Z>X>Y。

考向二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回答5~6题。

5.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108m3)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104hm2)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B.乙省

C.丙省D.丁省

6.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丙省虽然耕地面积大,但是水资源总量是四省中最少的,水、土资源不匹配,所以丙省可能是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

第6题,据图可知,我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较低,与其他三国相差较大,不是数量偏低,完成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与其他三国相差不大。

据此可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读“影响某地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权重示意图”,完成7~8题。

7.当前与图示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合的是(  )

A.日本B.南非C.丹麦D.新加坡

8.若图示内容表示我国的情况,则其对应的时期可能是(  )

A.远古时期

B.唐、宋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

D.2020年以后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影响该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土地、矿产等资源,四个国家中只有南非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

第8题,对于我国来说,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土地主要反映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矿产主要反映在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上,图示的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影响力均较小,因而可能对应的时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

同步训练

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

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回答1~2题。

 

1.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2.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1.B 2.C

【解析】

1、材料中指出“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表明1 500万是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2、建立公平的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下图为区域(流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利于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    B.关闭水资源消耗量大的企业

C.减少森林的数量 D.大规模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

3、A

【解析】4.我国区域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区域是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4、B

【解析】我国区域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区域是南水北调工程调入区华北地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下的环境人口容量是指: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据5—6题

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

B.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

C. 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

D. 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5.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

A项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错误;B项,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错误。

C项乐观的观点则我国的人口数量不会达到人口环境容量;错误。

故选D项(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6.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

A. 人均消费水平    B.  资源的数量   C.科技发展水平    D.  生产能力

6.A

【解析】人均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故A对;区资源的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B错;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C错;生产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故D错。

故选A。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

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情况优越    B. 矿产资源更丰富

C. 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 草场资源更丰富

8.上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C

8.B

【解析】

7.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承载量)的主要受到资源总量、人均消费水平、科技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源总量是首要的因素,所以排除选项A。

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再排除选项B 和D ,选C。

8.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与数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数量与领域是会增加的,环境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是会增大的,故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发展科技来实现,故选B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下图(图2)是2007年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读图回答9~10题。

9.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是

 A.人口数量 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 D.国土面积

10.下列有关各国生物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比重大,因为青藏高原的面积大 

 B.巴西比重大,主要是因为国土面积大

 C.印尼比重小,是因为国土面积小 

 D.印度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小

9.D10.B 

【解析】 

9.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概念可知,生物承载力是提供可再生资源的土地面积与能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之和,影响提供可再生资源的土地面积的因素主要有:

气候、地形、国土面积、水资源等等;影响吸收二氧化碳的因素有:

大面积的森林(这个一般与气候、土地面积、地形有关);因此,影响生物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国土面积、水资源等,而与人口的多少关系不大。

 

10.根据上题分析结论,巴西比重最大,是因为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国土面积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印尼虽然也是水热资源丰富,但因其国土面积小,所以其生物承载力比重较低。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11-12题。

1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 8000    B. 10000    C. 6000    D. 4500

12.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 四川—水力资源    B. 山东—气候资源

C. 黑龙江—矿产资源    D. 内蒙古—水资源

11.D

12.D

【解析】

11.由木桶效应可知,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供养人数最少的那类资源,D正确。

12.由木桶效应可知,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供养人数最少的那类资源,内蒙古水资源数量最少,相当于短板,D正确。

13.读我国人口垂直分析状况表,回答问题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人口数量(万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2

7.7

8.9

1.4

面积(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重(%)

15

10.2

16.9

25

32.9

人口密度(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

(1)从表中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原因是________。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理由是什么?

【答案】 

(1)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

(3)西藏交通设施和其他基础设础改善

(4)不能。

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从表格中正确获取有关信息,联系所学有关理论进行解答。

(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和海拔较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我国川、黔、滇地区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文化、教育和科技水平低,贫困人口较多。

(3)西藏交通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西藏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

(4)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交通不便,加上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不能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