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1466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文言文单元译文.docx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文言文单元译文

《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文言文单元译文(全):

《魏公子列传》译文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厚且待人谦虚,士无论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他都能够谦虚地以礼相待,决不因为自己富贵而对人傲慢。

因此,周围数千里内的士人都争先恐后地归附于他,招致的门客多达三千人。

在这个时候,因为公子的贤明、门客多,各诸侯国十多年来不敢用兵谋攻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赢,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夷门看守城门的人。

公子听说此人以后,便派人前去拜访,并想送给一份厚礼。

侯嬴不肯接受,说:

“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决不会因为看守城门而家庭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厚礼。

”于是公子就大摆酒宴,大会宾客。

等到大家坐定以后,公子带着随从车马,空出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守夷门的侯生。

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

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

侯先生又对公子说: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

”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

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

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

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

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

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

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

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

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

“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劲了,侯嬴只是个夷门的守门人,而公子却亲自驾车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我侯嬴,公子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却特意陪我去拜访他。

但我侯嬴为了成就您的爱士之名,所以故意让公子的车马在市中停了好久,又去拜访了朋友,以此来观察公子的态度,而公子却更显得恭敬。

市中的人都以我侯嬴为小人,而认为公子是能礼贤下士的德行高尚的人。

酒席散了,侯生从此便成了公子的座上宾。

侯先生对公子说:

“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

”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

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

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

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

“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攻取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

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动摇不定的两面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

“我赵胜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的原因,就是认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把别人困难的事情当作自己的急事来处理。

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的精神又表现在哪里!

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

”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从各个方面劝说魏王。

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

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

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

“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

”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

“我用来对待侯先生的礼节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

”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

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

“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

”又接着说:

“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

如今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

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

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

”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

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

“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

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

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

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

”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

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

“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

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

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

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

”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侯先生见状便问道:

“公子害怕死呀?

为什么哭呢?

”公子回答说:

“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

”。

在这个时候,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

朱亥笑着说:

“我只是个市场上动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不回拜答谢您的原因是,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

如今公子有了急难的事,这就是我为公子献出生命的时候了。

”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

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

侯先生说:

“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

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

公子于是上路出发。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

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

“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正要拒绝接受命令。

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

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

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

“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

”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

率军攻击秦军。

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

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

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

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

“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

”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

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

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

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

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

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

“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

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

公子却因此骄傲起来,把救援赵国当作自己的功劳,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

”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

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

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

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

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

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

赵王把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

公子仍留在赵国。

《李白传》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

母亲梦见长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给李白起名字。

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

又客居任城。

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

“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相互欢乐,还在玄宗面前推荐了李白。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每当玄宗要授官给李白时,杨贵妃总要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街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

“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

”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

“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

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

”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

“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

”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

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

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关在浔阳的监狱中。

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

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于世。

有人说,李白,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玄孙。

《李贺小传》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

长吉的姐姐嫁姓王的,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

最先被昌黎韩愈知道。

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扬敬之、权噱、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

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

常常骑弱马,跟随一个小书童,背着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写下来投入囊中。

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

“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

”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

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囊中取出抄好带走。

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偶有诗作,随意丢弃,放在沈子明家的仅是所剩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后,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有角的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

“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前去。

”红衣人笑着说:

“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立即召你为楼写记。

天上的差事很快乐,不苦啊!

”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

一会儿,长吉气绝。

他平时卧室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

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

长吉的姐姐是不会编造出长吉这些事来的,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碧蓝幽深的天啊,是那样的高,天上确实有天帝吗?

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天的高远,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的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噫,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

长吉活了二十七岁,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奇才,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人们反到不重视吗?

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徐文长传》译文

我年轻时经过家乡的店铺,看见有北杂剧《四声猿》,意趣和气概豪放旷达,与近年来书生所创作的传奇大不相同,署名为“天池生”,怀疑它是元代人的作品。

后来到越地去,看见人家单幅上有署款“田水月”的,笔法刚劲有力,一种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透露于字画中,仿佛可见。

心中十分惊讶,然而不知道田水月是谁。

一天晚上,坐在陶编修家楼上,随意抽阅架上陈放的书,得《阙编》诗集一函。

纸张粗糙,装订马虎,刷板墨质低劣,字迹模糊不清。

略凑近灯前阅读,看了没几首,不由得惊喜欢跃,连忙叫石篑,问他:

“《阙编》是谁作的?

是今人还是古人?

”石篑说:

“这是我同乡前辈徐天池先生著的书。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靖、隆庆间人,五六年前才去世。

现在卷轴、题额上有署田水月的,就是他。

”我方才明白前后所猜疑的都是文长一人。

再加上如今正当诗歌领域荒芜浊污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奇珍秘宝,犹如在恶梦中被唤醒。

我们俩跳起来,在灯影下,读了又叫,叫了又读,睡着的佣人们都被惊起。

我从此以后,或者对人家口说,或者写书信,都标表文长先生。

有来看望我的,就拿出文长的诗给他读。

一时文学界著名的人物,渐渐地知道向往仰慕他。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

性格直爽,无拘无束。

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

文长与胡宗宪讲定:

“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

”胡宗宪都答应了他。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象旁边没有人一样。

胡宗宪非常高兴。

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振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象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正逢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请文长代作贺表。

表章上达,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

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行军打仗的形势策略大多得其要领。

凡是胡宗宪所行的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

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军士绑进衙门,全部斩首,全军都害怕得大腿发抖。

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渭在喝酒时偶尔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他击毙在梃杖下。

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多和这相仿。

胡宗宪既然怜爱文长的才华,又哀叹他屡次考试不中,适逢乡试,凡是作考官的,都暗中嘱托说:

“徐子是第一流才士,如在你的房里,希望不要遗漏。

”考官都答应遵照他的话去办。

有一个知县因有其它事耽搁,晚来了一些,到了考期才拜见胡宗宪。

胡宗宪偶尔忘了嘱托他,试卷正好分发在他的房中,于是没有被取中。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不为试官所取,于是纵意于饮酒,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

他所见到的奔腾横亘的高山,呼啸汹涌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黄沙,变幻不测的云彩,尖峭怒号的狂风,仰面倒地的大树,深曲幽静的山谷,繁华辐辏的都市,各种各样的人物鱼鸟,一切令人惊讶的形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

他的胸中又有一股磨灭不了的锐气,以及英雄茫然失路、无处可以安身的悲愤,导致他所作的诗,又象生气又象喜笑,好象水流过峡谷而发出巨大的声响,好象种子发芽出土无声无息,好象寡妇在晚上啼哭哀哀欲绝,好象游子作客他乡寒夜而起。

当他放纵心意,犹如平坦的田野,一望千里;偶尔幽深峭拔,好象秋天坟地里的鬼魂,啾啾私语。

文长眼界奇高,以为千古文人皆不足道,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

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斥责,视作奴婢,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去。

可悲啊!

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席筵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

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意境和韵味刚健飘逸,那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

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美媚人的姿态。

我字写得不好,胡说一句,我以为文长的字确实写得比王雅宜、文征仲要高明。

不说书写的技法,而说字的神韵,先生确为不拘泥于八法而造诣极高的人,书法界异军突起的奇士。

有时以他的余力,从事于绘摹花草竹石,都画得高远典雅,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续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

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才被释放。

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

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

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

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

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

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发出响声;有时用棰子敲碎肾囊;有时以锋利的锥子刺自己的双耳,锥深入达一寸多,居然没有死去。

石篑说:

文长晚年诗文更为奇异,没有刻本、集子藏在家里。

我所见到的,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

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不痊,因而被逮下狱。

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

虽然如此,胡宗宪是难得的豪杰,世宗皇帝是英明的君主,文长在作幕客时受到特殊的优待,这是胡宗宪知道先生的才能了;献白鹿表上,皇帝嘉悦,是皇帝知道先生的才能了。

只不过没有担任一官半职罢了。

先生诗文突起,一扫近代以来荒芜污浊的诗风,千百年后,自有定论,为什么说他没有遇合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

“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更奇异,他的文比他的画更奇异。

”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

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没有什么是顺顺当当的。

可悲呀!

《金石录后序》译文

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

当时我父亲是礼部员外郎,明诚的父亲是礼部侍郎。

明诚当年才21岁,还在太学当太学生呢。

我们两家都是寒族。

每月初一,十五,太学里都放假。

明诚就去当铺把衣服当个500钱的,然后步行到相国寺,买些碑文和零食回家。

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坐着,边研究碑文,边吃零食。

那时侯的日子,是多么自由、快乐啊。

过了两年,明诚外出作官,他立志宁可粗茶淡饭,也要走遍天下最最辽远的地方、收集天下所有的古文奇字。

日积月累,他搜集的资料越积越多。

明诚的父亲在政府工作,亲戚故旧有在秘书省的,常常有些佚诗、逸史,或者旧壁中、古墓里掘出的书。

他就尽力抄写,觉得非常有意思,渐渐沉醉其中。

之后只要见到古今名人字画,夏商周的奇器,他都要凑钱卖下,甚至卖掉身上的衣服也再所不惜。

我还记得崇宁年间,有人拿徐熙的《牡丹图》来,要价20万钱。

当时就算是贵家子弟,20万钱也不是个小数目。

我们把它留了两夜,仍然没法子筹到钱,只好还他。

我们夫妻两人为此惆怅好几天。

之后我们移居青州乡下,在乡下住了10年。

那段日子衣食有余。

明诚又接连做了两任太守。

明诚把他全部的薪水都用于著书。

每得一本书,我们便一同校勘,整理成集,题上署名。

得到书画彝鼎,也要把玩一阵,指摘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烧尽一只蜡烛才肯放下。

所以我们收集的书画精细、完整极了,任那一个收藏家怕也比不得我们吧?

我的记性一向不错。

那时候,每天吃完饭,我和明诚的习惯是在归来堂喝茶,指着堆积的书卷,说某件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可以找到,猜中的人就算赢了。

赢的人先喝茶。

我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于茶都倒到怀里了。

反倒喝不到一口。

我愿意过一辈子这样的日子,永远永远的生活在这样的日子里。

那时侯虽然穷困患难,可心中的志愿却从未改变过一丝一毫。

收书的任务完成后,我们在归来堂建了书库,将书分类编号,一一放置。

如要读,先要用钥匙打开柜锁,然后在簿子上登记,然后,才可拿出书——精细到了这样的地步。

有时候我不小心把书稍微损坏了或者弄脏了一点点,明诚定然会责备我,命我擦拭干净,不再象以前那么和蔼了。

收藏书籍是为了使自己开心,现在反而惹得大家都不愉快。

我是急性子,就想法子攒钱另买书,也不吃荤菜了,不穿好看衣服了,更不要什么珠宝首饰、贵重家具了。

看到诸子百家的书,只要字不缺,版本不假的,就都买下来作为副本。

家里有两套《周易》和《左传》,文字都是最全的。

或放在案几上,或放在枕边,彼此心意相通,目往神授。

这可比声色犬马快乐多了。

靖康丙午年,明诚在淄州做太守。

听说金军已经侵占了京师,明诚和我茫然四顾,看着满箱满柜的书籍字画及古器,心中恋恋不舍,却又惆怅不已,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东西,往后怕再也不归我们所有了。

建炎丁未年3月间,我婆婆去世,明诚与我奔丧南去。

不可能将所有的物品都带上。

只好把那些又重又大的印本、重复的字画,没有款识的古器丢掉。

然后又丢弃了些国子监刻本的书籍、寻常字画和些重大的古器。

几次削减,还是装了十五车。

先到海州,雇了几艘船渡过淮河,然后又经由长江,方到建康。

我们在青州老家,还锁有书册等,用了十多间屋子。

我们本打算第二年春天再运过来,但十二月时,金军攻陷了青州,那十多间的书册,尽化为灰烬了。

《马伶传》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

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

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

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

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

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

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风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

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

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

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

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

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

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

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

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走后将近三年,马伶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

“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风记》,敬献一日的欢乐。

”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

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

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

当天晚上,华林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