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0260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docx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解析版

专题08细胞增殖(含减数分裂)

一、选择题

1.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

D.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详解】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增倍,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单体和2个DNA,保证子细胞含有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和DNA,A正确。

前期染色质螺旋化为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B正确。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C正确。

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2.细胞周期的有序调控如同自动洗衣机的设定程序。

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严格有序进行,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运行。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G1+S+G2)和分裂期(M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G1期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核DNA数加倍

B.检验点5可检验发生分离的子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级,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

C.若要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可用DNA合成抑制剂作用于检验点2,使细胞停留在S期

D.纺锤体不能形成会激活检验点4,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的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1、G1期:

DNA合成前期,合成RNA和核糖体。

2、S期:

DNA复制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即DNA、组蛋白和复制所需要酶的合成。

3、G2期:

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

4、M期:

细胞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详解】

A、S期完成DNA复制,故与G1期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核DNA数加倍,A正确;

B、检验点5可检查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细胞质是否分裂,B正确;

C、S期是DNA复制期,DNA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于检验点2,细胞将停留在S期,C正确;

D、纺锤体的形成在M期的前期,纺锤体不能形成不会激活检验点4,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错误。

故选D。

3.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然后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

在这些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核DNA分子数分别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32P标记的染色体经过DNA复制后形成的子代DNA都含有32P,则前、中、后期细胞内含32P标记的DNA的相对含量都为2;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都含32P标记的DNA,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所以前、中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的相对含量为1,而后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的相对含量都为2,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细胞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且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所有子代DNA都含有32P,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4.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连续变化的过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

B.丁细胞可能是卵细胞

C.甲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

D.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信息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详解】

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A正确;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再结合乙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及其行为特点可推知:

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与丙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极体为丁细胞所示,B错误;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甲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综上分析,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一次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一次),D正确。

【点睛】

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5.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2n)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图中①代表囊泡,②代表细胞壁,③代表纺锤丝。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中的着丝点断裂导致DNA数目加倍

B.图乙细胞中的结构②是通过结构①与赤道板融合而形成的

C.加入DNA合成抑制剂不会阻止图丙细胞的继续分裂

D.若用秋水仙素抑制结构③的形成,则染色体的着丝点能正常断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丙表示有丝分裂已经结束,将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图中①代表囊泡,②代表细胞壁,③代表纺锤丝。

【详解】

A、图甲细胞中的着丝点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A错误;

B、赤道板是不存在的虚拟的位置,图乙细胞中的结构②是通过结构①与细胞板融合而形成的,B错误;

C、若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将会阻止分裂间期细胞的继续分裂,因此将会影响图丙细胞的继续分裂,C错误;

D、若用秋水仙素抑制结构③纺锤丝的形成,染色体的着丝点能正常断裂,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丝的形成无关,D正确。

故选D。

6.图示表示某同学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剪取洋葱根尖2~3mm

B.图示实验操作步骤完全正确

C.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

D.解离的目的是为了分离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实验的部分操作”流程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剪取洋葱根尖2~3mm,A正确;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步骤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据此分析图示可知,实验的③④操作步骤有误,B错误;在观察的图像中,b细胞呈现正方形,属于分生区的细胞,C正确;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分离,D正确。

【点睛】

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7.下图为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核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约为18h

B.图中I、II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在I段

D.染色体数目倍增发生在II段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

I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Ⅱ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III、IV段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一个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小时。

【详解】

A、图示一个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小时,A错误;

B、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图中I、Ⅱ段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错误;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在Ⅱ段的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错误;

D、染色体数目倍增发生在Ⅱ段中后期,D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B.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能在同一生物体内进行

C.与精原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是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均分到两个细胞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蛙体内大多数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蛙产生生殖细胞时进行减数分裂。

【详解】

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增殖方式,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蛙体内可以出现选项中的3种细胞增殖方式,B错误;

C、与精原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是由于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长的细丝,呈染色质状态,所以这时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

1)对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解离

B.可观察到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的过程

C.统计视野中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数可估算各时期的时长比例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

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

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

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

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

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

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

(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详解】

A、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使用的解离液成分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混合液(1:

1),A正确;

B、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被杀死,不可能观察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B错误;

C、统计视野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数可用于估算各分裂时期的时长比例,C正确;

D、由于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不同,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其DNA数目也与亲代细胞相同

B.G2期的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在前期时彼此分开,其间有丝状纤维相连

C.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的分散小泡在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

D.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两极间的距离也加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详解】

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所以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的相同,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如线粒体DNA是随机分配的,A错误;

B、中心体在G2期时已经复制完成,此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在分裂前期成对的中心体分开,其间有丝状纤维(纺锤丝)相连,B正确;

C、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的分散小泡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B正确;

D、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两极间的距离也加大,D正确。

故选A。

11.下图是一种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时期没有核膜和核仁

B.该图中含有8条染色体

C.该图中含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D.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时期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

A、有丝分裂后期没有核膜核仁,核膜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就消失了,A正确;

B、图中有8个着丝点,8条染色体,B正确;

C、动物细胞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C正确;

D、该图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D错误。

故选D。

12.下表表示从人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开始发生甲到丁的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的相关描述,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生理过程

细胞中染色体数

46→23→46→23

23→46

46→92→46

有关描述

性激素的作用

细胞膜功能体现

遗传信息不变

……

功能趋向专门化

A.甲过程中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个遗传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

B.乙过程中可以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丙过程结束后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

D.丁过程中细胞内的mRNA种类在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

经过甲过程染色体组数减半,且该过程需要性激素的作用,说明甲是减数分裂过程;经过乙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加倍,说明乙表示受精作用;经过丙过程染色体组数不变,且该过程不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说明丙是有丝分裂过程;经过丁过程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说明丁是细胞分化过程。

【详解】

A、经过甲过程染色体组数减半,且该过程需要性激素的作用,说明甲是减数分裂过程。

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但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个遗传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A正确;

B、经过乙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加倍,说明乙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中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经过丙过程染色体组数不变,且该过程不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说明丙是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结束后细胞的体积减小,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提高,C正确;

D、经过丁过程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说明丁是细胞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经过该过程细胞内的mRNA种类在变化,D正确。

故选B。

13.某研究小组培养获得放射性14C完全标记的动物细胞样本,使其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分别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如下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20

40

10

20

20

20

A.甲细胞肯定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丙细胞可能处于在12C培养基内的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

C.乙细胞肯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细胞中标记的DNA分子数是标记的染色体数的2倍,说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DNA上均含标记,可判断DNA复制了一次。

乙细胞中标记的DNA分子数是标记的染色体数的2倍,说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DNA上均含标记,可判断DNA复制了一次,但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甲细胞的一半,又根据甲和乙均为分裂中期的细胞,可判断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可能为有丝分裂中期,也可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丙细胞标记的染色体数与DNA数相等,且丙为后期的图像,由于染色体数是甲细胞的一半,可知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由表格中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标记的DNA数分析,甲细胞的DNA应该是在12C培养基中复制了一次,所以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错误;

B、丙细胞可能是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有40条,但有标记的是20条,DNA有40个,含标记的DNA有20个,B正确;

C、乙细胞中标记的染色体数是标记的DNA数一半,且均为甲的一半,加之题干信息可知实验期间收集到的细胞样本甲和乙都处于分裂中期,乙肯定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C正确;

D、据题干,样本甲、乙两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甲细胞中标记的DNA数是标记的染色体数的两倍,根据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说明甲细胞只进行了第一次DNA复制,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DNA的复制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①,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细胞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为1:

2:

2,对应图②中的BC段

B.细菌与图②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C.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D.正常情况下图①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均为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①: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并且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

分析图②:

AB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复制,CD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着丝点分裂,因此BC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

【详解】

A、图①细胞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为1:

2:

2,对应图②中的BC段,A正确;

B、细菌和图②BC段细胞都没有核膜和核仁,B错误;

C、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C正确;

D、图①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形成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因此正常情况下图①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均为AaBb,D正确。

故选B。

15.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A.间期和后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中期

【答案】D

【解析】AB、据图分析,图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核DNA=1:

2:

2,后期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AB错误;

C、末期细胞中也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

D、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染色体:

染色单体:

核DNA=1:

2:

2,D正确。

故选D。

16.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

甲类细胞核DNA量为4C,乙类细胞核DNA量为2C,丙类细胞核DNA量为2C~4C.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甲类细胞和乙类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

C.乙类细胞中可能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

D.甲类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都是1: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鼠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类细胞核DNA量是乙类细胞的两倍,则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中期、后期;乙类细胞处于G1期和末期;丙类细胞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类细胞之间,则丙类细胞处于S期。

【详解】

A、小鼠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使细胞核中DNA含量不能加倍,因此会导致乙类细胞的比例增加,B正确;

C、乙包括处于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其中G1期细胞中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C正确;

D、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中期、后期,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是1:

1,G2期、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都是1:

2,D错误。

故选D。

17.下图是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部分细胞分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③细胞的分裂方式可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周期中

B.图②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图③细胞中含2个四分体

D.由图④细胞可判断出该生物的性别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①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③含有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图中①和③细胞的分裂方式属于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可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周期中,A正确;

B、图②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B错误;

C、图③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不含四分体,C错误;

D、图④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或第一极体的后期,不能据此判断该生物的性别,D错误。

故选A。

18.如图为某一个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为精细胞

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①②④

C.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

A、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雄性动物;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错误;

B、根据分析,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①②④,图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B正确;

C、动物的精巢(睾丸)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卵巢中同一时期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很少,并且它的分裂是不连续的,一般不用雌性动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雄性动物,所以可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C错误;

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③④⑤,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