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9730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docx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事业单位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真题2014年06月21日

一、选择题(总题数:

50,分数:

100.00)

1.专业是在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特殊职业,下列不属于专业性的职业是______。

 A.医生

 B.律师

 C.会计师

 D.售货员 √

解析:

同律师、医生、会计师一样,教师也是一类从事专门活动的专业人员,而售货员不属于专业人员。

2.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______。

 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

 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

 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

解析:

3.社会和国家对各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问题所做出的规定称为______。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C.学校教育目标

 D.教育方针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4.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家是______。

 A.布鲁纳

 B.华生

 C.赞可夫

 D.卢梭 √

解析:

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5.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

 A.尼德兰

 B.夸美纽斯 √

 C.斯图谟

 D.福禄贝尔

解析:

1632年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方法和实施内容。

6.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可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像医生一样,成为______。

 A.学生的诊断者 √

 B.学习的指导者

 C.学生的管理者

 D.不断进取的人

解析: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才能够有助于因材施教,发扬每个学生的长处,而教师了解学生就是像医生看病一样,通过观察和了解进行诊断,所以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诊断者。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__年。

 A.1951

 B.1978

 C.1985

 D.1986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8.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______。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解析:

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9.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定向型培养是指______。

 A.师范院校培养 √

 B.非师范院校培养

 C.不确定发展方向

 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解析: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0.主要研究学校领导人如何管理学校的学科是______。

 A.教育管理学

 B.教育行政学

 C.学校管理学 √

 D.教育政策学

解析:

学校管理是一种提高学校教育有效性的活动,学校管理学则是一门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学科,它融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管理的现象和规律,也就是指导学校领导人如何管理学校。

1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意思是说______。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解析: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业特点上、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上、对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上以及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上。

12.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______。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解析:

开展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主要是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

13.爱因斯坦认为,有一种思维活动是创造活动的重要必经阶段,这种曾经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都起过重要作用的思维活动是______。

 A.理性的直觉 √

 B.感性的直觉

 C.定量分析

 D.灵感

解析: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都是思维直觉的、理性的活动体现。

1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______。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

 D.《春秋》

解析:

《学记》中提出“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即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15.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然而并不属于近年来我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的运动是______。

 A.愉快教育

 B.和谐教育

 C.生活教育 √

 D.情境教育

解析: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抗战时期,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持久影响,但其并不属于素质教育实验运动。

1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__。

 A.十五大

 B.十四大 √

 C.十三大

 D.十二大

解析:

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______。

 A.永恒性

 B.历史性 √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解析:

历史性,即通过把“独尊儒术”放在西汉初期的历史环境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18.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______。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解析:

19.在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中,所谓“教学操作能力”是指______。

 A.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B.教师事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周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

 C.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

 D.教师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解析:

教师教学能力中的教学操作能力就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部分。

20.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是因为______。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解析:

教学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1.中国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距世界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约______年。

 A.80 √

 B.70

 C.40

 D.30

解析:

中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人类学》是1988年冯增俊出版编译的《教育人类学》,该书不仅翻译了当代教育人类学的数篇重要论文,还在书首撰文对国外教育人类学进行全面评述,第一次划分文化和哲学教育人类学流派的特点并阐述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基本看法;世界上第一本《教育人类学》是1908年意大利特殊教育及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美国出版了世界第一本《教育人类学》专著,把体质人类学概念应用到教育上,也重视文化及种族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对教育人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22.处于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

解析: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23.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主要倡导者是______。

 A.蔡元培 √

 B.胡适

 C.陈独秀

 D.李大钊

解析:

24.专家问卷调查又称______。

 A.头脑风暴法

 B.反向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法 √

 D.哥顿法

解析: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该方法是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多轮函询,征集专家意见,通过定量处理,取得预测结果的一种定性预测法。

25.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

 A.胡塞尔、伽达默尔

 B.海德格尔、萨特 √

 C.弗洛伊德

 D.罗素、维特根斯坦

解析: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和梅洛—庞蒂等。

26.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______。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解析:

2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

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______观点。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解析:

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8.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______。

 A.报复 √

 B.逃避

 C.顺从

 D.自尊

解析: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做到尊师爱生,不能体罚学生。

如果教师在师生冲突过程中体罚学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反抗,容易导致学生报复。

2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__。

 A.劳动起源论 √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解析:

劳动起源说由前苏联的教育学家米丁斯基和凯洛夫提出,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30.“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这话的意思是______。

 A.一元化的人才观

 B.以智育为核心的人才观

 C.多元化的人才观 √

 D.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才观

解析: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这句话的意思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人才,就会多出很多人才。

也就是说我们在评价人才时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______实行。

 A.1994年1月1日 √

 B.1994年9月10日

 C.1993年11月1日

 D.1995年1月1日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32.______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五条规定: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33.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了教师的权利,第八条明确了教师的义务。

34.我国最早的教育机构是______。

 A.庠 √

 B.序

 C.学

 D.校

解析:

“庠”是我国古代的学校,其最初建立是在夏朝,也是我国最早的教育机构。

35.______是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解析: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中,是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36.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的著作是______。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

 C.《大教育论》

 D.《教育心理学》

解析: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从时间上来说,他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37.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______决定的。

 A.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B.社会生产力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同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目的。

38.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解析: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9.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现______。

 A.强制性、普及型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解析:

小学阶段课程应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40.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指______。

 A.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

 B.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解析:

我国现阶段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1.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学校的______。

 A.教育方针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 √

解析:

我国1982年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2.归因指的是______。

 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

 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C.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解析:

43.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条件是______。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

 D.学习的方法

解析:

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它只是迁移产生的前提,但不是惟一的条件。

根据概括化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

44.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__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解析: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而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45.课堂纪律管理最终目标是______。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

解析:

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控制。

课堂纪律管理包括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以及自我促成的纪律,其中自我促成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4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______。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解析: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受用无穷”这句话意在说明教授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他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47.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______。

 A.正迁移

 B.负迁移 √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解析:

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被称为负迁移。

48.以下______不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49.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______。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

解析: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是在强调“做”的重要性,也就是强调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50.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电影视频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______。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

 D.言语直观

解析:

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等。

二、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

10,分数:

30.00)

51.师生关系的意义是______。

 A.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

 B.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

 C.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

 D.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

解析:

52.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______。

 A.幼儿教育 √

 B.初等教育 √

 C.中等教育 √

 D.高等教育 √

解析:

《教育法》中提出: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53.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包括______。

 A.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

 B.在教师劳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

 C.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

 D.对自身人格的陶治作用 √

解析:

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对学生,对工作,对社会,对自己。

54.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三结合分别是______。

 A.家庭教育 √

 B.道德教育

 C.学校教育 √

 D.社会教育/社区教育 √

解析:

“三结合”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的结合。

55.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的是______。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解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出自《礼记·学记》。

56.潜在课程主要是指______。

 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

 D.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 √

解析:

潜在课程又称为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5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阶段,分别是______。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解析:

根据不同阶段教育学在对象、概念、方法、结构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将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分为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形成、创立阶段)、科学阶段(发展阶段)。

58.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______。

 A.语言表达能力 √

 B.教育教学能力 √

 C.组织管理能力 √

 D.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

解析: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包括:

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这四方面的能力。

59.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______三种心里内化形式。

 A.道德内化 √

 B.知识内化 √

 C.智力内化 √

 D.语言内化

解析:

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化形式,分别为:

道德内化(个人品德)、知识内化(认知结构)、智力内化(智力操作)。

60.校园文化包括______。

 A.校园物质文化 √

 B.校园精神文化 √

 C.校园活动文化

 D.校园制度文化 √

解析: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三、判断题(总题数:

20,分数:

20.00)

6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教学表达为:

个性差异=Xi-X。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个体差异离均差概念。

62.教育与社区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综合性研究。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教育与社区关系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应该属于教育社会学中的观层面的研究。

6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最近发展区概念描述。

6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65.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瓦·根舍因。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范例教学由瓦·根舍因在1951年提出。

66.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标准差概念

67.学生在教育工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