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真说.docx
《形意真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意真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意真说
形意真说
形意拳走到21世纪的今天,其实也不容易了.尤其在世界搏击术迅猛发展的现在,处境其实不容乐观.首先,关键一个问题,形意拳,需要练什么,怎么练.我们所学的一些东西又到底是练了什么?
!
形意毕竟是拳术,然而现在很多练了形意的人不能打不会打也是事实,一个鲜明的证据就是现在很多形意拳派标榜自己是真正能打的实战武术——一门拳术还要强调自己是能打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就是,很多形意拳派的训练体制设置的问题——没有清楚明白的告诉练习者你该练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练——这不能说一定就是形意拳的练功目的不明确,没有针对性,但至少是没有清楚告诉练习者。
所以也同时造成了练习者本身对所练的东西不知道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这也造成了事倍功半的坏效果。
另外再加上形意拳号称练打合一,怎么练的就怎么用,有些人就拿着功法架子就跟人动手去了,怎能不败?
!
形意吧,五行、十二形,其实我说过很多次,就是练功的功法架子,不是打法、用法。
什么叫功法架子呢?
其实就是搏击素质的训练,最根本的素质训练。
如果一个人要搏击,他需要1、强健的体魄——这决定体能、抗击打能力。
2、灵活性和柔韧性。
3、身体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以上两点决定了搏击者的反应、身体的移动的灵活性和速度。
4、发力模式和发力强度。
要想获得良好的打击力,必须先建立一个规范的发力模式,形成本能,就算身体极度疲惫时,也能按照这个模式完成动作。
这是保证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也不会做无效攻击的前提。
而发力强度,来源于对参与发力的肌肉的强度的锻炼。
这个与发力模式的构建是相符相成的。
由这个角度来看五行、十二形,就能明白这些动作的设置是干什么的了。
五行拳不是形意的五个基本招数。
三体式。
是基本的站位,培养良好的身体建构,体会好整的感觉,以及基本找到自身体重的感觉,为以后的运用和运动起来打下基础。
劈拳,是三体式换式练习和最初的移动运动练习。
崩拳,发力模式的建构。
就是前趟后瞪拧腰转胯。
炮拳,远距离移动打击及最基本的控手打法练习。
横拳,近距离的发力练习。
钻拳,上方发力。
如果说五形拳是发力的重点训练的话。
而十二形,更多的则是身体素质的训练。
然而在这些东西里,我们很遗憾的说,没有看到直接针对搏击的专项练习,或者说是能直接转化成战斗力的,直接与搏击接轨的练习。
虽然这些训练也是为打服务的,但却是隐性的,没有直接表露出来。
怎么说呢?
这就象是给了你枪和子弹,却没告诉你怎么上膛扣扳机。
真正能打的练习是什么?
最简单和根本(高级的咱还先别谈)的就是基本招法与步法的结合训练。
基本招法训练怎么打中。
步法训练距离的把握。
然后是反应和灵活性的针对训练等等。
而这些,在五行十二形里好象都有,但好象哪个也不是专门训练的,针对性都不是那么强。
例如:
基本的招法训练
形意的基本招式问题.谈到这个,我们必须先明确搞清什么是/可以称作基本招式?
有现成的例子,就是拳击的直、勾、摆(以前好象还有双边勾拳和羚羊拳,后来成禁招了)。
它们鲜明的体现的基本招式该有的特点:
简单、有效;相互之间易于搭配组合;可构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多角度进攻。
例如:
左右边是摆拳,上可直拳,下可勾拳等等。
而且这些都是实打实提炼出来的最有效招数。
对了,不可忘的还有它们的一些防守方法,例如拨挡、格挡等等。
这些保证了他们攻守有序。
其实,实战不过就是最快最简单有效的保护自己、击倒敌人。
所以越是简洁有效的招数,越起作用。
太麻烦的,则很耗体力。
所以,由此来看形意拳,它的基本招有,但是也隐藏在五行、十二形之中了。
另外,形意毕竟不是拳击,它的基本招还有其自身的另一些特点。
我们可以根据他的特点来找寻这些基本招。
形意的特点就是劲力。
我提过,形意的根本还是练习发劲的东西多。
李小龙先生也提过,他所有的秘诀不过就是:
近身和发力。
而发力我们练了,现在是找到怎么用,用在哪里。
怎么用呢?
不过是几个方位而已:
下劈,上挑/下砸,上撩;左削、右砍/左圈,右摆;上钻,中平崩。
形意忌拳击式的直拳,这跟它们发力要领有区别有关系,大家可参看姚宗勋著作里提过:
不直的直拳——卫拳。
当知不是我胡言乱语。
所以,扯些题外的:
注意看的话,可以发现,形意的攻击多循一点弧度,即使已经很直了的崩拳也是如此,这和它运用体重的基本原理相符的。
所以大家可以屏弃拳击式的直拳,专练咱们的。
大家也许还留恋直拳攻击头部的简洁有效。
那么我向你推荐马形,用大成的说法是栽捶。
由高就低,更顺。
还是那句话,跟着感觉走,怎么劲力顺畅、省事,怎么来。
上述分发劲方向的,是一种找寻基本招的方法。
还有一种,是分发劲种类的,也可供大家参考。
孙门五劲的口诀:
枪劲是中顶正穿,刀劲是以线打点,剑劲是走粘对顺,鞭劲是纵长摔贯,罩劲是气打无觉。
除了罩劲是怎么回事我不明白。
其余四劲我还可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枪劲可以用崩拳。
刀劲可用掌缘,鞭劲是掌心掌背摔、拍、扇,翻背捶也可用。
剑劲个人认为八卦穿掌当如此用。
以上提供给大家找寻自己基本招的一些参考方式。
我不强列出一些,是因为我们毕竟是无限制的格斗类型的,个人喜好、特点毕竟不同。
拳击毕竟规则保护,它必定规定你只能使什么。
我们不在此列。
我们只须给出大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找寻自己的基本招时绝对不能违背了形意的一些规定,象二十四要,各个关节部位的要求。
不然,你的打击力定受影响。
所以,我提到的一些招数名称如:
崩拳等等,指的仅仅是它的手型,而不包括拳架子姿势。
步法、身法
我以为,大概是类似心意所讲的所谓"拳把"的东西吧,一势含诸多用法/理法,势势可衔接变化.学者也许可以不懂其理,但只要敢按所学使用,可胜得一批人。
但是,这个东西呢,我以为有其好处,也有其弊端。
究其利弊,我所不取也。
因我遇到过练心意的——不是什么高手,但也是所谓的名家弟子,因其个人原因,恐怕所学并不精深,也许也未得其师真传。
但是自己声称也胜了不少人。
与我动手,上步单把,上击我胸,下腿踢我迎面骨,式子是很猛,加上一声所谓“雷声”,着实吓了我一跳,没见过这么打的。
好在我本能反应还快,原地一右转身(我本来正面对着他,没有摆什么戒备式),左手一顾头面,右手就是一顶肘。
因发力本能的需要,将重心一甩起来,右肘很轻松的就挤着他的左臂打进去了。
事后我总结这次打斗的经验。
那时动起来,根本想不到怎么来手我怎么这么接然后又怎么打了等等,甚至对方来手你不见得看得清,象这个心意的,我甚至突然没有想到他出手会是这样的,没接过这样的手,怎么办?
还是靠本能,最熟的防守手法,往他来路上这么一呼鲁(没办法瞄得那么准),只要碰上一点他力发的就不会顺畅,稍不顺畅,打击力就会下降很多。
我们就受得了。
另外,就是躲闪移动,将他要打击的部位哪怕稍闪开一点点,所受的打击也会小很多。
另外,不是一味的后退,得顶着上去。
这是白话的说法。
如果改为、书面语,我的解说就漂亮多了。
显得我好象赢得也很漂亮——对手以单把进,我三角步一闪,左手猫洗脸顾其来手,右手虎抱头一肘击其肋,周身整劲一合,将其击出(废话,谁肋叉子上挨一肘,不得往回退两步啊?
!
)。
但是,哪个说法更有参考价值呢,大家自己会比较。
再继续分析。
其实,我想他的老师不是没有教过他,应该进步夺式,最起码,如果练过心意的“过步践窜”一式的,也该明白这个道理,而这一式含在心意四把捶之中,是心意的基本套路。
但是,显然他没有作到这一点,不是不明白,而是根本作不到。
就是说,面对我这个对手,他这着没用。
最后可说反被我夺式了——那一肘就含着夺式的东西。
为什么呢?
因为我明白这个道理,遇对手本能也防着这个。
拳打两不知,我们悲哀在只能欺负不明白的人——他要遇上个没练过的,我想一定打的轻松。
另外,风云生兄说能短期训练出实力很强的学生,只教动手的“势”。
我信,但看对手是谁遇上什么样的。
另外这种教法,我认为最大的弊端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以后遇上更高的,他无法从所学中自我提高,因为到一定层次,比拼的是综合素质,那不是招式所能弥补的。
所以我不取。
而从三体、五行练起,最大的好处是保证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行、十二形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套易筋经。
而步法的进去与进不去问题,我认为不单单是他明不明白/知不知道怎么进的问题。
还有一个做得到作不到的问题。
其一是身体素质,他这一步能不能按规定要求迈出去?
身体素质到那了么?
!
没有则免谈,这一夺位永远是作不好的。
那个心意对手就是,虽然单把是上下齐击,但他的身体素质不到,顾上就顾不了下,因下盘没有威力,我得了不少便宜。
其二,遇上什么样的对手。
如果你的对手是一个练得还不错的拳击手呢?
你进身夺式,他也许不明白太多拳理,但他知道对手冲过来时会双手护头,周身一缩,全力顶上,敢于搂抱。
而你,你真的那么有把握说,我下一下子随便一击一定能使他无力再战么?
!
如作不到,那么,混战之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我说这些的意思,其实是说,不要过于迷信某些东西,一定是万试万灵的。
这些东西不可不知,但不要不分情况场合都用。
要相机量力而行。
象八卦的打法与三皇炮捶的夫子三拱手的打法背道而驰,又哪个对哪个错呢?
用拳击的思路来考虑形意,我认为有其好处的,我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
而是吸取他可取之处。
例如:
拳击是分级别的。
分级别是为了什么?
就是说把水平差不多的人摆在一起比。
我们传统武术的很多招法与战绩其实是建立在会的人打不会的人身上的。
如果大家都练过,结果会怎么样,战况会如何?
哪些东西才实用?
不用我废话,民国时期的国考和各种擂台赛已作回答。
我认为,只有在考虑问题时,永远想着对手是与自己差不多,甚至高出一些的情况下(如身高,体重等),所选出来的东西才更有效。
越是这样,越能刺激你在别的地方挖潜,来弥补差距。
而要比试,也是要如此比,才能推动进步.
小议网上形意名家兼谈如何辨别真功形意拳是内家拳,需得门内心法才能登堂,近代形意名家辈出,名气大了,传播也广,不过也流于太极的弊端,那就是多数人练的是走味的形意,以至于有人说形意是挨打的拳,实则未窥形意门径。
形意练的是整劲、寸劲,前辈的高手往往一出手就发人丈外,一触即溃,请注意,这是打出去的,而不是现在有些人是把人推出去的。
也就是所谓的打人如挂画,功力深厚的能把人打的凌空倒转。
马金镛先生讲张兆东打人能把人打的凌空倒转,我师父也对我说过说赵道新打人“折个”,又说张恩桐喜欢把人打上树,李文彬的文章里也说当年尚云祥也曾把他打的凌空倒转,这些前辈的功夫现在能继承下来的寥寥无几,真是可叹。
要说形意真功心法还是有传下来的,现在是网络时代,资讯发达,有些名家展现出来的功夫也非同一般。
说说孙门,这两天有人骂寿关顺,说他是棒槌功夫,这话有些损,要知道形意的高手多为虎像,寿先生是练到了才有那样的变化,再高的是由重至轻,再到轻灵的境界,这未免难为寿先生了,综观整个孙门,打到寿先生境界的恐怕没几个,多数的连重都重不了。
再说说尚门,李宏虽然是掌门,但功夫看来一般,看他以前的光碟,僵硬的很,一大把年纪了还在明劲阶段逛荡,还说是尚云祥说的再打几十年明劲云云,明摆者当年李文彬学的时间短,尚云祥只教了入门的东西而已。
李老才是真传,尚门的宝贝都给他抖搂出来了。
前几天看李宏的十二洪捶柔和了不少,看来这几年也长了功夫。
不过尚门功夫最好的,我看还是张世杰,看照片隐隐有虎像,肚子再大点就更象尚云祥了,练形意的很多都是枣核的身材,两头小中间大,没脖子,丹田气足啊。
要说枣核的身材,还数王树金,台湾的,据说是张兆东一支的传人,被日本人象神一样供起来,看他打五行连环,象坦克一样。
另一类的身材是龙形,比如孙禄堂、薛颠,因为各人的先天条件不同,练到身上的功夫表现形式也有差别,龙形的身材比较瘦,但筋骨强劲,上下一体。
山西的车派叫心意,看郭瑛的功夫也是不错,极松极短,打的都是寸劲,不过感觉发力太多,形意还是多养少耗为妙。
同是山西,宋存旺的形意是另一番景象,凭心而论,宋师傅的形意是我见的最漂亮的(指架子),不过宋存旺的功夫多半得自南少林五行柔术,过于圆滑,形意的味道淡了。
再说说心意,上海谢兴邦系的吴秋亭功架漂亮,但功力还有待琢磨,只能称得上是好手。
看过有个练圣行心意的,拳架极松,又不失整紧,难得。
不过心意最棒的还数北京的李行功,老爷子的拳又松又整,有时候发的力还是脆的,好功夫。
张源侠的师父陈守孚也是一等一的功夫,看了段蛇拨草,够圆、够整,那才是心意的高手。
见过于化龙的高足许谷鸣的碟子,打的也比较松活,不过感觉功力还不如陈守孚。
至于李洳波、马雷石等人,就太一般了。
记得当年有一次在学校里和师父在路上,有个老头,骑辆破自行车,趿拉双板鞋,和师父打了声招呼飘然而过。
老头过去后师父和我说:
“练八极的,80多岁了”。
KAO,我看也就60来岁呀。
说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内家拳是改变气质结构的拳,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若是练的对了,起码能年轻一二十岁,看看一些名家的照片吧,陈守孚哪象50岁的人啊,寿关顺哪象60岁的人啊,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他拳是否松整,内家拳的高境界是一样的,都是柔的。
本不想评论意拳/大成,是非比较多。
有人说公茂安棒,我没见过,不敢评论。
看过王选杰、霍金来的片段,功夫确实不错,从照片看于鸿坤、王尚文也是气势十足。
王选杰的一脉出了不少人材,看来大成把形意八卦的东西又拣回去,还是有些道理的。
论意拳第一人,当然还是姚老,姚老的寸劲才叫棒,郭瑛和人家一比显得还毛糙的很。
早年听于国权评论,说光子、荣子功夫不错,但崔瑞彬更棒,当今意拳门内魁首也。
虽然据说崔瑞彬在一次交流当中失手,但杜振高胜之不武,并且之后推脱不比,显得没有武士精神了。
话又说回来,泰森也有被打倒的时候,赵道新也曾在对练中被裘稚和打休克,但赵老的功夫没人怀疑,泰山北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