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2779224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X 页数:112 大小:14.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解读.pptx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解读,何小涛,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养护处2016年10月20日成都,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以及交通需求的快速发展,公路养护正成为我国公路发展的新主题。

安全和畅通是道路使用者对公路运营养护期间尤其是养护作业时的基本要求。

(1)公路养护作业时人员、设备及过往车辆的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公路养护作业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公路运营与养护期间的综合服务水平。

安全问题,畅通问题,前言,1.编制背景,我国早期并没有专门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以下简称原规程)是指导公路养护安全作业最全面的指导性文件。

自原规程首次颁布实施以来,对提高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公路养护提供安全工作环境,减少对养护作业区的交通影响,降低养护作业区内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言,1.编制背景,但原规程主要给出了一般路段养护安全作业相关规定,内容覆盖面不全,部分条款针对性不强,已不适应公路养护作业安全和通畅的保障要求,尤其在养护作业分类、控制区限速、各区段长度、控制区布置、养护作业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前言,1.编制背景,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厅公路字2010132号)和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管理导则(交工路发2001620号)相关规定,对原规程进行修订,制定了新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

前言,1.编制背景,新规程主要从两个角度9个方面对原规程进行修订:

结构性修订。

在原规程基础上增加了基本规定、四级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养护作业的章节,将桥梁和隧道作业区布置由一章内容分为两章,分别做了修订。

技术性修订。

对原规程做出了相应的技术性修订。

(1)养护作业分类:

提出了按作业时间划分作业类型的方法;

(2)养护作业限速:

提出了限速方法,修订了最终限速值;(3)作业控制区划分:

修订了控制区划分及各区段长度,增加了横向缓冲区;(4)养护安全设施:

修订并补充饿了安全设施种类、功能及布设方法;(5)提出了差异化布置策略:

引入了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两侧差异化布置,修订并补充了二、三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6)修订了平交、收费广场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

2.修订内容,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告第16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的公告现发布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同时废止。

2015年4月20日,前言,3.新规程发布,一、总则,1.0.1为规范公路养护安全作业,保障养护作业人员、设备和车辆运行的安全,制定本规程。

明确了新规程编制目的是规范公路养护安全作业,保障养护作业人员、设备和车辆运行的安全。

1.0.2本规程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安全设施布设和安全作业管理。

新规程扩大了的适用范围。

1.0.3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与作业管理应遵循布置合理、管控有效、安全可靠、便于实施的原则,应根据作业时间划分公路养护作业类型,并进行相应的安全作业管理,保障养护安全作业,提高管控区域的通行效率。

尽力保障行车通畅。

二、术语和符号,2.1.1长期养护作业(Long-termMaintenanceWork)定点作业时间大于24小时的各类养护作业。

2.1.2短期养护作业(Short-termMaintenanceWork)定点作业时间大于4小时且小于等于24小时的各类养护作业。

2.1.3临时养护作业(TemporaryMaintenanceWork)定点作业时间大于30分钟且小于等于4小时的各类养护作业。

2.1.4移动养护作业(MobileMaintenanceWork)连续移动或停留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动态养护作业。

移动养护作业分为机械移动养护作业和人工移动养护作业。

原规程并没有明确的养护安全作业分类,新规程明确了以养护作业时间为标准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分类方法。

清扫、检测等,移动,灌缝、坑槽修补,定点,预防性养护等,定点,大范围大中修,定点,0-0.5h,0.5-4h,4-24h,24h,明确了以作业时间为标准的养护安全作业分类方法。

养护安全作业分类标准,三、基本规定,大、中修工程(含预防性养护)交通组织设计要求:

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养护作业路段的安全和保通方案,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交通组织管理与安全作业管理,公路管理机构或经营管理单位审查,有关部门审批,公路管理机构或经营管理单位应对养护安全作业进行监督检查。

3.0.1公路养护作业可分为长期养护作业、短期养护作业、临时养护作业和移动养护作业。

应根据养护作业类型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通方案。

明确提出了应根据养护作业类型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通方案。

三、基本规定,103省道施工.,3.0.4公路养护作业应利用可变信息标志、交通广播、网络媒体、临时性交通标志等沿线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前方公路或区域路网内的养护作业信息。

明确提出了公路养护作业(主要指大中修工程)信息发布的要求,信息发布的形式可多样化。

3.0.5公路养护作业应组织制定养护安全作业应急预案。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落实处理突发事件的人员、装备、材料准备等。

三、基本规定,3.0.6养护作业前应了解埋设或架设在公路沿线、桥梁上和隧道内的各种设施,并与有关设施管理部门取得联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当通航桥梁养护作业影响到航运安全时,应在作业前向有关部门通报。

埋设或架设在公路沿线、桥梁上和隧道内的各种设施多种多样,损坏后可能影响养护作业安全,因此,在养护作业前,公路管理机构或经营管理单位、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了解各种设施的埋设与架设情况,对于公路养护作业可能损坏设施的情况,应在养护作业前联系设施相关管理单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三、基本规定,3.0.8公路养护作业未完成前,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控制区的范围和安全设施的布设位置。

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可有效警示并引导车辆平稳通过养护作业区域,作业控制区内的安全设施被移动或移除时,可能导致过往车辆对作业控制区的误判,给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公路养护作业未完成前,任何人不得随意移除或改变养护安全设施的位置、扩大或缩小养护作业控制区的范围。

三、基本规定,3.0.9养护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穿着反光服,佩戴安全帽。

交通引导人员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通引导人员应面向来车方向,站在可视性良好的非行车区域上。

2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时,交通引导人员宜站在警告区非行车区域内。

进入养护作业控制区人员的安全性与自身的可视性密不可分,按有关规定穿着带反光标识的服装来保证自身的可视性。

公路安全施工风险较大,如在桥梁、隧道、落石路段养护作业及应急抢险、抢修作业时,需要佩戴安全帽,以确保作业人员的自身安全。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车速快,为保证交通引导人员的安全,交通引导人员宜站在警告区非行车区域内。

三、基本规定,3.0.10公路养护作业人员必须在作业控制区内进行养护作业。

人员上下作业车辆或装卸物资必须在工作区内进行。

3.0.11过渡区内不得堆放材料、设备或是停放车辆。

摆放的作业机械、车辆和堆放的施工材料不得侵占作业控制区外的空间,也不得危及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安全。

摆放作业机械、车辆或堆放的施工材料侵占了作业控制区外的空间时,将严重影响过往车辆的正常行驶,车辆为躲避可能会冲进工作区或与其他过往车辆发生碰撞,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3.0.12公路养护安全设施在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维护,保持设施完好并能正常使用。

用于夜间养护作业的安全设施必须具有反光性或发光性。

夜间安全设施,三、基本规定,3.0.13夜间养护作业应布设照明设施和警示频闪灯,并应加强养护作业的现场管理。

夜间养护作业可视效果不佳,且驾驶者可能存在疲劳驾驶,为引起过往车辆驾驶员的注意,应充分保证工作区的照明亮度,并布设频闪及语音提示来引起驾驶员注意到前方的养护作业,以较高的警惕性顺利通过养护作业路段。

三、基本规定,3.0.14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安全设施的布设与移除,应按移动养护作业要求进行。

安全设施布设顺序应从警告区开始,向终止区推进,确保已摆放的安全设施清晰可见;移除顺序应与布设顺序相反,但警告区标志的移除顺序应与布设顺序相同。

警告区标志的移除顺序应与布设顺序相同是为了避免作业车辆与正常行驶的车辆逆行。

3.0.15公路检测宜根据作业时间按相应的养护作业类型布置作业控制区,并应加强现场检测作业管理。

国外养护作业控制区分为:

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六大区域。

其中缓冲区包括横向缓冲区和纵向缓冲区。

为了保障工作区安全,纽约州标的准还提出了车辆保护区的概念。

美国纽约州标准,控制区划分方法-国外划分方法,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原规程,原规程提出了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的六大区段,分别为:

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

与国外划分方法相比,缺乏横向缓冲区及车辆保护区。

新规程在结合国外划分方法和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在可以保障通行车道宽度的情况下应设置横向缓冲区,对设置车辆保护区不做统一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我国控制区划分方法,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4.0.2长期和短期养护作业应布置警告、上游过渡、缓冲、工作、下游过渡、终止等区域;临时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可在长、短期养护作业基础上减小区段长度,有移动式标志车时也可不布置上游过渡区;移动养护作业控制区可仅布置警告区和工作区,警告区长度可减小。

四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可在二、三级公路养护作业基础上简化。

各种工况养护作业的具体布置方法应按本规程第6章至第14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新规程根据控制养护管理成本的理念对临时和移动养护作业控制区进行了适当简化。

警告区上游过渡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警告区工作区,长期、短期,临时作业,机械移动,人工移动,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含横向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新规程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划分方法,警告区工作区,有移动式标志车时可不设,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4.0.3养护作业控制区限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限速过程应在警告区内完成。

2限速应采用逐级限速或重复提示限速方法。

逐级限速宜每100m降低10km/h。

相邻限速标志间距不宜小于200m。

3最终限速值不应大于表4.0.3的规定。

当最终限速值对应的预留行车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降低最终限速值。

4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封闭路肩养护作业,表4.0.3中的最终限速值可提高10km/h或20km/h。

5不满足超车视距的二、三级公路弯道或纵坡路段养护作业,最终限速值宜取20km/h。

6隧道养护作业,表4.0.3中的最终限速值可降低10km/h或20km/h,但不宜小于20km/h。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限速策略研究方法,调研:

实地调研和已有研究结果调研计算机仿真研究:

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养护区域事故资料,无法进行直接安全评价。

实际交通情况非常复杂,理论分析很难涵盖所有的实际交通状况。

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再现各种交通条件下的交通流运行状况,生成大量接近实际的仿真数据,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综合利用调研数据、理论解析及仿真评价方法,进行高效、全面、多层次的研究具有实际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驾驶员行为参数,道路类型道路的几何尺寸,几何尺寸加减速特性期望车速,交通构成交通量,人,道路,车辆,交通流,等级公路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等级道路在不同设计时速及交通量的情况下不同限速策略及最大限速值的安全性。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MSDE:

表示跟车过程中前后车辆之间的等效最小安全距离,数值越大车辆越安全。

MSDE0时,代表两车之间保持着安全车距;当MSDE0时,代表两车间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不同限速策略的效果对比,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逐级限速和重复限速,按每100m速度降低10km/h的标准逐级设置限速标志。

当第一级限速既是最终限速值时,因采取重复限速。

降速标准是在借鉴德国及我国西部交通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并通过实车测试验证。

采取限速重复提示策略时,两个限速标志间隔为200m。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以MSDE为评价指标,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交通量条件下,设定不同的最终限速值进行仿真模拟,通过结果对比确定了各级公路的最终限速值。

不同限速条件下的高速公路MSDE分布,最大限速值:

限速值是否越低越安全?

限速值过高安全性低,限速值低,安全性不是最高,(120km/h),(100km/h),限速值过低安全性降低,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表4.0.3公路养护作业限速值,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4.0.4警告区最小长度应符合表4.0.4-1和表4.0.4-2的规定。

当交通量Q超出表中范围时,宜采取分流措施。

在警告区,驾驶员从看到第一块施工标志后开始注意到前方存在养护作业区域,根据布设在警告区内的交通标志来调整行车状态。

警告区的最小长度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确定,其中交通量可用养护作业路段在无养护作业时的断面高峰小时交通量除以养护作业剩余车道数计算。

警告区的最小长度由下列因素决定:

1)车辆在警告区内改变行车状态所需要的时间;2)警告区末端车辆发生拥挤时的最大排队长度。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S警告区最小长度(m);S1从正常行驶至最终限速值所需的距离(m);S2车辆到达警告区排队尾部时的最小安全距离(m);S3因车道封闭、车道数减少、行车条件改变等因素引起的车辆排队长度(m)。

S=S1+S2+S3,警告区的最小长度可以由下式来估算: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警告区布设逐级限速标志,限速区域长度S1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与分别为限速前、后的车辆行驶速度,km/h。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是以速度行驶的后续车辆在到达警告区下游不会与前面的改道车辆或排队车辆相撞的最小安全距离,可以按下式计算,计算值列于表4-1中。

式中:

驾驶员反应时间,通常取2.5s;道路纵向摩阻系数,取值范围0.290.44;道路纵坡,上坡取“+”,下坡取“”;重力加速度,9.8m/s2。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计算值列于表4-1中。

表4-1S2计算表,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因为车辆拥堵而产生的排队长度。

和交通流量与最终限速值有关,高速公路的排队长度如表4-2。

其它等级的公路也可根据同样方法确定。

双向4车道双向6车道,图4-1排队长度与交通流量和限速值的关系图,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表4-2取值表,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表4.0.4-1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警告区最小长度,根据、和可以计算不同公路等级、交通量、限速情况下的警告区最小长度,见表4.0.4-1和表4.0.4-2。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表4.0.4-2二、三、四级公路警告区最小长度,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4.0.5封闭车道养护作业的上游过渡区最小长度值应符合表4.0.5规定,封闭路肩养护作业的上游过渡区长度不应小于表4.0.5中数值的三分之一。

当封闭车道养护作业时,为了防止车流在改变车道时发生冲突,应设置一个改变车道的过渡区,使车流的变化缓和、平滑。

过渡区分为上游过渡区和下游过渡区。

上游过渡区的长度确定是否合理,可以直接在现场观察出来。

若车辆在通过过渡区时经常有紧急制动或在过渡区附近拥挤较为严重,则有可能是前方的交通标志布设不当或上游过渡区长度过短。

作业控制区长度上游过渡区,作业控制区长度上游过渡区,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表4.0.5封闭车道上游过渡区最小长度,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4.0.6缓冲区可分为纵向缓冲区和横向缓冲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缓冲区的最小长度应符合表4.0.6规定。

当工作区位于下坡路段时,纵向缓冲区的最小长度应适当延长。

2在保障行车道宽度前提下,工作区和纵向缓冲区与非封闭车道之间宜布置横向缓冲区,其宽度不宜大于0.5m。

纵向缓冲区是上游过渡区与工作区之间的一个区段,它的设置主要考虑到如果驾驶员判断失误,有可能直接从上游过渡区闯入工作区,造成养护作业人员伤亡或设备的损坏。

纵向缓冲区可以提供一个缓冲区段,给失误车辆提供调整行车状态的余地,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事故。

横向缓冲区位于纵向缓冲区和工作区侧面,用于保障养护作业人员和设备的横向安全。

作业控制区长度-缓冲区,作业控制区长度-缓冲区,纵向缓冲区:

考虑坡度对停车距离的影响。

停车距离,停车距离,原规程规定缓冲区最小长度宜取50m。

新规程补充了横向缓冲区的规定,并根据纵坡坡度修正了纵向缓冲区的长度。

横向缓冲区:

如果作业区采取硬隔离,一般取0.5m;布置横向缓冲区时,应优先保证行车道的宽度,在两者冲突的情况下,则不设横向缓冲区。

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作业控制区长度缓冲区,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表4.0.6纵向缓冲区最小长度,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4.0.7工作区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养护作业外,工作区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4km。

2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养护作业,工作区的长度应根据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和实际养护作业而定,工作区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6km。

当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大于3km时,工作区的最大长度应为一个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

工作区长度过大时,将对交通造成严重的影响,产生交通堵塞,甚至导致交通瘫痪。

新规程基于保障安全与通畅的理念,提出了工作区最大长度的要求。

结合大量现场调研和模拟计算分析,发现工作区最大长度超过4km时,车辆延误时间过长,驾驶员普遍难以接受,故新规程提出工作区最大长度不宜超过4km。

控制区长度工作区,四、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4.0.8下游过渡区的长度不宜小于30m。

下游过渡区是将车流引入正常行驶状态的一个区段。

下游过渡区布置合理将有利于交通流的平滑。

下游过渡区的长度只要保证车辆有足够的长度调整行车状态即可,调研和实地试验发现,在下游过渡区超过30m后,各种速度的车辆均可由工作区平稳过渡到终止区,故下游过渡区长度不宜小于30m。

4.0.9终止区的长度不宜小于30m。

新规程同原规程没有变化:

下游过渡区的长度不宜小于30m。

终止区的长度不宜小于30m。

作业控制区长度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5.0.1公路养护安全设施包括临时标志、临时标线和其他安全设施,各类安全设施应组合使用,典型安全设施示例见附录A。

各类安全设施及交通引导人员示例符号,见附录B。

5.0.2临时标志应包括施工标志、限速标志等(见附录A.1),其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以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为基础,选出了若干种适用于公路养护作业的标志,并根据养护作业需要,在国标基础上做出了丰富。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1施工标志宜布设在警告区起点。

多采用施工距离标志。

施工长度标志布设在缓冲区起点。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施工距离标志,施工长度标志,2限速标志宜布设在警告区的不同断面处。

3解除限速标志宜布设在终止区末端。

4“重车靠右停靠区”标志应用于控制大型载重汽车在特大、大桥和特殊结构桥梁上的通行。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限速标志,解除限速标志,重车靠右停靠区标志,5.0.3临时标线应包括渠化交通标线和导向交通标线(见附录A.2),应用于长期养护作业的渠化交通或导向交通标线,宜为易清除的临时反光标线。

渠化交通标线应为橙色虚、实线;导向交通标线应为醒目的橙色实线。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渠化交通标线,导向交通标线,5.0.4其他安全设施可包括车道渠化设施、夜间照明设施、语音提示设施、闪光设施、临时交通控制信号设施、移动式标志车、移动式护栏和车载式防撞垫等,见附录A.3。

5.0.5车道渠化设施可包括交通锥、防撞桶、水马、防撞墙、隔离墩、附设警示灯的路栏等(见附录A.3),其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为使表述更加简单明确,新规程将锥形交通路标、附设施工警示灯的护栏更名为交通锥和附设警示灯的路栏,通过现场调研和分析研究,优化了交通锥的布设间距。

同时,新规程新增了水马的技术要求和布设规定。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加密区域,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1交通锥形状、颜色和尺寸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有关规定,布设在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和下游过渡区。

布设间距不宜大于10m,其中上游过渡区和工作区布设间距不宜大于4m。

间距的减少可以防止车辆进入到工作区及上游过渡区,减少事故的概率。

交通锥,2防撞桶颜色应为黄、黑相间,顶部可附设警示灯,可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下坡路段养护作业,宜布设在工作区或上游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

使用前应灌水,灌水量不应小于其内部容积的90%。

在冰冻季节,可采用灌砂方法,灌砂量不应小于其内部容积的90%。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防撞桶,3水马颜色应为橙色或红色,高度不得小于40cm,可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下坡路段养护作业,宜布设在工作区或上游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

使用前应灌水,灌水量不应小于其内部容积的90%。

在冰冻季节,可采用灌砂方法,灌砂量不应小于其内部容积的90%。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水马,4防撞墙和施工隔离墩颜色应为黄、黑相间,可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下坡路段养护作业,宜布设在工作区或上游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并宜组合使用。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防撞墙,隔离墩,5附设警示灯的路栏颜色应为黄、黑相间,宜布设在工作区或上游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附设警示灯的路栏,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5.0.6照明设施和语音提示设施(见附录A.3)可用于夜间养护作业,其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照明设施应布设在工作区侧面,照明方向应背对非封闭车道。

2语音提示设施宜根据需要布设在远离居民生活区的养护作业控制区。

为减少炫光,保证工作区的可视效果,提出了照明设施的方向。

为增强养护作业警告区的警告效果,新规程增加了语音提示设施的技术要求和布设规定。

车辆闪光灯,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5.0.7闪光设施可包括闪光箭头、警示频闪灯和车辆闪光灯(见附录A.3),闪光箭头宜布设在上游过渡区;警示频闪灯宜布设在需加强警示的区域,宜为黄蓝相间的警示频闪灯;车辆闪光灯应为360旋转黄闪灯,可用于养护作业车辆或移动式标志车。

新规程将施工警告灯更名为警示频闪灯,为增强闪光设施的警示效果,补充了警示频闪灯的颜色等。

同时,增加了闪光箭头和车辆闪光灯两种闪光设施。

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5.0.8临时交通控制信号设施灯光颜色应为红、绿两种(见附录A.3),可交替发光,可用于双向交替通行的养护作业,宜布设在上游过渡区和下游过渡区。

为保障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的交通安全与通畅效果,新规程提出了临时交通控制信号设施的技术要求和布设规定。

临时交通控制信号设施,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5.0.9移动式标志车颜色应为黄色,顶部应安装黄色警示灯,后部应安装标志灯牌(见附录A.3),可用于临时养护作业或移动养护作业。

移动式标志车,五、公路养护安全设施,5.0.10移动式护栏(见附录A.3)应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中的有关防护等级规定,可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下坡路段养护作业。

5.0.11车载式防撞垫颜色应为黄、黑相间(见附录A.3),可安装在养护作业车辆或移动式标志车尾部。

为进一步保障养护作业人员、设备及过往车辆的安全,新规程提出了移动式护栏和车载式防撞垫两种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和布设规定。

移动式护栏,车载式防撞垫,6.1一般要求6.1.1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应考虑养护作业的内容与要求、时间和周期、交通量、经济效益等因素,控制区内交通标志的布设必须合理、前后协调,起到引导车流平稳变化的作用。

6.1.2养护作业控制区两侧应差异化布设安全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