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2778299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串、并联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定性关系。

2.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串、并联总电阻和分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3.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掌握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特点。

通过理论推导法掌握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等效替代”的思想分析串联、并联电阻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 :

合作探究法、实验法、理论推导法、讨论法 

三、教学资源 :

教师:

PPT、多媒体平台

学生:

每组(4人)两节干电池、若干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A)、电压表、电流表,开关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激

走进物理:

大家想象这样个一个情境,我们正在上课,电脑突然坏了,经检查里面有一个15Ω的电阻出现问题,而身边只有20Ω、10Ω和5Ω的电阻各一个,想办法如何去挑选、组合替代15Ω的电阻?

提问:

同学们,你们是想用串联电阻的方法,还是并联电阻的方法来替代15Ω的电阻?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2种,串联和并联。

学生猜想:

10Ω和5Ω的电阻串联。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学完本节内容,揭晓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行新课

定义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总电阻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定义:

假设有一个电阻R,可以代替串联电阻R1和R2而不影响电路的状态,即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都和原来相同,则R叫做串联电阻R1和R2的总电阻,即R等效于R1和R2

学生自主学习:

总结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定义。

通过类比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出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学习“等效替代”法的应用,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进行新课

探究:

探究:

实验探究:

电阻的串联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有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相同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A、B之间,闭合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将三个相同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A、B之间,闭合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收集数据:

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实验数据:

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经过大量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评估交流:

回顾一下实验探究活动中,操作中有没有失误,如何解决的?

思考:

电阻串联后总电阻为什么变大?

(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

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猜想。

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思考实验方案设计,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展示。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充分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

材料、横截面积一定,串联电阻增大了导体的长度,电阻增大。

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假设到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通过电流表的示数,间接反映电阻的大小,体会“转换法”的思想。

理论推导: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定量关系

理论推导:

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过的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规律,结合欧姆定律推导出R和R1、R2的之间的关系。

思考:

若有n个电阻R1、R2、···、Rn串联,则它们的总电阻R等于多少?

R=R1+R2+R3+…Rn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推导,利用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规律,结合欧姆定律的内容,得到R=R1+R2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验证:

电视机突然坏了,经检查里面有一个15Ω的电阻出现问题,而身边只有20Ω、10Ω和5Ω的电阻各一个,你有办法尽快帮忙解决吗

方法:

可以将10Ω和5Ω的电阻串联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15Ω的电阻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然后将10Ω和5Ω的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代替15Ω的电阻,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是否变化。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不变,说明10Ω和5Ω的电阻串联后等效于15Ω的电阻。

即R=R1+R2+

学生小组合作连接电路,观察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生: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进行新课

探究:

探究:

实验探究:

电阻的并联

提出问题:

电阻并联后,总电阻有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教师收集学生的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A、B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并联起来,接在A、B之间,闭合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将三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并联起来,接在A、B之间,再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收集数据:

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实验数据:

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经过大量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评估交流:

回顾一下实验探究活动中,操作中有没有失误,如何解决的?

思考:

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为什么变小?

(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

有电阻的串联作为基础,学生很容猜想到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变小。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记录数

据,充分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

材料、长度一定时,并联电阻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电阻变小。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经历从猜想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通过电流表的示数,间接反映电阻的大小,体会转换法的思想。

理论推导: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定量关系

理论推导:

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过的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特点,结合欧姆定律推导出R和R1、R2之间的的关系。

思考:

若有n个电阻R1、R2、•••、Rn并联的总电阻R等于多少?

1/R=1/R1+1/R2+1/R3+…+1/Rn

结论: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推导,利用并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规律,结合欧姆定律的内容,得到

1/R=1/R1+1/R2

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学以致用

如图,是一个三档调光台灯的电路图,判断开关分别接1、2、3时灯泡的亮度变化。

学生认真分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密切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课堂巩固

将一个20Ω和一个30Ω的电阻串联起来使用,其总电阻是多少?

如果并联起来使用,其总电阻又是多少?

学生根据推导公式,进行练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在知识、方法、情感的收获。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系统的梳理。

课堂检测

1.将两个20欧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为____Ω;如果并联总电阻是___Ω。

2.电阻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

R2=3:

2,则通过的电流之比I1:

I2=___,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

U2=___________

3.当并联电路中一个支路电阻变大时,干路电流变_________,另一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限时做题,认真思考,仔细审题。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力求精讲,突出重点

作业设置

必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选做:

搜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