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7726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1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参p5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最后别忘了写教学反思)

一、引入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我门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教师讲授重点生字词。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三、二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过渡: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快速划出直接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齐读,感悟)(板书快乐、惧怕)

2、默读课文5-10段,边读边画。

窃读的滋味是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1)第3段中“我跨进店门……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

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指导朗读。

(2)第4段中“急忙打开书……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说一说?

◆指导朗读。

(3)5、6段写了作者为了能看书做出的一些举动。

◆读了这两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为了读书不仅要到处奔波,还要花一番心思让别人看不出来,实在是不容易,也说明作者爱读书之甚。

)◆指导朗读。

(4)第7段中“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再大些!

’”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指导朗读。

(5)9、10段表现出了作者读完书后的感受。

◆读了这两段,你觉得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作者收获了很多知识,感到浑身轻松。

心里非常高兴、满足。

)◆指导朗读。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同学们现在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

生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

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五、作业布置:

课下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下节课上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窃读记\滋味:

惧怕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3、诵读句子。

三、积累内化: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小组交流记录的内容。

3、全班汇报交流:

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如:

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那种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等等。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

作者对书的急切渴:

跨进店门……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读书的满足与快:

我合上书……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对书的酷爱:

急忙打开书……贪婪地读着。

4.练习朗读。

四、课外拓展:

1、写一写自己的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教参p15教学重点、难点:

教参P14教学准备:

了解季羡林老先生,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这堂课,我们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这篇课文吧!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小苗和大树是谁?

他们谈了什么?

二、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默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

2、思考:

在谈话中,苗苗和季羡林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的感受?

三、检测学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师问:

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对读书有那几个方面的见解?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3、听了他们的见解你有什么感受?

(师板书:

阅读量、不偏科、外语和古诗文)4、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四、写作结构剖析,学习访谈技巧:

1、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

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2、访谈技巧:

(1)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写下来吧!

六、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阅读量\不偏科\外语、古诗文

3、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参P22-23教学重点、难点:

教参P21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

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板书)。

2、齐读课题,释题。

(侣:

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教师讲授重点生字词。

2、默读文章,想想课文围绕“走遍天下书为侣”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

如何划分段落?

板书:

(1-3)提出假设表明观点(4-7)说明理由介绍方法(8)总结全文产生共鸣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2、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3、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A研读比喻(重点):

书像一个朋友,像一个家,这是为什么呢?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光线怎么那么美!

(1)书像朋友:

a.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

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指名说)指导感情朗读。

(2)书像家: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B研读反问:

◆“这有什么关系呢?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反问句)b.给他换一个说法。

(指名换成陈述句,并说反问句的优点)

c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交流,指导朗读。

d.小结:

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交流。

过渡语:

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4、引读,回归课题师:

所以,我相信你都愿意把一本书读上十遍,因为(引读)你总是能发现新东西。

所以,你愿意像作者一样——“走遍天下书为侣”。

四、进行练笔,学会阐明观点:

教师引导:

作者先是运用假设和设问,提出自己以书为侣的观点,然后通过三个反问和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从而达到使读者信服作者观点的目的。

1、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

请你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仿照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3、汇报交流。

五、作业布置:

课下继续学习课文,想想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也可联系实际谈谈。

下节课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

(1-3)提出假设表明观点假设设问

(4-7)说明理由朋友比喻反问

介绍方法

(8)总结全文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发。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探究答案,品味作者读书的方法: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书为侣的原因,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读书的呢?

a.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来介绍作者读书的方法。

梳理:

内容思考——续编故事——品味欣赏——寻找新知──积累所得——想象回味

b.谈谈“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对我们的启示?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

) 

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A.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B.仿写(11页第3题)

3.小结: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让我们像作者呼吁的那样——学生接(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阅读链接,体会读书之乐:

1、读《神奇的书》。

A找一找书都神奇在哪里,用直线画出来。

B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对比、夸张、想象)C朗读。

三、背诵、抄写: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四、课外阅读交流:

1.交流读书名言。

2.交流名人读书故事。

《毛主席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五、总结:

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好读书,会读书的人!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长满书的大树》,里面收录了每年在世界儿童图书节的献词,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并且能从中常读常新。

六、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介绍方法内容思考首先

续编故事——品味欣赏——寻找新知──积累所得然后

想象回味最后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教参P231教学重点、难点:

教参P29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

2、板题:

我的“长生果”3、分析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合作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文章讲了作者读书和写作的哪些事?

适当批注,小组交流。

3、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小组交流。

三、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教师强调重点生字词。

(2)事件:

A看“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B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C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D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E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3)道理:

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4)给课文分段:

(1-2;3-14)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

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2、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

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3、将书誉为长生果,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作者对书的钟爱)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1、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动的比喻:

A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B像蜂蝶飞过花丛……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C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D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恰当的成语:

流光溢彩、呐喊助威、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香飘四野、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心安理得、念念不忘、呕心沥血

2、朗读、记忆并摘抄句子及词语,背诵喜欢的语句。

六、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阅读: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道理:

构思别出心裁写真情实感创造\方法:

博览群书融情入境写读书笔记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泊船瓜洲》。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古诗《泊船瓜洲》教学难点:

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含义。

教学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资料,背诵以前学过的他的诗。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思念家乡)3.那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

(月亮)不过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词。

2.指名读,正字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意万重(chóng)、那畔(pàn)行、聒(guō)碎。

3.反复读,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基础知识积累:

1.同音字:

洛骆络落摞、榆愉瑜逾渔娱谀愚、畔判盼叛、帐胀账仗障涨。

2.多音字:

间、还、重chóng、数、

3.形近字:

洛络骆、榆偷愉喻瑜逾、畔绊拌胖

四、学习《泊船瓜洲》:

1.揭示课题:

《泊船瓜洲》(板书)。

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pō)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查找资料,了解诗人。

①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①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根据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③自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

4.重点点拨: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问: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板书:

靠家近──很想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读诗句,想象画面。

◆推敲诗句用词的准确。

将“绿”字与诗人曾想过的“到、过、入、满”作对比,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

◆启发想象:

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

◆引导学生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

(板书:

思家切)

◆过渡:

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

(板书:

不能还)

朗读,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情。

5.自主探究,感受诗境:

①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讨论、升华诗情:

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③师顺势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的思乡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④同桌互说诗意。

⑤有感情地读古诗。

6.总结学法:

总结学习方法:

刚刚我们通过初读诗句──紧扣题眼──朗读感悟的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并背诵《泊船瓜洲》。

六、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靠家近──很想还

思家切----不能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秋思》《长相思》,默写《秋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古诗《秋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诗人纳兰性德,阅读他们的作品。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背一背。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学习《秋思》:

1.初读诗句,了解诗人情况。

2.合作学习,了解诗句大意。

a.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b.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3.指导朗读,感悟情感。

4.咬文嚼字,体会“推敲”:

①这两首诗中都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个字吗?

②过渡:

我们已经体会了“绿”字的妙用,那么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③师讲解: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4.反复诵读,指导背诵。

三、学习《长相思》:

1.查找资料,了解诗人。

①课前通过收集资料,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②简介作者纳兰性德。

2.自查释疑,读懂诗句。

①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a.山一程……夜深千帐灯。

(走过一段山路,又走过一段水路,我向榆关那边行。

夜深了,周围千百座帐篷里亮着灯。

b.风一更……故园无此声。

(风儿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未做成。

在我的家乡啊,可没有这样的风云交加的声音。

)③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④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何处?

心里又在思念谁呢?

3.讨论探索,感受诗境:

根据插图,引导质疑:

为什么词人在夜深时无法入睡,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4.反复诵读,体会诗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触景生情)③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全词

四、揣摩表达方法:

1.朗读三首诗,说一说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较:

三首诗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词《秋思》《长相思》,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秋思》《长相思》《泊船瓜洲》

唐张籍清纳兰性德宋王安石

叙事抒情写景、叙事一体写景抒情

6、梅花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梅花魂和深沉的爱国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的脉络。

教学难点:

梳理脉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段意。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的许多文人墨客都爱梅花,他们或写诗或作画来赞美梅花。

他们仅仅是爱着梅花娇艳的花瓣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梅花有关的课文,也许会为我们找到答案。

2、板书:

6、梅花魂,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

”3、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老人的什么感情?

(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1)字词偏旁。

(2)表现梅花品格的词:

品格灵魂骨气风欺雪压气节欺凌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等

(2)多音字:

分外抹净低头折节(3)字形:

幽和甚的笔顺

(4)解释词语:

“华侨”:

定居在国外的华人。

唯独:

只有,单单。

不甚在意:

不太在意

2、指名朗读课文。

1-3,4-11,12-13,14-16,检测学习成果。

3、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小组同学讨论分段。

第一(第2自然段):

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板书:

读诗落泪)

  第二(第3自然段):

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4-11自然段):

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12-13自然段):

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14-15自然段):

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读了这五件事,你体会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

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

(“眷恋”)

5、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

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四、课后作业:

课下学习五件事,下节课一起讨论学习。

五、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图\5送梅花巾→(对应3不能回国)梅花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强调重要生字词。

2、说说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