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7668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太和县皮条孙镇中心校谢智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腰三角形概念及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轴对称”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这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工具,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

教材通过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并对性质1进行了证明,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中,得出等边三角形性质及等腰三角形性质2,这里“等边对等角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方法之一,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运用观察、操作来领悟规律,以全等三角形为推理工具,在交流中突破难点。

采用直观教学发现法和启发诱导教学法,与学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⑵运用等腰三角行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⑶发展合情推理,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体验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性图形

⑵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体会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逐渐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

⑷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精神,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发现和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及“三线合一”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长方形纸片、剪刀、自制等腰三角形纸片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意图描述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知

问题:

地震过后,汶川中学的同学用下面方法检测教室的房梁是否水平:

在等腰直角三角板斜边中点绑一条线绳,线绳的另一端悬挂一个铅锤。

把三角板斜边紧贴在横梁上。

这就能检查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

 

1.提出问题。

2.演示课件

(1):

介绍方法,设下悬念,引出课题。

思考作答;

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激发学生思考,设置悬念,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课件演示检测方法:

旋转“房梁和三角板”,保持铅垂线不动,判断房梁是否水平。

演示可能的情况,给学生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并剪下阴影部分(教科书图12.3-1),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上述过程中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3.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发出指令引导学生操作;

画图介绍腰、底、顶角、底角。

问题(3)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想法

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动手操作,观察。

 

 

 

 

讨论、回答问题

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性质创设情境。

 

三、合作探究分享快乐

1.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对称轴是什么?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把你的结论填写在表中。

 

 

3.相互交流,你和别人的结论是否一致?

你能猜猜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

说说你的猜想.

依次呈现问题

 当学生回答对称轴答案不一时,可以进一步提问:

“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

”从而首先引出性质2.

要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发现的结论进行大胆猜想。

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出发折纸判断;能否用规范清晰的数学语言说出自己的猜想;能否归纳全面;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

 

 

 

观察折纸并思考作答。

 

 

 

 

 

 

 

填表,交流,猜想。

 

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引导,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形成感性认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链接到动画演示:

把剪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

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动画演示体会重合的线段和角。

 

利用白板书写功能,学生填写两个表。

达到演板效果,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说出猜想后,拉开遮盖的正确结论。

可以正确、快速呈现结论。

四、验证猜想体验过程

1.你可以根据猜想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吗?

2.证明两个角相等有什么方法?

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

 

3.类比性质1的证明,你能证明性质2吗?

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

启发学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寻找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并且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辅助线完成证明。

板书学生证明。

  要关注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应用意识和模仿能力;发表见解的勇气。

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并转换成数学符号。

 

 

学生证明

 

 

 

 

 

模仿证明性质2。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有助于规范学生对性质的符号表述,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

学生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后,拉开压扁的结果。

实现快速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

使用拉幕功能逐个呈现方法分析。

预设了三个“转到页”按钮,根据学生回答的辅助线方法,转到相应图形及方法。

然后学生在白板相应位置写出证明过程。

五、问题解决享受成功

你现在可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吗?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知道:

当铅锤线经过三角尺斜边的中点又经过直角顶点时,铅锤线与斜边上的高线叠合,即斜边与铅锤线垂直,所以斜边与梁是水平的。

 

 

 

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决节前悬念

 

 

 

 

学生发言。

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到缩略图1开始问题情境,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六、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等于5,另一边长等于6,则它的周长为                。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6°,那么它的底角度数是         。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评判问题1、2答案。

参与问题3的讨论,引导讲解。

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

重在让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规范证明书写格式。

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应用性质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

 

 

独立解决问题1、2。

 

 

 

 

讨论问题3。

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巩固所学的等

腰三角形的性质.

所有练习都没有预设答案,学生或教师直接写在相应位置。

 

 第3题,学生整理出过程后,拉开遮盖的正确结论。

可以正确、快速呈现结论,规范证明书写格式。

七、变式训练强化新知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另一边长等于6,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6°,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度数是    。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20°,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度数是  。

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点D为BC的中点.

(1)猜想一下:

点D到两腰的距离DE与DF相等吗?

(2)如果DE、DF分别是AB、AC上的中线或∠ADB、∠ADC的平分线,它们还相等吗?

(3)如果将点D沿AD由D向A运动到D′那么点D′到两腰的距离还相等吗?

试说明理由.

 

 

巡视观察,进行个别辅导。

给出答案。

 

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否注意到有可能的多种情况。

 

 

 

 

思考解题,

交流答案。

运用变式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使用拉幕功能逐个呈现练习题。

用白板笔直接填空或修改。

八、师生互动总结新知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我们共享?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

九、作业设计深化新知

课本P.56习题1,3,4

共同回顾性质,归纳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

 

  

 

布置作业。

 

 

共同回顾

总结回顾,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发自内心的问题,帮助学生归纳和反思自我,通过课后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利用白板的自动存储功能,重现白板记录下的师生活动细节,方便快速的回顾所有内容。

也方便教师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

八、板书设计:

九、评价分析

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评价为依据

1、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加教学反馈方面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体的多样化。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和自信心来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激励性的语言促进他们合作,培养创新能力。

3、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学生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注重个体“差异”,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关注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树立信心。

十、教学反思:

——说明本节课中白板的使用是如何解决教学难题和促进学生学习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用课件展示检测房梁是否水平的方法:

演示可能的情况,给学生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并感知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数学,组织学生动手折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动画演示:

把剪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

这样,就让学生在双重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获得体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数学。

3.借助电子白板的动态演示效果,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图形的翻折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切实体验和感受,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技术理念:

——本节课中反映了哪些现代教育技术与特色

1.在使用白板进行教学时,教学设计要体现可操作性,对各个环节的设计要简约,针对性要强,不像PPT那样全部预设好。

利用白板的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特点,设计操作性强,发挥空间大的环节或内容。

2.教学设计更要体现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给教师引导和学生展示的时间和空间。

突破传统简单的演示型教学,由传统的课件演示转变到师生、生生甚至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

3.教学设计还要体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往的课件交互性不强,老师操作到哪一步学生就要学到哪一步,整个课件一放到底,不注重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白板功能的运用把整个学习过程将白板的使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在白板上的大胆表达,了解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从而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相应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

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