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docx
《论文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格式
科类文科编号(学号)2010312888
本科生毕业论文
金涵乡畲族婚俗的嬗变和传承
EvolutionandInheritanceofTownshipJinHanTheSheNationalityMarriageCustoms
陈巧芳
指导教师:
李德波职称讲师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黑龙潭650201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社会工作年级:
2010级
论文提交日期:
2014年5月答辩日期:
2014年5月
答辩委员会主任:
袁国友
云南农业大学
2014年5月
金涵乡畲族婚俗的嬗变与传承
陈巧芳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昆明650201)
摘要
随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畲族婚俗文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许多传统婚礼习俗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
社会对畲族婚俗文化的关注甚少,国内学者对畲族婚俗文化的研究多是基于文化描述和经济发展角度,并没有针对畲族婚俗文化嬗变及保护的研究。
本文在对畲族婚俗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分别对金涵畲族乡婚俗的嬗变进行研究,从市场经济对畲族传统婚俗文化的冲击、汉族文化对畲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其他文化与畲族婚俗文化的交融三个方面展开。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关键词:
畲族婚俗;嬗变;对策
EvolutionandInheritanceofTownshipJinHanTheSheNationalityMarriageCustoms
Chenqiaofang
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
ABSTRACT
Withtheprogressofera,thedevelopmentofeconomy,theshenationalmarriagecustomsandculturalimpactofanumberoffactors,manytraditionalweddingcustomsindisappearing.Littleconcernsabouttheshenationalmarriagecustomsculture,domesticscholarsstudyoftheshenationalfolk-custommarriagemoredescriptionisbasedonthecultureandeconomicdevelopmentpointofview,nostudyoftheshenationalmarriagecustomscultureevolutionandprotection.Inthispaper,onthebasisoftheunderstandingoftheshenationalmarriagecustoms,throughtheinterviewmethodandliteratureanalysis,respectivelyforshenationalityJinHantownshiptostudythechangeoftheshenationalcustoms,fromtheimpactofmarketeconomyontheshenationaltraditionalmarriagecustomsculture,hancultureinfluenceontheshenationaltraditionalculture,andothercultureandtheshenationalmarriagecustomsculturethreeaspects.Onthebasisofthisputsforwardthefeasibleprotectionandinheritance.
Keywords:
theshenationalmarriagecustoms;evolution;countermeasures
金涵乡畲族婚俗的嬗变和传承
一、引言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仅占8.49%。
虽然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但分布范围却十分广,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往、流动,民族文化也随之相互交融、碰撞。
为了更好的保护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促进民族间的团结、融合,我国对少数民族在制度及政策上提供了各种保护。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化等方面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汉族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些变化有好有坏,有的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等,而有的却是连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随时间流逝而流失了。
就如少数民族的传统婚俗文化受个因素影响正逐渐地淡化、消失,这实在令人为之叹息。
可以说婚俗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婚俗文化,不同的婚俗文化又折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却濒临消失的边缘,如何保护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难题。
为了加大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关注度,且研究畲族传统婚俗对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故本文作者以畲族的传统婚俗文化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对金涵乡畲族的调查研究从中探索保护和传承畲族婚俗文化的方法,从而引发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习俗正在加速消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
畲族作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正受到来自市场经济、汉族文化及其他文化等因素的冲击而改变着。
其特有的婚俗文化,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和手段逐渐淡化,如今的畲族婚俗已不多见。
如何处理好畲族婚俗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及其他文化的关系,保护畲族传统文化中优秀先进的文化能够保留传承下来,也基于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与保护,本文作者从畲族的传统婚礼习俗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对畲族婚俗嬗变的分析,在对其保护上提出本人的看法,从而引发对少数民族传统习俗文化保护的思考,能够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提供一些建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金涵畲族乡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乡畲族传统婚俗的现存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和传承畲族婚俗文化保的有效建议,促进金涵畲族文化建设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访谈法及文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调查时间为期一个月,从2014年2月5日至2014年3月6日。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从金涵畲族乡随机抽取20位畲民进行个案访谈,其中包含10位老人和10位畲族青年。
由于10位老人基本不会讲普通话,故请了一位兰姓男青年帮助翻译。
此次访谈内容除了了解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外,主要围绕畲民对本民族传统婚俗的熟知程度、现今畲乡婚礼习俗的实际情况及对本民族婚俗是否有保护措施等问题展开。
进一步通过查阅与畲族婚俗相关文献,结合访谈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四)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对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研究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
有的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研究较多且研究角度也较广,如对瑶族、彝族、苗族等的婚俗研究;而有的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研究较少,研究视角向也很有限,如对畲族、仡佬族、保安族等的婚俗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畲族婚俗文化的研究见诸文献的甚少。
国外对畲族文化的研究文献未能检索到,而国内基于畲族传统婚俗的嬗变及其保护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畲族婚俗形式及具体内容的纯描述性文章,这些文章都展示了畲族婚俗的特色所在。
极少部分关于畲族婚俗的传承和保护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畲族婚俗在现实中的传承和实施保护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大多数是从旅游开发的视角进行的研究。
而真正关于畲族婚俗的嬗变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钟发品1991年发表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并被收录于《畲族文化研究》一书中的“浅谈浙江畲族婚俗演变”,其研究方向上也主要是从与汉族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及对比分析较少。
二、畲族——一个没有文字印记的民族
畲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广东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为708,651人,在少数民族中排名19位。
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
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但极少部分畲族人使用畲语,90%的畲族使用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也有部分说闽南语,却没有本民族文字,而是通用汉语文。
所有与本民族相关的民族歌谣、文化习俗都是口口相传、世代相承,没有任何文献记载。
对于畲族族源,学术界尚未定论,但普遍认为畲族与瑶族同源。
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
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四女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
所以畲族人以盘、蓝、雷、钟为主要姓氏。
而盘瓠传说、盘王图腾以及蓝、雷、钟三大姓亦与瑶族相同,因此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并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
这些传说也是由畲民代代以言语歌曲形式传承下来的,并未发现有任何记载的文献。
可以说,畲族是一个没有印记的民族。
但其虽在物质文化方面没有留下什么,在精神文化方面却留下了不少,畲族传统婚俗便是最好的例证。
本文所研究的金涵畲族乡位于福建省闽东北,直属于宁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其畲族人口占宁德畲族总人口的40%以上,是蕉城区唯一的畲族建制乡。
由于畲汉人民长期交错杂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密切联系,使得畲族的生产生活水平与当地汉族日渐接近,只是在语言、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上,还保留有本民族的特点。
三、畲族婚俗:
不会盘歌莫娶亲
畲族婚俗,是畲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维系着该民族繁衍生息,奇特而富于情趣,与汉族极不同,畲族古老的风俗,显得比较自由,尤其是“俗不离歌”的传统,在婚俗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以歌传情、以歌结交、以歌述怀、以歌欢娱——几乎以歌贯穿从恋爱到完婚的全过程。
在畲家有"女有十八难,男有二十难"之说,即女性18岁忌出嫁,男性20岁忌娶亲,一般畲家男女结婚都避开这个年龄(广东畲族无此忌)。
虽然畲家婚恋较自由,但也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定亲过程仍然庄严审慎,经过问亲,搭定,报日,做表姐等程序。
除此之外,“考赤郎”、讨百家银等都是畲族婚俗中极具本民族特色的风俗。
(一)多种多样的婚姻类型
畲族的传统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族内婚,一般同姓不能通婚,都在本民族内部盘、蓝、雷、钟四姓中自相婚配。
后来同姓不同宗族,或同宗族五代以外也可通婚,但都比较少。
畲族婚俗独具特色,在婚姻类型上与汉族大不相同。
大部分汉族的婚礼形式仅女嫁男方和男方入赘两种,以前者为多,而入赘在汉族多是男方家境贫困、女方家境富裕且仅有一女,男方入赘女方家,孩子随女方姓,而入赘女方家的男方多受女方家人及社会的歧视,男方的地位并不高,且一般不继承女方家财产。
相比之下,畲族的婚礼形式多样,除女嫁男方相同外,还有招亲、做两头家、赘婿。
虽招亲与汉族入赘相似,但男方所受的待遇却截然不同,被招亲的男方不受任何歧视且可以继承女方财产,充分体现男女平等。
1、女嫁男方
这是畲族青年普遍采用的一种婚姻方式。
男女青年认识以后,通过托媒、聘定、迎娶等一系列仪程结为夫妻,婚礼仪式隆重热闹,长夜对歌留给人们美好的回忆。
男方请媒人,送聘金,女方办酒食,置嫁妆,婚礼仪式复杂,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其组织新家庭,编织新生活。
2、招亲
又叫女娶男嫁。
招亲就是招男子到女方家去做嗣子,男方须改为女家的姓,所生孩子跟女方姓,但不受家庭和社会的歧视,如同已出。
男子可以继承女方的地位和财产,且结婚费用由女方承担。
此俗充分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
3、做两头家
这一般是男女双方都系独生子女或一方弟妹年幼,或父母有病,缺乏劳力,则采用一对新人两头都住的办法。
夫妻参加双方的生产劳动,同时赡养双方父母,子女分别继承双方姓氏及两家财产。
婚礼仪式简单,其开支由双方共同负担,结婚之日不用迎亲队伍,而是男方先到女方家请客,然后双双步行到男方家摆酒席。
4、赘婿
由于女方弟妹年幼,缺乏劳力,男子则到女方家招婿。
在女方家劳动若干年后带妻子回家,男子以工代聘,婚礼较简单,但开支由男方出。
若女方条件好,男子久居女家,女婿顺理成章的就变成“儿子”,如同“招亲”。
(二)以歌为媒的择偶方式
畲族青年男女往往通过劳动、对歌、走访亲友等公共场合认识,以自由恋爱、父母包办、媒人牵线或收童养媳等方式择定对象,组织家庭。
收童养媳大多是在经济落后的畲族村寨,如今随经济的发展,畲族人民的生活逐步提高,童养媳便少有存在。
在畲族流传着一句俗谚:
“不会盘歌莫娶亲”,充分体现畲族是善唱盘歌(即山歌)的民族。
青年男女主要通过以"盘歌为媒"的自由恋爱选择对象,取得父母同意后,再托媒定亲,可以说对唱山歌是畲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主要择偶方式。
或者也有由父母亲戚相议,媒人介绍,有意结亲的,再由男家托媒到女家提亲。
而后,女方跟随其母到男家了解男方人品及家境,男家也趁机观察女方的容貌举止。
双方满意后,就请“阴阳”先生“合婚”,即据男女双方“八字”推算生尅冲合。
“合婚”后,一般还要把女方的庚贴放在家里三天,如无出现人畜不宁或其他不吉利征兆,才算合。
在择偶方式上,传统汉族婚姻多以包办婚姻为主,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并无过多自由。
有少部分收童养媳的方式,这点与畲族相同。
除此外,畲族在择偶方式上相较汉族多以自由恋爱为主,不受父母过多约束,但也有少部分听从父母安排选定对象的。
总体来说,畲族人比汉族人在对象选择上更加自由。
在择偶标准上,汉族对门当户对的思想观念较重,所以在选择对象时更多看重的是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情况等物质层面,婚姻的功利性较强。
而畲族选择对象的标准却十分简单,以能歌善歌、具有良好的品德等为择偶标准,更看重的是对方的心灵美,完全不考虑物质层面。
(三)独具特色的订婚仪式
畲族的订婚仪式独具特色,以“做表姐”和刁难亲家伯为突出特色。
合婚后,男家择定吉日,遣媒送些礼物到女方家“回贴”或者称“完贴”和“小定”。
不久,便是“下定”,也叫“大定”,是由男方向女方送聘金、彩礼。
订婚主要是为了让男女双方为结婚进行准备,包括女方需通过“做表姐”来练歌技,男方需要请“亲家伯”顺利进行订婚。
1、“做表姐”
作表姐是闽东和浙南的风俗,即当年出嫁的姑娘,母舅姑姨都要请她去"作表姐"陪客唱歌,通过与村里男性歌手的盘对训练,以便在新婚对歌时不出洋相。
畲族以能唱为荣,姑娘必须善歌,不善歌是一种耻辱。
所以金涵畲族姑娘,订婚后出嫁前流行着“做表姐”这一陪客唱歌的特殊风俗,时间在半个月到三个月之间,借以探望亲戚和学歌会歌。
那时,姑娘按婚礼的盛装打扮,来舅家做客,由姑娘的母舅安排舅村里的年青小伙子相聚陪姑娘对唱畲歌。
“做表姐”,实际是敦促姑娘在出嫁前学歌、练对,以便婚后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赛歌社交活动。
这个习俗在金涵畲族乡经久不衰,今犹习见。
只是现在受电影、电视等现代文化冲击,青年人学唱传统畲歌的相应减少。
“做表姐”逐渐成为姑娘婚前走亲访友、休息休整的一种形式,对歌规模渐小,大多只是在离开舅家的前夕,象征性地随意唱几十条。
2、“刁难亲家伯”
“亲家伯”俗称“行郎”,是男方选派的说亲歌手,又是婚礼仪式中男方的全权代表。
金涵畲族人结婚前一两天,男家必须请“亲家伯”担礼到女家说亲,只有说亲成功后才能来迎亲。
一进女方村寨,亲家伯就会遭到女家姑娘们的百般刁难,亲家伯要能随机应变,巧于周旋。
如女方故意把歪脚板凳放于堂屋东首请你坐,亲家伯须谦让地把板凳移到西首坐稳,不然会受到姑娘们的戏谑。
饭后举行对歌,女方歌手起歌头,亲家伯得马上应对。
如果亲家伯的歌唱得不美,便会受到姑娘们以灶灰抹脸等奚落,甚至剥下衣服燃放鞭炮,被嬉闹着赶出村寨,要求另换行郎来说亲。
如果亲家伯的歌唱得绝,能力克群英,女方就会重礼相待。
现在,“作亲家伯”之俗还保持着,但是会歌逐渐减少,通常只是随意唱几十条,作作热闹。
(四)热闹有趣的婚礼仪式
1、迎亲
在金涵畲族乡迎亲是整个婚俗中最热闹有趣的一项,既可以考验新郎的歌技水平以,又能考验新郎的诚意,其过程欢乐而又有趣。
其中包括新郎唱席、讨百家银、长夜对歌、请祖公、哭嫁妆、吃“千金饭”等特色风俗。
结婚当天,新郎的迎亲队伍步行到新娘家,想要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必须由新郎一一指名而歌,女方厨师应和,一唱一和,新郎所要之物筷子、酒、菜才就会应声而来摆满桌面,才能吃喝。
在新郎成功获得喜宴吃到一半时,新娘要在一位嫂子的陪同下,向宾客们敬酒,在旧时的金涵乡,新娘要在宾客饮酒过后接受长辈和宾客馈赠的银,预示着吉祥。
如今大多数宾客都将银省去,直接用以红包代替。
饭后,新郎还须再把桌上东西一件件唱回去,厨子也唱着歌来收席。
在女方家的喜宴散后,摆开歌台,开始长夜对歌,这是畲族婚仪最热闹的场面。
第二天,在女家行“请祖公”礼,即向祖宗牌位报告婚事,请求保佑。
尔后,新娘的母亲把嫁妆摆在床上,母女坐在床旁“哭嫁妆”。
按传统婚俗要在娘家哭三天三夜,表示难以离舍母父,感激多年养育之恩。
之后,新娘要梳“凤凰头”,穿凤装戴凤冠,新郎相较于新娘的着装则是非常简单的。
梳妆打扮后,新娘要到家中间由哥哥帮忙进行“溜筷子”和吃“千斤饭”。
2、正式婚礼
第三天是正式婚礼,一般在晚上举行,新娘依夫家远近决定上轿启程的时间,原则是天亮前要赶到新娘家。
途中新娘不得回头,也不能与新郎相见,以保证婚后白头到老。
到新郎家大门外,新娘要张伞通过不断接替铺在前面的红布袋,象征着传宗接代。
在通往中堂的路上,夫家的亲友要撒生花生,预祝多生贵子。
在中堂拜祖宗时,新郎才与新娘见面,开始举行拜堂的仪式。
金涵畲人在拜堂时还有个特别习俗,就是新娘和新郎拜堂有男跪女不跪的风俗。
这是源于传说畲族祖先忠勇王击败番王的侵略,高辛帝招他为驸马,在举行公主和他的婚礼时,公主拜堂免跪,故此俗在金涵一直延续至今。
在男方的婚宴入席前,还有洁礼具仪式。
这是由村里的未婚男青年以舞蹈的方式把婚宴的桌子、凳子、杯碗具“擦”一遍,边跳边唱,气氛欢快,表示新郎干干净净迎宾朋。
畲族婚礼的“入洞房”也很特别。
在拜堂后,新娘就要由伴娘陪同入进洞房了,这时外面酒宴开始。
由舅舅端出驱邪的谷具,里面放着剪刀、油灯、谷子等物,新娘牵着它慢慢入洞房。
新郎则需在外厅招待客人。
在整个婚礼的过程中,新娘是不出来给宾客们敬酒的,而是在婚房坐守一天一夜。
也就是说新婚这天不能与新郎同室,新郎要在酒宴通宵达旦。
畲家人认为这一是表示新郎有心留住宾客,热情待客,二则是新娘守过一天一夜,便能与夫百年。
3、回门
婚后第三天,新娘在新郎陪伴下第一次回娘家行回门礼时,依旧会被拦在路中对歌。
对上,才让进村;对不上,还要朝他们脸上抹锅灰。
当夫妻到了女家后,新女婿还要对歌一夜。
一般住两夜或四夜再回夫家。
直至今日,这一古老的规矩在畲乡仍在沿袭。
对畲家人而言,对歌贯串始终,如不会唱歌,实在是寸步难行。
四、畲族婚俗的嬗变
婚俗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在演变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相当的稳定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交通的发展,信息的高速传递等诸多因素,传统婚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婚俗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必然印上时代的烙印,畲族的传统婚俗受到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其他文化的影响。
可以说社会进步、各种文化的快速传播等因素导致了金涵畲族婚俗的嬗变。
(一)市场经济的冲击,动摇了传统婚俗
在这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旧的传统观念和反映这种观念的一些民族风俗习惯受到现代化的猛烈冲击。
如今的畲族年轻一代,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外界联系加强,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努力中,告别古典,告别传统。
畲族的传统婚俗文化正遭受着来自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
1、从封建到开放:
择偶范围扩大
曾经固守封闭生活的金涵畲族人民,狩猎和耕种是他们的生产方式,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
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步入中国社会,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带动了社会的发展。
金涵乡族的传统生活模式被随之打破,畲民对外界的物质环境耳熟目染,从封建走向开放,不再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开始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来提高生活水平。
可以说,市场经济改变了金涵畲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水平,使畲族人民富裕起来。
以致于越来越多的畲民走出了山区,离开耕地,纷纷流向城市、工厂,通过打工改善生活。
这造成了畲族山村中青年男女的大量外流,仅少部分青年在乡,畲民的择偶范围逐步扩大,从局限于畲家山寨及周边村落不断扩大至各大城市。
务工畲民大多就地择偶生活,很少回到畲乡举办传统婚礼,这直接导致金涵乡畲民本乡结婚率的下降。
在20位访谈对象中就有16位曾今外出打工或现在依然在外打工,仅4位坚持留村寨以耕种为生,且10位青年均在外工作。
2、从保守到现代:
择偶标准功利化
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影响到习俗文化层面,同时冲击着金涵畲民的传统思想与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畲民的思想意识已从过去的保守趋向现代,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产生了极大的转变。
曾经勤劳能干是金涵乡畲族人民所推崇的,判断一个畲民是否值得乡民尊重,主要看其是否善歌、勤劳能干、赡养父母等。
判断一个家庭的幸福度则是以家庭和睦、祖孙三代以上同堂等为主要标准。
如今更多畲民看重的却是经济条件,财产的多少成了判断一个畲民能力高低、受人尊重的主要标准;家境的富裕程度也成了畲民判断幸福度的重大标准。
调查对象中一个钟姓老人直接表示穷怕了,没钱生活的日子根本谈不上幸福,在他的观念中有钱便是幸福。
市场经济直接的改变了金涵畲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间接的改变了畲民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造成择偶标准的变化,最终导致金涵婚俗受到了冲击。
择偶标准不再是是否拥有美好品德、能歌善歌,更多关注的却是对方的经济条件、生活状况。
且对婚礼的要求越来越高,举办婚礼的功利性越来越强,金钱在婚礼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传统婚俗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3、从简单到奢华:
结婚费用水涨船高
在金涵畲族乡的传统婚俗中无需聘金,花费节约简单,只需准备简单的生活用具就好。
受汉族影响后的畲族婚俗开始收取聘金与彩礼,而聘金在旧时视家境而定,多少不一,到如今随市场经济的影响聘金水涨船高不断加码,彩礼也越发高档,整个婚礼花费通常要花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似乎是在向人们展示婚礼花费越多,办的越豪华,嫁的越好,越幸福。
俨然畲族传统婚俗中优秀先进的文化已无影无踪,为了金钱、享受而置民族优良传统于不顾。
所以我们在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时,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时,要弘扬畲族优良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让畲族传统婚俗文化健康发展,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汉族文化的影响,涵化了传统婚俗
汉族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在生产生活、风俗文化等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任何文化变迁,都要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为适应外来强大社会的文化需要,为更有保障的生活条件,从而选择与自己文化相容的文化要素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畲族文化作为小众文化必然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保留的婚俗,从一侧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