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7540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邵武七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文科历史试卷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下列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议论政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礼貌B.礼器C.法律D.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

3.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 (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4.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

“新的发展”是指提出了哪一主张(  )

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                   C.“君权神授”            D.君主专制

5.《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

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6.朱熹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

“本只是一个太极……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

”朱熹的“扇子之理”说,扇子之物出现之前,已有扇子的道理;据此制作扇子。

朱熹以此论证

A.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B.格物致知

C.道家和儒家相容                               D.理是万物的本原

7.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

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  )

①“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8.下列思想中具有明清时代新特点的是(  )

①民本思想 ②批判君主专制 ③经世致用 ④工商皆本 ⑤辩证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

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

11.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见下图)后人评价曰: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浓郁                 D.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12.1894年和1895年,孙中山和康有为分别成立了兴中会和强学会。

两会的相同之处有(  )

①基于民族危机 ②为中国寻求出路 ③变革社会的方式 ④所要建立的政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书评: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

14.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  )

A.军事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滞后           C.政治腐败                  D.思想观念陈旧

1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经世致用”

C.“工商皆本”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16.胡适说:

“中国在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出自(  )

A.谭嗣同的《仁学》      B.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张之洞的《劝学篇》

17.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B.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C.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D.李贽笔下的孔子

18.陈独秀曾说: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

19.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价值重建”指的是(  )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

”的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21.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22.下图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案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

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

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领导、发动武昌起义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了北伐战争

23.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为此,孙中山(  )

A.反对学习欧美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主张平均地权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24.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下列内容选自毛泽东不同时期的文章,哪一项可能出自《新民主主义论》(  )

A.“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

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B.“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C.“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D.“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25.毛泽东指出:

“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

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

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

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  )

A.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          B.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C.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          D.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

2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27.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说: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

”陈独秀也说:

“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这表明他们()

A.开始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B.严重脱离群众而提不出科学纲领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的严重缺陷与不足D.对传统文化的绝对的否定

28.“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

29.“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30.毛泽东在某著作中强调: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该著作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共40分)

31.(24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手段日渐多样化。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还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

……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

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

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

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1)依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

(4分)

材料二:

 

图一图二图三

(2)图一谁编撰的?

此书体现了核心思想是什么?

有何重要影响?

(6分)

(3)图三是由谁创办的?

新文化运动口号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8分)

 

(4)从图一到图三,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中呈现的主要特点。

(6分)

 

32.(16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语》曰:

“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

《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

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材料三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

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

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4分)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

你怎样评价?

(4分)

 

(4)依据材料三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2分)

 

(5)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分)

2016-2017学年(上)高二期中考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④说明反对议论政事,这明显没有现实意义。

①②体现的是仁的思想,③体现的是尊老爱幼的思想。

2.D

3.【答案】A【解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

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4.【答案】C【解析】“新”指的是以前没有出现的主张,A项是荀子的思想,B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韩非子的观点,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为C项。

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从姓名中的“克己”“忍”“信”“仁”“礼”“忠恕”,可推断出其符合儒家的主张,又依据材料中“《宋史》”及已学史实可知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故选D项。

6.【答案】D【解析】A项在题干信息中无从体现,B项是获取理的办法,与题干无关,C项无法体现材料信息,材料信息“月只一而已”“扇子出现前已有扇子的道理”表明理是万物的本原,不因为外界变化而变化。

故本题选择D。

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项属于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观点;②项属于黄宗羲的反对君权限制君权主张;③项属于统一思想,符合董仲舒的思想观点;④项属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能力。

①⑤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史实,在这一时期没有体现。

9.【答案】B【解析】上述4项中,①不准确,因为题干中要求的是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如改成“文明的传承者”就可以了,其他几项客观地评价了中华文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

10.【答案】A【解析】题干的这种艺术形式是宋词,故A项正确;农民生活贫穷,文化素养较低,B项不是原因之一,故B项错误;C.D项是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源,故C.D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可知其评价元杂剧语言特点是通俗易懂、类似白话文,这反映其艺术风格是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12.【答案】A【解析】从时间上看,两者背景是相同的,所以①对,两会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即②对。

兴中会主张革命,而强学会主第维新,所以③不对。

兴中会主张民主共和政体,而强学会主张立宪的,所以④不对。

13.【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可以看出是对《海国图志》的评价,因为这本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4.【答案】A【解析】本题要用阶级分析法。

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A项正确;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入制度和思想方面,而其又属于统治阶级,故BCD项排除。

15.【答案】C

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引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分析,应选B项。

其余选项不符合题干思想。

17.【答案】A

18.【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教与共和不相容,要实现共和必排孔教,因为孔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19.【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因而①和④是对的。

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因而②也对,而新道德是建立在自我价值基础上的,旧道德是建立在宗族本位之上的,因而③也对。

20.【答案】C【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解释清楚了,所以应该是李大钊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1.【答案】A

22.【答案】C【解析】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B项错误;孙中山没有直接发动武昌起义。

北伐战争是1926年7月,孙中山已经逝世,故A.D说法错误。

2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点。

关键信息:

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题干反映孙中山认识到欧美国家贫富差距等社会流弊,故是民生主义,C项正确;A项“反对”说法错误,应是主张学习;B项说法正确,但是民权主义,不符合题意;D项“明确”说法错误,题干也无从反映。

24.【答案】C【解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社会性质、革命动力、革命步骤、革命对象等问题。

25.【答案】A【解析】题目“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突出的是毛泽东产生这种思想的依据,更侧重考主观原因,因而A项正确。

而B.C.D项都是客观上的因素,故不选。

26.【答案】C

27.【答案】D

28.【答案】B

29.【答案】A

30.【答案】C

31.

(1)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

(答到四点即可给4分)

(2)思想: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影响:

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分)

(3)陈独秀德先生指民主和赛先生指科学动摇了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

(8分)

(4)特点:

经历了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然后扩大到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发展历程。

(6分)

32.

(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

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4分)

(2)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

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4分)

(3)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6分)

(4)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

(2分)

(5)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2分)

1-5ADACD6-10DCCBA11-15AAAAC16-20BADDC

21-25ACCCA26-30CDB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