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753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

《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docx

精选小学语文课标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

1、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语文的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5、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6、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

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8、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9、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10、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11、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

12、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5、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6、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 、社区等教育资源。

19、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20、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21、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23、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4、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5、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

26、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2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2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29、“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是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30、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3、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4、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5、对写话有兴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36、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7、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38、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9、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0、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41、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2、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3、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

44、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45、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

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6、语文课程评价要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注意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47、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说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48、第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9、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50、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5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52、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53、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54、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55、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56、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57、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

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58、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59、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60、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6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62.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63.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有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64.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65.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读书的要求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6.课标对于学生第二学段默读的要求是: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67.第二学段,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是: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8.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69.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70.课标对于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是:

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71.在第二学段,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72.在第二学段,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表达的要求是: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

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73.第二学段,对于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