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年春季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语文
(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卷:
选择题(28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撺掇(duo)斡旋(gàn)羁绊(jī)豁然开朗(huò)
B.樯橹(lǔ)凫水(fú)褶皱(zhě)自怨自艾(yì)
C.锵然(jiāng)眼眶(kuāng)龟裂(jūn)风雪载途(zài)
D.晦暗(hùi)连翘(qiào)低洼(wā)鳞次栉比(zh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潮汐狼籍箬篷奇伟滂礴
B.追溯唯幕篆章消声匿迹
C.骨骼腐蚀翩然草长莺飞
D.屹立俨然瞭原嘎然而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地钻研。
B.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C.他对老师无言的微笑、默默的关怀、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耿耿于怀。
D.他看对方的神态,全然没有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的味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江苏省响水县一化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其场面十分惨烈,目前死亡人数已上升至64人。
B.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C.在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民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B.⑤②③④①C.④①②⑤③D.②③④⑤①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加工成为想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B.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他的长篇小说《我的母亲》,被列宁称为“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C.《诗经》,也称“诗三百”,收录诗歌300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D.《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二、综合性学习(4分)(每小题2分,共4分)
在世界各地,古老的中国书法如习习春风和煦送暖,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在世界文化史上还没有哪一种文字的审美书写能够像汉字书法一样从未中断地流行千年。
在全球化浪潮的多元文化互动中,在新的人类文化语境中,中国书法正在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灿烂瑰宝,成为中国向世界显示中华文化美丽的重要艺术,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阐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法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7.根据你对书法的认识和上述相关材料,判断下列属于颜体书法的一项是()(2分)
8.关于书法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故名楷书。
楷书特点:
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
B.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草”,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楷”。
C.草书:
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草书特点:
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
D.楷书四大家一般是指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
三、现代文阅读(I)(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小题。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
”关于清明,《岁时百问》讲:
“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云:
“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
”明代张岱《夜航船》亦讲:
“清明万物齐于巽。
巽,洁也,齐也。
清明取洁齐之义。
”时至清明,已入深春,莺飞草长,清波粼粼,桃红柳绿,风清景明。
清明作为节气,有起源于周朝之说。
据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讲:
“周公始定二十四节,以合二十四气。
”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冬至和清明。
古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清明三候是:
初候桐始华(华,即开花);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三候虹始见。
这早在《逸周书·时训解》即有记载:
“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鴽是鹌鹑一类的鸟,“田鼠化为鴽”,是古人的一种错误认识。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说起清明,就不能不谈到寒食。
据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贤人介子推的。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等诸臣逃亡去国十九载,返国后封赏功臣,独介子推无封无赏。
子推作《龙蛇歌》而讽之:
“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入深渊,得其所安;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
”子推遂偕母隐于绵山。
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子推抱树焚死。
时人为悼念子推,于其忌日禁火冷食。
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寒食大致在清明的前一二日,亦有前三日之说。
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两节由于日期相近,便逐渐融为一体,几乎成为“同一个节日”。
据唐代杜佑《通典》载:
“寒食上坟,《礼经》无文。
近代相传,浸以成俗。
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
宜许上墓,同拜扫礼。
仍编入五礼,永为恒式。
”至此,寒食被作为“用展孝思”的“法定节日”确定下来。
俗话说:
“清明到,儿尽孝。
”唐代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潇潇暮雨人归去。
”由于寒食禁火,故清明取火曰请新火。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在清明这一天,皇帝亦将新火赐予近臣,以示恩赏。
唐代韩翃《寒食》诗写的便是公侯大臣受皇宫赐火: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寒食、清明成为“法定假日”,亦始于唐代。
寒食一日,再加前后三日,共计七日假,相当于近年来的“黄金周”。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由于唐代以后,寒食、清明既是“法定节日”,又是“法定假日”,所以除了祭祖扫墓而外,尚有春游、踏青、插柳、放风筝等风俗。
谚云: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又云:
“清明去踏青,不害脚疼病。
”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有句: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因而清明或曰寒食庶几成为一个“旅游节”了。
——《寒食与清明(金台随感)》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深春时节,清明到来,当时风清景明,正与其清洁明净的含义相符。
B.寒食节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贤人介子推,后来相沿成俗,成为节日。
C.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两节由于时间前后相差不大,人们已经把它当作“同一个节日”。
D.从唐代开始,寒食、清明成为“法定假日”,共计七日假,就像我们的黄金周。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和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而且它们作为节气是早于作为节日的。
B.寒食节作为“用展孝思”的法定节日,清明有“清明到,儿尽孝”的俗语,可见这两个节日有着共通的文化内涵。
C.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面,在这一天人们禁火并且吃冷食,因此才称清明取火为请新火。
D.清明这一天,人们为逝去的先人扫墓,皇帝也将新火赐予身边的大臣,以示恩赏。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明作为节气,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周朝,张岱的《夜航船·天文部·时令》可以作为一个佐证。
B.寒食因当日禁火冷食,清明取清洁明净之义。
可见中国的节日取名有独特的含义。
C.寒食、清明既是“法定节日”,又是“法定假日”,风俗也就不局限于祭祖扫墓,而变得丰富多样。
D.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因为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所以清明节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四、古诗文阅读(18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选段,完成12〜16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下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2分)
A.猛浪若奔( 奔跑 ) B.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 )
C.水尤清冽( 格外,尤其,特别 ) D.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
13.下列成语中的“过”字与“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思不同的是( )。
(2分)
A.过犹不及 B.文过饰非 C.矫枉过正 D.言过其实
14.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的柳宗元被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B.甲文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的清澈,其中甲文主要从正面描写,乙文则主要从侧面描写。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2分)
15.请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16.乙文中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后的感受,甲文中也写了柳宗元在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的感受,试比较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3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7〜18题。
(6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