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鲤形状书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6476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鲤形状书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双鲤形状书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双鲤形状书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双鲤形状书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双鲤形状书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鲤形状书信.docx

《双鲤形状书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鲤形状书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鲤形状书信.docx

双鲤形状书信

双鲤形状书信

  篇一:

书信例文

  书信写作

  一、现代书信写作

  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大类。

一般书信主要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家书类书信,朋友和同事之间的问候类书信、请托类书信、规劝类书信、借贷类书信、庆贺类书信等。

这类书信多用于个人和个人之间。

专用书信主要有表扬信、感谢信、邀请信等。

这类书信多用于单位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

  

(一)一般书信格式

  一般书信由笺文、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内容。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

  1、封文的书写格式

  信封分为竖式、横式两种,现在通用的横式信封。

信封上应准确填写下列内容:

  

(1)邮政编码

  中国国内,除台湾省外,已经开始使用统一的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用来表示邮局和它的投递区域的专用代号。

目前的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

例如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的邮编是130061。

书写邮政编码时要注意,信封正面左上方空格内应填写收信人所在地邮政编码,而右下方的空格则是发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2)收信人的详细地址

  寄往城市家庭的,要具体写上收信人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城区、路、街(弄)和门牌号码,如果是高层建筑,还应写上室号。

寄往农村家庭的,则要写出省、县、乡、村甚至街。

寄往收信人工作单位的,不仅要写上收信人详细地址,还应写明单位全称和具体部门。

书写地址时,可在一行内写完,也可分两行写出。

在大地名和小地名、地名和号码之间,都应空开一个字的位置。

  (3)收信人姓名

  姓名要写完,不能省略。

常见的错误写法如:

“老王”、“小杨”、“董事长”。

在收信人姓名后面空两个字的距离,写上“同志”、“先生”、“小姐”等字样,也可以不写。

千万注意的是,信封上不要使用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亲属称谓,这是因为信封主要是给投递员看的,如写上“×××伯父收”、“××爷爷收”等就有可能引起投递员的不悦。

  (4)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必须写在信封上,因为当由于某种原因这封信不能寄达收信人时,邮局必须以此点信息退还所寄信件。

“本市王寄”、“内详”之类做法绝不可取。

  上述情况,主要针对邮政信件。

如是托人捎带的信件,则应该在信封上方偏左的地方,视具体情况,写上“请交、面交、烦交”等字样。

如捎信人熟悉收信人的地址,则不必写出收信人的地址。

写信人的地址一般也省略,只写“××托、×××拜托”即可。

有时,为了表示对捎信人的尊重与信任,或信件的内容一般,不涉及公私秘密者,信封以不封口为好。

  2、笺文的书写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称呼、正

  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

”,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

  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

  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如“XX委员会、X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

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

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

、近好!

”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

、春节愉快!

”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

”“近来一切可好?

”“久未通信,甚念!

”之类。

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

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

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

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5、日期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

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

  写的信,更应如此。

  6、附言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附言有四种情况:

  

(1)附告详细地址。

初次通信或写信人的地址有变动,应把通讯处或详细地址通知对方。

  

(2)托带问候的话。

如“请代问婶子好”。

有的是别人托写信人代向收信人问候,如“姐姐附笔问安”。

  (3)附件说明。

信中附有照片、票据等,要加以说明。

  (4)附加的话。

信写完以后,发现还有内容要补充,可以加在后面。

为醒目起见,常见“另”、“又”或“还有”开头。

或先写附加内容,最后注明“又及”或“某某(写信人的名字)又及”作为结束。

  

(二)一般书信例文

  二、古代书信写作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写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

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

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

鸾笺。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

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题诗或作画用。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

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

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

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

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一)格式

  书信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时书信,对年长的收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用函丈、坛席……现时,一般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1、称谓

  收信人名称。

  古称谓

  2、提称语

  提称语附在称谓后面,用于提高称谓的词语,就是对收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运使学士阁下、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些提称词除提高称谓外,还有请收信人查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的常用提称词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搭配。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词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词后,在称谓下加冒号“:

”,如“希圣老师:

”。

常见提称语

  足下——古时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即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鉴——即古代的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于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于同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

  道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

  篇二:

书信

  给地震灾区小伙伴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伙伴们:

  你们好!

  先让我伸出友谊的手,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江苏省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六(3)班的高韵——你们真诚的好朋友

  2008年5月12日2时28分,我正在教室里上课,只觉得一阵头晕想不到,与此同时,在你们的身边,一场浩劫无声无息地来临了!

一瞬间,高耸的大厦、美丽的校园、温馨的家园……一下子成了片片废墟……

  我平时不大看电视,可这几天,我怎能不关注新闻?

看着电视里那一幕幕凄惨的景象:

倒塌的教学楼、废墟里伸出的满是灰尘的小手……我不由一次次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真希望我有一双有魔力的翅膀,飞到你们的身边,为你们擦去脸上的泪滴

  但是,我发现,你们没有哭泣!

你们中的很多人,在灾难面前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不屈不挠、毫不放弃!

虽然你们可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健全的身体,但你们倔强的面容,透着对新生活的渴望,也难怪一个个奇迹不断发生!

  对!

别哭!

因为和你们一起面对灾难的,是十三亿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一场天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就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伤疤;一份小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

  天地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冷了,别怕!

十三亿颗相连的心会给你们带来温暖累了,别怕!

十三亿个肩膀能让你们的心灵安憩……

  我们在江苏,离你们很远,但是我觉得遥远的距离并不能隔开我们的心灵地震的第二天,就有同学清点自己的小猪储蓄罐,要把所有的积蓄捐献给你们要知道,那次春游,节俭的她,连一根冰棍都不舍得买哪!

班里那个最调皮的男生,也没有忘记带来自己的零花钱看着他们那真诚的样子,我觉得平时爱捣蛋的他们可真是可爱!

连老师都表扬我们说,第一次看见我们这么快就完成了一个任务!

老师,您知道吗?

那是因为,我们想让我们捐出的钱,尽快到达灾区小伙伴的手中!

我们要让新书包、新裙子,带给你们更多的温暖、更灿烂的笑容!

  伙伴们,有这么多人关爱着你们,与你们共渡难关,相信你们废墟上重建的家园,会更美丽、更牢固、更温馨!

  祝愿你们早日重返课堂,学习进步!

  关于书信的典故

  飞鸽传书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传书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

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

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青鸟传书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

(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

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其五》云: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

是从哪里飞来的?

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曹唐有诗“歌听紫

  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

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猛禽了,而是变成了三只善通人意、温和良善、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可爱“信使”了

  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

  三、书信的别称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者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

“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

“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

  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筒也代指书信书筒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

“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

“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四、书信落款问候语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

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

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

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用于亲友晚辈:

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

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

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

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

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

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

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

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

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

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

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

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

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

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

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

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

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

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

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

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

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

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问候平辈:

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

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

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

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

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五、书信常用结束语

  书信临结束时可选用一些特定的词句:

  纸短情长,不胜依依;

  即此搁笔,余容后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