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6341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说:

“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手中拿着《圣经》,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我们手中拿着《圣经》。

”从材料中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②商路不畅引发商业危机 ③传播基督教 ④扩张的方向是南非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它在1500年至1750年间所发挥的作用在欧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经济活动,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机器运转的巨大机轮”。

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开辟殖民地B.商业贸易C.奴隶贸易D.机器生产

3、“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256%,而工资仅上涨145%。

西北欧的地租也严重地落后于物价,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这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

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取向是(  )。

A.商品经济成为社会主流B.劳动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

C.新兴资产阶级获得暴利D.封建地租仍占主导地位

4、假如你是16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

A.亚洲的丝绸B.非洲的黄金

C.美洲的烟草D.澳洲的瓷器

5、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

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

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金银、玉米、烟草等B.枪支、玻璃等

C.黄金、象牙等D.茶叶、丝绸、瓷器等

6、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这一主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

A.具有军国主义传统B.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残余

C.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国家主权受到英法俄威胁

7、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8、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

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9、“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为此英国()

A.打败“无敌舰队”B.颁布《航海条例》

C.成立东印度公司D.发动七年战争

10、2008年当西方庆祝“哥伦布日”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在美洲取消这个节日。

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有()

①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了灾难②哥伦布的行为加强了世界联系

③哥伦布的行为扩展了工业文明④殖民活动冲击了美洲的传统社会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12、史学家保尔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认为英国在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

“创造了新美洲”是指英国(  )

A.建立“日不落帝国”B.实行议会改革

C.确立责任内阁制D.开展工业革命

13、工业革命后,酒吧、咖啡馆成为流行的小型聚会和休闲解闷场所,歌剧、舞剧、马戏、杂技和舞会等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

这表明工业革命后(  )

A.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B.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社会关系变化

C.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日益普及D.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提高

14、有位历史学家说: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A.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C.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15、一个统一的德国或意大利将会打破1815年建立起来的均势;同样,一个独立的匈牙利民族国家的建立就意味着奥匈帝国的解体。

这些反映了19世纪的欧洲(  )

A.纷纷要求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民族主义成为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C.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D.殖民扩张引发民族主义意识

16、《资本的年代(1848~1875)》曾这样描述:

“资本的年代是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

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

”属于其“胜利时代”的是(  )

A.光荣革命B.麦哲伦环球航行

C.珍妮纺丝机问世D.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17、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

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18、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期间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A.电力工业B.内燃机C.蒸汽机D.化学工业

19、恩格斯在谈到近代一项科技成果的作用时说:

“(它)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下列与该科技成果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家是()

A.瓦特B.阿克莱特C.西门子D.卡尔·本茨

20、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说明()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大大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順口和大连湾。

随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

随着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列强在中国所划定的势力范围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成为一种带有隐蔽特点的瓜分形式。

——整理自戚其章《德占胶澳与瓜分危机问题》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美国参议员亨利·洛奇认为:

“整个欧洲都在中国扩张,如果我们不在东方建立自己的地位,未来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的巨大贸易,以及有希望找到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新市场的广大地区,都会实际上对我们永远关闭。

”“如果我说话有效的话,我将很高兴地宣布中国的港口要么向所有国家平等开放,要么向所有国家关闭。

——周余祥《(洛奇外交思想和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末列强加深对中国侵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亨利·洛奇的主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主张做简要评价。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存在三重结构:

中心、边缘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边缘。

中心国家是那些在世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国家;边缘国家是指那些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而半边缘国家是指那些既可以某种程度上控制边缘国家,又在某种程度上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

他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即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

三种角色中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

——[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至少三个)的角度,任取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中的一个,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国家,说明影响该区域地位形成的原因。

23、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

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

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材料四说明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西方人……手中拿着《圣经》”变为“我们手中拿着《圣经》”可知,③正确;由“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可知,①正确。

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干的“原因”。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商业贸易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和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商业贸易的作用解答即可.依据题干“1500年至1750年间”可知,处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把世界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商业贸易.欧洲的商人奔走于全球各地,无论是开辟殖民地、建立商站,还是注重发展本国的手工工场,都是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即商业贸易的需要,故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故选B.

3、【答案】A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现象的分析,结合全球史观可知工业革命前西北欧商品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

4、C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西洋三角贸易。

③的方向是从美洲运往欧洲,美洲特产主要是玉米、烟草以及金银等,欧洲殖民者将这些带到欧洲,攫取了巨额财富。

6、【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德国要求加强军事力量,对外扩张,参与英法俄等的殖民竞争。

联系当时的时间1899年,可知是统一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导致外交政策的调整。

7、C

8、【答案】D

【解析】全球商品流通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故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可知是应荷兰之间争夺海上贸易的战争,属于英荷战争,故B项正确。

10、C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项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CD项材料没有反映。

所以选A。

12、D

13、D

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带来了……带来了……然而……相反……”可知,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双方面的,它带来丰富的物质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过分地追求利益,社会失去了平衡。

所以答案选A。

15、【答案】B

【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一个独立的匈牙利民族国家的建立就意味着奥匈帝国的解体”不相符,故A项错误;无论是德意志的统一还是奥匈帝国的解体都是民族主义影响下的产物,故B项正确;19世纪的欧洲最大的应该是两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殖民主义,只是反映民族主义对国家分合的影响,故D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从《资本的年代(1848~1875)》可知,资本的年代的胜利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的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麦哲伦环球航行是16世纪,与资本的年代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故C项错误;发电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故D项正确。

17、A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科学“走到前面”可知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恩格斯所提到的科技成果“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这体现了新能源的发明和应用;材料“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说明新能源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生活和面貌,而且为“消除城乡对立”的生产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由此可见这种新能源为电的发明和使用,与此相关的发明家及重大发明为1866年德国西门子的发电机的发明,故选C。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尽管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但对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仍有依赖,且并不能对遥远水力加以利用和较大地改变城市面貌,故A错误;阿克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和卡尔·本茨的三轮汽车的发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D。

20、B

二、非选择题

21.

(1)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开辟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市场广阔的中国成为其理想目标;《马关条约》的刺激。

(2)主张:

应积极开拓中国市场;中国应向所有国家平等开放。

评价:

亨利·洛奇的主张反映了美国T商界进人中国市场的要求;有利于缓和列强之间在华的矛盾;便利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2.任取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中的一个,说明原因从三个角度阐述,

示例一:

中心区:

美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确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社会稳定;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领先世界;国内资源丰富,西部领土的扩张扩大了国内市场;参与海外殖民扩张,占有以美洲为主的殖民地,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由于美国在以上几个方面处于世界的前列,确立起美国世界强国的优势,成为世界体系的主导,成为世界体系的中心区。

示例二:

边缘区:

中国:

自明清以来,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政治制度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由于国内人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受到限制;传统的教育使中国自然科学在明清时落后于世界,技术更新缓慢。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受到西方国家侵略,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边缘区的状态。

示例三:

半边缘区:

日本:

由于处于封建幕府统治之下,日本的政治制度处于落后状态;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狭小。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确立近代天皇体制,确立君主立宪体制,发展教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紧对外扩张,成为侵略亚洲各国的主要国家。

日本一方面通过侵略他国,增强实力,同时与西方国家谈判,逐渐摆脱被殖民的地位,成为世界体系的半边缘区。

23.

(1)变化:

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

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产生。

(3)三项因素:

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

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

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