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5552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docx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主线] 1.内忧外患: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时期(近代史起止时间:

1840年----1949年)。

2.边疆不断出现危机。

3.救亡图存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

(2)清政府发动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

(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4)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5)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历史纲要导引

认识到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科素养对接

 

、学习目标初呈现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的格局

(1)英国:

①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产品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

②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③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①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②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③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2.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1)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处在传统状态。

(3)武备落后,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很差。

(4)社会阶级矛盾正在激化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虎门销烟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

②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严厉禁烟。

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此举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弃绝毒品的道德心。

(2)过程:

①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议会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华发动战争。

②1840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清政府组织了抵抗。

2.中英《南京条约》及相关条约的签订

(1)主要内容:

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2)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3)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主要影响①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内河航行自由权等。

②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两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②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他们便要求修约。

清政府以《南京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

③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天津条约》的签订

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②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军损失很大。

(3)《北京条约》的签订

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②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③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中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

(1)林则徐具有实事求是的品格。

面对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2)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①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②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状,介绍外国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2.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睁眼看世界的人

(1)徐继畬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

(2)《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

3.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这些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四、弥补断点

►[联] 英国三角贸易与中国禁烟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使中国出现银贵钱贱的银荒局面,中国选择禁毒禁烟。

►[注] “天朝”

天朝是古代周边国家对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称谓,同时也是专制时代,臣子对本朝朝廷的尊称。

——XX百科

►[辨]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借口是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不是英国一再宣扬的保护鸦片贸易。

►[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修约”借口

►[注]

《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长江口岸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思] 社会性质剧变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鸦片战争,因为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的社会性质出现变化。

 

►[补] “师夷长技”思潮特点

(1)阶级:

主要是地主阶级抵抗派。

(2)核心: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不足:

他们的思想没有付诸实践,影响也仅仅局限于部分知识分子中间。

五、史论点睛

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清政府全面落后于急欲打开中国市场的英国,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整体背景。

具体表现在:

(1)社会形态:

中国是封建社会;英国是资本主义社会。

(2)经济基础: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3)军事力量:

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4)外交政策:

中国奉行闭关自守政策;英国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积极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5)中英贸易: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但英国为扭转入超局面,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6)综合国力:

中国日趋衰落;英国是世界强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1)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魏源与《海国图志》

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具有重要启迪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

5.对鸦片战争原因再认识

(1)两种文明的对话:

现代化的英国想让传统中国进入世界,自以为强大的传统中国想让英夷服从天朝。

(2)英国鸦片走私扭转贸易逆差,将本就走向衰落的清王朝推向深渊。

虎门销烟、中止贸易提供战争借口。

(3)英国做了充足准备,挑起战争。

清政府行动的盲动性对战争爆发也有责任。

4.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由开始到进一步加深,主权被严重破坏。

(2)经济上:

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客观上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生长。

(3)思想上:

开始学习西方。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如魏源等。

(4)政局上:

统治者与侵略者勾结。

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变化:

排斥→抵抗→妥协→勾结。

(5)对外关系上:

国门被打开。

此时对外开放是被动的,但在客观上有进步意义。

(6)革命阶段上:

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这正是民主革命的特征。

六、史料补遗

1.新航路开辟与中国的关联

[史]

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单位:

百万银元)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3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续表

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单位:

百万银元)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750

18-20

18-25

12.2

1780

22

18-20

14.7

1800

30

23-25

18

[识]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掠夺的白银,相当大一部分流入中国,表明在中国当时丝茶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中国禁烟的社会背景

[史]

鸦片战争前白银外流及兑换制钱数

年份

广州白银出口

一两白银兑换制钱数

1823—1824

1885320两

1249文

1828—1829

3386305两

1337文

1833—1834

4846763两

1365文

1838—1839

1638文

——整理自严中华: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识]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白银外流严重,造成银贵钱贱的局面,这是林则徐禁烟的重要原因之一。

 

、核心素养共涵育

一、鸦片走私与鸦片战争

1、【选择题】.[2019·北京市学业水平测试]《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

“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

”以上内容属于( D )

A.历史事实的叙述 B.历史过程的描述 C.历史原因的分析 D.历史结论的阐释

2、材料题

材料一:

英国人马尔丁说:

“鸦片贩卖者腐化了、降低了和毁坏了不幸福的人的精神生活,而

且还毒杀了他们的身体。

鸦片贩卖者时时刻刻向贪葵无厌的吃人神贡献新的牺牲品,而充当凶手的

英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就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

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

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秦稿中》

①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大量输入有哪些危害。

摧残吸食者的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兵弱银荒”的严重后果,危及清朝统治(将造

成“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三:

林则徐给维多利亚女王写了一封信,陈述了清政府禁绝鸦片的理由,措辞非常严厉英国人在中国贩卖鸦片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你们英国人自己不吸食鸦片,却要制造鸦片来引诱中国人购买,实在是不管他人的死活!

”最后林则徐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材料四: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2)根据材料三、四,林则徐对待英方鸦片走私的态度先后有何变化?

由希望得到英国政府支持(材料三,希望以和平方式禁烟)到态度坚决,措施严厉(村料四主张坚决禁绝鸦片)

材料五: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回英国后

(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

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二)“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

希望的机会。

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三)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

“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

野蛮的国家!

要狠狠地教训它!

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

地义的合法贸易!

(3)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的理由是什么?

其主要目的何在?

理由:

中国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主要目的:

保护鸦片貿易,开放更多港口,与中国发展商务一即打开中因市场(倾销商品)

二、“修约”要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1、【选择题】(2014•江苏南京模拟)“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

……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该条文实质上(C)。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2、材料题

提出“修约”要求的原国:

①(材料三和所学)工业革命扩张,英国等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材料二)对华商品倾销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对华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③(材料三)与中方官府打交道不顺畅;④(村料三)战后商品价格下降逵成经济损失;

⑤(材料一)中美《五口貿易章程:

海关税则》中有关于双方协商修约的规定。

清政府拒绝“修约”要求的原因:

①(材料一)中美《五口貿易章程:

海关税则》规定,条约

经签订,双方应子遵守不变;②清政膺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

材料四:

1857年4月10日马克思在《纽约论坛报》著文指出:

这场极端不义的战争就是根据上面简单叙述的理由而进行的一现在向英国人民提出的官方报

告完全证实了这种叙述,广州城的无率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

地,人权横遗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

借口下发生的!

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一一至少那些愿意弄清楚这个问题的人们一一都知道这些非难

是多么虚伪和空洞。

有人企图转移对主要问题的追究,给公众造成一个印象:

似乎在亚罗号划艇事

件以前就有大量的伤害行为足以构成开战的理由。

可是这些不分青红皂白是毫无根据的。

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

------马克思《英人行动》

(2)据材料四,马克思当时是如何分析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分析: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性质)是一场极搞不义的战争;②英国以亚罗号事件发动第

次鸦片战争;③控诉了英国人在侵略战争期间在广州制造的暴行。

三、从闭关自守到开眼看世界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

乾隆皇帝回复英国

国王乔治三世: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

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悬请派一尔国之滥;

尔国买卖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

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

无所不有。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18、19世纪之交清政府对外态度的特点,

特点:

①鄙视外夷,圈守天朝上国传统(观念);②闲关自守;③维护宗藩外交;④排斥外洋事物。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魏源《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瀛环志略》相继问世。

魏源在著《海国图

志》的时候,大量征引了外国学者的撰述,其中包括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土的旧著6种,更包括当时

西人新著11种,哥白尼的天文观念、西洋的历法知识,甚至新发现的海王星等,都被魏源收入了

书中。

比起《海国图志》,徐继會《瀛环志略》更有新知识的意义。

“瀛环”一词表明了中国与世界

的共存关系,而不用“称呼外国,表明了他对“万国’的平等意识,以至于其中对西方各

国代议制度的介绍及华盛顿倡议民主制度的颂扬。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士大夫对待西方的态度及其原因.

态度:

①广泛介绍西方著述和(天文历法)知识:

②平等看待外国:

⑧赞扬西方的政治制度

原因:

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洽危机加深(挽救危机的需要);②中国士大夫

在鸦片战争中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③受明清西学东渐的彩响;④清朝专制制度日益腐朽,认识

到西方政治制度的某些优点。

材料三: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少有人问津。

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

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四: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

禁拍案感慨:

“鸣呼!

子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

矣!

”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隔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3)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有何不同的境遇?

从中能够得出什

么结论?

境遇:

在中国遭受冷遇,在日本大受欢迎(大量翻印,价格走高)。

结论:

墙内开花墙外香;多数中国人仍然缺乏反省,新思想未付诸实践。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鸦片战争期间“睁眼看世界”思想的认识。

认识:

①魏源等人“睁眼看世界”的新恩想,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是对传

先观念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②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但由于受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新恩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有限(使“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

年的宝责光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才认识到非学西洋不可)

四、西方的冲击与中国的因应

材料一:

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

西洋到中国来的船只都是帆船。

那时没有苏伊士运河:

中西的交通须绕非洲好望角,从伦敦到广州顶快需三个月。

西洋人从中国买的货物不外丝茶及别的

奢伤品。

我们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

西洋人到中国来,我们总把他们当作

琉球人、高丽人看待。

他们不平,我们不勉强他们。

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

----摘编白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的原因。

原因:

①中西相隔较远,交通不便;②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③中国统治者以

天朝上国自居,不承认别国的平等地位(或固守宗藩外文体系)。

材料二:

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的政府和私商已不再容忍中国体系的束缚了。

商人要求有更大

的行动自由,西方国家的政府……因工业革命而实力大增,也不愿再承受藩属的待遇,他们坚持要

按照欧洲的法规和外交惯例来发展国际关系:

但中国人却不愿意放弃他们珍视的体系。

实际上,中

国人声称“吾非求尔等前来,汝既来即须遵吾之章程”西方人则回答说“你们不能阻止我们前来

而且我们要按我们的方式前来

---一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

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

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

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一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西方争执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发生争执的原因。

争执表现:

①体系之争(西方国家“坚持要按照欧洲的法规和外交惯例来发展国际关系”,清

政府固守传統宗藩外交体系);②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

(教师进一步指出,这种争执的

实质是不同文明、不同(文化)观念间的彼此冲突)

原因:

①西方国家一一工业革命开展,国力增强;②西方国家的“私商”(“商人”)一貴

产阶级对产品市场和原料的常求强烈;③西方国家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清政府:

①天朝上国观念浓厚;②长期闲关锁国,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材料四: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

其实他们牺牲了国家的主权,遗害不少----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阅读材料四,《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牺牲了国家的主权”,为什么条约

签订者“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

原因:

条约签订者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缺乏国家主权观念,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

所不应当放弃的。

材料五:

1843年美国公使…“来到中国,同时带来的还有送给清朝皇帝的礼品:

航海地图、地

球仪……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等方面的书籍……但仍然

被清朝官员视为“奇技淫巧”给谢绝了。

----纪鑫《千古大变局》

材料六:

广东一张民间布告:

“除你们的船是坚固的,炮火是猛烈的,火箭是强大的以外,你们

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吗?

(4)材料五、六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两段材料记述对我们有何警示作用?

鸦片战争并没有使中国(清朝官民)真正惊醒,

警示:

①必须了解世界形势和认清国情,更新思想观念;②反对封闲保守,坚特对外开放与文往;

③必须反恩历史,革故鼎新,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升华与反馈

[质疑与反思启示与认识]

由学生在学习后,进一步提出质疑与反思,或总结学习启示与认识

【限时训练】限时10分钟。

选择题

1.[2019·宿迁测试]有学者认为: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B )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2.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

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 C )

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B.扩大对外贸易

C.禁绝鸦片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

3.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这个观点的本质是想通过战争使英国(D

A.鸦片贸易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4.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

这种“不服输”反映出( A )

A.不了解世界形势B.坚定的民族气节

C.痛恨清廷腐败D.主张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5.[2019·北京市学业水平测试]《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

“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