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909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讲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

历史纲要导引

辛亥革命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学科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史料实证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三民主义,清政府“预备立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历史解释

明确历史解释研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

立足唯物史观认知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及局限性

家国情怀

渗透家国情怀感悟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奋斗精神

知识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1)《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清政府力图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3)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兴中会成立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2)同盟会成立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3)三民主义的提出

①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②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从此,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了。

(4)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3.清末“预备立宪”

(1)在革命运动推动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立宪运动造成很大声势。

(2)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3)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学习聚焦]

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立宪运动也造成很大声势。

孙中山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1)兴中会: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颁布了第一个要求以共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同盟会:

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知识点二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四川保路运动

(1)1911年,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保路运动。

(2)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2.武昌起义

(1)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2)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3.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4.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制定: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3)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1)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

(2)在内外交困和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

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做大总统。

(3)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

1912年,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4)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

[学习聚焦]

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成果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

(1)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3)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历史功绩

(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2)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3)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局限性

(1)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是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性的基本体现,也是留给后人的根本教训。

[学习聚焦]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但它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探究点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反映出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体现了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特点。

(2)由材料二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力。

材料一注意“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等信息。

材料二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句号将材料内容分成三层,注意“责任”“须副署之”等主要信息。

论从史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

(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深化拓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1)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国民拥有一系列权利和自由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宪法的性质,它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

(1)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2)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探究点二 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二 章开沅认为:

“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

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

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100年。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的具体成果。

提示:

“第一枪”:

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一步”: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根据材料二,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过去是什么视角?

材料二又提出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什么新视角?

提示:

视角:

短时段的革命史视角。

新视角:

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

材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应注意把握“第一枪”“第一步”前面的提示语,以此作为切入点。

材料二应抓住每一句话的核心,“怎么来的”“同时”“还要研究”等。

论从史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2)经济上:

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上: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深化拓展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的革命

(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2.“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一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规范解题]

例 [2019·福建龙海高一检测]毛泽东指出:

“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孙中山(  )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第一个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最先发动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A项并不能完全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内涵,可排除;

B项是《资政新篇》的意义,与孙中山无关,可排除;

D项只体现了孙中山反封建的一面,可排除。

答案:

C

审题干:

注意题中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主要是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验结论: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内容,故选C项。

 

[随堂检测]

1.[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的是(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黄兴D.黎元洪

[尝试解答] __D__

注意区分湖北军政府的都督。

2.[2019·四川省学业水平测试]1911年10月12日,刚抵达美国的孙中山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一条与中国有关的最新消息,他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尽快回国,以实现亲自指导革命的夙愿。

这一“消息”应是(  )

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成立D.清帝宣告退位

[尝试解答] __B__

关键信息是时间“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尽快回国,”分析判断这一消息。

3.[2019·北京市学业水平测试]“江城首义起风雷,万里神州荡浊埃。

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

”该诗是为了纪念(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尝试解答] __C__

依据“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分析判断正确选项。

4.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

这些现象(  )

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

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尝试解答] __B__

题干材料论述了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表现,揭示了武昌起义后,不同阶级对待革命的态度与清政府覆亡之间的深层因果关系。

5.中国历史上曾用过皇帝年号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

如按中华民国纪年算,公元1949年应是(  )

A.民国28年B.民国37年

C.民国38年D.民国36年

[尝试解答] __C__

注意中国历史上改中华民国纪年的时间,再推算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

6.《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

“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尝试解答] __A__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判断正确选项。

课时作业19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各省革命孤立地进行,有可能出现割据局面。

这说明革命需要统一的组织领导,故选A项。

答案:

A

2.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

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

解析:

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

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上,故选C项。

答案:

C

3.1911年10月13日《申报》载:

“余昨日方评□□革命党之泄事失机,而昨晚得□□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该报道中的□□应是(  )

A.南京B.广州

C.武昌D.南昌

解析:

从材料中“1911年10月13日”“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可知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占领武汉,成立湖北军政府,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

C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此规定旨在(  )

A.实行三权分立B.限制总统权力

C.规定主权在民D.保障自由平等

解析:

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故A项错误;“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原则,以限制总统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主要是限制总统权力,与主权在民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主要是限制总统权力与保障自由平等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誓词表明孙中山(  )

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

从“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可知,①正确;从“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可知,③正确;从“民国卓立于世界”可知,④正确;在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和主张,材料只是要求列强承认民国,②错误。

故选C项。

答案:

C

6.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总统B.总理

C.法院D.国民全体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故选D项。

答案:

D

7.有人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其主要依据不包括这场革命(  )

A.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长期延续的封建制度

解析:

辛亥革命所推翻的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等于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包括封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等,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发行机构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1)材料一中,孙中山对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做了怎样的概括?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

(3)据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①是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

②反映人民渴望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