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x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历史学科
学案
教案
考点总结
课时训练
考前必备
名师指导
以下为详细内容: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堂引入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开始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00多年来,乾隆的这道圣旨一直被视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祸根。
乾隆帝
当时正值鼎盛时期的大清帝国,为何会有这种举动呢?
这些政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带着问题让我们探寻其中的历史奥秘吧!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及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概况。
一、重农抑商
1.含义
强调重视发展农耕,__限制__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稳定。
3.概况
(1)战国时期__商鞅__变法确立,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沿袭继承;《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2)__西汉__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社会地位较低,但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3)唐代,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__宋代__,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才开始转变。
4.影响
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使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工商业的管理
1.秦朝
(1)措施:
统一__度量衡__和货币,为工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稳定了经济秩序。
(2)特点:
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全面、具体、严密。
2.汉朝
(1)抑商:
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通常方式是加重__税收__。
(2)实行__盐铁官营__制度,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
3.唐朝
(1)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
(2)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官市。
(3)市的交易__时间__也受到限制。
4.赋税
(1)措施:
通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2)表现:
①设有多种属于流通税的__关津__之税和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
②专门的商税征收部门同时承担缉私任务。
③商税的实征额比朝廷规定的商税额高得多。
5.影响
(1)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2)在明清抑商政策的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点拨提示:
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进行严格管理,旨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税、劳役和兵役的征派,从而巩固专制王朝的统治秩序。
三、“海禁”政策
1.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__朝贡__”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__迁海令__”。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点拨提示:
(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但允许外国人来华贸易,不过这种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
而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
(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__保守__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思维拓展: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如何?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
2.表现
(1)明代:
①地区:
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
②劳动力:
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__自由劳动力__市场。
③实质:
出现了“机户__出资__、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点拨提示: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资本主义萌芽,只有当其出现雇佣关系的时候才属于资本主义萌芽。
(2)清代:
①规模:
出现较成熟的__手工业__工场。
②行业:
除纺织业外,制瓷业、冶铜业、造纸业、制糖业、制烟业和制茶业等,也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3.影响
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点拨提示:
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两种经济形态并存,但其地位是不同的,农耕经济处于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4.特点
(1)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2)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
5.缓慢原因
(1)政策:
压抑工商业以及__闭关锁国__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经济:
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3)根本:
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主题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变化
『史料』
材料一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
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材料二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马克思
『思考』
(1)材料中一的“大户”和“小户”各指什么?
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指出这种经济现象的实质。
(2)材料二体现了雍正帝怎样的经济思想?
历代统治者实行这一经济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清帝国“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其原因何在?
(4)材料二、三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对材料一中经济现象有何影响?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有何严重后果?
『提示』
(1)“大户”是指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的“机户”,“小户”是指靠出卖劳动力,计日取酬维持生活的“机工”;他们之间是雇佣劳动关系;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
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盲目自大;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抗清。
(4)影响: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后果:
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极大地压制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强固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延缓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造成近代的落后挨打。
1.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①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
②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
③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④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社会问题。
⑤商品交换不发达,经营店铺、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更有保障。
⑥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2)评析:
①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初期,抑商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经济恢复起了积极作用。
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时再抵制商业发展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反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这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
〔对点训练1〕
(2017·哈师大附中)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这说明当时( B )
A.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B.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C.商人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D.农产品成为商品流通主体
【教师解答参考】 依据题干“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可以看出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A项中的“放弃”是对“政府许可”的曲解,应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人的地位,故C项错误;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
2.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1)原因:
①社会经济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重农抑商政策发展的结果;②政治原因是封建统治者加强对人民控制的结果;③外部原因是倭寇与西方殖民者先后不断对我国东南沿海骚扰和侵略;④主观原因是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2)评价:
积极:
这一政策确实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性质。
消极: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其一,对内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并因此影响了一些经济部门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成长。
其二,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其三,消极防御,不能从根本上抵挡住殖民势力侵略。
相反,由于清朝脱离世界潮流,闭关自守,愚昧自大,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与西方差距拉大,最终陷于被动挨打境地。
〔对点训练2〕
(2017·湖南师大附中)《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说:
“百姓乐于沿海居住,原因是海上可以贸易、捕鱼。
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
”这表明康熙帝曾要( B )
A.实行海禁 B.停止海禁
C.推行闭关 D.进行抗倭
【教师解答参考】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外政策。
根据题干信息“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可知,康熙帝曾要停止海禁。
故本题选B项。
3.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1)萌芽的条件、原因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具体条件:
①发达的农业特别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为手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丰富的商品;②发达的手工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为萌芽出现提供了技术前提;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劳动力的商品化奠定了基础;④白银的流通提供了充足的货币基础;⑤传统科技世界领先等。
(2)特点:
①从行业和区域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
②从表现看,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和劳动力市场,景德镇也出现了雇工经营,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③从程度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
④从地位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
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市场原因:
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造成了国内市场的狭窄、农民的贫困——购买力低下,导致了国内市场的狭小;海禁政策的实行导致了国际市场的缺失。
③资金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和封建土地剥削的稳定性和暴力性引导了商人投资方向的转移,即由扩大再生产向买田置地的转移。
④劳动力原因:
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都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民的流动。
⑤政策原因: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这些政策的实施,都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需因素的欠缺。
〔对点训练3〕
(2017·黄骅中学)(乾隆年间)在广东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蔗农发放糖本(资金),冬天则收取糖利。
或预先向糖寮(作坊)放帐,待榨出糖后收取产品。
这反映了当时广东( C )
A.商业资本垄断制糖业 B.抑商政策濒临破产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出现了商业资本家
【教师解答参考】 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商人开始向蔗糖生产或加工延伸的经济现象,在此过程中,商人通过提前发放糖本或放账然后实现其利润,因而商人与蔗农、作坊工人客观上存在某种雇佣关系,反映了当时广东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资本垄断制糖业、抑商政策频临破产、出现了商业资本家等内容,排除A、B、D三项。
所以选C。
1.世界经济史研究领域出现过许多经济思想,以下最符合农耕文明经济特点的是( B )
A.工商皆本 B.重本抑末
C.重商主义D.工业至上
【教师解答参考】 农耕文明经济特点是重视农业,以农业为主,限制商业的发展。
故应选B。
2.据清代史书记载:
“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史之俦,赢十白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D.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中断的根本原因
【教师解答参考】 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得失。
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依据所学可知,A、B、C均正确;D项错误,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中断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应选D。
3.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D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教师解答参考】 考查海禁政策。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中国与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因此①③表述错误。
4.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D )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制瓷、矿业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教师解答参考】 题干“近代的前夜”是指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选项D中体现的现象是大户出资,雇佣小户的现象,大户给小户报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其余选项在封建社会时期也能体现。
5.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载: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于明代的( A )
A.苏州B.西安
C.北京D.洛阳
【教师解答参考】 从材料“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以看出这是出现了雇佣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江南地区,故选A。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
本善而末事起。
不侈,本事不得立。
”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 )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教师解答参考】 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分析材料,主要讲的是要通过刺激消费,以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A。
2.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
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B )
A.海禁B.抑商
C.奖励农耕D.整顿吏治
【教师解答参考】 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材料中“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表明汉初政府实行抑商政策。
故应选B。
3.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 )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教师解答参考】 明清之际我国的最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B项是明末工商皆本思想,C、D两项也都表现出对工商的一定重视问题,只有A项认为农业是根本,而工商是末业,所以教师解答参考选择A项。
4.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C )
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的繁荣
【教师解答参考】 材料大致反映说,当时人们的一个观念认为:
金银财宝,遇到火灾等灾害马上会失去,只有土地,不管怎样的灾害不会有意外。
所以有钱的如士绅、富户,一般的手工业者、商人、官府胥吏有了钱以后,都会马上置地。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要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行分析,故选C。
5.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A )
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教师解答参考】 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政治权力型经济”这一关键信息,在这里“政治权力型经济”是指官府对经济发展执行的经济政策或管理和经营。
盐铁官营制度是官府对盐铁的经营,重农抑商政策是官府长期执行的经济政策,二者都体现了“政治权力型经济”的特点。
②③则与“政治权力型经济”无关。
6.清朝规定: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
”材料反映了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D )
A.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B.保护远洋渔业
C.加强对人民控制D.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教师解答参考】 本题学生易错选A,错因在于不能准确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加强对沿海人民的控制,限制出海活动,这体现了清政府推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教师解答参考为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摘编自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织业。
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
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
材料三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
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3)材料三黄遵宪诗中所说的“大错”指什么?
从历史的角度看,它“错”在哪里?
【教师解答参考】
(1)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清政府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3)海禁政策。
错在切断了中外经济联系,在国内依然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下,又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国际市场获得发展的途径,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成为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苏北四市期中)《明史·食货五》记载,永乐初,西洋刺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华商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为皇帝所拒绝,并发表议论说:
“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
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这说明( B )
A.皇帝推行好客之道B.华夷思想根深蒂固
C.清初海禁政策松弛D.中外贸易盛况空前
【教师解答参考】 永乐皇帝对西洋国的称呼是“夷人”,这个词语在汉语里是贬义词,是以华夏民族为世界中心自居而得出的认识,面对大臣向“夷人”征税的合理请求,不仅严词拒绝,更是指出这样做的话,会大大有辱天朝的国威,这说明了当时华夷思想根深蒂固,故本题选B项。
2.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
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
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A )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教师解答参考】 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专卖制度后,大大地削弱了地方的经济实力,使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因此选A项。
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C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教师解答参考】 由“(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得知材料反映了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所以选C。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
但不久,两者进入了不同的发展轨道。
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传统农耕文明的衰落
C.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大规模商品输出
【教师解答参考】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前夕经济相对迟滞,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纵观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可知我国古代的农工商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A项是错误的。
明清时期,我国农耕文明高度发展,所以B项也是不对的。
英国开始对中国大规模商品输出是在鸦片战争后,而不是在近代前夕,D项不正确。
而阻碍资本主义生产萌芽成长的最主要因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
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从短期看,应该如此。
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
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
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
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
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些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解答参考】
(1)重农抑商政策。
(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
(3)现象:
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