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5109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docx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邓庆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成长

——在全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会上的发言摘要

惠州商业学校校长邓庆宁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2008年4月28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会,由我来给大家汇报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我的这个发言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调研阶段的一个导入动作,旨在引领学习、开启思维。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观念变革,重在联系实际,重在学以致用,重在破解难题,重在推进发展。

我的发言立意重在变革观念,推进发展,多触及思想和实际,不讲或少讲套话、空话。

下面我主要谈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解放思想的问题

广东是解放思想的策源地。

从中国的近代史到新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都处于在解放思想的前沿,广东有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深厚土壤、根基、条件和成果。

市委黄业斌书记在惠州市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辅导报告中全面阐述和回顾了广东在思想解放方面的贡献。

比如广东的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都是领一代思想和风气之先的伟大思想家,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敢为人先率先建设三个经济特区,比如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表思想解放的重要论断也是在广东。

结合我校自身实际,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同样显示了它的精神力量、思想力量、理论力量和实践成果。

我校领导班子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惠州商业学校的整个发展历程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是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全体教职员工思想不断提高和前行、与学校发展同步的过程。

这一点尤其是在学校再次创业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汗水的同志们更是深有体会。

我们是如何将学校由500余名学生扩展到近6000多名学生,如何从40多位员工扩展到300多名员工,如何从1个专业扩展到36个专业,如何从一幢楼房建设成一个完善的校园,这组数据充分显示了我校非常辉煌的发展成果。

一句话,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惠州商校的成就。

惠州商校的发展凭的是什么?

是财力资源的配置优势吗?

在这方面我们没有这个依托。

是物质资源(硬件设施)的配置优势吗?

在这方面我们也没有这个依托。

是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配置优势吗?

在这方面我们也没有这个依托。

无论是从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政策方面都不是我们凭借的主要方面。

我们当年是在背水一战,只有前行、没有退路的特定条件下进行再次创业,我们的发展所凭借的就是敢于打破一些条条框框,敢于在思想上进行突破,尝试进入一些前人没有进入的领域。

这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这也是我校有别于其他学校发展的最为宝贵的地方。

其次,我校的思想解放历程,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提升突破,不断使整体的精神境界、思想境界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也就是说,我们的事业前进了,我们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了,我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解放。

思想解放不是一次的,也不是多次的,思想解放应该是持续的、永恒的主题。

所以,我们的思想要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

在这一点上,我校从思想解放当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反之,我们在哪个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好或者存在不足,往往表现为这个领域思想有保守封闭的地方,有止步不前的地方,有固步自满的地方,这些思想不够解放的地方就成为了我们的薄弱环节和发展劣势。

今天我们学校进入到二次创业阶段,以建设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中职学校和以创建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和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解放思想。

那么,解放思想做得好不好,要通过什么来衡量?

我认为就是两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观念上有没有实践科学发展观。

所谓解放思想问题其实就是更新观念问题,就是用什么来武装你的头脑、指导你的行动的问题。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科学内涵,即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我们要以有没有认识到这个程度,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衡量。

第二,有没有使我们的事业得到发展,有没有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这是落脚点和目的地。

前者是观念,后者是行动,观念指导行动。

所以,我在领导班子学习会上给出了两个学习法,其中一个就是“四步行动学习法”。

所谓行动学习法就是把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学习的目的是行动,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行动。

我们在学校教学领域推行目标行动导向模式,现在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必须强调行动导向,即观念产生变革之后就必须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

二、关于科学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来谈的。

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无庸置疑的,问题是怎样发展?

怎样才是科学发展?

怎样又是不科学的发展?

我们下一步就是要查摆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不科学的地方?

大家一起来反省、查摆、检讨学校整体工作推进当中有哪些不科学的地方。

我在领导班子学习专题辅导会上提出了我们存在的11个不适应,我们下来通过大家的查摆,问题可能远远不止11个。

这些问题就是发展不科学的问题。

如果我们通过这次学习,能够把我们存在的问题全面地查摆出来,那就达到了学习的初步要求。

我认为,学校要科学发展,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目标、方向和路径。

第一方面是学生的发展。

学校的目标必须最终落到学生发展身上。

学校发展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是教学吗?

是学校规模扩大吗?

是建设示范性学校吗?

是学生就业吗?

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答案。

学校发展的第一要义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目标所在。

在去年的一个讨论会上我提出,学生的发展目标就是全面发展和自由成长。

对这个说法也许有人还会有疑问。

讲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是共产主义?

几百年前,马克思曾经拿着《大英百科全书》来问恩格斯: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什么是共产主义?

恩格斯说:

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句话就是共产主义最后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就是每个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这个目标与共产主义的目标竟然是相同的!

奇怪吗?

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恩格斯说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就是共产主义,而实现的前提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

因此,我们说共产主义不是空的,是建立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条件下的。

全面地发展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健全的人,成为具备社会人格的人;自由地成长就要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这两方面相辅相成。

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共同目标,自由地发展要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这两方面是我们老师应该把握的,既要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学生的个性需求表现在哪里呢?

第一是学生智能结构方面的个性,第二是学生兴趣爱好的个性;第三是学生未来成长的个性。

这三方面很重要。

我们在实施教育时有没有考虑到这些方面呢?

他的智能结构是先天的,他的兴趣爱好是受先天的影响后天习得的,包括最后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的生涯规划,这三条都要展现学生自由成长的需要。

所以我在去年提“三个升级”目标时指出,要使学生由自然人格升级为社会人格或者是职业人格,把他由一个自然人打造成一个社会人,打造成一个职业人。

我想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在这方面。

中山大学现在正与我们学校共同做一个课题,我们的选题主要还是职业人格模式。

这强调了落脚点是人格成长,学生的社会属性、职业属性通过人格来体现。

这个方面如果没有落实到教学上,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会空泛。

打个比方,有个学生在礼仪队表现非常优秀,但是她在班上的某门课学得非常糟糕。

那么就这个学生而言,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上怎样去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成长这个原则呢?

我们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这个学生的话,这个学生的发展方面的智能优势应该在她的身体技能、动作技能、表达技能、与人交际的技能,而不是在逻辑智能、理性思维判断的这一领域。

与她的智能优势不对路的课程她肯定学不好,这不是她的不对。

你没有把她的潜能挖掘出来,你没有结合她的智能特长去实施教育,那是老师的不对、学校的不对,我们讲因材施教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那么我们在教学创新上有没有突破?

这种现象有没有改变?

这就是表现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显然,我们的整个教学手段、评价手段必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来做出调整,这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

但是就目前来说,按照我们现行的评价手段,可能这个学生在礼仪展示方面的能力很强,但是学校没有在这方面打造她,没有让她成长,结果在她的潜能薄弱的方面把这个学生判了“死刑”,她甚至不能毕业。

所以我们教学领域要在这个方面解放思想,实现科学发展,把这个科学发展落实在学生的科学发展方面。

我们教学领域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现在我们实施教育不能够过多地强调给学生“补短”的,这个“短”多数情况下是补不了的,因为这个“短”是出现在先天的智能结构上,你怎么补呢?

你应该把他在先天智能结构上有优势的部分挖掘出来,在这方面积极促进学生成长。

比如刚才讲那个学生一门课学不好,但做模特做得非常好,能不能让她在强的方面得到学分,来覆盖她另一方面的短处?

如果这是可以替代的,那么这个学生就会突破制度的瓶颈,就会脱颖而出,就能够得到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上,我们要做这方面的解放思想,要做这方面的突破,让一大批学生从这种不适应他科学发展的制度中解放出来,那才能够真正全面发展和自由成长。

我们整个教学手段要围绕这个主题做调整。

其实我们大家都可能知道,过去那种评价学生的制度是有缺陷的,但大家都没有正视这方面问题,没有拿起手术刀去改变它。

我们这次就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这方面实现变革。

第二方面是教职工的发展。

关于教职工的发展,我们采取了很多好的做法。

校领导班子形成的基本共识,就是要使教职员工从这个组织中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学校同步成长、同步发展。

教职工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落脚点。

那种以教职工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作为牺牲、作为代价来达到学校发展的目标的做法,是违背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的,我们不能走这种以物为本的死胡同。

教职工的发展要做哪些突破?

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使教职工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职业生涯描述,简单两个字,就是愿景,也就是你的方向、目标,甚至是人生蓝图,这一方面要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学校一直想做一个全面的规划,使得每一个员工都有清晰可见的愿景描述。

但一直没有达到要求。

当然这里有客观的原因,我们过去缺乏这种专业力量及组织资源。

现在组织机构调整后,成立了人力资源部,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组织一个跨部门的人力资源建设的工作团队来推进这项工作。

第二,要使教职员工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我们做教师是有很多的压力,有很多的苦衷。

这点我和大家感同身受,因为我们同样在这个团队里。

前段时间,我在我的工作坊里写了三篇“闲话教师”的文章,谈我对这个岗位的认识,里面写到了我的一些感性的看法,当然里面也有一些理性的思考。

我觉得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的职业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

教师这一职业被赋予了更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教师的境界问题的缘故。

我们教师的道德评价的门槛比其他行业要高。

为什么?

因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目标要比社会的标准要高。

我们实施教育在道德规范人格塑造这一方面的目标必须要高于社会公德标准,这样我们学校教育才能担负起牵引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所以我们的道德定位、人格定位、实施教育的目标定位要定得比社会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道德水平会有所回落,但是我们也要确保,即使它有所抵消,有所回落,学生还是高于社会水准,能够引领社会的进步。

如果学校不做这件事,那么谁来做这件事?

学校都不做这件事,这个社会还能进步吗?

所以在提到这样的一个教育目标的时候,我提醒大家,你既然要以高于社会的道德标准来培养学生,老师就必须要有高于社会标准的道德境界。

否则你怎样塑造学生高于社会标准的品格呢?

有一种说法是“5+2=0”,学生接受了学校五天的教育,出学校两天就受到冲击抵消了。

我们这里不去论证它是否客观,假定这是现实,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是不是就不做“5”了呢?

是不是就向“2”投降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这更提醒我们,学校必须把这5天的教育做得更强,标准拉得更高,来抵御社会的腐蚀和冲击,学校教育必须能够显示出应有的道德教育的力量。

这就是做老师的使命。

在三个升级中我提到了教师境界的升级这个问题,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定要有这个境界。

尽管每天我们都在为生活的琐事,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困扰,为我们的基本生活所困扰。

但这都不能成为教师境界沉沦的借口。

第三个方面是教学的发展。

前面两个方面讲的都是关于人的发展。

教学的发展是事的发展,是我们所推动的事业、推动的工作。

我们在教学发展方面做的比较成型的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三个平台模式”。

我们经常提一些模式,为什么提模式呢?

它是成型的,可以普及和推广的,别人搬过去可以用的。

比如说工学结合四环一体模式,这也是成型的。

但是,我们有没有评价在教学发展方面这些模式有一些也要实现升级?

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模式已经不适应了。

比如说“三个平台”模式。

“三个平台”模式与“目标行动导向”模式之间就是有矛盾存在的。

“三个平台”模式把不同的学科摆在一个平台,是横向三个层面;而目标行动导向模式是按照职业技能活动的径向过程来实施和组织教学。

径向过程就是纵向的,按照工作技能的流程纵向推进,教学是按照从开始到完成的过程来组织的。

我们怎样解决这一纵和横的矛盾?

毫无疑问,“三个平台”模式的改造必须服从于目标行动导向模式的实施。

我们在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它还是否科学,是否合理。

随着外部条件、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本科学的东西也可能会成为不科学的了。

只有适应的,才是科学的,这是基本定律。

只要我们发现它不适应了,那么肯定是不科学的,或者是存在不科学的方面。

可见“三个平台”模式必须要进行变革,来适应目标行为导向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进。

“工学结合四环一体”的模式怎么做?

怎么推进?

“工学结合四环一体”模式有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它是在我们学校整体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是在外部需要我们全面推进工学结合的情况下开展的。

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四环一体的模式。

这一模式做到今天这一步,我们有必要再去论证分析,让它更加完善。

所以,教学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当中要解决好“三个平台”教学模式如何变革,如何创新以全面适应目标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目标行动导向教学领域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之成型,并得到全面和深入的推广。

第四个方面是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当前要抓住的第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使学校的硬件从基本配置上升到精良配置。

同时,在学校发展方面还要确定一个目标,就是要使我校由具有人文特色的中职名校成为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全面发展的中职名校。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们成功地做到了,惠州商校在学校精神文明和人文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

在人文商校方面,我们确立了自己的品牌。

学校提出的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偏重”了人文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薄弱”了技能教育,甚至出现不协调、不均衡。

在刚刚举行的全省的各类技能大赛上,我校有的学科发挥了优势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计算机学科进入了最后参加全国大赛的选拔赛,但也有一些学科没有进入最后的决赛。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们必须反思这些突出的问题。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总结,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优势学科培养出全省的乃至全国的“武状元”。

考察省内一些学校,有些好的做法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如成立“技能竞赛部”,专门负责这些技能竞赛人才的培养,我们也可以尝试这样做。

三、关于以人为本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也涉及到两个方面,就是教职工的“本”和学生的“本”。

首先谈谈教职工的“本”:

我们过去提“人本商校”,主要是从教职工角度来讲的。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是要加强的:

身体之本,精神之本,生活之本,家庭之本,职业之本。

第一,身体之本。

怎样使我校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跟我们人的健康、快乐、幸福联系起来,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过去几年,我们部分同志的工作强度、身体压力、精神压力都很大,到今年上半年,这个局面稍稍有所缓解,但是,今年下半年我校面临3000人的招生规模,如果我们人力资源跟不上,大家的工作压力依然会比较大。

因此,一方面,我校人力资源配置会争取照顾到教职员工的身体,另一方面,大家也要注意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来疏缓身体的压力、精神的压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精神之本。

教职工要升扬精神高度,把自己放在高远的位置上,眼界高远之后,原来看得很重的东西,也可能会看的很轻。

精神之本,不是通过外部因素去输导,而是要通过自己去提升,使自己的精神天地更宽广、更高远,这样,自己的烦恼困扰也就会比较少。

这个方法比较直接,这和刚才讲的教师境界的问题也是一脉相通的。

第三,生活之本。

生活之本也是学校要考虑的因素。

让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所提高改善,让大家在学校的发展中得到实惠,把学校发展的成果惠及教职员工,学校领导班子有这个责任心,将来要做的更多的是使待遇的提高更协调、更加可持续。

比如,对于学校的聘用制员工与编制内员工的待遇差距问题,以及怎样一步步建立起一个可持续提升机制的问题。

第四,职业之本。

这方面我校做的比较好,比如,对于教职员工的学习,只要是与本职工作对口的,学校都是开绿灯的。

而教师方面,我们推行“四维师资”也是固本的做法,使大家具有更深厚的专业基础。

但是,对于后勤服务系统人员这块,目前相对还是短板,如何让他们的职业基础更深厚,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继续去思考。

第五,家庭之本。

人文关怀的制度在某些领域已经关怀到家庭的领域,但是应该有更多的柔性的人性的体现,这方面我们还大有文章可做。

因为家庭是事业的后盾。

大企业将对员工的关怀延伸到对员工家庭的关怀,这是值得借鉴的。

单位对员工的关怀,员工是能体会得到的,甚至是心怀感激的,希望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做的更多更细。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本”:

以上是就对员工的以人为本所提的几个方面。

那么对学生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呢?

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立身之本,一个是立世之本。

立身之本,是指学生的养成方面,体现在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两个方面。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

“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我们讲的人格完善也是建立在德育的高度之上的。

对于完善人格方面,我校推进的“阳光1000成长计划”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一定要把它做好。

该项目已经获得广东省德育创新奖一等奖,现在正在申请中央文明办的典型案例,这一个方面形成了我们的品牌,另一方面就是要扎扎实实的落实下去,让它产生好的效果。

对于健康的体魄,要通过我校的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以及工学结合四环一体模式来达到这个目标。

校园文体活动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四环一体模式与教学和职业导向结合起来,达到健全体魄的目标。

立世之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

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

这样概括起来学生主要就是达到四个方面目标,即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目前,我校的教学主要就是锁定这几个基本问题来展开。

四、关于统筹兼顾问题

科学发展观讲的基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

从我校实际出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统筹兼顾的主要是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统筹兼顾。

使两方面统筹起来、协调起来。

第二,学校发展和福利分配的统筹兼顾。

处理好总体发展和福利分配的关系。

第三,处理好学校工、商学科的均衡发展问题。

目前,我们工、商学科总量基本均衡,但是发展实力不均衡,内部结构不均衡。

具体表现为工科专业发展不足,配置不到位。

第四,学校本部和集团成员之间的统筹兼顾。

应发挥集团办学的资源共享以及扩大校本部的辐射和服务功能。

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问题,以上几个问题已经结合进去谈了,这里就不单独展开了。

五、我校当前存在的不适应的方面

下面我谈谈对照科学发展观我校当前工作中不适应的方面。

黄业斌书记在对全市领导干部的辅导报告中提出了“十一破十一立十一推进”,为我们查摆问题指明了方向。

结合我校的实际,我经过初步的思考,我认为,我们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不适应的方面:

1.办学思想观念不适应,存在固步自封、骄傲不满、求稳怕变等问题,认为学校发展规模已达最高状态,办学水平也居全省前列了,没有必要过多去创新了,满足于现状。

2.学科建设统筹发展不适应,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商科规模较大、工科规模依然偏弱的现象,有的商科单一专业年招生七、八百人,而有的工科单一专业年招生仅有三、四十人,存在较大差别。

3.办学效益不适应,存在规模较大、效益偏低的问题,学生规模已达6000多人,但办学成本居高不下,在硬件投入、师资投入与其他资源投入持续增长,虽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但直接经济效益低,存在招生越多,费用越大、成本越高的问题。

4.专业结构不适应,存在着专业结构不优、主干专业不强的问题,表现在专业产品链很长,共有36个专业,涵盖工、商领域,但真正列入重点发展的主干专业,仍未找到有效措施加强建设,特别是在工科的主干专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强做大,才能实现工、商专业均衡发展。

5.教学创新不适应,存在着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基本停留在模式的构建和理念的推广层面,缺乏有效的具体实验和改革实效,表现为形式多、实效少。

例如推进“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已3年了,但一直没有取得非常突出的成效,仍未打造出多少目标行动导向模式的精品课程;再如工学结合“四环一体”模式的推进,仍没有扩展到与课堂教学实现无缝对接。

教师开展教学科研较少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依然存在为评职称写论文、为获奖写论文、为争取课题写论文的现象,使教学科研活动失去了服务教学、指导教学的功能。

6.学校建设不适应,存在着资源投入严重不足、筹划乏力的问题。

我校近年发展速度很快,成为了广东省招生规模前5名的学校,但校园、校舍面积严重不足,硬件设施设备滞后,学校领导班子在筹划资源方面缺乏新思维、新办法,导致硬件配套和校舍建设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需要好好学习河源、梅州等市在这方面的做法。

7.改善条件不适应,存在办法不多、问题较多的情况。

还不能完全解决教职工的基本办公条件,没有专门的办公楼,部分教职工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桌,办公电脑比较陈旧,满足不了工作需要;学生住宿条件得不到改善,有近600名学生住在校外租用地方,还有近600名学生住在校内临时宿舍,宿舍热水供应紧张等,这些方面不仅影响了教职工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8.组织文化建设不适应,存在着主体文化彰显不足、思想理念多元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职工考虑自身的发展规划多了,考虑学校发展规划少了;考虑自身报酬待遇多了,考虑学校增长效益少了;考虑埋头做事多了;考虑思想提升少了。

学生受社会的新思潮、另类观念影响较多,学校缺乏有效引导和解决手段。

9.人力资源不适应,存在着教学队伍与工勤服务队伍发展结构不均衡,专业教师队伍和实训教师队伍结构不均衡,在编在岗人员和聘用人员结构不均衡,学校本部跟集团成员学校人力资源结构不均衡,总体来说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达标水平较好,但工勤人员素质较低和管理水平滞后,专业教师队伍和实训教师一头大一头小,缺少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教师,在编在岗人力资源规划和继续教育统筹较好,但对聘用制员工的规划和培训较弱,集团成员学校也存在类似情况。

10.党建工作不适应,存在着组织机制有待调整,对教职工党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的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学校在教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尽管在全省、全国都有不少亮点,但在党建工作方面力量偏软,仍未打造出与学校发展同步的党建工作亮点。

11.教学建设不适应,部分专业面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不适应,不能做到无缝对接,虽然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但仍存在就业不对口、就业质量不高的情况。

存在这些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

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当一部分的教职工思想不够解放,对改革创新认识不足,担心改革创新会损害现实利益,会危及自己现有待遇,会改变现有的安逸环境,会失去现有的职位。

六、初步对策

结合黄业斌书记提出的“十一破、十一立、十一推进”的精神,联系我校实际,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应该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