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4790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二部分是北京人的发现,第三部分是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因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三部分是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是怎样被发现的,再根据出土的北京人遗址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最后总结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通过考古发掘,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其中,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与现代人最为相近的是山顶洞人,最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刚进入初中的新生,他们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导,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所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2.识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等,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头骨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生活,培养独立思考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难点:

如何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了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

人类是如何起源的?

你了解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参考答案:

上帝造人说、女娲造人等神话。

教师讲述:

遗憾的是这些美丽的神话,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个个破灭了。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我们的祖先很可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设计意图)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顺势切入本课的主题——人类的起源。

【讲授新课】

(一)望远镜概览——时空中的远古人类

据科学家推算,地球的形成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最原始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距今已有33亿年之久。

大约在4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开始向人类转化,经过漫长的演化,人类终于诞生并走上历史舞台,演出了地球上最雄伟壮观的一幕。

材料一

古人类分布略图

——(美)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原著:

《人类文明史图鉴:

人类的黎明》,杨军等译,50页,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教师设问:

看图思考,古人类主要生活在哪些区域?

(参考答案:

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

材料二

人类的进化阶段

——乔玉成:

《进化·退化:

人类体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体质人类学视角》,载《体育科学》,2011年第6期

教师讲述:

观察上表,了解古人演化过程。

考古界普遍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类从猿到人的第一个阶段,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一般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分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那么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原始人类分别处于哪个阶段呢?

请学生观察下列表格。

材料三

 

元谋人

170万年

蓝田人

110~60万年

郧县人

90~80万年

北京人

70~20万年

和县人

30~15万年

 

金牛山人

25万年前

大荔人

20万年前

马坝人

15万年前

长阳人

15万年前

许家窑人

10万年前

丁村人

10万年前

 

河套人

3万年前

柳江人

3万年前

山顶洞人

2万年前

榆树人

2万年前

资阳人

1万年前

中国境内的主要远古人类

——王月前等编著:

《图说中国文化·考古发现卷》,18页,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教师讲述: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表格中关于山顶洞人距今的时间,与我们教材中提到的时间不一致,教材上说的是3万年。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关于远古人类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化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我们对远古人类的了解也更加的准确,很多时候,甚至会推翻以前的结论。

所以才会出现时间不一致的情况。

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会发现在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存极其丰富,与人类进化相对应的直立人和智人时间序列完整。

材料四

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朱汉国主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页,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教师设问:

结合《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思考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分布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设计意图)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在具体的时空下,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人类的起源。

(过渡)如此遥远的时间,如此辽阔的空间,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信息的呢?

这得益于一种疯狂的石头——化石,即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

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是化石。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几乎都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

今天我们就跟随化石的足迹,来聆听它的故事吧!

(二)显微镜聚焦——中国境内三大遗存

聚焦1:

元谋人

材料五

牙齿       尖状器        炭屑

元谋人部分考古遗存

——张兴永、周国兴:

《元谋人及其文化》,载《文物》,1978年第10期

教师设问:

通过以上考古发现以及阅读教材第2页内容,归纳元谋人的概况。

学生自主学习归纳:

发现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地域

长江流域

距今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特征

会造工具、知道用火

历史地位

我国已知最早人类

(过渡)下面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北方,穿越七十万年,走进北京人生活的地方,看看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聚焦2:

北京人

教师设问:

他们是如何被发现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北京人遗址。

(2)1927年,加拿大人步达生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牙齿,给他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3)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4)1936年,贾兰坡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5)此后,中国学者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材料六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龚其柱主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3页,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教师设问:

北京人的头部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七

古猿、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从左到右)

——齐世荣总主编,瞿林东、叶小兵主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3页,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请对比图片,比较不同阶段人类头部特征,让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前额

眉骨

颧骨

嘴部

下颌

古猿

低平

粗壮

低凹

前伸

很不明显

北京人

低平

粗大

突出

前伸

很不明显

现代人

高耸

细柔

高突

后敛

明显

材料八

肢骨比较图

教师设问:

北京人的大腿骨和上臂骨一样长吗?

他们与猿人的四肢骨比较,谁更接近人类?

(参考答案:

北京人的大腿骨明显长于上臂骨;北京人的四肢骨更接近人类。

教师讲述:

北京人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更相似,下肢较之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下肢因直立行走而发达,上肢主要用于劳动。

材料九

北京人用火遗存(从左到右:

烧石、灰烬)

    ——国家文物局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

北京分册》(上),213页,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教师设问:

他们会使用火吗?

(参考答案:

根据考古发掘,北京人已经使用火了。

教师讲述:

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以及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这些都说明北京人除了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材料十

烧烤     照明、取暖      驱赶野兽

北京人用火想象图

教师设问:

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北京人可以用火来做什么呢?

(参考答案:

烧烤、取暖、驱赶野兽等。

材料十一  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的13层文化堆积中,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

灰烬层集中见于第10层底部、第8~9层、鸽子堂Ⅱ层,第4~5层和第3层。

其中第4层的灰烬最厚,有的厚达6米。

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

——安家媛:

《北京人的发现:

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66页,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教师设问:

根据材料中的考古成果分析,请问北京人的饮食习惯是吃生食还是吃熟食?

(参考答案:

吃熟食。

根据遗址中烧过的朴树籽、鹿角和成堆的灰烬层看,可推断北京人已懂得用火烤熟食物后再吃。

教师讲述:

从遗址的灰烬看,有的厚度达到6米,这说明了北京人已掌握了控制火和保存火的技术。

火的使用不仅促进北京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也减少了疾病,延长了寿命,加速了人口的增长,而且有助于人们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和思维的进化。

 

材料十二

北京人生活时期的部分动物·剑齿虎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页,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材料十三  在北京人遗址中第9~8层,发现大量的食肉类动物,如剑齿虎、棕熊、中国鬣狗、猎豹等。

——魏生生:

《北京猿人的生活环境》,载《化石》,2007年第2期

材料十四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刘乾先等译:

《韩非子译注》(上),779页,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学生讨论:

结合考古发掘,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能够推测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假如有一个北京人脱离了群体,他能生存下去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大量猛兽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类生活环境险恶,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生活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有丰美的水草。

在这样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十五

刮削器      雕刻器       尖状器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

    ——张宏彦: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第2版,120页,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

    材料十六

北京人采集狩猎图

 ——齐世荣总主编,瞿林东、叶小兵主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页,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

制造工具,采集狩猎。

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

他们从河滩上捡来鹅卵石,从山上捡回石块,经过打制,做成粗糙的石器。

这种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用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他们使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去猎取动物(狩猎)。

妇女则更多从事采集活动,以获得食物,维持生存。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出生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

活动区域

黄河流域

距今年代

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体貌特征

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打制石器、简易木棒

社会组织

群居生活

火的利用

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过渡)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上,而在这个龙骨山顶部,我们又发现了一个远古人类的遗址,不过这个遗址的年代要远远晚于北京人遗址,这就是山顶洞人遗址。

聚焦3:

山顶洞人

材料十七

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5页,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材料十八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和使用的工具

——国家文物局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

北京分册》(上),214页,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教师设问:

仔细观察两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哪些进步?

学生根据图片和课本,自主归纳:

年纪轻

距今约3万年

长得帅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住得高

北京周口店山顶的洞穴

技术精

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吃得好

会人工取火、还会捕鱼

观念新

骨针缝衣、装饰、爱美

集体棒

已经进入氏族公社时代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图片、表格,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过渡)通过对中国境内三大古人类遗存的讲述和分析,我们初步了解这些遗存的基本概况,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如人与猿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在由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什么在起关键作用?

北京人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发展有何影响?

(三)多棱镜透视——人类起源的探究

探究一:

人与猿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材料十九  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多的脑量、语言、意识和社会等特征,长期被人们认为是人与动物之间本质区别的标志。

而人类的这些重要特征不是同时起源的,这些重要特征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从猿到人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

而这个过渡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完成的标志是开始制造工具。

——吴汝康:

《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载《人类学学报》,1995年第4期

教师设问:

根据材料说出区分人与猿的两个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

直立行走、制造工具。

教师讲述:

正如吴汝康所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

进化速度有快慢的差别。

手是劳动的器官,上肢在劳动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因而最早向现代人的方向演化。

由于手的使用,使手脚发生了分化,下肢成为活动较多的部分,它起着支撑身体、走路和负重的作用,所以下肢进化也较快。

而脑及头骨是因手的劳动、手脚分化而随之发展起来的,头骨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脑髓,它和劳动的联系远不如上下肢那样直接和密切,所以头骨的演化相对较缓慢。

材料二〇

北京人制造工具的方法

——沈辰、张晓凌:

《北京猿人怎样制作和使用工具?

》,载《化石》,2011年第4期

“直立行走,手足分工,制造使用工具是猿进化成人的主要标志。

” [①]而推动猿向人转变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探究二:

在由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什么在起关键作用?

材料二一  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在我们看来又是什么呢?

是劳动。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根据已发现的史前时期的人的遗物来判断,并且根据最早历史时期的人群和现在的最不开化的野蛮人的生活来判断,最古老的工具是……打猎的工具和捕鱼的工具,而前者同时又是武器。

——(德)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555~556页,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教师设问:

根据材料,请问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什么在起关键作用?

(参考答案:

劳动)

教师讲述:

由此可见,制造、使用工具是劳动的具体表现,劳动在促使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这也正如恩格斯所说:

“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②]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对人类的起源以及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对北京人具体的分析和探究,可以看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迄今发现的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并为印证“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学说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也为探索人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设计意图)历史理解和史料实证是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理解是指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而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多维视角对北京人以及人类起源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望远镜概览——时空中的远古人类

(二)显微镜聚焦——中国境内三大遗存

(三)多棱镜透视——人类起源的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