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3141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氏族与氏族公社。

能力方面: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

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

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思想方面:

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3、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多媒体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

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书第一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

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

”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

1965年,我国冰川学家在云南省元谋盆地进行科学考察,在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后经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门齿(可用投影)。

后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几件打制的石器,以及一些零星散布的炭屑,两小块烧骨。

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

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完我国遗址分布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的答案中会有分布较多或均匀的说法,教师少作补充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北京人

关于北京人。

以教师讲述为主。

引入:

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落后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一,比较具体地介绍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堆积。

最早是在1921年开始发现的,正式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

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35年至1937年,周口店发掘工作由我国考古学家贾兰坡主持,又先后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人遗址发掘工作被迫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在遗址里又发现一件比较完整的北京人下颌骨。

1966年在裴文中主持发掘下,再次发现北京人一块额骨、一块枕骨和一枚牙齿。

这些遗骨化石和1934年至1936年所发现的第5号头骨正好合并成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说明这两次发现的几块头骨原属一个人体。

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界有重大意义。

此前,虽已有德国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以及印尼爪哇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

北京人的丰富发现内容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所以世界考古界认为:

“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

★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

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

第二,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址最丰富的遗址

从1921年开始,至今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6个,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其他遗骨化石,共属于四十多个人体。

周口店遗址经过十多年的发掘,仅第1地点就共发现人工石制品十万件以上,其中石器一万七千多件。

北京人的堆积中,发现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子等。

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用火,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地限定在一定地区。

结论: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

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但是,教师要强调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4.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

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应使用投影或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

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

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

5.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这一点,教师点到即可,学生不太懂也无妨。

然后,可让学生看课本第一幅彩图《北京人的生活》和第3页的图画,“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  

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6.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

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

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

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

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

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说:

劳动创造了人。

7.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区别:

名   称

时间

相貌

用火水平

工具制造

生产

观念

社会生活

北京人

约70年至20万年前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天然火

打制石器

采集

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3万年

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懂得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骨针

采集

渔猎

懂得爱美

氏族公社

★课堂学习记忆歌谣

元谋北京山顶洞,祖国境内遗址多。

北京人,打石器,学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会钻孔,人工取火便利多,血缘相连立氏族,集体共建美家园。

★知识梳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原始人群时期

1.元谋人

(1)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2)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

(3)生产生活情况:

会制造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4)特点: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

(1)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2)时间:

距今70万年~20万年。

(3)身体特征:

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情况:

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

(5)生活情况:

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3.我国原始人类活动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二、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早期

(1)时间:

距今约三万年。

(2)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

(3)身体特征:

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4)生产情况:

①生产工具:

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②生产活动:

采集、狩猎、捕鱼,会人工取火,生活的范围扩大,进行交换。

(5)观念:

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

(6)生活情况:

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学习成果自我测评

一、选择填充题

1.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

2.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D.过着群居生活

二、材料解析题

上古之世……民食果爪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什么现象?

(2)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资料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这里“远古居民”是一个统称词,这一节主要是称呼我国境内生活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的先民。

《新华词典》释“远古”为“极远的古代”。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统称我国原始社会为“远古时代”,而在第一章里又将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先民称为“我们的远古祖先”。

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古人类称为“早期人类”。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中说:

“早期人类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至少已经生存了上百万年。

他们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书写了中国史前史上最古老的篇章。

”课文中的称呼,综合了各位学者的说法。

上帝创造亚当、夏娃的故事

这一神话故事出自西方基督教经典《圣经•创世纪》。

传说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后又取其肋骨创造女人夏娃,让二人配为夫妇,成为人类的始祖。

二人住在神圣的伊甸园,生活美满和谐。

但后来他们受蛇的引诱,偷吃了树上的禁果,懂得爱情、羞耻,心明眼亮,聪明起来,因而受到上帝惩罚,被逐出伊甸园,到人间受难。

从此世上有了劳苦、灾难。

女娲造人和补天

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造人和补天各出自《风俗通义》和《淮南子》两部古书。

《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叙女娲造人的故事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持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意思是,盘古开辟天地以后,尚未出现人类,女神女蜗持黄泥造出人,一个一个制造太费劲,于是采取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用一根藤绳从泥水中一抽,出来不少泥点变成一个个小人。

于是人类就产生了,这些最初的人类跟着大地母亲女娲生活。

不幸的是,天地出现了山崩地裂,人类经历了大灾难。

《淮南子》记载这次初民的大灾难恐怖状况说:

“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女娲心疼她造出的子女,于是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终于补正了倾斜的天,止住了浩淼的洪水,拯救了苍生众民。

鳌足指一种大龟的四足,用以支撑倾斜的天,冀州指古代的中原地区,淫水指浩洋不停的洪水。

伟大文豪鲁迅曾借用此传说,写出神话小说《补天》,收在《故事新编》中。

元谋人的发现

元谋人发现于1965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随元谋人出土的石器共七件,人工痕迹清楚。

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元谋人打制而成的。

在元谋人化石地层中还发现大量炭屑,后来还发现了两小块烧骨。

考古学家研究,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

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10万年。

北京人的发现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堆积。

最早是在1921年开始发现的,正式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

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35年至1937年,周口店发掘工作由我国考古学家贾兰坡主持,又先后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人遗址发掘工作被迫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在遗址里又发现一件比较完整的北京人下颌骨。

1966年在裴文中主持发掘下,再次发现北京人一块额骨、一块枕骨和一枚牙齿。

这些遗骨化石和1934年至1936年所发现的第5号头骨正好合并成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说明这两次发现的几块头骨原属一个人体。

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界有重大意义。

此前,虽已有德国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以及印尼爪哇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

北京人的丰富发现内容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所以世界考古界认为:

“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址最丰富的遗址

从1921年开始,至今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6个,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其他遗骨化石,共属于四十多个人体。

周口店遗址经过十多年的发掘,仅第1地点就共发现人工石制品十万件以上,其中石器一万七千多件。

北京人的堆积中,发现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子等。

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用火,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地限定在一定地区,说明他们已具有一定控制和管理火的能力。

北京人生活的距今年代

北京人生活的距今年代,50年来的新中国历史教科书曾有三种不同的写法,最初定为距今二十多万年,后来一度改为距今四五十万年,近年来又改为更加确切的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这是因为科学日益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逐渐应用在测定旧石器时代考古地层和实物上。

据《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介绍,近年来用于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新的科学技术包括:

古地磁断代、放射性碳素断代、树木年轮断代和铀系法断代等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通过上述一些现代科学技术,得知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为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三万年,亦即北京人在周口店一带延续生活了四五十万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根据《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一书统计,仅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即有七十多处。

而整个旧石器时代,据《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蓬勃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地点约有三四百处”,包括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自治区的近百个县市。

其中重要的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辽宁金牛山人、广东马坝人、安徽和县人、江苏南京人和西藏苏热遗址、台湾左镇人等。

山顶洞人的发现

山顶洞人是1933年发掘北京人洞穴时意外发现的,因为位于龙骨山上部山顶,又是一个洞穴,故名山顶洞,洞中出土的人类化石便叫做山顶洞人。

山顶洞出土的遗物有:

完整的头骨3个,头骨碎片、下颌骨、体骨和一些零星的牙齿。

生产工具中有石器25件,制作都较粗糙,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根据碳-14方法的测定,山顶洞人的生活时代为距今18000年。

但另一数据为距今一万年左右。

所以精确地说,应为距今18300~10500年。

山顶洞人己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一件大约是作为矛头用的鹿角,表面不仅经过刮磨,而且截去了枝叉,制作很精致。

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件骨针。

针长82毫米,有火柴棍那样粗,针耳微弯,刮磨得很光滑,一头是锋利的尖,一头是用极为尖利的器物挖成的针孔。

此外,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穿孔的海蚶壳,钻孔石珠,钻孔小砾石等装饰品。

这些遗物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中国原始社会史》指出:

“特别是钻孔和磨制技术,是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工艺成就,反映了新的生产水平。

如骨针表面经磨削,针身光圆,针尖眼似用尖状器物刮挖成的。

其他的骨、石饰品,都经过钻制而成,都是从两面对钻而成的,对钻的砾石、石珠的孔位两边极为准确。

这充分反映了人们的钻孔技术的成就。

山顶洞人能走到很远的地方

《中国史稿》第一册认为,山顶洞人的海蚶壳,产于离周口店180公里以外的渤海湾,这说明“他们活动的地区相当大,活动能力相当强”。

也有学者认为,山顶洞人用作装饰染色的赤铁矿,产地也很远,为距周口店有150公里的宣化。

氏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里指出:

氏族、部落都是由血缘亲族结成的。

氏族制度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书中说:

“我们也看到,氏族一旦成为社会单位,那么差不多以不可克服的必然性(因为这是极其自然的)从这种单位中发展出氏族、胞族及部落的全部组织。

这三种集团代表着不同程度的血缘亲属关系,并且它们之中每个都是闭关自守、各管各的事情,但是又互相补充。

”“而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啊!

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

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由各个氏族相互解决……虽然当时的公共事务比今日更多,——家庭经济都是由若干个家庭按照共产制共同经营的,土地乃是全部落的财产,仅有小小的园圃归家庭经济暂时使用——可是,丝毫没有今日这样臃肿复杂的管理机关。

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

不会有贫穷困苦的人,因为共产制的家庭经济和氏族都知道它们对于老年人、病人和战争残废者所负的义务。

大家都是平等的、自由的,包括妇女在内。

他们还不曾有奴隶;奴役异族部落的事情,照例也是没有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93页)

★学术动态

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在新课本里,我们根据考古学界一致公认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做了这样的表述: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但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对我国境内究竟还有没有更早的人类活动,考古学方面已有更多的进展和若干新发现。

其中可能更早于元谋人的有两处:

一是重庆巫山龙骨坡的巫山人,另一是山西芮城县的西侯度文化。

一些学者认为:

巫山人应为距今240万~180万年的古人类,考古学家黄万波说:

“遗址地层经古地磁、ESR和氨基酸等方法测定的年代距今240万~180万年。

它代表了中华大地上迄今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和最原始的文化”(《龙骨坡史前文化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页)。

《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也指出:

“尽管对巫山的发现尚有不同看法,但这处古老的洞穴堆积确实值得重视。

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与年代测定结果都说明其时代为早更新世之初。

如果能找到更多的可靠证据,则会把人类在东亚地区活动的历史上溯到距今200万年左右”(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关于巫山人的考古成果,根据各方面报导,目前已确定发现古人类化石2件,一个下颌骨上的两颗老年人牙齿,另一个少女的齿化石;另外还有人工石制品约20件,同期古生物化石120余种。

巫山人的发现受到我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权威贾兰坡的特别重视,他曾指出:

“巫山文化的发现,为人类起源于南亚大陆增加了可信的成分。

”认为这对人类起源非洲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关于西侯度文化,《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一书有专篇论述,它指出:

“据古地磁断代测定,西侯度文化的年代为距今180万年,是华北地区最早的文化遗存……西侯度文化的发现,不仅提早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历史,也提早了人类用火的历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页)。

西侯度遗址共出土石制品32件,并有烧骨痕迹,证明这里曾活动过既会制造石器又会用火的古人类。

可惜未发现古人类化石。

究竟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一致意见。

我们等待着有更多的考古成果问世。

★图画说明

半坡的鱼纹陶盆

第一单元开始一页右上角的陶盆,是1953年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鱼纹盆。

盆高17厘米,口径31.5厘米。

半坡彩陶盆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一种原始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鱼纹是半坡遗址彩陶中最突出的纹饰,有单体、复体、张口、闭口的区别。

画面上的鱼圆眼、闭嘴、扬鳍,好像是在水中游动,神态非常活泼,反映了半坡氏族与捕鱼生活的密切关系。

半坡的彩陶艺术,在原始艺术中占有显著地位。

古猿头像

恩格斯将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动物称之为“正在形成中的人”,古猿就是这种正在形成中的人。

古猿的早期代表为腊玛古猿,大约生存于距今1300万~800万年。

当时,由于森林面积减少,古猿经常到地上觅食,逐渐习惯于用两脚直立行走,并能使用天然石块、木棒等工具,手脚开始分工。

经过数十万年的劳动,古猿的手脚更加灵活了,特别是能够制造工具,才最终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变成了“完全形成的人”。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这是古人类学家吴汝康、王存义于1959年根据发掘出来的北京人骨骼化石,合作研究塑造的一个北京人中年妇女的头像。

头像的面部相对比较短,前额低平,眼眶上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样搭在双眼上。

她的颧骨很高,鼻子宽扁,嘴巴前伸,头盖骨比现代人厚,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整个头部,还保留着某些猿类的特征。

这个复原头像,现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

人类诞生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火的功能,如火可以驱赶野兽,火为人类带来温暖,火烧烤后的食物比生食易嚼味美等等,于是人类便开始使用火、控制火。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北京人的洞穴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四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说明当时北京人不仅懂得了使用火,而且很可能已经掌握了保存火种的技术。

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就是根据北京人遗迹的发掘绘出的想象画。

当时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他们几个人或几十个人在一起狩猎。

画面描绘他们高举火把,手持木棒或石器追赶一头肿骨鹿,那时候北京人就是这样艰苦地生活着。

北京人生活时期的部分动物

当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附近的时候,那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

当时的地形,北边是高高的群山,连接着北京的西山,西边和西南是婉蜒起伏的山丘。

山上山下长满了各种树木和丰茂的野草。

凶猛的剑齿虎和狼、熊等野兽,聚生于森林中,出没于山野间,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

当时剑齿虎的形态和大小同现代的虎近似,上犬齿扁平,有的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